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紫禁城裡,他被溥儀稱最親近的外國人,並再三挽留他,不要離去

在晚清的歷史中得知,溥儀在毓慶宮中,由溥佳陪伴他,溥佳在他的書中寫到,溥儀本來也不想學英文的,李經邁(李鴻章的第四個兒子)認為,張勳復辟失敗後,形勢對清室日益不利,怕溥儀不能在宮中久住了,應該在這段時間,讓溥儀學習英文和一些新的知識,以防日後有什麼變故,也可以去外國留學。載濤認為李經邁的建議很有必要,當載濤向溥儀的兩位漢師傅(陳寶琛、朱益蕃)提出時,兩位師傅也是極力反對的,後來經過載濤多次的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最後都同意了。

在紫禁城裡,他被溥儀稱最親近的外國人,並再三挽留他,不要離去

李由於他的父親李鴻章的關係,自清末以來就和帝國主義,尤其是英國主義借款,都由他從中磋商。李經邁受載濤的託付,果然很快就請到了莊士敦作溥儀的英文老師。

在紫禁城裡,他被溥儀稱最親近的外國人,並再三挽留他,不要離去

莊士敦是英國蘇格蘭人。 他在牛津大學讀書的時候, 就專門研究東方古典文學和歷史,畢業後先被派到香港任英國總督的私人秘書, 後又被派到山東任威海衛殖民地行政長官。最初他只能講廣東話,到威海衛後北京的官話也說得很流利了。他曾經對我說過, 他在青年時期就研究過中國的古典文學,到中國以後又讀了不少佛家釋典,感到東方的佛教理論要比基督教的聖經不知高深多少倍, 從此對基督教非常酈視, 也不到教堂作禮拜了。他寫過一本書, 名為《大地眾生成佛》; 還和英國一個神甫經常通信,用佛教理論來駁斥聖經,後來也把他們的來往信札輯錄成書。

在紫禁城裡,他被溥儀稱最親近的外國人,並再三挽留他,不要離去

他為了研究佛家釋典,曾到過我國不少名山古剎,向那些法師高僧探討釋典的妙蒂。在政治方面, 他還寫了一本《威海衛》,我現在還存有一本。從這本書裡,可以看出英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情況和他對殖民地的看法。

在紫禁城裡,他被溥儀稱最親近的外國人,並再三挽留他,不要離去

據史料記載,溥儀很感謝他的英文師傅,感謝他對自己無私的奉獻,在我的前半生,溥儀回憶到,年少的小皇帝對這位“蘇格蘭老夫子”以及其帶來的西方事物充滿好奇和崇敬。莊士敦則對這位特殊的學生竭誠盡忠,傾其所知相授。

在紫禁城裡,他被溥儀稱最親近的外國人,並再三挽留他,不要離去

莊士敦一生未婚,晚年用其著作版稅在蘇格蘭買了個小島,給其島的居室分別起了松竹廳、威海衛廳和皇帝廳等名字,並升起滿洲國的龍旗。還在其住所辦了個陳列館,陳列著溥儀賞賜給他的朝服、頂戴、飾物等物件。終其一生,莊士敦都熱愛、眷戀著中國。在他看來,中國應該通過君主立憲過渡為現代國家,在皇室的繼承中保存上溯千年的傳統和文化。但這樣的遐想在其有生之年面對溥儀俯首日本為傀儡而已開始瓦解,他最終拒絕了溥儀的挽留,離開了中國。

1938年3月6日,莊士敦帶著些許遺憾和對中國往事的無盡思念在家鄉愛丁堡逝世,享年63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