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為什麼要殺韓信?

小豬向前衝3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韓信作為秦末戰爭中漢王的一員大將,率領十數萬軍隊,屢立奇功,打下很大一片土地,可以說是漢與楚對抗的唯一主力軍,在楚漢相爭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所以有人曾勸他叛漢聯楚或與漢、楚“三分天下,鼎足而立”,而韓信沒有聽從這樣的勸告,還是以幫劉邦消滅項羽為其作戰目標。儘管時有憑功勞討封王、封地的一些故事,但在要求得到滿足後,便立即率兵援助劉邦,使漢軍實力大振,一舉奪得垓下之戰的勝利,劉邦由是登上皇位。若韓信有謀反的意向,在擁有重兵的情勢下是最適宜的,但韓信沒有這樣做,說明韓信是忠 實於劉邦的。

而恰恰是劉邦一直不信任韓信。在掃除項羽這個皇位的最大障礙之後,即垓下之戰剛剛結束,劉邦趁韓信猝不及防之際,迅速率兵到韓信的駐地,解除了韓信的兵權。劉邦認為軍事實力遠遠超過自己的韓信是另一隱患,便藉口韓信熟悉楚地風俗,改封齊王韓信為楚王,以江蘇宿遷西北的下邳為都城,讓韓信離開他所控制的軍隊,到南方楚地當一個沒什麼軍事力量的小王。這時韓信也沒有反抗,而是乖乖交出了兵權,聽候安排。

然而劉邦對韓信的戒心,並未因韓信到楚地而放鬆,他那雙充滿猜忌的眼睛一刻也不停地注視著韓信。不久,劉邦就發現項羽故將鍾離昧逃到韓信的封地,與韓信交往密切,於是劉邦下令韓信將鍾離昧逮捕歸案。此時,韓信初到楚地軍力不少,這引起劉邦的不安。恰值有人誣告韓信要謀反,這更堅定了劉邦要剷除韓信的決心。丞相陳平獻計,讓劉邦藉口出遊雲夢,趁韓信不備時將其擒拿。劉邦當即宣佈出遊。漢六年(公元前20 I年),劉邦率隨從兵將向楚地進發,同時下詔要在楚國之陳地會諸侯。

韓信聽說劉邦將至,已經猜出劉邦此行的意圖,但自覺無罪,沒必要與劉邦刀劍相見,左右思量,也沒有做出反叛的決定。當劉邦到陳地會諸侯時,韓信獻上鍾離昧的人頭,以表對劉邦漢王朝的忠心。豈料劉邦除韓信的決心已下,獻人頭也無濟於事。只見劉邦喝令身邊的武士將韓信綁縛,此舉令在場的諸侯大驚失色,韓信更是大呼其冤,劉邦卻輕描淡寫地宣稱“有人告韓信謀反”。於是劉邦也不遊雲夢了,押著韓信將其帶回洛陽審訊。但是審訊了半天,也沒有什麼像樣的證據,就這樣殺了韓信,實在於天下臣民交代不過去。劉邦只好又將韓信改封淮陰侯,居於洛陽,也就是將韓信時刻放在朝廷的監視之下。

上圖京劇《追韓信》劇照

韓信被殺

韓信一再被削地奪爵,知道劉邦不能容忍自已,心中憤懣的情緒時有流露,說自已正像人們常說的“狡兔死,良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他常常稱病不朝,時有上朝也或會流露不滿。一次在朝廷上議論各人的統兵能力時,韓信竟然當面說劉邦“陛下不過能統兵十萬,而本人則多多益善。”完全不給劉邦任何面子,這樣再也不能容忍韓信的殺戮計劃已經在宮廷中謀劃。

漢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春天的一個夜晚,呂后詐稱陳豨叛亂已被劉邦率軍平息,令朝臣們入宮慶賀。

當韓信大步跨進大門,環顧四周時,之間呂后手臂一揮,早已埋伏在四周的兵士一擁而上,韓信來不及抵抗,便喪命於眾兵士的刀槍之下。隨後宣佈韓信曾與陳豨密謀反叛,陳稀在外起兵反漢,韓信從中響應配合,所以必須誅除,然而又提不出多少像樣的罪證。

