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日本人的姓氏有些很奇怪?

會行走的書櫃

在古代的日本姓氏是權貴階層的特權,是身份的象徵。貴族的姓氏一般體現的是家族的歷史來歷、官職等,是有重要意義的。

1868年日本推翻幕府統治,開始西化改革,也就是咱們熟知的明治維新。當時為了方便徵兵、徵稅,日本學習西方進行全國人口登記,這個時候出了一個問題,因為民眾只有名,同名的人太多根本不知道誰是誰。所以1870年明治天皇頒佈《平民苗字容許令》,讓平民也可以擁有姓氏;1875年明治天皇又頒佈了《平民苗字必稱令》,規定所有平民必須限期內給自己取一個姓氏,到政府部門登記。

而當時的日本平民也都是沒文化的,只能用自己身邊最熟悉的東西當做姓氏,上至日月星辰,下至花鳥魚蟲;從職業、住所到生活用品等等皆可以為姓,這才有了日本姓氏數目超過十萬的奇聞,而且很多姓氏的意義在外國人看來很搞笑。

比如渡邊就是住在渡口附近的人;山下就是住在山腳下的人;御手洗是洗手處的意思;

甚至於有些姓氏根本就沒有實際意義,是民眾起姓的時候硬把幾個漢字湊在一起,比如池鯉鮒、不死原、新文等。


當狗容易做人難

1997年出版的《日本姓氏大辭典》,收錄了291,129個姓氏。也就是說,人口不到中國1/10的日本,姓氏卻是中國的10多倍。我曾在報紙上讀過一篇談論日本人姓氏的文章。撰文者稱,他新年收到了130枚賀卡,涉及118個姓氏。而且在日本人的姓氏中,漢字相同、讀音不同的比比皆是,非常令人抓狂。更令人抓狂的是,日本有些人的姓非常怪異。例如,日本有姓“下水流”的,有姓“御手洗”(“手洗”有“廁所”之意)。佳能董事長兼CEO、“經團聯”名譽會長御手洗富士夫,就是該族一員。日本還有姓“一番合戰”、“八月一日”的。這種姓不僅奇怪,而且難讀,以致日本需要出版厚厚的《難讀姓氏詞典》解決這個問題。

回答“為什麼日本人的姓有些很奇怪”,必須追根溯源,探究日本人的姓氏是如何產生的。

需要強調的是,“姓”在日本最初是身份地位的標誌,由天皇賜予,類似於爵位。日本人的“氏”才是中國人理解的姓(中文的“姓名”日文寫作“氏名”)。日本學者慄田寬在他的《氏族考》中提出,日本人是通過16種方式定“氏”的。

之後,從“氏”衍生出“苗字”。“苗”意為“分支”。例如,天皇功臣中臣鐮足在大化改新時由天皇賜氏“藤原”。藤原是“本家”,其在近江、伊勢、遠江、加賀、佐賀的“分家”的“苗字”,分別是近藤、伊藤、遠藤、加藤、佐藤。也有承擔宮中職守的“苗字”是藤原家的分支,如負責管理祭祀天照大神的“伊勢神宮”的是“齋宮寮”,該寮一把手叫“齋藤”;宮中管木工的叫“工藤”。木村拓哉的妻子工藤靜香,就是該族後裔。

日本在古代施行職業世襲的“部民制”,如服部、鍛冶部、犬養部,等等。日本著名馬克思主義歷史學家服部之總、日本著名軍事評論家鍛冶俊樹、“五一五事變”中被殺的日本首相犬養毅,一看就知道他們祖上是從事什麼職業的。

自公元3世紀即日本彌生時代,日本有不少來自大陸的“渡來人”。據慄田寬《氏族考》考證,日本“山田、廣野、三宅等六氏,皆為王氏傳人。”

