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棋國手一年獎金高達700萬,而中國象棋國手一年最多100萬,為什麼差距這麼大?

大師棋路

中國圍棋在國際化之前,比賽獎金也非常低,記得當年新體育杯圍棋賽冠軍,冠軍獎金只有幾十元,而全國圍棋個人賽、團體賽、段位賽都沒有獎金。

棋手的獎金來自於比賽,比賽獎金不高的話,棋手收入自然也不會高。八十年代日本NEC公司贊助中日圍棋擂臺賽,將比賽獎金提高了一大截,雖然中國棋手只是獲得比賽獎金的一小部分,但比起國內比賽,已是飛躍式的了。

1988年日本主辦的富士通杯和中國臺灣商人應昌期出資主辦的應氏杯世界職業圍棋錦標賽的相繼問世,徹底改變了圍棋比賽獎金格局。當時的富士通杯冠軍獎金1500萬日元,應氏杯的冠軍獎金更是高達40萬美元,在那個年代,40萬美元意味著什麼呢?那可是一個萬元戶都稀少的年代,以當時的匯率計算,應氏杯冠軍獎金高達300多萬人民幣。

其後韓國主辦的東洋證券杯、三星杯、LG杯冠軍獎金也不低,1996年三星杯創辦時號稱冠軍獎金也值40萬美元,只是隨後爆發金融危機,韓元大幅貶值,含金量才降了不少。

中國棋戰獎金飛躍式提高始於90年代的霸王戰,將冠軍獎金提高到8萬元,然後是90年代末創辦的棋聖戰,冠軍獎金高達30萬元,國內圍棋比賽獎金之所以有如此高的漲幅,原因除了外界帶動之外,還有一個原因是有一撥喜歡圍棋、有實力的年輕企業家,他們認可圍棋的民族文化價值以及部分商業價值,願意為圍棋推廣做貢獻,他們也具備這個回報圍棋、回報社會的能力。


聶衛平

謝謝棋友的問題,我是從小就喜歡下象棋,下了10多年的棋,現在天天象棋上業7的水平,對象棋圍棋獎金差距還是比較瞭解的,主要有一點,隨著象棋的商業運作非常困難,無人為象棋“買單”。

象棋是中國歷史悠久的智力運動,在民間具有眾多痴迷擁護者,幾乎每四個人就是一個人會下象棋,無論在城市,還是鄉村總能 看到一些棋攤,為什麼這麼龐大的擁護者卻帶不動象棋,正是因為象棋運動過於普及,門檻低,與圍棋相比象棋的整體層次顯得太低。

象棋比圍棋難推廣,圍棋棋子只有黑白兩色,單純到不能再單純。它的信號中包含的信息,誰都能接受,誰都能理解。而中國象棋棋子,則由漢字構成;西方人看起來像天書一樣,即使認清了它的含義,也無法溶入深層次的思維領域。對於初學者尤其缺乏親近感、文化認同感,在一些智運會比賽上,象棋是參加人數最少的比賽,大部分棋手都是華裔,幾乎很少有外國選手,正是象棋的影響力太低,導致無人為象棋出資,有些象甲隊伍甚至拉不來贊助,拉來贊助也是少的可憐。

正是以上幾點,導致象棋發展惡性循環,逐漸沒落,正是家長看到學象棋沒有前途,根本提不起求學動力,導致學象棋的孩子們是越來越少。

大家有象棋問題可以關注大師棋路,我會抽時間回答大家的問題。講的不對可在下面評論。

以上文章圖片資料來自網絡,如有不妥請聯繫本人,本人將立即糾正。


大師棋路

圍棋是中、日、韓三國比較重視的一項體育競技。從“棋聖”吳清源時代開始,我國圍棋界出現很多優秀的棋手,聶衛平時代殺的日本聞風喪膽 ,其門下弟子古力、常昊、周鶴洋等弟子也在三國競技中爭取了很多榮譽,在國內也牽起了一陣“圍棋熱”。韓國圍棋皇帝也帶出李昌鎬等一眾弟子,在圍棋界也牽起一陣腥風血雨。日本小林光一和加藤正夫一流好手,在日本也是枕戈待旦,總想以日本“道”的精神,搶回圍棋第一強國的殊榮。