如果韓信真與陳豨密謀反叛,他沒有必要入宮慶賀陳豨的失敗,完全可以稱病不去。再者如果韓信真要謀反也不會在朝中大發牢騷,讓人看出自已的不滿情緒。一個大軍事家在這些事情上的坦坦蕩蕩,正說明心中沒鬼。

如果韓信果真有罪,也應該由法司審判後再執行死刑,為什麼要由呂后在宮中用這樣見不得人的手段進行殺戮呢?這隻能說明心中有鬼的是劉邦統治集團。一句話,殺韓信是最高決策層有預謀、有計劃、有安排的。


鄧海春

首先有一點是必須要明確的那就是韓信不是被劉邦殺死的,而是被劉邦的妻子呂后給殺死的,公元前196年,韓信在長樂宮被呂后給誘殺。韓信之死是中國古代開國功臣之死的一個縮影,而韓信本人的死實際上與他本人缺乏足夠的政治智慧有很大關係。在中國歷史上,但凡功高蓋主的權臣結局一般都不怎麼好,韓信就是犯了這樣的一個錯誤。

在劉邦打天下的過程中,毫無疑問,韓信是發揮了很大的作用的。鴻門救主、漢中練兵、智計降燕、廣武之戰,每一次關鍵的戰役中幾乎都會出現韓信的身影,所以可以這樣說沒有韓信就沒有後來的大漢天下。不過韓信雖然功勞巨大,但是韓信的身上卻有著很多克服不了的缺點和缺陷,有些是致命的。比如韓信非常在意名利,封侯的時候,韓信被封為淮陰侯,因為自恃功高,所以稱病不朝。韓信在平定齊地後,曾經要求劉邦封他為齊王,不過劉邦沒有同意,後來劉邦追擊項羽到固陵後,韓信沒有如約準時出兵,在張良的建議下,劉邦封韓信為齊王,韓信果然出兵了。不過劉邦對韓信的印象卻是進一步下降。

不過因為仍然需要韓信來完成稱帝大業,所以劉邦還是選擇了忍,但是韓信卻沒有自制,而是得寸進尺。項羽勢力被剷除後,韓信被調離齊地,改封為楚王,實際上是劉邦在有計劃的削弱韓信的勢力。隨後又發生了韓信收留項羽部將鍾離昧的事件,劉邦追問韓信到底有沒有此事,但是韓信矢口否認,最後韓信為了自保而逼鍾離昧自殺,韓信不僅得罪了劉邦,還在天下人面前喪失了信用。

不過劉邦終究還是沒有殺韓信,把韓信降為了淮陰侯,實際上是軟禁韓信。到了呂后的時候,為了立威,於是決定拿一個早就該殺的人韓信開刀。


青年史學家

有人說,殺韓信的是呂雉,而不是劉邦。其實,這是束縛於司馬遷《史記》史料,錯覺的結果。確實,直接下令殺死韓信的是呂雉,然而,呂雉不過是按照劉邦的意願、替劉邦果斷下手而已,倘若沒有劉邦的意願在前,縱有天大的膽子,呂雉也是不敢輕易出手,斬殺開國功臣、大漢王侯的。

在楚河漢界的疆場上,韓信一身傳奇,戰功無數:暗渡陳倉、背水一戰、沈沙決水、傳檄而定、四面楚歌、十面埋伏……正是這些戰功,為劉邦稱帝、漢朝建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故劉邦稱他“人傑”,說:“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然而,連劉邦都自嘆不如的“人傑”,最後卻鳥盡弓藏、兔死狗烹。那麼,劉邦到底為什麼要殺韓信呢?

要尋找最初的源頭,恐怕就是韓信主動要求劉邦封他為假齊王一事了。漢四年(前203),韓信平定齊國後,內心開始膨脹起來,因此修書一封,派人送到廣武軍前與項羽對峙的劉邦手頭,請劉邦封自己一個假齊王。劉邦後來封了他真齊王,不過,那時劉邦心裡已經對韓信很不爽。這一不爽,直接導致了後來改封楚王的結果,齊地靠北,不易掌控,楚居中原,四面都有諸侯,韓信果然調起皮來,還有鎮壓餘地。劉邦已經起了戒心。

