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川玉華寺的歷史

唐代在今天的銅川建立的佛教寺院。位於今銅川市玉華鄉玉華村北的玉華山。

銅川玉華寺的歷史

最初為唐高祖於武德七年(624)修建的仁智宮,唐太宗貞觀二十年(646)擴建後改名玉華宮。當時規模宏大,有五座高大的宮門和九座巍峨的宮殿。貞觀二十二年(648),唐太宗在此宮玉華殿召見玄奘;同年在福慶殿令弘文館學士上官儀宣讀御製《大唐三藏聖教序》,總結玄奘赴印取經的經過,並對其行為與學術上的貢獻予以讚揚,為佛家歷史上著名的皇家佛教作品,對維護佛教起到巨大作用。唐高宗永徽二年(651),廢宮改名玉華寺。唐高宗顯慶四年(659),玄奘因為長安城內嘈雜,嚴重影響翻譯工作,遂報請皇室同意,從大慈恩寺轉移到此寺譯經。至龍朔三年(663)譯成《大般若經》600卷,這是中國歷史上最長的一部佛經。麟德元年(664),玄奘在此譯出《咒五首》一卷後不久病逝於玉華寺。安史之亂時,玉華寺遭受嚴重破壞。至宋代該寺已不復存在。改革開放後,這裡逐漸成為人們紀念玄奘以及旅遊觀光的去處,相繼發現了飛雨、水簾、北泉三處遺址,以及佛像座一個,上刻“大唐龍朔二年三藏法師玄奘敬造釋迦佛像供養”字樣。20世紀90年代後,開始醞釀在此恢復佛教道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