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的周瑜點將臺有什麼典故?

張小龍

周瑜(175—210年),字公瑾,漢末名將,廬江舒縣(今安徽省舒城縣)人。洛陽令周異之子,長壯有姿貌、精音律,江東有“曲有誤,周郎顧”之語。周瑜少與孫策交好,21歲起隨孫策奔赴戰場平定江東,後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任,周瑜將兵赴喪,以中護軍的身份與長史張昭共掌眾事。建安十三年(208年),周瑜率江東孫氏集團軍隊與劉備軍隊聯合,赤壁之戰大敗曹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建安十四年領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病逝,年僅36歲。正史上週瑜“性度恢廓”“實奇才也”,范成大譽之為“江左風流美丈夫”。

周瑜點將臺位於九江市原星子縣(現廬山市)紫陽路,北倚廬山,南鄰中國最大淡水湖鄱陽湖,以周瑜點將臺和愛蓮池為主要景點,展示三國曆史文化和中國理學文化,是廬山世界文化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古南康府治前,相傳為周瑜閱兵故壘,《三國志·周瑜傳》載,漢獻帝建安十二年,周瑜督討麻保二屯,還兵守備官亭,又敗江夏太守黃宜,並生擒其部將鄧龍於柴桑。《星子縣誌》稱:建安十四年,孫權命周瑜向鄱陽湖教習水軍。星子,古柴桑地。宮亭,今稱神亭湖,在星子城東三星。考《古今地名大辭典》,鄱陽湖,南曰宮亭湖。《水經注·廬山》雲:廬山下有神廟號曰宮亭廟。故彭湖亦有宮亭之稱。點將臺初建當在建安十一年(公元二0六年)間。明天順二年(公元一四五八年)冬,即點將臺舊址建為南康府鼓樓。一九八一年,原星子縣人民政府公佈其為縣級文化保護單位。

周瑜點將臺,形貌古樸,具有典型的民族建築風格,它居鬧市,來往行人絡繹不絕,始終能激發人們的民族自豪感。登點將臺,憑欄放目,吳天如洗,鄱水蒼茫。公瑾當年羽扇綸巾,談笑自若,指揮千軍萬馬,馳騁於鄱湖之上的壯麗歷史畫卷如在眼前。


九江新聞網

周瑜點將臺位於江西省九江市星子縣城中心紫陽路,北倚廬山,南鄰中國最大淡水湖---鄱陽湖,周瑜點將臺愛蓮池景區,以周瑜點將臺和愛蓮池為主要景點,展示三國曆史文化和中國理學文化,是廬山世界文化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周瑜點將臺是廬山景區內歷史最為悠久的古建築之一,始建於漢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距今1800年的歷史,明朝天順年間重建,臺基長30米寬16米、高7米,臺上建築為磚木結構,樓頂為木楔穿架,雀蓮均飾雲紋及花鳥紋,樓面面積200多平方米,分正廳和左右廂房,畫棟雕樑,氣勢宏偉。愛蓮池是宋熙寧四年(公元1071年)著名理學家周敦頤來星子任南康知軍,因平生酷愛蓮花,便在軍衙東側鑿池種蓮,並寫下傳世佳作《愛蓮說》,其中詞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便成為歷代君子孜孜以求的最高境界,愛蓮池成長方形,四周長四十餘丈,面積1700平方米,池中築有高臺,臺上建有"觀蓮亭",臺兩端均有石橋曲欄與亭相連,漫步橋頭或於觀蓮亭中把盞小酌,看池中蓮荷香氣馥郁,會令您陶然忘歸。景區是喧囂城市中的一塊寶地,是您旅遊休閒的好去處。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稱