日本有不少氏族名源於地名。《朝日新聞》曾就“日本1000年政治人物排行榜”進行民意調查,排名第一的是坂本龍馬。“坂本”即源於製造“本能寺之變”殺死織田信長的明智光秀的封地坂本城(滋賀縣大津市)。千葉、秋田、山口、福岡、長崎、和歌山等不僅是地名,也是姓氏。東京有個地方叫“吾妻”,還有一個地方叫“我孫子”,那不僅是地名,而且是姓氏。以前居住於京都的公家(相對於武家、屬於朝廷的官吏)的姓,很多源於地名,如油小路、北小路、北大路等。日本有個著名影視演員叫“北大路欣也”,一看就知道此人是王公貴族後裔。正因為日本人的姓名和地名有關,因此有的姓非常怪異。如日本東北的青森有姓“惡蟲”的。“惡蟲”原本是地名,現已改名長苗代,但“惡蟲”這個姓卻依然留存。或許,他們擔心改姓會被認為“數典忘祖”吧。

明治維新以前,平民百姓是沒有“苗字”的。1870年,即進入明治時代後,為了徵兵、徵稅、製作戶籍等的需要,明治天皇頒佈了《平民苗字容許令》,敕令平民也可以有“苗字”,但因為是“容許”而非強制,收效甚微,無法適應上述需要。於是,明治天皇又在1875年頒佈了《苗字必稱令》,規定所有日本人必須有“苗字”。於是,平民百姓紛紛各依所好取名,天地萬物,動物植物,無所不包,從而使日本人姓不僅數量龐大,而且千奇百怪。

根據2015年3月26日公佈的姓氏排行榜,日本第一大姓為“佐藤”,逾200萬人姓佐藤。佐藤是“藤原”氏的“苗字”。其次是鈴木,逾170萬。“鈴木”源於和歌山。18世紀末,那裡建了個神社叫熊野神社。人們為了祈禱豐收,在神社內堆積的稻穗上豎一根木棒,這根木棒就叫“鈴木”。後來,“鈴木”成了神社“一把手”宮司的姓。“鈴木”家族還派成員赴各地傳播“熊野信仰”,在各地成立熊野神社分社。有些神社管理者也紛紛以“鈴木”為姓,儘管他們和“本家”沒有血緣關係。甚至一些武士也紛紛改姓“鈴木”。因而使“鈴木”家族日益興旺。第3至第15依次是高橋、田中、伊藤、渡邊、山本、中村、小林、加藤、吉田、山田、佐佐木、山口、松本。也就是說,日本姓多,但同一個姓的人數不多。排在第3500後面的姓大都很“偏”,因而也顯得比較怪。

日本筆畫最多的姓是54畫的躑躅森。“躑躅”中文譯為杜鵑花(映山紅),源於住在巖手縣巖手郡雫石町上野的神社旁一片杜鵑花從周邊的家族。日本全國姓這個姓的人不足100。

日本很多姓跟生活有關。例如,第三大姓高橋源於在山的高處架設跨越溪谷和河流的橋樑;第四大姓田中源於在田的中央管理周邊田地的職守。日本人的姓氏往往帶川、村、澤、木、野、谷、屋、松、山、島、岡等,即緣出於此。


馮瑋

日本人,在古代,只有貴族才有姓有名。 而平民,是沒有姓的,只有名,如我們常見的,小花、二狗子、三丫頭、四猴子一類的。

日本在“明治維新”時,要大力發展經濟,增強國力,整理兵役、賦稅,就必然要整理戶籍,於是建立戶籍制度,對全國人口進行戶籍登記,平民的姓氏問題就出現了。

平民自己選定姓氏就可以戶籍登記了;但是,大多平民,沒有什麼文化,進行戶籍登記時,也沒有什麼主見,多是戶籍登記官,依照提問,家住何處,從事什麼職業等,擬出姓氏,多麼的隨意呀。於是產生下列姓氏:

一.住所得姓: 戶籍登記官:家居何處?家居山岡下村莊。啊,你就姓岡村吧!日軍侵華派遣軍總司令、戰犯,岡村寧次大將,祖上大約如此得姓,岡村寧次,岡村家的二小子也,次子嗎!

