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曹操沒有殺華佗,那麼開顱手術能成功嗎?

鬼丸猛1

首先澄清,華佗因為要給曹操開顱被殺是演繹虛構的,無論《三國志》還是《後漢書》,都沒有發過這樣的言論。



迴歸話題,《三國演義》裡華佗說曹操腦子裡有風涎,需要去除風涎才能根治頭風,曹操生性多疑,加之自己信不過華佗醫術,又想起華佗曾因賞識關羽替其刮骨療毒,突然覺得華佗是中了孫權進獻關羽頭顱給自己的計策,有意要殺自己。

於是,曹操勃然大怒,將華佗下獄,拷問至死。

那麼如果華佗不死,拋棄一切設想與意外,是否能成功給曹操開顱治好頭風?

《後漢書》記載,華佗那時候已經發明瞭可以周身麻醉的麻沸散,又率先西方一千多年實施過腹腔手術,可以稱為外科鼻祖,似乎存在成功的可能性。


但是,我們不要忘了,自古以來,就是放到現在,頭病都是所有病中最複雜的,頭痛有一萬種的可能原因,且不說沒有史料記載在那之前華佗已經做過開顱手術,熟能生巧了,就是真的開顱,是否會失血過多?就算頭風是治好了,後續是否會感染也還兩說。也許華佗有神藥能夠預防感染,但是史料卻沒有記載,關於他的一切成就,除了《五禽戲》與一些針灸,還有就是民間傳說了,誰又能肯定呢?

退一萬步來說,放到今天來說,任何一個醫生都會把開顱看成最大的手術了,所以開顱手術成功率不大!


不書三少

手術肯定不會成功,曹操必死。

首先,華佗的手術能做成,要靠他的“麻沸散”,而據考證,麻沸散不是真實有效的。日本曾經有個醫生做過研究,利用他的母親和妻子做試驗,結果母親死了,妻子眼睛瞎了。

中國記載“麻沸散”的書籍有三本,第一本是《三國演義》,因為是演義,不足為信;第二本是《後漢書》,第三本是《三國志》,《後漢書》和《三國志》是史書,可信度要高一些,但也不能全信,要考證。

這二本史書的記錄,由於後漢書比較仔細,就以《後漢書》做參考吧。《後漢書·華佗傳》是這樣記載麻沸散的:

“精於方藥,處劑不過數種,心識分銖,不假稱量,針灸不過數處,若疾髮結於內,針灸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無所覺,因刳破腹背,抽割聚積,若在腸胃,則斷截湔洗,除去疾穢,既而縫合,傅以神膏,四五日創愈,一月之間皆平復。”

這個記載像個廣告,翻譯過來就是:喝了“麻沸散”的情形,就像是喝醉了酒一樣,會失去感覺;在人失去感覺的時候,迅速開刀,把裡面的東西拿出來,這個時候你不會疼。然後縫合,大約四五天,傷口就會癒合,大約一個月,就全好了。

這個記載能相信嗎?有兩點很可疑:

一是用藥的方式是口服,現代麻醉醫學的常識是“吸入或靜脈注射麻醉藥,不能口服。”它居然口服,還能擴散到全身!二是療效,開刀時不會痛,四五天就癒合,一個月就好。這個比現代醫學還神奇。能信嗎?

有個叫華岡青洲的日本醫生很喜歡華佗,他研究了華佗的“麻沸散”,煞費苦心的找到了“麻沸散”的配方。

配方如下:

第一種:羊躑躅9克、茉莉花根3克、當歸30克、菖蒲O.9克,水煎服一碗。第二種:主要成分為曼陀羅花、加上:川芎、白芷、當歸、烏頭、天南星配製。或曰:曼陀羅花一升,生草烏、全當歸、香白芷、川芎各四錢,炒南星一錢。

他把兩個配方都做成藥,然後讓母親和妻子口服,結果,他的母親死了,而妻子呢,眼睛瞎了。

可見“麻沸散”並不科學。

其實,我們再在典籍中查找的話,發現一個問題,漢朝以下,居然再也沒有什麼典籍記載“麻沸散”了,全都找不到。至於麻醉藥,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記載了曼陀羅花可當麻醉藥物,但請記住,只能做一些小手術,比如“割瘡”這種,像開腹手術,開顱手術,那是萬萬不能的,因為其麻醉的深度不夠。清朝的麻醉劑水平也只如此,漢朝反而強些,這也不合常理吧!