    周瑜點將臺

  • 外文名稱

    introduction to misty water pavilion

  • 適宜遊玩季節

    全年

  • 所屬國家

    中國

  • 地理位置

    江西省九江市潯陽區潯陽路

  • 門票價格

    20元

  • 開放時間

    9:00-18:00

  • 創建時間

    公元206年

  • 著名景點

    愛蓮池

  • 所屬城市

    江西省九江市

  • 佔地面積

    1700平方米

目錄
1簡介
2九洲八卦陣
摺疊編輯本段簡介

據史書文獻記載,周瑜點將臺位於江西九江星子縣城中心,北倚廬山,南鄰中國最大淡水湖---鄱陽湖,以周瑜點將臺和愛蓮池為主要景點,展示三國曆史文化和中國理學文化,是廬山世界文化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始建於漢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距今1800年的歷史,明朝天順五年重建,臺基全長30米,寬16米、高7米,臺內築有五花土,臺下正中拱門通道深16米,寬3.3米,高5.6米。洞門前石獅,門兩旁鐫刻著清乾隆知府劉方溥所書長聯:曾是明賢過化,前茂叔後考亭,我亦百姓長官,且試問催科撫字。縱使絕險稱雄,背匡廬面澎蠡,誰做一方保障,敢徒憑形勢山川。長聯意思是指星子曾是很多名人來過的地方,周敦頤和朱熹前後都在此為官,前茂叔後考亭是指曾在此任官的兩個人,在中國歷史上都非常有名,背匡廬面澎蠡是指背面的廬山,南面的鄱陽湖。愛蓮池是宋熙寧四年(公元1071年)著名理學家周敦頤來星子任南康知軍,因平生酷愛蓮花,便在軍衙東側鑿池種蓮,現在大家看到的這個蓮花池就是愛蓮池。周敦頤並在這裡下了傳世佳作《愛蓮說》。這篇文章只用了精煉的120個字,通過讚美蓮花表現作者“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清廉高潔的人生觀。這篇文章傳到如今900多年了,一直成為後人當官為人高尚品德的比照。

摺疊編輯本段九洲八卦陣

資料出處:東晉袁宏《東征賦》“爾乃出桑洛,會通川,背彭澤,面長泉”。桑洛就是桑落洲,通川就是古彭蠡演變後的湖泊,長泉就是長江。之所以出桑洛,而不是過桑落洲,說明周瑜主要的練兵場所是在桑落洲,這也符合當地民間的傳說。據說周瑜是在此地練兵才有赤壁宏圖,當地至今還有一個地名叫赤壁湖和程營。程營據說是程普的大營。傳說周瑜在桑落洲按照地形,修建了九洲八卦陣,這也就是後來史書記載的八洲,九江。唐朝的賈耽說江有八洲:“曰沙,曰人,曰九江,曰葛,曰象,曰烏,曰感,曰蚌”。東晉張須元《緣江圖》雲:“一三里江,二五州江,三嘉靡江,四烏土江,五白蚌江,六白烏江,七?江,八沙提江,九廩江。參差隨水短長,或百里,或五十里,始於鄂陵,終於江口,會於桑落洲”。袁宏也記載了周瑜修建八卦陣的情形,“鑽靈龜以相土。橫酆鎬之制度,窮河洛之規矩......”。到南北朝時的鮑照時只剩下五洲,《登大雷岸與妹書》“西南望廬山”,“西眺九派之分,東顧五洲之隔”說的就是九洲剩下的五洲。洲上種植九棵柳樹作標,到陶淵明時代,只剩下五棵柳樹,故陶淵明號五柳先生。按照一定規則排列的桃樹林作示,故稱之為規林。這也就是後來的桃花源。

周瑜點將臺位於江西省九江市東北古桑落洲上(今安徽省安慶市宿松縣匯口鎮曹湖村),為一丈多高城樓,臺基長30米,寬16米,花崗石砌,建在傳說的點將臺遺址上面。現樓,明天順二年冬重修,臺上建築磚木結構,長18米,寬11米,面積200多平方米,分正廳與左右廂房,房前立柱,木楔穿架,雀蓮均飾雲紋或花鳥紋,頂為碧翠的琉璃瓦,四角起翹,雕樑畫棟,頗顯壯觀。雖一度稱鐘鼓樓,一般仍叫周瑜點將臺。傳說是東吳大都督周公瑾檢閱水師和操練兵馬的地方,故臺前原有周瑜石馬槽,毀於1966年。據《三國志周瑜傳》記:“建安十一年,周瑜督討麻保二屯,還兵守備宮亭(指鄱陽湖)。又敗江夏太守黃祖,並生擒其部將鄧龍於柴桑(今九江縣)。”又據《志》記載:“漢建安十四年,孫權曾命周瑜向鄱陽湖教習水軍”,可見,原來確實有臺用以點將,亦可想像昔日臺上旌旗招展,前場刀光戟影,湖面戰船穿梭,壯烈激越的場面。如今登上城樓,憑欄放目,湖水波茫,漁帆點影,清風徐來,令人陶醉。 九江市區甘棠湖中煙水亭前亦建有周瑜點將臺。


願我能向前走

回答:

據史書文獻記載,周瑜點將臺位於江西九江星子縣城中心,始建於漢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距今1800年的歷史,明朝天順五年重建,臺基全長30米,寬16米、高7米,臺內築有五花土,臺下正中拱門通道深16米,寬3.3米,高5.6米。洞門前石獅,門兩旁鐫刻著清乾隆知府劉方溥所書長聯:曾是明賢過化,前茂叔後考亭,我亦百姓長官,且試問催科撫字。縱使絕險稱雄,背匡廬面澎蠡,誰做一方保障,敢徒憑形勢山川。



九洲八卦陣資料出處:東晉袁宏《東征賦》“爾乃出桑洛,會通川,背彭澤,面長泉”。桑洛就是桑落洲,通川就是古彭蠡演變後的湖泊,長泉就是長江。之所以出桑洛,而不是過桑落洲,說明周瑜主要的練兵場所是在桑落洲,這也符合當地民間的傳說。據說周瑜是在此地練兵才有赤壁宏圖,當地至今還有一個地名叫赤壁湖和程營。程營據說是程普的大營。


