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診室故事:哭得撕心裂肺的孩子、焦急的家長、滿頭大汗的醫護……

此起彼伏的哭聲 完全蒙圈的家長

一路小跑的護士 沒空如廁的大夫

▼▼▼

急診室故事:哭得撕心裂肺的孩子、焦急的家長、滿頭大汗的醫護……

隨著氣溫升高,因意外傷害等原因

入院就診的兒童也多了起來,

就診“小高峰”也隨之而來。

急診室故事:哭得撕心裂肺的孩子、焦急的家長、滿頭大汗的醫護……

醫護人員面對的

不只是“哇哇”啼哭的嬰幼兒,

還有心急如焚的

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姥姥、姥爺,

一句話說錯一次注射不成功,

得到的恐怕就是不解,或是一頓指責,甚至辱罵。

身兼多職 護士忙得像陀螺

“護士,我家小孩發高燒抽了可怎麼辦啊?”“護士護士,我家孩子一不小心把手指割破了,流了好多血。”“我是從綏化打車過來的,孩子一直吵著肚子痛,我該怎麼辦啊。”

急診室故事:哭得撕心裂肺的孩子、焦急的家長、滿頭大汗的醫護……

急診室故事:哭得撕心裂肺的孩子、焦急的家長、滿頭大汗的醫護……

“手割破和肚子痛趕緊去掛號,然後上樓梯右轉去二樓急診外科。驚厥的快跟我來。”範博與夜班護士急忙帶驚厥的孩子去了搶救室。經醫生檢查,患兒因高燒導致驚厥,吸氧後便甦醒了過來。

急診室故事:哭得撕心裂肺的孩子、焦急的家長、滿頭大汗的醫護……

急診室故事:哭得撕心裂肺的孩子、焦急的家長、滿頭大汗的醫護……

範博話音剛落,一位母親抱著孩子急匆匆跑進急診大廳,“護士,我兒子耳朵裡進異物了,可能是塑料子彈。”

急診室故事:哭得撕心裂肺的孩子、焦急的家長、滿頭大汗的醫護……

範博急忙幫家長掛號,帶著家長衝上了三樓急診耳科。

急診室故事:哭得撕心裂肺的孩子、焦急的家長、滿頭大汗的醫護……

一支開塞露治好了肚子痛

22時20分,80分鐘裡僅急診內科大夫就接診了20餘位小患者,急診外科則接診了31位小患者。“我肚子疼,肚子疼。”10歲的孩子在奶奶身上疼得直打滾。家長帶孩子從綏化打車過來,孩子奶奶和媽媽急得滿頭大汗。急診外科劉瑞大夫幫忙檢查後告訴孩子家長,去處置室打一支開塞露再回來。十幾分鍾後,家長帶孩子回到急診室,笑著對劉瑞說,“哈哈,孩子的肚子不疼了,謝謝你啊大夫。”

急診室故事:哭得撕心裂肺的孩子、焦急的家長、滿頭大汗的醫護……

“我不要手術,我不要打針。”一位老人抱著5歲的孩子,身後跟著另外一位老人急匆匆走進了二樓急診外科。孩子的手被水果刀割傷了,劉瑞大夫告訴孩子的姥姥和奶奶,需要縫針和打破傷風針。兩位老人到了處置室,還沒開始消毒,孩子就已哭得稀里嘩啦。哭鬧聲引得家長紛紛側目。孩子哭聲越來越大,身子扭得像根麻花。倆老人急得只能乾瞪眼。

急診室故事:哭得撕心裂肺的孩子、焦急的家長、滿頭大汗的醫護……

22時55分,半個多小時過去了,小男孩依然不配合醫生縫針。

急診室故事:哭得撕心裂肺的孩子、焦急的家長、滿頭大汗的醫護……

“我還算幸運,目前沒被罵過,但我同事遭遇過,所以一旦遇見這樣心急的患者家屬,我們的原則就是‘人家大聲我們小聲,人家罵人我們不吱聲’。”劉瑞大夫說。

急診室故事:哭得撕心裂肺的孩子、焦急的家長、滿頭大汗的醫護……

15個小時接診188位小患者

急診室故事:哭得撕心裂肺的孩子、焦急的家長、滿頭大汗的醫護……

急診室故事:哭得撕心裂肺的孩子、焦急的家長、滿頭大汗的醫護……

範博說,他們是倒班制,例如她今天的晚班就是下午五點開始,到第二天早上八點多下班,十五六個小時的工作時間他們早已習慣了,“有時候也想請個假,但急診內科護士就8個人,一個蘿蔔一個坑,你請假了就意味著有同事要多上一個班,想想還是算了。”

急診室故事:哭得撕心裂肺的孩子、焦急的家長、滿頭大汗的醫護……

23時50分,急診大廳患者少了很多,剩下幾位抱著孩子的家長在焦急等待檢查結果。此時急診內科、外科接診小患者129人,幾位醫生連上廁所的時間都沒有。

急診室故事:哭得撕心裂肺的孩子、焦急的家長、滿頭大汗的醫護……

21日17時至22日8時,

15個小時內急診內外科共接診188位患者,

包括一位急診“120”急救重患。

急診室故事:哭得撕心裂肺的孩子、焦急的家長、滿頭大汗的醫護……

這些場景可能我們小時候也曾經歷過,

在某個深夜,父母也曾為我們奔波,

在冷風吹過的夜晚

也感受過父母胸懷的溫暖和肩膀的寬大,

感受過醫生的耐心和護士對我們的呵護,

感受過來自其他陌生人的善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