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小子乞討被女子收留一晚,變億萬富翁後贈百萬報恩,你怎麼看?

記憶斑駁舊時光-

古有漂母救助韓信,後韓信受封淮陰侯,以千金報答漂母的一飯之恩,傳為千古佳話;今有戴杏芬施恩不圖報,何榮鋒受恩不忘本,以百萬酬謝當年的救命恩情,也成就了一段佳話!

20多年前,那時的戴杏芳才20多歲,住在浙江台州仙居福應街道楊府村。一天,戴杏芳家來了三個不速之客,他們來自重慶酉陽,慕名到浙江打工,可到了仙居之後,已經身無分文,只能靠乞討來維持生活,這三名“乞丐”中就有時年17歲的何榮鋒!

雖然鄰居提醒戴杏芳不要把收留陌生人,但是生性善良的她對此不以為意,知道在外謀生的艱難,覺得能幫就幫一把。戴杏芳不僅為他們提供吃和住,還幫助他們在黃岩找到了一家工廠的工作。

臨行前,戴杏芳為他們準備了紅糖饅頭片,還每人給了10元錢,讓他們坐車去黃岩。年小的何榮鋒雖然那時什麼話也沒說,但是心中非常感激戴杏芳,並把她的話牢牢記在心裡:“出門做生意,講的就是誠信,做生意一定要有誠信”、“可以沒有很多錢,但一定要做個好人,能幫助別人,好人才會有好報。”

後來輾轉流落到瀋陽的何榮鋒進行創業,以誠信立本,經過多年的努力,終於成為當地知名的企業家。

20多年後,何榮鋒打聽到了戴杏芳的消息,第一次送來了一張100萬元的支票,被戴杏芳婉拒了;第二次又帶來5萬元給戴英芬修繕老房子,仍被拒絕了!

戴杏芬表示,自己這樣做,從來沒有想過要得到金錢回報,他能感恩,自己很感動!最讓戴杏芬開心的是,在外地實習的女兒知道後,發了信息給她:媽媽,你真棒,我為你驕傲!


打虎拍蠅

都說世上還是好人多

這句話今天看很是應景!

還記得我們之前推送的一篇新聞嗎?

《台州女子21年前收留小乞丐,如今小乞丐百萬回報她》

這段感人故事被拍成了電影

《一輩子的姐弟》

家住台州仙居的戴杏芬今年48歲,和丈夫在臨海杜橋經營一家麵店。

1993年,她一時善舉收留了3名素不相識的重慶酉陽人,並給了3個“乞丐”每人10元錢坐車。

2014年,最小的“乞丐”何榮鋒成為瀋陽知名的企業家,他輾轉找到戴杏芬,拿出100萬元贈她,希望回報當初的恩情,卻被戴杏芬當場拒絕……

一句話,勵志21年

何榮鋒是四川人,家裡有一個姐姐和妹妹,生活很苦,當年只有17歲的他,和兩個朋友到浙江打工。到仙居時,已身無分文,就只能沿路乞討。幸虧遇到了戴杏芬,不僅噓寒問暖,還幫3個素不相識的人找四處工作。

當時有鄰居提醒她“收留3個陌生人太危險”。但她卻說“我也在外謀生過,知道真的不易,如果有人幫助一把很重要,但我家裡反正沒有值錢的東西,如果能幫助3個落難的人,就幫一把吧。”

當時,仙居到黃岩的車票,是7元錢。第二天,戴杏芬備好紅糖饅頭片,塞給每人10元錢,將他們送上車。在這個過程中,何榮鋒始終沒有說過一句話,卻把戴杏芬的每一句話,都牢牢記在心裡。他說,記得她幫他們找工作時,對工廠說:“我們浙江(台州)人出門做生意,講的就是誠信,做生意一定要有誠信。她還說,可以沒有很多錢,但一定要做個好人,能幫助別人,好人才會有好報。”

為恩人寫上百篇勵志日記

戴杏芬不會想到,她當初叮囑小夥的幾句話,成為何榮鋒的創業信條,她也不會想到,何榮鋒在創業過程中,寫了數百篇勵志日記。“很可惜的是,一次廠房著火,我的日記都被燒燬了,現在只有一小部分還保留著。沒有她當年的話,就沒有今天的我。她的善良讓我們敬佩,她的善良感動了我。其實我是在困難時受到她的感化,所以我不能忘根,不能忘本,不能忘情。”何榮鋒說。