圍棋正是有這些棋手頻繁互動,競技比賽,也由於三國的歷史關係,有國家情仇的因素,使的一陣比賽提高到空前的關注度,有關注就有人投資比賽,棋手的比紹獎金也相應的提高。所以有些比賽最後獲獎幾十萬是很平常的事。一些頂尖棋手如李昌鎬和柯潔等一年的收入700萬也很正常。



反觀中國象棋,高手輩出,在國內國外從未對手,一些國際比賽是年年比賽必定第一,反而沒有哪個國家的棋手能跟國內的棋手對抗,反而沒有熱情參與了。最後變成一家獨大,獨孤求敗是最寂寞的了。沒有對抗,就沒有比賽,沒有比賽,跟沒有懸念,就連媒體都懶得報道了。所以,中國象棋變成一枝獨秀,只能在國內稱王稱霸,吸金度卻沒有,使的一些比賽獲獎獎金也是區區幾萬,就連國內象棋第一人一年的總獎金也就100萬左右,其餘的棋手獎金也就可想而知了。



中國象棋是中國的國粹,要想保住象棋老大的地位,只能忍受獨孤求敗的寂寞,更也需把中國象棋推向世界,才能把象棋收入提高上去。


用戶5988245543

雖然同屬競技類的棋牌項目,但是圍棋和象棋在商業上的價值是完全無法相提並論的。

在比較這兩個項目之前,我們其實還可以關注一下另一個項目,就是國際象棋。如果我記得沒錯的話,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國際象棋的獎金規模遠遠超過圍棋。隨時近十幾年國際大賽的開展,職業聯賽的舉辦,圍棋的獎金有了巨大的增長,拉近了差距。當然,要是放在國內,這個要另說了。

這主要有以下幾個因素決定。

第一,商業價值的主要決定因素是供求關係。圍棋入門容易,但是提高很難。象棋則是入門提高都很快。把那些開局常見的開局背個上百局下來,基本可以秒殺街頭棋手。這導致象棋的觀賞性和技術性,要遠遠小於圍棋。頂尖圍棋國手誕生很難,而象棋大師則相對容易產生。

第二,商業開發的力度。中國也有象棋聯賽,但是自身的商業推廣做得很不足。

第三,明星棋手的塑造。當代的象棋大師,似乎都是大叔級別的,小鮮肉很少。在這個顏值即正義的時代,缺乏吸引力,在所難免。

反觀圍棋,帥哥美女層出不窮,頂尖年輕人才猶如長江大河,滔滔不絕。

第四,項目的發展潛力。中國象棋,其變化非常有限,名局帶給人的愉悅感,滿足感比較低。而圍棋的變化無窮無盡,欣賞一局名局,帶給人的愉悅感和滿足感,非常持久。

當然,中國象棋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如果職業聯賽搞好了,在推廣上多下功夫,我覺得獎金與圍棋項目拉近差距還是非常有可能的。


影影先生

圍棋棋手收入高,主要是從國際比賽中獲得的,中國象棋沒有國際比賽,所以收入低。最可恨又可氣的是中國男子足球,幾十年如一日地輸球,收入卻是天文數字,相比之下,女足取得過一些好成績,可收入連男足的零頭都拿不到,實在太不公平。


洞庭一葦1188

這應該還是市場和文化傳播的原因,相對於象棋,圍棋規則簡單,雖是易學難精,但畢竟有一個統一的受眾市場,尤其日本對於現代圍棋的發展以及市場推廣有這巨大貢獻,反觀中國象棋,雖在國內有巨大市場空間,但卻不開發,同時,中日韓有類似棋類但卻沒有統一的規則,所以中國象棋無論是市場開發,還是國際影響都不如圍棋,獎金低也就順理成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