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紫禁城里,他被溥仪称最亲近的外国人,并再三挽留他,不要离去

在晚清的历史中得知,溥仪在毓庆宫中,由溥佳陪伴他,溥佳在他的书中写到,溥仪本来也不想学英文的,李经迈(李鸿章的第四个儿子)认为,张勋复辟失败后,形势对清室日益不利,怕溥仪不能在宫中久住了,应该在这段时间,让溥仪学习英文和一些新的知识,以防日后有什么变故,也可以去外国留学。载涛认为李经迈的建议很有必要,当载涛向溥仪的两位汉师傅(陈宝琛、朱益蕃)提出时,两位师傅也是极力反对的,后来经过载涛多次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后都同意了。

在紫禁城里,他被溥仪称最亲近的外国人,并再三挽留他,不要离去

李由于他的父亲李鸿章的关系,自清末以来就和帝国主义,尤其是英国主义借款,都由他从中磋商。李经迈受载涛的托付,果然很快就请到了庄士敦作溥仪的英文老师。

在紫禁城里,他被溥仪称最亲近的外国人,并再三挽留他,不要离去

庄士敦是英国苏格兰人。 他在牛津大学读书的时候, 就专门研究东方古典文学和历史,毕业后先被派到香港任英国总督的私人秘书, 后又被派到山东任威海卫殖民地行政长官。最初他只能讲广东话,到威海卫后北京的官话也说得很流利了。他曾经对我说过, 他在青年时期就研究过中国的古典文学,到中国以后又读了不少佛家释典,感到东方的佛教理论要比基督教的圣经不知高深多少倍, 从此对基督教非常郦视, 也不到教堂作礼拜了。他写过一本书, 名为《大地众生成佛》; 还和英国一个神甫经常通信,用佛教理论来驳斥圣经,后来也把他们的来往信札辑录成书。

在紫禁城里,他被溥仪称最亲近的外国人,并再三挽留他,不要离去

他为了研究佛家释典,曾到过我国不少名山古刹,向那些法师高僧探讨释典的妙蒂。在政治方面, 他还写了一本《威海卫》,我现在还存有一本。从这本书里,可以看出英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情况和他对殖民地的看法。

在紫禁城里,他被溥仪称最亲近的外国人,并再三挽留他,不要离去

据史料记载,溥仪很感谢他的英文师傅,感谢他对自己无私的奉献,在我的前半生,溥仪回忆到,年少的小皇帝对这位“苏格兰老夫子”以及其带来的西方事物充满好奇和崇敬。庄士敦则对这位特殊的学生竭诚尽忠,倾其所知相授。

在紫禁城里,他被溥仪称最亲近的外国人,并再三挽留他,不要离去

庄士敦一生未婚,晚年用其著作版税在苏格兰买了个小岛,给其岛的居室分别起了松竹厅、威海卫厅和皇帝厅等名字,并升起满洲国的龙旗。还在其住所办了个陈列馆,陈列着溥仪赏赐给他的朝服、顶戴、饰物等物件。终其一生,庄士敦都热爱、眷恋着中国。在他看来,中国应该通过君主立宪过渡为现代国家,在皇室的继承中保存上溯千年的传统和文化。但这样的遐想在其有生之年面对溥仪俯首日本为傀儡而已开始瓦解,他最终拒绝了溥仪的挽留,离开了中国。

1938年3月6日,庄士敦带着些许遗憾和对中国往事的无尽思念在家乡爱丁堡逝世,享年63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