還有你哪?家住山根處。哦,你就姓山本好了!本,根也,樹大根深。二次大戰時,日本海軍司令山本五十六大將,祖上得姓於此,據說其母五十六高齡得子,故名山本五十六。


二.職業得姓: 日本前首相犬養毅,按日語倒裝句,犬養,亦既養犬者,估計祖上系豢養犬狗之家也!

國人去日本旅遊,內急中見懸掛漢字“御手洗”之門牌,以為日人倒裝句之國內“洗手間”而欲方便,被憤然轟出。實則人家祖上是伺候天皇洗手為業的。



三.身份得姓: 國內一大型相親服務類電視節目,曾有一日本嘉賓,劍持裕一,其祖上原為武士,武士仗劍走天涯嗎!


四.怪異姓氏: 我孫子,估計戶籍登記時當我孫子出生哦!開個玩笑,我孫子亦是地名。

日本著名運動員我孫子智美。


五.動植物得姓: 如日本第一大姓佐藤,松本、早稻田、龜龍、豬口等。

日本女外交官豬口邦子。

六.妻隨夫姓: 日本女人結婚後要改隨夫姓,如祖上為居住山口處平民的日本電影巨星山口百惠,結婚後隨夫三浦友和改姓名為三浦百惠;


中國前著名的優秀乒乓球運動員何智麗,嫁到日本後改姓名為小山智麗。

不一而足。


z山海

一、日本都有哪些奇葩姓氏呢?

1.“孫子類”

其實,“我孫子”是日本的一個姓氏,代表人物:日本運動員—我孫子智美。

本尊長這樣↓

除了“我孫子”,還有“安孫子”↓

2. “老婆類”

這個萌萌噠美少女是動漫《未來日記》中的人物,名叫 我妻 由乃

新妻 英二是動漫《食夢者》中的天才漫畫家。


3.“不可描述類”

報紙中的這位日本總理大臣,姓“犬養”。日語中的動詞放名詞後面,所以,這個姓氏的釋義可能為:祖上養犬。但是從中文看就有點歧義了...(捂臉)


日本著名的佳能公司掌控在“御手洗”家族中,“御手洗”也指神社寺廟裡供參拜者洗手漱口的地方,跟現代日本中的“廁所”寫法相近。不過據說讀音是不同的。

圖中是日本某大學的上床美也 教授,他的研究室就叫做上床研究室。“床”在日語中是地板、地面的意思。不知道到這個研究室的中國留學生如何與家人解釋自己到日本學的是啥。

日本的奇葩姓氏還有很多,接下來會為大家儘可能多地列舉。

二、日本姓氏來歷的33種屬性(為了追求內容的專業性,以下內容的理論部分來自摘抄,示例部分由在下擴展)