直接導致劉邦動殺機,應該是韓信收留鍾離眛一事。在劉邦打敗項羽、全力搜捕項羽殘餘的過程當中,韓信卻鬼使神差地偷偷收留了項羽手下大將鍾離眛,這給了劉邦打算殺害韓信的最大理由,你韓信是想裡通外國、還是圖謀造反?任人都會有這樣的疑問和擔心。於是,他用陳平“偽遊雲夢”之計,將韓信捕至洛陽,當時就準備殺的,經大夫田肯勸說,才暫緩下手。作為皇后的呂雉,對劉邦已動殺機這一點,當然再清楚不過的了。

上述幾件事,應該說,韓信都是有過錯的。但是,過不致死。而致死的根本原因,不在韓信,而在劉邦的疑心,韓信功勞太大,名聲太響,威望如日中天,劉邦自然忌憚。同時,韓信又不拘小節,任性率真,對劉邦形成了壓力。可以說,韓信在世一天,劉邦就多一塊心病,時時感到潛在的威脅。

而呂雉作為劉邦的結髮妻子,對此洞若觀火。於是,漢十一年(前196)春,呂雉果斷將韓信誘殺於長樂宮鍾室,隨之被清算和屠殺的,還有韓信的三族老老小小。她之所以痛下殺手,實在是幫了劉邦一個消滅異己的大忙,既給劉邦消除了心腹大患,又減輕劉邦“殺功臣”的罪名,可謂一舉兩得。


帝國的臉譜

韓信,太史公在《史記》中評價其為領銜蕭何與張良的“漢三傑”之首,在整個反秦大業以及楚漢相爭的戰場上,韓信始終是不可忽視的角色。然而,如此一位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高智商謀臣和帥才,卻落得被綁縛雲夢之地,死於女人之手的下場!不得不讓人為之遺憾和惋惜!

其實,直接殺韓信的人是劉邦的老婆呂雉,據說是用竹劍殺的韓信。呂雉殺韓信之前,並沒有通知劉邦,殺了以後才命人告訴劉邦。劉邦在得知韓信被殺以後,“且喜且憐之”。就是說即非常高興,有感到非常的可惜,高興的是威脅者不存在了,而惋惜,卻流露出兩人共同的出身和才華!

1、功高震主

  自古臣下佔據大功者,必是朝堂眼中釘,權力的過多佔有,使得帝王以及其他臣子都會排擠甚至試圖消除肉中刺!韓信的功勞不言自明,他被譽為劉邦開國的第一功臣武將。他所擁有的臣下和門客不可勝數,為之廝殺拼命的士卒多以萬計,劉邦肯定非常害怕他謀反,危急劉氏帝國,當時他的手下鮮有能打得過韓信的,因此韓信的被殺就潛在存在了。

2、早期派別

  韓信早年投過項羽,後來才轉投劉邦。劉邦稱帝以後雖然感念韓信的功勞,但帝國的傳承維繫,需要的是一個穩定的附屬關係,韓信的勢力過於強大,加之楚漢戰爭中的不臣之心,就莫名的引起劉邦的顧慮。為杜絕自己、後世子孫的後患,殺掉韓信,總比留著一個心病要好得多。

3、舊時不臣之心

在舊時戰事中,韓信率軍連克齊地70城,恰巧劉邦統帥的另一支大軍卻被項羽團團圍困於滎陽。劉邦無奈,派軍使命韓信救援。韓信卻以救援相要挾,要求劉邦封他為“假齊王”,表面上聲稱是為了便於治理整頓齊地事務,實則可以理解窺視權力,有不臣之心。

劉邦當時怒不可遏,謀士陳平暗地安撫勸說劉邦,使劉邦從怒火中回到理智與現實,不僅不責怪韓信,反而封他為“齊王”,索性去掉了“假”字。韓信以為要挾達到目的,帶兵解了劉邦的圍,劉邦必定心中忌恨韓信,認為此人為了權勢以軍權相逼迫,定會對國家造成威脅。

劉項決戰,劉邦約韓信同時發兵,戰時韓信兵馬卻遲遲不來,劉邦再吃敗仗,心生忌恨。但劉邦故伎重演,再次向韓信許願,韓信才大舉發兵,一戰破楚。項羽被滅,劉邦沒有了外患,這就意味著韓信對於劉邦的重要性已不復存在。

