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賺20億的操盤手緣何自殺

操盤手在大眾的心目當中充滿著神秘色彩,他們好像都身懷絕技,可以在股市中縱橫馳騁、為所欲為。其實,大陸的操盤手遠沒有大家想象的那麼安逸與瀟灑,不但 沒有想象的那麼安逸與瀟灑,相反,他們中的大多數操盤生涯都是悲慘的結局而告終。

早在2004年,也就是以徐翔為首的寧波敢死隊被曝光之後,網絡上有一篇名為《中國第一批操盤手的真實下場》流傳甚廣。該篇文章列舉了大陸30名有影響力的第一代操盤手職業生涯的結局。

這三十人中,只有一人全身而退,剩下的29人不是自殺、就是入獄,要不逃亡除此之外就是以破產告終。

當然,大陸第一批操盤手遠遠不止這30人,這三十人只是被媒體曝光過的。這些人中,有些本身就是莊家,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操盤手。

在A股市場影響最大的就是第一代和第二代操盤手,第二代操盤手當中,徐翔被關注度最高。

在這些出事的人當中,他們絕大部分都是非常有實力的。但他們為什麼失敗呢?其主要原因不是能力問題。他們為了獲取高額利潤,要麼觸犯了法律,要麼違背了市場規律,貪婪而失去控制是他們最終走向毀滅的共性。

這些具有極高專業知識、受過職業操盤訓練的人,他們的投資生涯都以失敗告終,這些人和事是不是給我一些啟示呢?

作為操盤手中一員,我對一個現象印象頗深:每一次隨著大盤的大幅下跌,操盤手的圈子就會出現“兩多”的現象。一、失聯的多;二、借錢的多。比如:2007年開始大跌、還有2009年3478點之後的大跌,這兩次大跌後,很多操盤手失去了聯繫,還有一些關係比較近的朋友打電話跟我借錢。

操盤手(這裡大多指私募操盤手,公募操盤手很少有這種情況)只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主要原因是所任職的私募爆倉了,作為操盤手或多或少的有一定責任,加上他們私下幫助別人炒股票造成虧損、借款炒股票被套等等因素。事情大的跑路了,事情小的先躲起來再說。

作為一般投資者,我們沒有那麼大資金去影響股價走勢,所以,不大可能出現觸犯法律的事情。但是,違背市場投資規律的事情,我們是不是總在做呢?

我再舉一個操盤手的例子:這是一個在金融投資圈轟動一時的事情。

2015年7月22日,中國期貨界傳奇人物、瑞林嘉馳股票對沖基金操盤手--劉強,因在本輪股災中在高位滿倉,做多期指和配資買股票,最終導致破產,走投無路的劉強在北京華貿中心酒店頂樓平臺跳樓自殺,劉強自殺時還不滿36歲。

劉強自稱逍遙劉,他在期貨私募當操盤手的時候,曾創下一年盈利20倍、在期貨市場狂賺20億的輝煌戰績!劉強在期貨界享有很高的聲譽。

劉強在期貨市場已經掙的足夠多了,他本來已經歸隱山林了。2015年的牛市啟動後,在私募圈朋友力勸下,劉強決定返京擔任私募瑞林嘉馳4號基金的基金經理。

劉強重返投資市場犯了一個極大的錯誤:選錯了市場。劉強是專業學習期貨的,後來,他盈利的主要方式也是期貨。劉強擅長的是期貨交易,他對股票市場,更確切的說是對A股市場並不十分了解,他以為股票跟期貨一樣,或者跟期貨比,股票是小菜一碟。沒有受過股票操盤手專業培訓,就掌管私募基金,這為劉強的悲劇埋下了伏筆。

A股市場的複雜程度遠遠超出劉強的想象,結果劉強剛剛出山幾個月,因為股票爆倉而破產,他以跳樓的方式永結束了他年輕的生命。

做任何事情都不能跟自然規律做對,尤其是股票市場。可悲的的是,廣大投資者連股票市場是什麼都不清楚,就更別說掌握股票市場規律了。

首先,股市是一個危機重重的圍獵場,不是處處是黃金的寶藏。我們每一個想入市的投資者都要有這個清醒的認識。

另外,如果立志要在股票市場裡有所斬獲,那你先要成為一個“懂股票”的人,也就是了解股票市場的規律,沒做到這點之前,不要盲目的入市操作,沒有技術支持的盲目操作就一個結果:虧損!

希望那些投資大咖們的經歷能大家帶來以有益的啟示!

狂賺20億的操盤手緣何自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