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落的”智能手錶市場,或許現在又看到了新的希望

曾幾何時可穿戴產品紅極一時,一時間你會發現人們的頭上多了個叫VR、AR的東西,手上多了個叫智能手錶的產物。在當時看來,似乎可穿戴設備正對手機市場造成很大沖擊。不過幾年過去,可穿戴產品逐漸退燒,現在它們活的還好嗎?

興於12年,火於15年

2012年,一家叫Pebble公司在美國眾籌網站Kickstarter上線了一款智能手錶,其大膽的設計和電子紙屏幕,保證續航的同時在無懼日光下使用,這款初代的Pebble在2個小時之內這次眾籌就完成了10萬美元的目標,僅僅用了一天多一丟丟的時間眾籌額達到100萬美元。

“沒落的”智能手錶市場,或許現在又看到了新的希望

Pebble智能表開啟智能手錶新紀元

儘管初代Pebble手錶跳了次水才將產品送到手上,但這並沒有阻擋支持這對這個行業的熱度。2013年,Pebble共計售出40萬塊手錶,營收為6000萬美元,註冊開發者有12000人。這在當時看來,作為一家初創企業銷售額還是很可觀的。

“沒落的”智能手錶市場,或許現在又看到了新的希望

Apple Watch 一代殺入智能手錶市場

但Pebble好景並不算長,2014年同時也瞄準了智能表市場的蘋果和谷歌相繼殺入,當時主打時尚Apple Watch和手機“副屏”的Moto 360,彩色屏幕和不一樣的交互,讓Pebble的地位似有動搖。自此之後,智能手錶市場火的一發不可收拾。

“沒落的”智能手錶市場,或許現在又看到了新的希望

小米手環

除了Apple Watch這類的智能手錶之外,還有一種智能手環,儘管他沒有屏幕,只能作為記步、睡眠監測的工具,但因其價格便宜也成為了國內用戶的焦點。

一時間“智能手錶”熱成為了消費者手腕上的新寵,智能手錶或者智能手環出現在大街小巷。

“沒落的”智能手錶市場,或許現在又看到了新的希望

2015智能手邊(含手環)數據

2015年成為了智能手錶的重要年份,根據市場研究公司IDC數據看,2015年第四季度全球可穿戴設備銷量同比增長200%,總出貨量達到2100萬個。

Fitbit位居首位出貨量達到2100萬,小米手環乘勝追擊,拿下市場15.4%成為全球第二大可穿戴設備製造商。此時,蘋果Apple Watch發展也非常迅猛,佔據全球市場第三位。2015全年出貨量則為1160萬臺,市場份額達到14.9%。相比排在第二位的小米,出貨量只差了40萬臺。

智能手錶/手環的興起,讓業界看到了希望,更有替代智能手機之勢。

2016年智能手錶的斷崖式下跌,行業正被“刷新”

好景不長,智能手錶/手環在這年呈現懸崖式下跌。智能手錶的市場愈發競爭激烈,可沒有一款具有革新性的產品來顛覆市場。續航依然短、功能與手機充重合、在小屏幕上操作麻煩,支持軟件少,這些都是智能手錶的問題,整個行業也呈現低迷的狀態。

IDC 2016年數據顯示,智能手錶比2015年同期下跌近52%,最主要的原因智能手錶發展緩慢,想替代智能手機已經難上加難。

“沒落的”智能手錶市場,或許現在又看到了新的希望

Pebble賤賣Fitbit

這一年間行業格局產生鉅變,曾經風光無限的Pebble成了曇花一現,進入破產清算,年底折價十餘倍被Fitbit收購;摩托羅拉也表示由於市場吸引力不足,將無限期推遲旗下搭載Android Wear系統的智能手錶Moto 360;而LG也宣佈因為市場反響不夠強烈,2016年將不再推出新一代智能手錶產品。

“沒落的”智能手錶市場,或許現在又看到了新的希望

2016年Q4 智能手錶(含手環)排行

相反低廉的智能手環有了明顯增長。據IDC2016年Q4報告顯示,Fitbit雖仍居榜首,但出貨量減少190萬臺,市場份額降低9.8%至19.2%,Apple Watch市場份額從14.4%下滑至13.6%。相反小米在第四季度增長強勁,出貨量翻了一番,市場份額增加 6.1%,奪得此前蘋果第二名寶座。多方因素下,智能手錶迎來了首個低潮期。

產業加速轉型,迎來光明期

Pebble賤賣,Jawbone破產清算,Moto 360停止開發… 面臨著當下局面,智能手錶廠商又該如何破局呢?答案是細分市場。

“沒落的”智能手錶市場,或許現在又看到了新的希望

Fitbit智能手錶

Apple Watch和Fitbit坐擁前5名的兩大智能手錶開始向專業健康發力,智能手錶不再是個手機的“副屏”,通過心率感應,更專業的檢測以獲取用戶的健康水平。這對於手環來說在專業度上還未能達到。

另一方面,安卓手錶隨著WearOS的升級,保證續航的同時語音服務得以明顯提升。而且,以華為為代表的手機企業重新加入到智能手錶的行業注入一線生機。另外,奢侈品進軍智能表,也有一部分刺激市場。

“沒落的”智能手錶市場,或許現在又看到了新的希望

混合智能表的代表是Withings,但品牌幾經轉手,也不算過得特別好

“沒落的”智能手錶市場,或許現在又看到了新的希望

Fossil則是傳統石英錶過渡到智能的玩家之一

與此同時,智能手錶的另一種形式,混合智能表也在不斷生長。這類產品最知名的是Withings (後來被諾基亞收購又轉賣)。在經過低迷期的智能手錶,去年變得豐富多樣。智能不再是唯一的出路。市場多元化才有助於行業整體提升。

IDC預測稱,全球可穿戴設備在2018年的市場份額將上漲15.1%,出貨量預計將達到1.329億部,到2022年出貨量還將達到2.194億部。

IDC預測智能手錶將在今後4年間迎來快速增長,到2022年,市場份額將從今年的32.8%提升至38.3%。智能手環則面臨下滑趨勢,市場份額將從35.9%下降至22%,但出貨量會略微增長。

智能手錶在經歷了一陣的坎坷之後,細分市場需求以滿足消費者,這與之前的“同質化”產品有著明顯區分。未來智能手錶還在不斷髮展,我們又對這個行業看到新的希望。但它們都急迫的等待一場技術革命,來改變目前羸弱的電力和雞肋般功能需求,不然就永遠只是計步器或是手機副屏幕的定位,在這點上,無論是Apple Watch,華為,還是其他品牌都一樣。

來源:新浪手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