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山西魏村牛王廟!快來!快來!

話說山西魏村牛王廟!快來!快來!​三王者,牛王、馬王、藥王也,初為三王廟,俗稱牛王廟。牛耕田、馬戍邊、藥治病,三王濟世;田糧足、邊關安、病康復,四海昇平。舊社會生產力落後,若能成全上述夙願,在老百姓看來簡直就是盛世小康。炎帝神農氏以牛為圖騰,多少年來,人們來牛王廟頂禮膜拜,一出農耕民俗大戲延續了近千年。


  說牛王廟不能不提元代戲臺,1986年第二次全國戲曲學術研討會在臨汾召開,堯都區魏村的牛王廟戲臺吸引了日本和我國港臺地區及北大、南開、復旦等上百家單位的專家學者前來考查。1996年,國務院將其確定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9年,牛王廟會被列入了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0年,農耕民俗“鞭春牛”通過省、市有關部門驗收,申遺報告交國家待批。


  “文革”後,由於廟內曾設廠,鍊鐵翻砂,煙熏火燎,曾一片狼藉。樊思賢老人拄柺杖、背挎包,舉鄉化募,彩繪三王塑像。村民樊甲元、樊鐵成自告奮勇,攀崖尋樹,五月活柏,殿前增色。1997年,魏村樊德溪、段榮貴師生捐碑“三王濟世”,記述牛王廟滄桑變遷,呼喚愛我文物熱忱。1998年,民營企業家樊海燕彩繪廟門,五年後又捐銅鑄香爐兩尊。此後全社會愛護文物的功德義舉不斷,牛王廟煥然一新。


  2009年,魏村村委又根據堯都區委、區政府的指示,組織編寫了堯都三晉文化研究會叢書——《堯都平陽古村落魏村》,出版發行後社會反響強烈,更使魏村名聞遐邇。近年來,政府撥出專款修繕了廟內文物,並增添了防火、防盜及監控設備。自2016年開始,魏村村兩委還就牛王廟外部環境進行了整治,填埋礦坑焦窩、種草栽花植樹,大打生態文明攻堅戰,還魏村古鎮碧水藍天。當初27個村社共同承擔舉辦牛王廟會的會規,最後只剩魏村東道主一家。小村辦廟會,全民齊參與,滿懷樸素的家國情懷迎接四方遊客!


  地靈方建廟、有廟才有客,村憑廟勢、廟賴人敬,以廟招商、憑廟興市,有市成業、有業必富爾!雞鳴聞三縣,一廟澤百姓,千百年來,元代戲臺唱紅了三晉,牛王廟會滋潤了古鎮魏村!


※楹聯摘錄※

香菸似雲 雲散處龍駒降生

銅鐘如雷 雷響時新麥登場


古鎮古韻 戲臺演繹康樂古風

新村新貌 梆腔唱響時代新曲


牛王廟會 滄海世事千年畫

元代戲臺 風雨梨園一卷書


觀戲臺 梨園國寶有口皆碑

逛廟會 農耕遺風不虛此行


魏姓難覓 但留老廟農耕滄桑圖

村貌依稀 唯見古鎮梨園歌舞景


緬懷農耕古風 無愧天地

唱響文化大戲 有益人民


農耕民俗千年史 好景全憑起首

牛王廟會一軸畫 絕妙總在後世


八方客商會古鎮 同邁新時代

四季歡歌頌盛世 共圓中國夢


※十大傳奇※

傳奇之一:《亳州封侯》


  宋祥符七年秋,宋真宗駕謁安徽亳州大清宮。其夜駕宿於此,眾馬皆病。帝曰:“異哉!”問土居之民有何神廟否?民答曰:“孤山有神,曰通聖朗君、祭之無不應也”。帝趨廟封其為廣禪侯。翌日一行御馬健壯如舊。有家存焉、歷代享祭,降其後世、祠而神之。傳奇出自《牛王廟元時碑記》,可推三王由來之始。


傳奇之二:《飛簟建廟》


  宋金時代,以農立國,四海之內普建三王廟,平陽地界僅河東南羊一座。每年四月初十唱戲敬神,河西社民需按時赴會,如當日午時不到者,無論何因,皆按會規罰錢十千文。河西社民常受天變河阻受罰之苦,於是便有了眾社民跪拜神靈,欲許當地興工建廟之願。言落風起,神明顯靈,一賣簟人手中兩頁竹簟騰空而起,飄過汾河,分落臨汾魏村、洪洞景村兩處,雖為傳說,亦屬緣由。


傳奇之三:《汗牛夜運》


  戲臺石柱採自深山老林,自山至川運到魏村,談何容易!傳說一天深夜,方圓幾百裡養牛養馬人家,同做一夢。似有人喊,要求今晚多添草料,三王要派差。次日天亮,槽頭牛馬皆汗水淋漓,張口伸舌氣喘不止。再看牛王廟工地更奇,兩尊石柱,天外飛來,不借神力,百姓奈何得了?


