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大部分藝術品、收藏品拍賣會喜歡用專場?

為什麼大部分藝術品、收藏品拍賣會喜歡用專場?

在很多大型的拍賣會上,比如蘇富比、佳士得、勞倫斯、奧斯汀,其中書畫拍賣一項可能就有高達1200件到1500件左右的藏品上拍,而其他各類比如瓷器、雜項、玉器、錢幣等等,總計有接近一萬件。在那麼龐大的藏品數量面前,我們需要把每件藏品都佈置展出,供來看預展的人提前鑑賞做出判斷,就不得不分場專場拍賣。每件藏品都需要在拍賣會前整理出的預展圖錄中都呈現出來,保證每件藏品都有圖片資料。

為什麼大部分藝術品、收藏品拍賣會喜歡用專場?

大量的圖片資料印在一本圖錄書裡,必然會很厚,因此我們習慣將受委託的藏品分類,將古代和近現代以及當代區分開,形成三個專場;將近現代畫家按畫派區分,比如海派、京津等等,形成兩個專場。在這幾個專場裡可能會有幾件到幾十件的藏品是由同一個委託人或機構送拍的,品相上等的話,拍賣公司會選擇組織一個專場作為推薦使用。當有幾十件藏品的價值特別高時,拍賣公司會選擇重要專場。拍賣公司設立專場是為了將所有藏品細分,希望能照顧到所有的買家,公開公正。

為什麼大部分藝術品、收藏品拍賣會喜歡用專場?

拍賣會是一個公開的活動,所有的人都可以到現場參加,可能有買幾千幾萬的客戶,也有可能有買幾十萬幾百萬幾千萬的客戶,我們把相對應的拍品安排在不同的場次,由客戶自行挑選,出手得寶。

當從買東西的人的角度想,如果所有藏品都在一本書上,一個場次裡,一本書特別厚,我們抱來抱去很不方便;那麼多藏品,拍賣的時候只能按順序拍,那上萬件的藏品怎麼拍?得等到什麼時候?

為什麼大部分藝術品、收藏品拍賣會喜歡用專場?

那麼分出專場之後,我們可以兩場甚至三場同時開拍,就不用等到那麼久了。所用專場的出現,在拍賣會上是合情合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