1.地名型 多到數不過來

比如帶以下字眼的姓氏:山川、野原、田村、岡浦、濱島、塚荒

Ps,看到“荒塚”二字,突然覺得瘮的慌,日本有個歌手就叫大塚 愛,演唱過《花樣男子》的插曲。

2.氏型 與古代的"氏"關係很深的姓氏。

如:蘇我(從古墳時代到飛鳥時代代代都出大臣的有力氏族)、物部(日本大和朝廷有權勢的氏族,掌有軍權,跟蘇我氏打過仗)、藤原(早在飛鳥時代已經存在的貴族)。

3.物象型 與動植物、器物、建築物等物象有關的姓氏。

也很多,比如帶以下字眼的姓氏:稻米、飯粟、井池、森木、林松、藤橋

4.職名型 與職業、役職、官職等有關的姓氏。

如:目(守介掾目四等官的最後一等)、衛門、鍛冶。

5.名前(名字的意思)型 由名字發展而來的姓氏。

如:源內、為貞、二郎。

6.略姓型 由原來的姓氏簡略而得的姓氏。

如:宗(惟宗)、追(追田)、物(物部)。

7.當字型似乎是原姓只有讀音,漢字是後來才胡亂湊的。

如:池鯉鮒、不死原、新聞。

Ps,“我孫子”可能就是這種類型;也有種說法是說,“我孫子”是某個地名發音的漢字標註,此地的人又以地名為姓。

8.佳字型 直接用祥瑞字眼作姓氏。

如:寶木、增滿、龜龍。

9.轉字型 轉音、轉字(類似於使用了通假字)而生的姓氏。

如:若旅わかたび(若田部わかたべ的轉字、轉音)、棉谷(棉屋的轉字)。

10.消失姓 現在已消失的古怪姓氏。

如:釋迦牟尼佛、言語同斷、色魔

Ps,居然有人姓“色魔”。

11.信仰型 與信仰有關的姓氏。

如:調月、星、天道。

12.古代型 與古代大氏族或者皇室關係很深的姓氏。

如:武內、主、額田(額田部皇女嫁給敏達天皇為皇后,後繼位成為日本第一個女天皇—推古天皇)。

13.外來型 外國傳入日本,或與外國關係很深的姓氏。

如:高麗、秦、鄒。

14.沖繩型 與沖繩關係很深的姓氏。

如:與那原、上江洲、東風平。

15.賜姓型 由下賜而得的姓氏。

如:橘、留目、豐臣(豐臣姓是安土桃山時代時授與掌握政權的關白羽柴秀吉的姓)。

Ps,補充下安土桃山時代的公卿姓氏,源平藤橘(源氏、平氏、藤原氏、橘氏)&新姓菅原氏、賀茂氏、大江氏等。

16.合字型 由原姓中的兩字相合並而生的姓氏。

如:麿(麻呂)、小柴(小此木)。

17.商業型 與商業有關的姓氏。

如:魚屋(魚店的意思)、酢谷(醋店的意思,"谷"是"屋"的同音轉字,下同)、絲谷。

18.皇族型 與皇室、皇族、宮家等有關的姓氏。

如:有棲川、大後、閒院。

Ps,要是在中國,恐怕要叫紫禁城、漱芳齋了。

19.人名型 從一般性的人名稱呼發展而來的姓氏。

如:民、奴、早乙女(意味插秧女)。

20.阿伊努型 與日本的少數民族阿伊努族有關,或從阿伊努語發展而來的姓氏。

如:小比類卷、金田一、石狩。

21.公家型 與公家有關,從稱號等發展而來的姓氏。

如:九條、河鰭、公卿、菊亭。

Ps,推測“犬養”屬於“公家型”或者“職名型”。

22.複姓型 與中國的複姓意義不同,指由兩姓合併而生的姓氏。

如:長曾我部、竹田川邊、疋田齋藤。

23.部民型 從古代職業部、名代部、子代部等部民發展而來的姓氏。

如:祝部、服部、忍海部。

24.かばね型 這個比較費解釋,かばね是對上古的一些姓的稱呼,看到例子後閣下可能就明白了。

如:直、連、臣。

25.蝦夷型 與蝦夷有關的姓氏。

如:俘囚、夷、胡、夷俘、蝦夷(都是原來大和朝廷侮蔑蝦夷的話,不知誰會用這樣的姓?現在大概消失了吧)。

26.佛教型 與佛教關係很深的姓氏。

如:大佛、釋、舍利弗。

27.神道型 與神社、神道關聯很深的姓氏。

如:三輪、神、福神。