輾轉流落到瀋陽。在創業打拼過程中,何榮鋒時刻銘記戴杏芬的忠告:誠實守信。20餘年打拼,憑著這一人生信條,何榮鋒穩紮穩打,成為當地傢俱行業和塗料行業的知名人物。

有情有義 必成大器

兩次拒絕重謝都未猶豫

女兒:媽媽很棒,為你驕傲

這一次,他拿著5萬元現金和價值不菲的補品,說讓恩人修補房子,補養身體。“必須要收下,這是我的心願。”何榮鋒說。但他離開後,不忍當面拒絕的戴杏芬,打聽到他的卡號,把錢退了回去,補品也寄了回去。“不管他生氣不生氣,我都不能收,他出息了,我很高興。幫助人是應該的,我小時候,我媽媽就收留過乞丐,這對我來說,很正常,不圖金錢回報。他能感恩,讓我很感動。”

圖為何榮鋒來到戴大姐的麵店合影


娛樂現代人

都說好人有好報,這現世報來的多快,21年前收留小夥住一晚,21年後小夥帶著100萬的現金來感謝她,小夥是好人,她更是好人。如今,這段感人的故事被拍成了電影,《一輩子的姐弟》,來感染更多的人。


家住台州的戴杏芬今年48歲了,和丈夫在臨海杜橋經營著一家早餐店,平靜的生活因為一張100萬的支票而被打亂。

1993年,她心軟收留了3名素不相識的重慶酉陽人,並給了3人每人10元錢坐車。 2014年,當面最小的何榮鋒成為了瀋陽知名的企業家,他輾轉找到了戴杏芬,拿出100萬元贈她,希望回報當初的恩情,卻被戴杏芬當場拒絕……

一句鼓勵的話,成就一位億萬富翁

何榮鋒,四川人,在家中是獨子,有個姐姐和妹妹,生活很艱苦,當年只有17歲的他,和兩個朋友決定到浙江打工。到了仙居時,已身無分文,就只能沿路乞討。幸虧遇到了戴杏芬,不僅噓寒問暖,還幫助素不相識的年輕人找工作。

決定收留他們一晚,鄰居都就來相勸,不過戴杏芬卻說“我也在外謀生過,知道真的不容易,如果有人幫助一把很重要,而且家裡沒有值錢的東西,如果能幫助3個落難的人,就幫一把吧。”

當時,介紹的工作在黃岩,而仙居到黃岩的車票是7元錢。第二天,戴杏芬備好紅糖饅頭片,塞給每人10元錢,將他們送上車。在這個過程中,何榮鋒始終沒有說過一句話,可他卻把戴杏芬的每一句話,都給牢牢記在了心裡。“我們浙江(台州)人出門做生意,講的就是誠信,做生意一定要有誠信。她還說,可以沒有很多錢,但一定要做個好人,能幫助別人,好人才會有好報。”

後來何榮鋒輾轉到瀋陽。在瀋陽紮根創業,打拼的過程中,何榮鋒時刻記得戴杏芬的忠告:誠實守信。20多年來,正是憑著這一人生信條,何榮鋒穩紮穩打,成為了當地傢俱行業和塗料行業的知名人物。

兩次拒絕感謝金,稱自己都是應該的

2013年,何榮鋒請一位來自仙居的生意夥伴幫忙,囑咐他回老家時去一趟福應街道楊府村,經過了漫長的艱難尋找,終於打聽到了戴杏芬的消息!

“不管他生氣不生氣,我都不能收,他出息了,我很高興。但幫助人是應該的,在我小的時候,我媽媽就收留過乞丐,這對我來說,很正常,不圖金錢回報。他能感恩,讓我很感動。”




我們常常會聽說好人有好報,可是很多壞人做壞事,報應沒有讓我們看到,我們就覺得做好人沒前途,應該做壞人能享福。其實做好人積福報,短時間不會給你帶來什麼改變,但是10年20年以後,你積累的福報會改變你的運氣,讓你一切都一帆風順,面對困難也會迎刃而解。