4、雲夢被擒

楚漢戰爭結束後,劉邦建國一年之後,天子藉口巡遊,他率人南遊雲夢,心中暗藏殺機,他揣著一封告韓信謀反的信件,召韓信見駕。韓信此人對外智謀有餘,對內卻防範不足,奇謀百勝也抵不過背後刺刀。

所以韓信在毫不設防的情況下被人擒拿起來,也就在破落無望的時候,韓信說出從口中喊:“狡兔死,良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的感慨,前四句是范蠡寫給文仲信中的內容,只有後兩句才是韓信的創作,它道盡了千百年來君臣之間權勢的暗鬥,警醒著後來人,卻仍有人命喪君王的逆鱗虎口。

5、劉邦的小民意識

  劉邦出身貧苦小農家庭,他對自己秦國亡天下有著切身經歷,對自己打下的江山肯定不放心,總是擔心政權的顛覆。劉邦稱帝以後就開始了誅殺功臣大將的陰謀,韓信只不過是劉邦陰謀中的一個小旗子,到了劉邦死的時候,異姓王基本都被殺光了。

韓信被斬後,劉邦拜蕭何為相,賞重金並加派500衛士加強相府護衛。滿朝文武為此盡來道賀,蕭何卻內心大驚,門客紛紛獻計,讓蕭何捐出全部家產用來勞軍。劉邦聞訊,方才收回衛士,安心讓蕭何做相國。


北派三叔

韓信真的很牛逼!中國歷史上傑出軍事家,兵家四聖之一,被後世尊稱“兵仙”,跟李白一樣,在一個領域中達到巔峰!可以說是從一個吃不起飯的窮屌絲逆襲成大將軍、官至左丞相!但是結局也很悽慘,被自己最信任的人出賣,被女人殺死。

觀其一生,投奔項梁、項羽,得不到重用,遇到伯樂蕭何,從此踏上王者之路,替劉邦制定漢中對策,擊破楚軍;平定魏國;北伐代國;擊敗趙國;降服燕國;率兵擊齊;名聞海內,威震天下。眾多戰役都成為經典之戰,被後世所效仿(暗渡陳倉,京索之戰,安邑之戰,井陘之戰(背水一戰),濰水之戰,垓下之戰等)。

結局卻被人告發謀反,降為淮陰侯,呂雉與蕭何將韓信騙入長樂宮中,斬於鍾室,夷其三族。

那麼劉邦為什麼要殺韓信?

其一:從古至今,哪一個被殺的開國功臣不是因為功高震主?韓信手握兵權,劉邦甚至領兵打戰絕對不是韓信的對手,但又曾經說過自己不會殺他,所以才讓呂雉去動手。

其二:韓信後期驕傲自滿,對很多人都不削,也或者是不懂朝堂之道,過於張揚,當時平定天下,很多人都覺得是韓信一個人的功勞。這無疑讓劉邦心生疑慮,結局可想而知。

其三:劉邦正被楚軍圍困之時韓信卻向劉邦說“讓我管理齊地吧,只是代理”,意思很明白啊!你不同意我就不去救你了,無奈之下答應了韓信,而且是直接封齊王,這也算是種下了禍根。

其四:在有人告發韓信窩藏鍾離昧後就有心殺之了,因為韓信的一番話“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天下已定,我固當烹!”整體意思就是真的是平定了天下,劉邦無後顧之憂了,而我也沒有利用價值了,這才被降為淮陰侯。

其五:被降淮陰侯後,韓信就大為不滿,天天抱怨,最後想和陳豨謀反又走漏風聲,最後被處死。

其實當時楚漢之時人們對其的評價真的很高,更別說後世評價了!“國士無雙”、“功高無二,略不世出”都是對韓信的評價,相當於現在說我要做第二就沒人敢說是第一。為後世所留下的成語也甚多!


