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後嫁給梅蘭芳和杜月笙的孟小冬,到底是怎樣的奇女子?

前度再見

孟小冬出生於公元1907年,北平宛平人。她的祖父叫孟七,出身於徽班,而她的父親,叔伯們都是京劇演員,在這樣的梨園世家,孟小冬自然耳濡目染,同樣也走上了這樣的道路。

孟小冬九歲開蒙,向自己的姑父仇月詳學習老生,十二歲開始登臺演出,十四歲在上海與張少泉,露蘭春,姚玉蘭等名角同臺演出,當時的評價界對她讚譽有加,認為她在坤生上面十分的有造詣。

而當時的北平是所有的京劇演員最嚮往的地方,公元1925年,十九歲的孟小冬離開了上海,前往北平。

孟小冬到了北平之後,先後向陳秀華,蘇少卿等名角請教,她對京劇的理解也越深刻,經過一番比較後,她決定學習餘派。她認為餘派的唱唸和唱腔等方向特別合適她,而當時的餘叔巖對孟小冬也是有所耳聞,頗為欣賞。

1935年,有人向餘叔巖介紹了一些上海的票友,想拜他為師,餘叔巖一口回絕,他對身邊的朋友說,有些人教了也是白教。朋友就問:那你覺得誰比較適合?餘叔巖說:我覺得孟小冬最合適。最過經過幾番周折,1938年,孟小冬拜餘叔巖為師。

孟小冬是餘叔巖的關門弟子,餘叔巖自然是毫無保留的傾囊相授,而孟小冬天賦很高,又極為的勤奮,進步很大,與當時的京劇老生名角馬連良、楊寶森等人相提並論,名滿天下,並稱為“冬皇”。

當時最紅的旦角自然是伶王梅蘭芳,而最紅的生角是孟小冬,他們一直合作了《四郎探母》、《游龍戲鳳》、《梅龍鎮》等經典戲劇,在不斷的接觸和了解之後,他們兩個人惺惺相惜,進而互相愛慕,最後生活在一起了。

1926年,梅家來了一個人,他叫王惟琛,愛慕孟小冬,因為孟小冬跟了梅蘭芳,他帶著手槍來找梅蘭芳的麻煩。碰巧,梅蘭芳正在午休,出來接待的是梅蘭芳的朋友張漢舉,王惟琛說梅蘭芳搶了他的未婚妻孟小冬,讓梅蘭芳出來。

否則,梅蘭芳要拿出十萬錢解決這個事情。張漢舉就跟梅蘭芳說來了一個人,要借十萬塊錢,梅蘭芳就明白了是怎麼回事,去打電話了。沒多久,來了很多的軍警,王惟琛見來了很多軍警,大驚失色,射殺了張漢舉,而他本人也飲彈身亡。

孟小冬經過這樣的變故,當時的各種版本都有,孟小冬十分的痛苦,只能離開梅蘭芳,曾經一度到天津皈依佛門,兩人至此再也沒有見過面了。

杜月笙對孟小冬也是愛慕已久了,因為孟小冬與杜月笙的妻子姚玉蘭是好友,所以杜月笙與孟小冬的來往也越來越多,1945年,杜月笙移居香港,寫信給孟小冬,讓她也南下,1949年,孟小冬也移居到香港,嫁給了杜月笙。

1977年,孟小冬病世,享年七十一歲。


歷史簡單說


不止看戲

孟小冬出生,梨園世家是京劇優秀的女老生,人稱冬皇。14歲登臺的時候,就有大角的風範,一開始她研究譚派的藝術,後來新譚派的代表人餘叔巖收為徒弟,成了餘叔巖的關門弟子,繼承了餘叔巖的真傳。


她跟梅豔芳兩個人在堂會上不斷的合作,同臺演出《梅龍鎮》,《四郎探母》等等,漸漸的惺惺相惜,最後開始了戀人的生活,但是在北平有一個喜歡她的粉絲王惟琛,想殺了梅豔芳,結果誤殺了梅豔芳的老友張漢舉。

當時的社會輿論跟現在的網絡暴力一樣,各種緋聞撲面而來,所以最後她不得不跟梅蘭芳分開,至死不同臺,1931年,杜家祠堂落成的時候,南北名伶匯聚一堂,因為梅蘭芳在場就不出現,可以說孟梅分開緣於社會輿論,這不得不感嘆你當時的明星壓力。


孟小冬是姚玉蘭的朋友,而姚玉蘭是杜月笙的四夫人,杜月笙很早就對孟小冬仰慕。後來孟小冬跟杜月笙在一起,杜月笙用情感去感動了她,最後孟小冬接納了他,在杜月笙病重之時,他們結了婚,給了孟小冬一個真正的歸宿。

一代名伶其實很可憐,杜月笙死後,專心的教徒弟,比較有名氣的趙培鑫,錢培榮,1967年,從香港到了臺灣定居,終老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