傳說周瑜在桑落洲按照地形,修建了九洲八卦陣,這也就是後來史書記載的八洲,九江。唐朝的賈耽說江有八洲:“曰沙,曰人,曰九江,曰葛,曰象,曰烏,曰感,曰蚌”。東晉張須元《緣江圖》雲:“一三里江,二五州江,三嘉靡江,四烏土江,五白蚌江,六白烏江,七?江,八沙提江,九廩江。參差隨水短長,或百里,或五十里,始於鄂陵,終於江口,會於桑落洲”。

袁宏也記載了周瑜修建八卦陣的情形,“鑽靈龜以相土。橫酆鎬之制度,窮河洛之規矩......”。到南北朝時的鮑照時只剩下五洲,《登大雷岸與妹書》“西南望廬山”,“西眺九派之分,東顧五洲之隔”說的就是九洲剩下的五洲。洲上種植九棵柳樹作標,到陶淵明時代,只剩下五棵柳樹,故陶淵明號五柳先生。按照一定規則排列的桃樹林作示,故稱之為規林。這也就是後來的桃花源。


青松5698


周瑜點將臺位於江西省九江市東北古桑落洲上(今安徽省安慶市宿松縣匯口鎮曹湖村),為一丈多高城樓,臺基長30米,寬16米,花崗石砌,建在傳說的點將臺遺址上面。現樓,明天順二年冬重修,臺上建築磚木結構,長18米,寬11米,面積200多平方米,分正廳與左右廂房,房前立柱,木楔穿架,雀蓮均飾雲紋或花鳥紋,頂為碧翠的琉璃瓦,四角起翹,雕樑畫棟,頗顯壯觀。雖一度稱鐘鼓樓,一般仍叫周瑜點將臺。傳說是東吳大都督周公瑾檢閱水師和操練兵馬的地方,故臺前原有周瑜石馬槽,毀於1966年。

典故:據《三國志周瑜傳》記:“建安十一年,周瑜督討麻保二屯,還兵守備宮亭(指鄱陽湖)。又敗江夏太守黃祖,並生擒其部將鄧龍於柴桑(今九江縣)。”又據《志》記載:“漢建安十四年,孫權曾命周瑜向鄱陽湖教習水軍”,可見,原來確實有臺用以點將,亦可想像昔日臺上旌旗招展,前場刀光戟影,湖面戰船穿梭,壯烈激越的場面。如今登上城樓,憑欄放目,湖水波茫,漁帆點影,清風徐來,令人陶醉。 九江市區甘棠湖中煙水亭前亦建有周瑜點將臺。


煙火茶話鋪






曉石60374176193

周瑜點將臺位於江西省九江市星子縣城中心紫陽路,北倚廬山,南鄰中國最大淡水湖一一鄱陽湖,周瑜點將臺愛蓮池景區,以周瑜點將臺和愛蓮池為主要景點,展示三國曆史文化和中國理學文化,是廬山世界文化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周瑜點將臺是廬山景區內歷史最為悠久的古建築之一,始建於漢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距今1800年的歷史,明朝天順年間重建,臺基長30米,寬16米,高7米,臺上建築為磚木結構,樓頂為木楔穿架,雀蓮均飾雲紋及花鳥紋,樓面面積200多平方米,分正廳和左右廂房,畫棟雕樑,氣勢宏偉。



汪123742170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周瑜出守牛渚、兼任春谷長,行軍路過黃山寨,見此山靈奇秀麗,如一山寨橫亙東西、凸兀雲中、固若金湯,嘆曰:真乃“天下第一寨”也!頓生征服之心。於是周瑜帶領部下棄馬徒步上山,爬過“百步去梯”,攀過“一線天”,登上“清涼臺”,看到“鯽魚背”長50多米,如繩子一樣寬窄,兩邊懸崖峭壁,山風呼嘯而過,使人不寒而慄,望而卻步。周瑜挺身而出,一往無前,帶頭踩過“鯽魚背”,站到對面的平臺上,點手示意隨行將領:江東乃富庶之地,吾決意與諸將共治之,爾等隨我出生入死,攻城撥寨,何如?說完撥劍劈石,以表決心。諸將慌忙跪拜,同聲遵命。從此,周瑜與孫策、孫權兄弟馳騁沙場,開闢了大片疆域。“周瑜誓師石”和“周瑜點將臺”兩大歷史古蹟,成為黃山寨上一道亮麗的風景。


九江微刊

鄱陽湖九江周瑜點將臺,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挨,一個願打,蔡幹盜書,龐統連環記,諸葛亮草船借箭,萬事俱備 只欠東風,夏季一陰生,冬至一陽生,孔明深知24節氣的氣候變化,借到了東風,終於促成了火燒赤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