傳奇之四:《柏槐測天》


  老人傳言,牛王廟唐柏宋槐,可測天氣陰晴。樹杈溼透,次日小雨;若流水,降雨不出三日;若水淌尺餘,兩日內降雨三寸;若水至根莖,次日連雨不晴。清康熙二十一年,主持張聚財及里仁段學孟又植柏槐數株。段學孟五十生兒還願,負責澆灌成活。數年後,柏槐成蔭,樹冠蔽日。


傳奇之五:《山棚奇觀》


  明東戲臺建起,有好事者提議將原樂亭五間前場改成扎“山棚”場地。從此綁紮山棚成了魏村廟會壯觀之舉。上層松柏枝裝扮五大名山;中層細軟綢緞綁紮五馬破曹故事;下層則以木偶形式表現士農工商遊山玩景及戲曲人物,堪稱廟會一絕。此工藝至清宣統二年後失傳。


傳奇之六:《砸耳啞鍾》


  清時牛王廟巨鐘聲傳百里、為鎮廟之寶。老人傳言平陽府宰曾欲奪之移往鼓樓。眾社民於心不忍、夜砸鍾耳,雖留尤物,其聲漸啞,好事辦拙,可惜可嘆!


傳奇之七:《元碑蒙難》


  興工動土,大功告成,樹碑立傳,自古成習。然古時刻碑、採石不易,主事便順手牽羊,將修廟挖基出土的元碑磨平重刻。正面“流芳百世”記我西社。修廟之艱,募銀之難,北面重刻元碑舊文。此舉一錯磨元碑不妥;二錯將元碑文時間以重刻代之,為後人文物研究留下遺憾。多虧正面修廟碑文中提及此事,也算不幸之中的萬幸。


傳奇之八:《虧家保廟》


  1948年臨汾解放攻堅戰打響,前線構建工事,急需木料。有幾個村社打了拆牛王廟的主意;經村民樊順生、樊紹薪等人籌劃提議,魏村再打支前護廟總體戰。家家拆房梁,卸門板,甚至有人將壽板棺材也捐了出來,舍家保廟、義舉感人。大廟再次免於戰亂毀壞,也保證了支前任務的完成。筆者曾以此為素材,寫過小說《生死棺傳奇》,刊於1981年《晉陽文藝》第十期。


傳奇之九:《鞭策春牛》


  公社化之後,每年陰曆正月十五當地政府都要組織召開一次春耕生產動員大會。動員是招牌,實際上是想檢閱各行政村鬧紅火的節目哩,連紅火都鬧不好,何談抓生產?這一年魏村因廟出奇,表演了將近絕跡的“鞭春牛”故事。據老人們傳言,過去鞭春牛破土第一犁應由縣衙頭面人擔當。清時曾有本村在衙典吏開過此先河,此刻有人喊了一聲“公社書記父母官,請他掌犁好兆頭!”王書記年紀半百,鬢染蒼髮,脖子上搭一條藍道道毛巾。他說:“我也是農民的兒子,犁過地踩過耙。”說著從主席臺上走下來,“將傢俱搬到西河裡,今天春耕生產動員會真槍實彈地煞尾!”於是一個早已失傳的“鞭春牛”民俗有了現代版!


傳奇之十:《雷公禁雨》


  自2007年正月二十始至四月初十廟會,其間為廟內揭頂維修廣禪侯寶殿、落架重修獻亭的施工時間。令人費解的事,一百餘天,每日見太陽、基本沒有下雨、木料不溼,工期不誤。可是一到廟會結束,天降暴雨,其中奧秘,難以圓說。


  陰曆四月初八為夏收前的“牛歇節”,初十為牛王廟會慶典日。2009年選入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牛王廟以牛為圖騰,農耕文化源遠流長,現將民間傳說蒐集整理成文,作為已有七百餘年曆史廟會的紀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