28.事象型 與事件、變故、原由等相關的姓氏。

如:慄花落、月見山、一入。

29.藝名型 從雅號、藝名、筆名、別稱等發展而來的姓氏。

如:幸若、錦城齋、善阿彌。

30.敬稱型 由敬稱發展而來的姓氏。

如:卿、王、殿。

31.屋號型 由屋號發展而來的姓氏。

如:瀧の屋、增田屋、角谷(角屋的轉姓)。

32.族名型 由種族名發展而來的姓氏。

如:隼人、土蜘蛛、熊襲。

33.未詳型 成因不明的姓氏。

如:平平平平。

Ps,實在沒查到“我妻”和“新妻”的屬性,姑且歸入最後一種吧。

補充知識:作為“神”的天皇以及皇族,自古以來沒有姓氏,現在的《皇室典範》也沒有寫皇族的姓氏,所以日本皇族都有名無姓。《皇子女降誕諸式》中明文規定,皇子均帶“仁”字,皇女均帶“子”字。比如明治天皇名睦仁,大正天皇名嘉仁,昭和天皇名裕仁,平成天皇名明仁,明治、大正、昭和、平成都是年號;已經出嫁的紀宮公主名清子,紀宮是封號;天皇在皇太子時稱“繼宮”, 明仁天皇未登基前稱作繼宮明仁。

三、日本為什麼會有這麼多姓氏呢?

跟日本古代的《苗子必稱令》有關。

用這種方法給自己“取姓”,出現一些奇葩的姓氏也就不足為奇了。需要注意的是,那些奇葩或者“不雅”的姓氏,一般會有專門的讀音,接日本人名片的時候要認真讀一下,千萬不要念錯了。


蘇菲的日本

有些在我們看來很怪的日本姓,比如:犬養、我妻、我孫子,還有動物名:土蜘蛛等,真沒法以我們的常理理解啊。只能說是日本的另一種奇異現象了吧。

中國人所說的“姓名”對應於日本人的“氏名”,所以我們所說的“姓”就是日本人的“氏”了。以前的日本人只有貴族有姓,是天皇賜予的,所以擁有姓是身份地位的象徵。“姓”下面又有“苗”,是分支的意思。那個時候老百姓是沒有姓沒有苗的,只有名字。



後來到了明治維新時期,為了進行規範的戶籍登記,以利於徵稅、徵兵,促進國家發展,1870年頒佈了《平民苗字容許令》,允許平民擁有姓,非強制命令。但因收效甚微,1875年又頒佈了《苗字必稱令》,強制平民取姓。而那時的日本平民沒有多少有文化的,取姓能取什麼樣就可想而知了,一般都是取自生活中舉目可見的那些東西,看見什麼知道什麼,就取什麼。比如所在地區、山、河、動物、吃的、穿的、用的,還有一些源自比較粗俗的口語。所以造成了現在日本人姓的千奇百怪。

據稱日本人的姓現在總數有近30萬種之多。其中,佐藤、鈴木為人數最多的。但那些奇奇怪怪的偏姓一般族人也沒多少,有的姓全國也就百八十人。

中國人歷來對姓氏特別在意,皇帝賜怪姓就是一種故意的侮辱。對有的人來說,讓他寄養到別人家或者入贅改姓,也是不可接受的,寧可殺頭。但日本人在這方面相對沒有那麼在意,歷史上日本人被寄養或入贅改姓也是比較常見的。這就是文化的不同吧。


非的國

古代日本沒有姓只有名,進入階級社會後,統治階級出現了氏和姓,古代日本“姓”是賜予氏的稱號,十世紀出現了新稱號叫苗字。苗是苗裔、分支的意思,後來苗字大量增加氏、姓、苗逐漸融為一體,苗字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姓。當然有氏、姓、苗的都是貴族統治階級,平民是隻有名。1875日本政府才要求所有的國民都要有姓,這時起日本才家家有姓。

因為日本人姓氏的可變性很高(因開創新家業、家族集團分支或收養關係等原因都可以改姓,這也是日本姓氏數目眾多的主要原因)。所以日本姓氏的來源十分複雜,眾說紛紜。




日本的大姓一般都是貴族、名人、大名及其重臣發展來的,例如豐臣、羽柴。還有就是1875年以後平民們自己取的,平民們文化不高只能用熟悉的東西作為姓,所以就會出現井上、田中、渡邊等等奇怪的姓。