既然如此,那麼,華佗給曹操做的開顱手術,第一步就不能成功。若真的開了顱,那麼曹操一定會疼得跳起來,還怎麼做手術?看來《三國演義》,《三國志》,《後漢書》都對於“麻沸散”,對於華佗的醫術,有誇大之嫌疑,不能輕易相信。

我只是出來看風景,卻發現最好的風景在我的公號shishuyadu詩書雅讀,


詩書雅讀

華佗被譽為神醫,主要有三個原因:一是他發明了麻沸散,二是他在《三國演義》裡為關羽刮骨療傷,三是他被曹操請去當御醫。這裡邊的故事,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未可全信。

就說刮骨療傷的事情吧。關羽中毒箭是攻打樊城時候的事,也就是他敗走麥城之前,他的死與這支毒箭有必然的聯繫。但是,這時是公元219年,而華佗死於公元208年,中間時差11年,一個死人怎麼可能給關二哥療傷呢?

事實上,華佗是名醫不假,但絕不是專業醫生,至少他自己沒想成為專業醫生。在那個年代,以士為榮,以出仕為榮,華佗也不例外。只是他沒想到,他的業餘愛好會成為一生的行當,而且最後也因此而死。

華佗被曹操召去醫治頭風症不假,但是,華佗並沒有好好醫治,而是動不動提要求、講價錢,想讓曹操給個官來噹噹。殊不知,曹操是什麼人,越是百般要挾他越是不認賬,當華佗提出要做開顱手術時,曹操還以為華佗有謀害之心,死活不肯答應。

在《三國志》中有記載,華佗年少時就在徐州一帶遊學,是個讀書人,而因當官夢想受挫迷上了醫學,之後又感覺吃虧而後悔。尤其是在諸多達官貴人請他治病中,他的自尊心受到強烈的刺激,性格變得越來越乖張,難以與人相處。范曄在《後漢書》中毫不隱誨地評價華佗,說他“為人性惡,難得意”。


歷史扯吧

我個人認為,不會取得成功!



開顱手術即使是現代科技十分發達了,也屬於大手術。高等醫科大學的高材生苦讀幾年,也不可能立刻做這樣的手術。打開腦顱存在相當大的風險。

華佗只是發明了麻沸散,只是起到麻醉作用。大腦裡都是各種神經系統。當時沒有啥中西醫結合的東東。華佗老先生也沒有開顱手術的先例。上來就想拿斧子把曹丞相的腦袋劈開看看。幸虧曹丞相腦子沒進水。否則,先掉腦袋的就是自己了。


小板凳看電影

如果曹操沒有殺華佗,華佗也是隻能讓曹操性命得以延長,至於華佗提出的開顱手術是絕對不會成功的。
1;華佗一生專注醫學,四處奔走,辛勤的採集各種藥物標本,還自己研製了麻佛散,成為早期的外科麻醉劑,可是要做開頭顱手術的話,在古代時期是不具備有醫療設備的,光靠麻佛散只能起到一個環節的作用,需要醫療設備來隨時檢查患者的心跳和心壓,

2;華佗可能利用動物來做過類似的實驗,但是從未給人操個刀,一般來說,前提需要準確知道從哪一個部位下刀,知道病痛部位的所在,也就是說需要一個x光片作為參照,

3;一旦開顱,有可能導致缺氧,而哪個時候的條件到哪弄氧氣呢!而且還會大量出血,如果急需輸入血液的時候,怎麼辦呢!兩者都可能會讓手術出現失敗,

其實就算是現代的醫學技術,也不能保證手術百分的成功,何況是哪個什麼都不具備的年代


青春流行風

從歷史上各種對於華佗醫術高超的神奇傳說。

曹操當年如果不是疑心太重,選擇相信華佗的建議,手術也許就成功了。

那麼曹操就有可能多活幾年,就是如此,我相信歷史也不會因為曹操當時沒死,而轉向另外一個發展方向。

因為我覺得凡事都有定數。

冥冥之中都已經安排好結果了,不是我們任何人改變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