(一飯千金)

我是小宋談歷史,謝謝關注評論。


羽評歷史

兵仙韓信,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的一生堪稱傳奇,韓信指揮的陳倉之戰、安邑之戰、井陘之戰、濰水之戰和垓下之戰等一系列重要戰役都是戰爭史上的傑作,韓信卓越的軍事韜略和用兵智謀為後世兵家所推崇,他所創造的卓著業績和經典戰例堪稱世界戰爭史上的奇觀,在世界軍事史上絕無二人,令後人敬仰。可以說無韓信就無大漢,韓信為劉邦立下了汗馬功勞,然而劉邦登帝的第一件事就是要誅殺韓信。

一個危險人物韓信令劉邦寢食難安,劉邦曾經評價韓信: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由此可看出韓信的軍事才能,但同時也是劉邦忌憚他的一個原因,反觀韓信一個非常有才的人,因為太有才,必然高傲,但是情商卻不夠,沒有陳平的政治頭腦,沒有張良功成身退的覺悟,他的性格有兩個特點,一是,高傲,把領導不放在眼裡,從韓信與劉邦的經典對話看出來,作為領導的劉邦問韓信自己能帶多少兵,韓信說10萬,而問到韓信時,得到的回覆是多多益善!這一下觸怒了劉邦。我是大王,還不如你!二是,瑕疵必報。韓信曾經被人瞧不起,整天遊手好閒,做過手工業者,受過漂母之恩,也受過胯下之辱!而其功成名就後,回到家鄉,報仇報恩!因此,韓信從性格來看是一個高傲而瑕疵必報的人,這種人其實是非常可怕的!

韓信的軍事才能讓他大展拳腳的同時也讓劉邦頗為忌憚,連項羽楚霸王這麼千年一遇的不世猛將也在韓信十面埋伏下徹底失敗,身首異處!這個能力可以說任何一個帝王都是十分害怕的!韓信已經擁有天下三分之一的兵權,並且非常愛惜自己的士兵深的軍心,並且還是開國功臣,威望自在.功高蓋主,假設韓信造反,那麼很顯然劉邦是沒有什麼勝算的.而且韓信自封為齊王,這就讓劉邦覺得韓信是有野心的人.結合之上,如果你是劉邦,才能威望兵權都比不過韓信,除非你不想安心當皇帝,否則必然要除去韓信。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說的一點不假。


l史無前例l

這個問題蒼茫大地來回答。我以為原因如下:

一、韓信能力太強,功勞太大,功高震主。


劉邦曾在雒陽南宮開慶功大會,高祖問:“我所以能夠得到天下是什麼原因?"見高起、王陵回答不合聖意,高祖說:我奪得天下靠三個人中豪傑:張良、蕭何、韓信。對韓信的評語是:“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

韓信真牛,先是蕭丞相月下追治粟都尉韓信,追回後韓信被劉邦沐浴齋戒封為大將軍,開始了輝煌的軍事生涯。

先是說服漢王劉邦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八月向東平定三秦之地。漢二年,出函谷關,收服魏王豹、河南王申陽,韓王鄭昌,殷王司馬卬。漢王雄起,聯合齊趙攻打楚軍,四月漢王被戰神項羽擊退。韓信集合潰軍與漢王會師滎陽,攻楚,在京、索之間大敗楚軍,楚軍不能向西進攻。韓大將軍威武!後來魏豹反叛,韓信上陣,明渡臨晉關,暗渡夏陽,奔襲魏都安邑,俘魏王豹,變魏國為漢王河東郡。又與張耳聯手打敗代國,這時韓信精銳部隊被漢王調光。

韓信張耳率幾萬軍隊東下井陘關攻趙,趙有二十萬之眾!結果韓大將軍背水列陣,又一個上午擊破趙軍二十萬殺死成安君。漢王又奪走韓信張耳的主力部隊,韓信又領著剩餘部隊攻打齊國,乘齊王田廣不備平定臨菑,一直追到高密,又水淹了霸王手下龍且的二十萬大軍。最後是地球人都知道的垓下之圍,擺了十面埋伏陣,滅了戰神項羽。

韓信打下了大半個漢朝江山,他可以帶任何一支雜牌武裝,匆匆訓練三兩個月,不管對手多強大,想逮誰就逮誰,想滅誰就能滅誰。成為劉邦的夢魘。

二、韓信收留了項羽的逃亡將領鍾離眛,增加了漢王的疑懼。


鍾離眛是韓信的好友。鍾是項王手下的悍將,項王死後投奔了韓信。漢王怨恨鍾離昧,當年估計被項羽鍾離昧多次吊打過,漢王下令讓楚國抓捕鍾離眛。韓信猶豫了好一陣子逼鍾離昧自殺,韓信提著老友的人頭見漢王,但漢王還是對他心存疑懼,改封楚王韓信為淮陰侯。