好人,一定會有好報的。
喜歡請關注我,每天推送有意思的文章給您


叨叨娛樂團

窮小子報恩,百萬相贈,平日裡只能在電視中看到,沒想到現實中也真有這樣的事情。

據北京青年報消息,家住台州仙居的戴杏芬今年48歲,和丈夫在臨海杜橋經營一家麵店。1993年,她一時善舉收留了3名素不相識的重慶酉陽人,並給了3個“乞丐”每人10元錢坐車。21年後,最小的“乞丐”何榮鋒成為瀋陽知名的企業家,他輾轉找到戴杏芬,拿出100萬元贈她,希望回報當初的恩情,卻被戴杏芬拒絕了。

據瞭解,何榮鋒是四川人,家裡有一個姐姐和妹妹,生活很苦,當年只有17歲的他,和兩個朋友到浙江打工。到仙居時,已身無分文,就只能沿路乞討。幸虧遇到了戴杏芬,收留了3人。

即便是別人提醒她,收留3個素不相識的人不安全,但是她卻堅持自己意願,我也在外謀生過,知道真的不易,如果有人幫助一把很重要,但我家裡反正沒有值錢的東西,如果能幫助3個落難的人,就幫一把吧。

戴杏芬送他們送上車時,何榮鋒始終沒有說過一句話,卻把戴杏芬的每一句話,都牢牢記在心裡。他說,記得她幫他們找工作時,對工廠說:“我們浙江(台州)人出門做生意,講的就是誠信,做生意一定要有誠信。她還說,可以沒有很多錢,但一定要做個好人,能幫助別人,好人才會有好報。”

正是這句話一直激勵著和引導這何榮鋒,何榮鋒時刻銘記戴杏芬的忠告:誠實守信。20餘年打拼,憑著這一人生信條,何榮鋒穩紮穩打,成為當地傢俱行業和塗料行業的知名人物。

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誠信做人感恩做事。何榮鋒的例子是最好的證明,受恩21年不忘本,而戴大姐懇懇勤勤,善良一生令我們所有人感動。


小拉車

值得去傳送的一件事

這名曾經的乞丐,現在的億萬富翁,名叫何榮鋒,是四川人,

家裡有一個姐姐和妹妹,生活很苦,當年只有17歲的他,和兩個朋友到浙江打工。到仙居時,已身無分文,就只能沿路乞討。幸虧遇到了戴杏芬,不僅噓寒問暖,還幫3個素不相識的人四處找工作。

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

我們可以看到,早年的何榮鋒,家境貧寒,17歲就出來打工,真是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經過這位大姐的幫助,經過自己的努力,終於成了一名成功的企業家,而支撐他走向成功的是誠信,

何榮鋒成功了,但他永遠也忘不了曾經幫助過的這位大姐,並且與這對夫妻保持著聯繫,雖然時常想報答這位大姐,但總是被拒絕,因為在大姐的眼裡,這只是他們應該做的,

其實,很多時候,尤其是在人生的初期,人生的十字路口,我們多麼希望會有人幫一下自己,而在你最困難的時候幫助你的人,你肯定是沒齒難忘,更何況是和你不相干的人,

正是有了戴興芬的幫助,才讓這個只有17歲年紀的何榮鋒看到了希望,有了轉機,甚至有了自己的人生目標,才有了現在的億萬富翁,才有了今天的成就,這也便是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何榮鋒沒有忘記,也不能忘記。演繹了人間最真的友情。

而且這件事拍成了電影,值得大家傳送,

人間有愛


鄉村小二哥

大實話:雖然故事很感人,但是現在如果你遇到這樣的事情我還是不建議大家去做。

這件事大概是這樣的,1993年的時候,何榮峰和兩個同伴流落街頭,在身無分文的情況下,當時和丈夫一塊兒做小買賣的戴杏芬女士收留了他們三人,不但給了他們吃的,並且還一人給他們十元錢車費回家。現如今,何榮峰經過十幾年奮鬥成為了當地有名的企業家,然後對這個方面幫助過他的姐姐回報了100萬進行報恩。

