曾經風靡一時,卻使病人雪上加霜,最終成為諾獎歷史上最大汙點!

安東尼奧·C.D.A.F.埃加斯-莫尼茲,1874年生於葡萄牙,曾任里斯本大學醫學院教授,發明腦白質切除法,並獲1949年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1955年逝世。

這個手術執行的過程聽上去很殘忍,先上手術示意圖:

曾經風靡一時,卻使病人雪上加霜,最終成為諾獎歷史上最大汙點!

手術的發明人Moniz教授的方法是,在患者的腦額上開個洞,使其腦額葉暴露出來,然後向裡面泵入酒精。後來他改良了這個方法,不需要泵入酒精,但是要用空心針頭“掏空”額葉中的幾個區域。

曾經風靡一時,卻使病人雪上加霜,最終成為諾獎歷史上最大汙點!

請自行想象這樣一根東西在你腦袋裡不停亂攪的感覺。

手術的另一個發明人Freeman比較進步,他選擇用的工具是:冰錐。

Freeman用一頭尖的冰錐通過眼窩的底部插入患者大腦,接下來的工序和Moniz是一樣的,也是在患者的額葉區裡攪動,切除額葉白質。冰錐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你不用擔心在患者的腦袋裡留下什麼東西。

不過Moniz教授對於自己合夥人用這麼非常理的工具進行手術表示不解,兩人就分道揚鑣了。

言歸正傳,無論是Moniz教授還是Freeman教授,進行的手術,都十分不精確,因為手術者無法打開患者的頭蓋骨,一點一點細緻小心地進行他的手術。他們只能憑著自己的感覺,切除患者額葉中他們覺得應該被切除掉的地方。至於究竟切除掉的是不是那塊地方,不好意思,他們也不確定。

曾經風靡一時,卻使病人雪上加霜,最終成為諾獎歷史上最大汙點!

就這樣憑著感覺切就行了

說完了手術過程,再講講手術的效果。

太好了,效果驚人。

無論是天生多動症大鬧天宮的孫悟空,還是精神分裂的殺人狂魔諾曼貝茨,只要做了手術,瞬間變身善良溫順乖巧的美羊羊。

曾經風靡一時,卻使病人雪上加霜,最終成為諾獎歷史上最大汙點!

不,比溫順乖巧還要溫順乖巧,或者換個形容詞:呆板麻木。

曾經風靡一時,卻使病人雪上加霜,最終成為諾獎歷史上最大汙點!

絕大多數患者在手術後表現的形同植物人:沒有主觀意識表達,沒有慾望,失去語言交流能力,目光呆滯刻板。

然而這項手術依然被廣泛用於對付不聽從管理的精神病患者。也因為這個反人類的手術,在接近三十年長的歲月裡,精神病院,成為了一個比監獄恐怖得多的地方。

因為逃離肖申克,就算失敗,最多抓回去多關幾年。

而飛越瘋人院,一旦失敗,你就只能乖乖被院方安排手術變成活死人:

曾經風靡一時,卻使病人雪上加霜,最終成為諾獎歷史上最大汙點!

還有另外一部著名電影《禁閉島》中也提到了這個手術。

曾經風靡一時,卻使病人雪上加霜,最終成為諾獎歷史上最大汙點!

曾經風靡一時,卻使病人雪上加霜,最終成為諾獎歷史上最大汙點!

如果你看過這部電影,我想你應該能猜到,萊昂納多被帶去做什麼了。

來自葡萄牙的Moniz教授,因為發明了這個手術,而獲得了1949年的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這也成為了諾貝爾獎歷史上的一個汙點。

正是因為有堂堂諾貝爾獎名頭背書,額葉切除手術才得以在極短的時間內風靡西方。名頭最盛的時候,這個用來對待重度精神病人的大手術,變成了一個鄉鎮診所街頭貼貼小廣告就能做的小手術。很多本身並沒有什麼精神疾病的正常人,僅僅因為性格怪異、有輕微躁動症傾向等原因而被家人送上了手術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