三、漢四年,韓信逼劉邦封他做齊王,給漢王心中留下了永遠的陰影。

當年,劉邦已派酈食其說服了齊王歸順,但韓信聽從蒯通之言提兵攻打毫無準備的齊國,攻下歷下、臨菑,齊王田廣烹殺了酈食其逃到高密,韓信又殺敗了田廣和項王派出的龍且的聯軍。韓信這種無組織無紀律的表現自然激怒了劉邦。這時劉邦正被項羽圍困在滎陽,韓信居然又派使者逼封代理齊王,漢王勃然大怒,但形勢危急,不好發作,儘管在張良、陳平勸說下,派張良封韓信做了齊王。但這筆帳已經計下了!

四、韓信不識時務,不懂得低調做人。

當年韓信滅了項王大將龍且,當了齊王之時,項王派盱眙人武涉勸韓信叛漢自立,與項羽、劉邦三分天下,韓信有機會造反但他拒絕了;蒯通來勸他自立,又拒絕了!他造反自立的黃金時代就這樣白白浪費了!那時他有兵有地有本錢反他沒有反,可他被貶為淮陰侯囚禁在長安時,手下無兵無地無本錢了,居然痴人說夢想和陳稀內外勾結造反,簡直是暈了頭啦,幼稚得像孩童。

漢王沒殺他頭,降他為淮陰侯,他本該夾著尾巴做人,為撿得一條小狗命而慶幸。可他居然又高傲起來,自做孽,不可活,他感到和周勃、灌嬰處於同等地位而羞恥。韓信去樊噲家串門,樊噲以跪拜禮迎送,自稱臣,韓信坦然接受,出門後還笑著說:“我這輩子居然同樊噲等人為伍!'居然還敢笑,不知傳到樊噲的連襟哥哥劉邦耳朵裡,劉邦心裡爽不爽?韓信一點兒不知這時的自己值幾斤幾兩。

最奇葩的事情是和劉邦談論諸將才能高下。劉邦問:“如我,能將幾何?"信曰:“陛下不過能將十萬。"上曰:“於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這不是無事找抽型的,我真服了你,韓大將軍!你就是齊天大聖孫悟空,現在不還在劉邦這個如來佛的手掌心嗎?居然敢如此說大話?

最後,劉邦怕手髒,呂婆娘不怕手髒,不僅殺韓信,還誅滅了韓信三族。

韓信當年做老百姓時,母親死了,窮得無法埋葬,然而仍到各處訪求高敞的墳地,讓他母親墳地旁邊還可以安置下萬戶人家。可謂志向遠大,但最後卻滅了族。這難道只是劉邦寡恩嗎?!


蒼茫大地顧煒斌

在秦末,有兩個軍事怪物,一個是項羽,另一個就是韓信。

項羽,鉅鹿之戰五萬對四十萬九戰九勝,彭城之戰三萬打得劉邦五十六萬慘敗,更是俘虜了劉邦的父親,妻子,兒女。垓下之戰,韓信劉邦英布彭越,所有的漢初名將集合在一起弄出來五層包圍圈,才幹死了項羽。


而韓信,就是這場十面埋伏的締造者。

而韓信,在垓下之戰初期,被項羽打退了。

韓信,一代兵仙,背水一戰明修棧道 暗渡陳倉還定三秦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的淮陰侯,這是史書上唯一一次韓信被打敗的記錄。

而項羽,但凡和他正面剛的,全死了,四十萬秦軍,彭城下五十六萬的漢軍,垓下之戰劉邦集齊了所有漢初名將,合圍,最後還上演了一出二十八騎逃跑,項羽不肯過烏江自刎而死的悲壯結局。

所以,項羽的勇,和韓信的軍事謀略,是旗鼓相當的。

項羽死了以後,在戰場上,誰都打不過這個軍事怪物,淮陰侯。

而劉邦47歲起兵,54歲一統天下,而韓信呢,才過而立之年。

太年輕了,年輕到可以有足夠的時間去圖謀天下,年輕到讓英傑如劉邦,都感到恐懼,驚悚。

韓信死在婦人之手的時候,才36歲。

劉邦,白手起家,能聽善斷,知人善任,幾次剝奪韓信兵權,韓信一句話不敢多說。



可是劉邦死了呢?項羽也死了。

放眼天下,又有誰是他淮陰侯韓信的對手?