想下雪的冬天

這個只知道其一,不敢說很瞭解。日本從古代開始只有皇族,貴族才有姓氏,如比較老的四大家,藤原,源,橘,平。其中源氏,平氏為皇族後裔。日本的賤民是沒有姓氏的。日本古代的這些貴族的後代,家臣被這些貴族賜姓,才有了後來日本戰國時代的大名,這些大名也給手底下的家臣,部下賜姓。所以當時有姓氏的人都是有一定社會階層的人物,他們最低層級的就是武士,而一些浪人和武士有明顯的出身區別,浪人就像混社會的,而武士屬於政府公務員,有身份和地位。

經過了幕府時代,在日本明治天皇的明治維新的一系列舉措中,全面向西方學習,因此將人民進行戶籍制度的管理,但是老百姓只有名字,沒有姓氏,這個給戶籍管理帶來了很大的煩惱。因此政府要求民眾自行取姓,日本人當時底層人民受教育程度不高,很多人以居住的地理環境取姓,如田中,那肯定住在田邊,大橋,那肯定住的地方有橋,山本肯定有山。地區姓的,如近畿地區的叫近藤,也有取和貴族沾邊的姓的,模仿藤原的加藤,佐藤等等。甚至連職業也可以成為姓氏,賣醬油的叫醬油屋。。。一些怪姓也很多,什麼豬毛,牛腸,甚至還有姓肛門的。。。

一般日本人稱長子為太朗,正男,二兒子次郎,三兒子三郎,叫山本五十六並非他是第五十六個孩子,而是他老爸五十六才生的他。女人一般名字都帶子,代,花什麼的,什麼千代,立花,美子什麼的。


傻58101466

日本人起初沒有姓氏,只有貴族武士有,平民就叫個賤名好養活,大郎二郎的叫著,明治維新後,日本政府需要編撰戶口,於是全國掀起了起名的浪潮,啥名的都有,有山下啊,手冢啊,佐藤啊,之類的,還有一些奇怪的姓,如上床,鼻毛,我孫子,犬養等奇怪的名字還有一些比較長的姓氏,如小岐須,五百旗頭,御手洗(日語意廁所),躑躅森,等。


日本人的貴族名字起源於哪呢,如藤原氏就分出了一堆的藤,如近藤,遠藤,加藤,佐藤,伊藤,齋藤,工藤等。以工作為姓氏也是一部分如服部,鍛冶,犬養,還有一些是從半島和大陸來的人他們的名字就挺多了據說日本的山田,三宅,廣野其祖先姓王。還有以地名為姓,如我孫子,熊本,等等。剩下的叫的就很隨意了,據調查日本有姓氏十萬餘可謂是比我泱泱大國多的多啊。


史地菌

相傳宋朝時期武松與潘金蓮偷情,為了不被武大郎發現偷偷逃到了日本島,在那裡生兒育女。後代為了記住祖宗犯下的錯誤決定不日本人,並時時刻刻牢記,後改為國號日本。至於後代的姓名覺以郎開頭。比如 桃太郎 五爭次郎 武藏五次郎等等。日本均以這些流傳至今。


傲慢167564300

簡單的說一下,其實這個問題可以追溯到日本明治維新的時候,由於西方資本主義的衝擊。日本急需一場改革,從一個閉關鎖國的封建國家向著工業國家轉變,當時日本老百姓的社會地位是很低的,很多人不準擁有姓,只有名,為了實現名義上的平等,方便戶籍管理,提升國家的動員能力和效率,才允許老百姓自由起姓名這一政策。當然由於日本人文化沒我朝那麼博大,所以名字起的都有隨意。例如你家住在山上,那就叫“山上”,他家住在山洞旁邊,就叫“山口”。很多名字都很有當地特色和生活氣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