說實話,看完這個故事,除了感嘆人性的美好之外,其實更讓我擔憂的是好人的善良被利用。

何榮峰的成功和戴女士的幫助沒有必然聯繫

首先,我對原報道里面的故事情節描述有些意見。因為原報道里面寫的是因為何榮峰謹記了戴女士當年告誡他的話,做人要誠信為本,所以才有了今天過億的身家。

但是,我不希望大家被這種雞湯迷糊了雙眼,我們必須認清現實,那就是何榮峰的成功更多來自於自身的努力,而不是戴女士的告誡。說現實一點,當年戴女士可是幫助了他們三個人,那麼為什麼現在只有這個何榮峰成功了,並且回來報恩,怎麼不見另外兩個人。

所以,對於何榮峰知恩圖報這種精神我們應該讚揚,但是對於報道中過度的文學手段則應該保持清醒。

適度幫助利人,過度幫助害己

當然,我也不是要大家都對別人充滿敵意,畢竟,在別人危難之時伸出援手,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但是,對於像戴女士這樣讓陌生人在家裡留宿的做法,我是強烈反對大家學習的。從現實的角度來說,現在社會,一個好人不會提出這麼無理的要求來。另外,就算是對方是一個好人,也會不因為我們這留宿一晚而產生什麼質的改變,就是我們讓他在大街上睡一宿也是情理之中。但是,如果因為留宿而發生了不可挽回的事情,那課就是真的後悔莫及了。

所以,為了避免這種事發生,我們只有通過拒絕所有人的這種無理要求,而把這件事的概率降到零。

最後真心地告誡大家一句,幫人也要適可而止,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有理有據,實話實說,關注:大實話。讓我們一起用理性的視角看世界。


大實話

此事讓人滿滿地感動之餘也禪釋了三個社會正能量,它反映了和諧社會的三個美好願景。


一,做人只要一心向善,好人必有好報。

戴杏芬21年前收留3個小乞丐,一個小小的善舉,竟得到21年後一個事業成功的乞丐百萬回報,說明了一個人的善心最終會有好結局的。

二,真正的好人做了好事並不圖回報。

一百萬對一個普通老百姓而言可是一筆巨大財富,可戴杏芬並未接受那一百萬的饋贈,這才是一個真正的大好人,她給這個人人為錢的社會帶來一股難得的清流。

三,說明了誠信才是無敵於天下的。

戴杏芬21年前不僅收養了3個乞丐,而且給他們貫輸了做人不僅要善良而且要講誠信的思想,正因為小乞丐聽懂了誠信的重要性,因此在之後的創業中靠誠信取得了巨大成功。看來戴杏芬不僅因為善心感動了小乞丐,而且還是他人生的啟諦恩師。


湘平古珍郵館

這是一個充滿正能量的故事。牢記別人給予自己的恩惠,在有能力的時候盡力報答,沒有比這樣的行動更大的善良了。

據媒體報道,浙江戴杏芬和丈夫在臨海杜江經營一家麵館。20多年前,她收留過3個身無分文的小夥。其中最小的男孩叫何榮鋒,當時黑黑瘦瘦,很少說話。戴杏芬看他們挺可憐,就把他們領回了家,給他們做飯吃,並且拿熱水給他們泡腳,他們腳上都是血泡。她說“我也在外謀生過,知道真的不易,如果有人幫助一把很重要,當時有鄰居提醒她,說收留3個陌生人太危險。但她家裡反正沒有值錢的東西,如果能幫助3個落難的人,就幫一把吧。”那天晚上,戴杏芬跑出去找了幾家工廠,為他們介紹工作。但人家都說不能同時招3個人。後來,何榮鋒的小夥伴說,他有個姐姐在黃岩,要不就結伴到黃岩找工作吧。仙居到黃岩的車票,是7元錢。第二天,戴杏芬備好紅糖饅頭片,塞給每人10元錢,將他們送上車。在這個過程中,何榮鋒始終沒有說過一句話,卻把戴杏芬的每一句話,都牢牢記在心裡。他說,記得她幫他們找工作時,對工廠說:“我們浙江人出門做生意,講的就是誠信,做生意一定要有誠信。

“她還說,可以沒有很多錢,但一定要做個好人,能幫助別人,好人才會有好報。”

