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版居里夫人:“拒絕”諾獎,多次改行,為國家事業消失30年

中國版居里夫人:“拒絕”諾獎,多次改行,為國家事業消失30年

常思奮不顧身,而殉國家之急。——司馬遷

很多人都知道我國的首顆原子彈在上世紀60年代新疆羅布泊引爆成功。然而卻很少有人知道,這背後有這麼一個為國家事業消失了30年的人,年近半百的她多次改行,每一次都從零開始,擔負起國家的重任,為此她“拒絕”了諾貝爾獎,一生為祖國做貢獻。她就是被稱為中國版的居里夫人——王承書。

用物理學讓祖國崛起

王承書出生於1912年上海的一個書香世家。她父親是清朝時期的進士,後來成績優異被清政府送往日本留學,學成歸來之後就擔任了內務部警政司。王承書是家中的第2個孩子,所以就按照詩書禮儀的順序給她取名為王承書。

中國版居里夫人:“拒絕”諾獎,多次改行,為國家事業消失30年

深受父母的影響,她從小就對數學十分喜愛,並且有極高的天賦。她在讀小學和初中的時候,曾經因為生病休學在家一年。然而在這一年間,她每天都在自學,從未間斷過。回學校之後她堅持與同班同學一起參加升學考試,然而她的成績非但沒有落下,反而還名列前茅。

隨著父親工作的變動,她們一家來到了北京生活,在這個時期17歲的她喜歡上了物理學。由於當時西方科學知識不斷湧入,使得很多青少年深受先進思想的影響,王承書也不例外。她認為學好物理學可以為飽經戰亂的祖國做出一份貢獻。懷著為飽經戰亂的祖國崛起的想法,她憑藉著自己的努力,逐漸向夢想靠近。

中國版居里夫人:“拒絕”諾獎,多次改行,為國家事業消失30年

遇到一生摯愛

1930年,由於王承書在高中時期的成績優異被學校保送到了燕京大學物理系。當時物理系還是一個比較冷門的專業,所以一個班中只有13名新生,而在這13名新生中,她是唯一的女性。然而在大學學習期間,她從未覺得自己特殊,依舊與班上的男孩子一樣一起學習物理的相關知識。

物理系為了要選出優秀的學子,每年都會淘汰掉一些學生。1939年王承書她們班只有4名同學順利畢業,而王承書也是這4名同學中的一位,而且她還成為了物理系連續三年都是第1名成績的優秀畢業學子,還獲得了學校頒的最高榮譽“斐託斐”。

中國版居里夫人:“拒絕”諾獎,多次改行,為國家事業消失30年

後來她又成為了燕京大學的碩士在讀生,當時那個年代女性能讀到碩士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所以王承書也因此成為了燕京大學名副其實的風雲人物。也就在這時候她遇見了她的初戀也是她一生的摯愛。

那個人就是她在讀碩士的一名教授張文裕。兩個人從初步相識、相知,後來由於愛好相同信念一致兩人相戀了。這份戀情剛開始也遭到了王承書父母的反對,因為張文裕的家庭比較貧困,就相當於寒門學子。王承書的父母認為兩人門不當戶不對因此極力反對,但是後來由於兩個人的堅持父母也很是無奈,只能同意了這門婚事。在1939年他們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中國版居里夫人:“拒絕”諾獎,多次改行,為國家事業消失30年

艱難的回國之路

兩人結婚之後,在丈夫張文裕的支持下她爭取到了美國巴爾博獎學金,並且來到美國密歇根大學留學。當時密歇根大學從來沒有接受過已婚的學生,但是由於王承書在物理學上過於優秀,最終破例錄取了她。

在密歇根大學讀博士期間與她的導師烏倫貝克創建了一個“WCU方程”至今仍被廣泛應用,可以說這一方程的提出影響了整個物理學的觀點,震驚了世界。後來她又獨自證明了“索南多項式”。可以說王承書在美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獲得很高的讚譽。當時很多人都認為,她如果一直在美國研究,將來一定會成為諾貝爾獎的獲得者,但是她最終“拒絕”這一機會。

中國版居里夫人:“拒絕”諾獎,多次改行,為國家事業消失30年


1949年新中國成立,那時候王承書就迫切地想回到祖國為祖國效力,但是當時美國頒佈了一條禁令:凡是在美國的中國科學家都不允許出境,甚至王承書夫婦還遭到了聯邦調查局的監控。無奈之下她只好繼續留在美國研究,在這期間,她也陸續的將包裹偷偷寄回北京。

直到1955年中美達成有關協議,美國解除了對中國科學家的禁令,她終於等來了回國的機會,便立即提出回國申請,並且她還將美國的全部資產贈送了出去。面對美國政府提出的優厚待遇,她都不為所動,堅持回國。1956年,她們終於從美國回到了故鄉,回國之後的她便投入了工作之中。

中國版居里夫人:“拒絕”諾獎,多次改行,為國家事業消失30年

消失匿跡三十年

1958年我國開始籌建熱核聚變研究室,當時核聚變能源被認為是人類最理想的潔淨能源,但是我國從未踏入過該領域,在這一項技術上一片空白。當時已經46歲的王承書面對錢三強的邀請,毫不猶豫地進入了這個從未接觸的領域。

就這樣王承書從物理理論研究改行為熱核聚變研究,面對這一領域她去蘇聯學習了一週的相關知識,並且還翻譯了多本相關著作,為國人學習提供了理論支持。就這樣從零開始學習,兩年之後的她就成為了中國熱核聚變領域的頂尖專家。

1961年,中國與蘇聯的關係惡化,蘇聯撤走了全部的專家。導致當時我國的第一個分離鈾同位素所用的氣體擴散工廠,面臨著停工的風險。錢三強又再一次找到了王承書,並與她說明研究這個高濃鈾屬於國家機密。所以如果她要參與工作就必須

隱姓埋名,告別家人。面對這一要求,王承書毫不猶豫地答應了,那一年王承書49歲。

中國版居里夫人:“拒絕”諾獎,多次改行,為國家事業消失30年

1962年王承書就獨自來到了504工廠,開始了秘密的研究工作。經過兩年的艱苦研究,504工廠終於提取出合格的高濃鈾。1964年10月16日,第一顆原子彈在中國上空爆炸成功,

那一聲巨響意味著中國終於打破了強國的核壟斷,自主研發出了原子彈!

然而那一聲巨響過後王承書依舊隱姓埋名地留在504工廠工作,沒想到竟然長達30年。後來她還提出了激光分離法,並且成功地實現了激光分離濃縮鈾。直到1992年隨著丈夫張文裕的去世,她也收到了醫院的病危通知書,這才離開了她熱愛的事業1994年她平靜地離開了這個世界,享年82歲。在臨終之前她將自己一輩子所積累下來的10多萬元錢全部捐給了希望工程。

王承書這一生用她默默無聞奮鬥的一輩子換來了國家的崛起,民族的自強。而今日的我們不應該忘記她!她是與錢三強,鄧稼先一樣偉大的科學家。雖然如今她已經離開,但是她推動祖國向前發展的背影永遠銘記在世人心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