放眼天下,又有誰可以讓他韓信乖乖聽命?

沒有了

他的存在嚴重威脅到劉邦辛辛苦苦建立起的政權。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安睡?

所以,韓信必死。

可惜一代兵仙淮陰侯,竟死於一後宮婦人之手。


歡迎討論,隨手關注,祝你幸福。

以上。


木劍溫不勝

漢六年初,劉邦接到密告,說是被通緝的楚軍驍將鍾離眛藏匿在韓信處,楚王韓信陳兵巡視各地,準備起兵造反。項羽死後,韓信是他的心病。劉邦是身經百戰的統帥,對自己的軍事指揮能力,甚為自負,從來不把部下諸將放在眼裡,唯獨在韓信面前,底氣不足,自知不能及也,彭城之戰慘敗,垓下之戰大勝,都是鐵板釘釘的教訓。

而韓信這一邊呢,攻下齊國後,韓信自請為假王鎮撫齊國,也引來了劉邦的憤怒,在張良、陳平的提醒下,不得已將封韓信為齊王,君臣間留下了嫌猜的種子。劉邦固陵戰敗,韓信沒有及時前去解救,直到劉邦承諾故鄉東海郡的新封地後,才領軍前往,又增加了一筆新賬。垓下之戰後,劉邦迅速收回韓信的兵權,改封為楚王,表面上是滿足韓信衣錦還鄉,榮歸故里的心念,其調虎離山,還報自請為王之恨的心思,也不難體會。

此外就是鍾離昧的問題,鍾離昧作為楚國的舊臣,甚至說是項羽麾下的一等名將,所以他的存在本身就是威脅,或者說代表了韓信的一種態度。

表面上來看,劉邦是因為鍾離昧而懷疑韓信,其實還是欲加之罪。當然這也與韓信在政治上面表現出來的優柔寡斷不無關係。


國家人文歷史

劉邦要殺韓信,原因有很多:

1、韓信最初是項羽的人,算是半道出家投靠劉邦,不想張良、蕭何、樊噲等是最初跟劉邦打天下的最核心圈子的人。而且觀其動機,主要是為了個人的榮華富貴,不像後面那些人勤勤懇懇、任勞任怨、謙虛謹慎。

2、韓信是純粹武將,很善於打仗,功高蓋世。劉邦如果不生前收拾他,估計沒有人能對付韓信。

3、韓信建功後比較張狂:張良都稱病隱退,老黃牛蕭何都要通過捐出大半家產充軍餉、通過與百姓爭利自汙來消除劉邦戒心;韓信確政治眼光短淺,囂張不已:他在京城裡偶爾一次遇到樊噲,樊噲行跪拜禮恭迎恭送,並說:“大王竟肯光臨臣下家門,真是臣下的光耀。”韓信出門後,笑道:“我這輩子居然同樊噲等同列!”可見韓信骨子裡的優越性,要知道樊噲可是劉邦手下一流戰將。

3、韓信有可殺的理由。當年劉邦手下謀士酈食其,憑藉三寸不爛之舌,說降齊王,韓信卻唯恐酈食其僅僅靠一張嘴,功勞就比自己大,於是繼續攻城,造成的結果就是酈食其被烹殺,這讓劉邦格外惱火;當年韓信率軍連克齊地70城時,恰巧劉邦統帥的另一支大軍卻被項羽團團圍困於滎陽。劉邦無奈,派軍使命韓信“伸出手來拉老兄一把”。韓信卻並不著急派兵,而是要求劉邦封他為“假齊王”,表面上說是為了便於治理整頓齊地事務,實則可以理解為藉機要挾,有不臣之心。劉邦此時已怒不可遏,多虧陳平偷偷往他腳背上踩了一腳,使劉邦從震怒回到理智與現實中來,不僅“沒有”見怪於韓信,反而封他做了“齊王”,連個“假”字都順便刪了。又一次,劉項決戰,劉邦約韓信同時發兵,到時卻不見韓信兵馬,導致劉邦再吃敗仗。直到劉邦故伎重演,再次向韓信許願,韓信才大舉發兵,一戰破楚。項羽被滅,劉邦沒有了外患,這就意味著韓信對於劉邦的重要性已不復存在。

所以韓信的下場必然是“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歡迎交流,敬請關注“山色歸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