戴杏芬不會想到,她當初叮囑小夥的幾句話,成為何榮鋒的創業信條,她也不會想到,何榮鋒在創業過程中,寫了數百篇勵志日記。

“很可惜的是,一次廠房著火,我的日記都被燒燬了,現在只有一小部分還保留著。沒有她當年的話,就沒有今天的我。她的善良讓我們敬佩,她的善良感動了我。其實我是在困難時受到她的感化,所以我不能忘根,不能忘本,不能忘情。”何榮鋒說。

輾轉流落到瀋陽。在創業打拼過程中,何榮鋒時刻銘記戴杏芬的忠告:誠實守信。20餘年打拼,憑著這一人生信條,何榮鋒穩紮穩打,成為當地傢俱行業和塗料行業的知名人物,現在是瀋陽玖玖利峰集團董事長。

事業有起色後,何榮鋒開始聯繫、尋找戴杏芬,想表達感激之情。經過多方打聽,最後尋找到了當年的恩人。他拿出一份禮物——一張百萬現金的支票,感謝戴杏芬。戴杏芬拒絕了,她說這筆錢怎麼能收,他能記得我、掛念我,已經讓我很知足很意外。我當年就給他10元錢,他用這麼重的禮回報我,令我很感動!但錢,我是不會收的。這不是我該得的,不能要一分。”不管何榮鋒如何勸說,戴杏芬還是把這張支票退了回去。

生活中,我們也會經常遇到各種困難,但在困難之時,大多都會得到別人的幫助。無論是經濟上或是物質上,哪怕是一個鼓勵的眼神,或是一句鼓勵的話語。都是對在於困難中的我們一種幫助和支持。戴杏芬在何榮鋒和其小夥伴落難時,給予他們的幫助,體現出了她的善良。面對百萬報恩,她堅決拒絕,又體現出了她不索回報的高尚品質。

善良的、忠實的心裡充滿著愛的人,不斷地給人間帶來幸福。一個雪中送炭,樂善好施,不求回報。一個不忘初心,知恩感恩,湧泉相報。


李明德

永遠不要吝嗇自己的愛心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說不定哪天就無意中幫助了一個隱藏富豪呢!

大概知恩圖報之人必成大器!

其實第一眼看到這個事情,除了感慨一句,這偶像劇才有的劇情怎麼還著的發生了。不過隨後想一想,我們的乞丐皇帝朱元璋,也還不是經歷了一件類似的事情!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從小家境貧寒,常年食不裹腹,衣不濟身。一年天鬧大旱,赤地千里,餓殍橫野。為活命,父親把朱元璋送進廟堂當了和尚,以此混口飯吃,保全性命。誰知寺廟裡和尚等級森嚴,幼小的 朱元璋除了幹活的份兒,仍是受飢捱餓,只好到寺外化 緣維生。

大災之年何緣好化?一連三日粒米未進,餓得 朱元璋飢腸咕咕,舉步艱難,目飛金花。恰遇一富家喜慶,老廚婆見朱元璋瘦骨伶仃,已餓得奄奄一息,憐憫 之心油然而生,見主人不在,忙將碗盤中的殘羹剩飯和青菜豆腐倒進鍋裡燒熱給朱元璋吃。朱元璋一陣狼吞虎嚥之後,舌唇之上還殘留著美味餘香,回味無窮,老婆婆是什麼菜,老廚婆答道: “珍珠翡翠白玉湯”。

朱元璋做了皇帝后,還經常思念著那位老婆婆做的“珍珠翡翠白玉湯”的美妙之味,於是他把那位老婆婆請到京城去,讓她再做“珍珠翡翠白玉湯”給他吃。

後來念及老婆婆的年紀,朱元璋沒有把她留在宮中,而是給了老婆婆一大筆錢讓他可以安度晚年!

好人會有好報!好人會讓你去幫助更多的人!

  • “我幫你的時候,就沒想過有一天還會見到你,更沒有想過要你回報我。”

  • “當年的一飯之恩能讓你記這麼久,證明我沒幫錯人,已經夠了。”

  • “如果你感恩,就在有能力的時候,多助人。”

其實當知道自己的曾經的一個善舉,造就了一個如此成功的人士,就算沒有後面的報恩給一百支票,只是當面來道一句謝謝,心裡也是無比激動和榮幸的。

因為對於伸出援助之手的人來講,他們享受的是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幫助到更多人的這一過程,而不是像買賣一樣,期望會有多少回報!

當時誰也不可能預想到,連十塊錢路費都沒有的小乞丐,十年後會逆襲變成大老闆。這一切都是未知的,而且再知道後不求回報也是正常的。

雖然可能是自己的一席話和從惻隱之心影響了這個小乞丐,但是真正讓他逆襲的卻還是他自己,如果收下了錢就違背自己了自己的初衷,所以不如就當成是一場奇妙的緣分!


我們不追求“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我們只想在自己能力範圍內,幫助比自己過得糟糕的人,這就是一個好人!


樂鬧

知恩圖報的故事很感人,我希望我們能繼續這些故事,但現實中總有一些人為我們樹立了反面教材,雖然我知道大家看了這個新聞之後也許不愛聽。

我記得杭州發生過這樣一件事,一個饅頭店主,看到很多環衛工人和流浪漢吃不上熱乎飯,開辦了“

愛心饅頭”,免費送饅頭。

但後來卻有人說:“我不領饅頭了,你把錢退給我吧。”

甚至還有更過分的回覆:“你這人怎麼這麼死心眼兒呢?我不要饅頭你還省了力氣,直接把錢給我多好?天天給我們吃這種狗都不吃的東西,你太缺德了!

然後就又有了質疑她動機的人。 “人都無利不起早,這店主肯定有問題!” ,後來在停止免費送饅頭後,很多人大鬧饅頭店,汙衊栽贓者有之,破口大罵者有之……

但為什麼這些人都沒意識到:他們本該感謝這位在寒冬中送他們熱饅頭的善良女人啊!饅頭為什麼成了狗都不吃的東西?

有幸的是,大部分收到饅頭的人還是對店主心存感激的。

而在叢飛身患重病,無法演出之時,很多未繼續獲得資助的家庭還在抱怨他為什麼沒有繼續?為什麼只支持孩子上到初中?

你義演應該賺了很多錢啊?你病好了還能賺錢嗎?

甚至有不明就裡的人直接稱其為騙子,雖然不至於“農夫與蛇”,但也實在是傷了資助者的心,要知道人家也還有家庭,還有一個未滿一週歲的女兒,但後來又因為捐款和重病家徒四壁。

但是我們作為獨立的人,沒有天生誰欠誰的,不是自己的工作義務,別人本質上沒有幫你的必要。

社會學有一個理論叫“剝奪與滿足命題”,大概是:“某人在近期內重複獲得相同報酬的次數越多,那麼,這一報酬的追加部分對他的價值就越小。”

他家裡缺糧,你送他一袋米,他對你感激涕零,後來你持續的送他,兩次,三次,一年,兩年, 當他不再因為缺糧而擔心,他接下來就可能抱怨你,為什麼只送糧食?我還需要衣服,我還需要暖氣,我還需要房子,我還需要錢……一旦你停止了對他的幫助,他很可能會心生怨念。

因為在這一連串的活動中,受到幫助的人心中感激遞減,而遞減到一定程度上,受助者的心理會逐漸變得坦然,並認為這理所應當。最後,受助者提出更多的要求,並絲毫在心理上不覺得這有任何不妥。

再加上心理學上有一種說法,叫“失敗者的憤怒”。

他是源於對自己失敗的境遇感受到的自卑與恐慌,但由於人總是能夠無條件的原諒自己,因此這種對自身境遇的自卑與恐慌,在自我心理的調節下(或者你可以理解為扭曲下),從一開始就跳出了自我的檢討,而轉嫁到他人。

如果你給他的恩惠,遠遠超過了困境對他的限制,他就會對困境麻木,甚至放棄要突破困境的意願,然後對你形成依賴,由感激變成理所當然。

當你不再繼續的時候,他甚至會對你反目成仇。

抱怨送饅頭的大姐和叢飛的例子就是源於這樣兩種理論,朱之文也是,孫儷也是。

我們都討厭這樣的人,但它的的確確存在。

知恩圖報的故事很感人,我希望我們能繼續這些故事,一個良好和諧的社會離不開大多數人都遵守良好的道德準則和社會公約。

我寫不守道德的他們的目的不是讓問題變成“扶不扶”這樣的話題,而是在大家都歌頌知恩圖報的同時,記住和抵制他們這類走在社會反面的人,讓他們看到他們的問題,最好能稍稍改變他們一點也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