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學校拼命推薦“學生學藝術專業”為什麼?

朱曉菊4

我來談談這個話題吧。

你用了一個“拼命”,讓人覺得雖然有些扎眼,但也是有一定的準確性。至少說明了,學校對這項工作的重視。那學校為什麼會如此重視地抓這個問題呢?

首先,是為了給學生一些找出路。高一的下半學期開始,學校會開展這項工作。動員那些學習不是很好的學習,讓他們去學藝術。這些學生的學習成績一般都是全校的成績落後者,單獨靠文化課根本無法考出去。而通過藝術之路,卻可以讓很多的學生走進大學的校門。

其次,學校為了提高升學人數。每次考試以後,有關部門都會各個學校的升學情況,進行統計,其中升入大學的本科生人數是一項重要的考察指標。參加藝術類招生的學生,他們考入本科大學的話,當然也會記成本科人數,不抓藝術生,就會失去將近一半的本科數,學校的排名就會受影響。因此,誰也不會輕易放棄這一塊。

第三,除了藝術生之外,學校還會想方設法為各類學生尋找升學門路。藝術類指的是音樂和美術,除了他們以外,還有體育考生,還有文管專業等各種適合不同學生的專業。一句話,只要你想讀,幾乎想學什麼都有機會。文化課差,沒有什麼關係,只要在專業課上走出一條路來,一樣上大學。

第四,藝術類考生大有前途。藝術類的學生,可能學習的費用,讀大學的費用稍微高一些,但只要大學畢業,其工作還是相當讓人羨慕的。比如藝術累的學生大多讀師範,下來當老師,工作比較輕鬆,也沒什麼壓力,工資不低,生活有滋有味。學習藝術類的學生又多,輔導這些學生的收入非常高。而國家似乎對他們辦班和輔導學生,不大管。


春秋老師說教育

我是一名農村中學老教師。我所在的學校就是題主所說的“有的學校”之一。我來說一說“推薦學生學藝術”的原因:就是想讓文化課成績不怎麼樣的學生能上大學。

我們農村學校(估計也包括城裡的三類學校)高中生源質量一般,因為成績好的學生首選省重點,然後才選報是市區的市重點學校,最後才有一些分數低的學生來我們農村學校上高中。

你想,中考滿分810多分,而三四百分的學生來上高中,靠拼文化分能考上本科嗎?很明顯沒有機會。所以學校要生存,就要動腦筋,最終只有走“藝體特色”的辦學模式:宣傳、鼓動、講解,只要學生有某個藝術傾向,就往那個方向推。

不是五音不全的讓他們選學音樂;不是色弱色盲的,讓他/她選學美術;身強力壯的,讓他們去練體育……可以說不厭其煩地鼓勵學生選擇藝術和體育,所以最後就組成了好幾個藝體班:美術、體育、音樂、書法、健美操、播音與主持等。

學校希望學生通過三年(或更長時間)的努力,能考上大學本科,接受高等教育。其實家長也是支持學校的這個做法的,因為大家有一致的目標和方向。

教育主管部門每一年還要進行高考成績的排名,因為我們這一類學校有自己的特色,升學率還行,所以名次排隊上還不是太難看。


HE一HAI

我們看看是什麼學校在推薦學生學藝術專業,重點的一流的高中是絕對不會拼命是推薦的。高考中學生上線率和人數可胃是學校的生命,考上名校那就是鏡上添花,他們有一流的生源、有別人無法比的政策,還會去鼓吹讓學生去學藝術專業嗎?

二流高中往往就是走文化加特長的路線,為什麼呀?二流生源也有部分有望通過文化考試上線,這部分不能放鬆。其餘的基本上就是上線無望的,那就只有走特長這條路了,相對來說特長生對文化要求較低,能考400分就能上很好的學校了,而特長中藝術類是錄取率最高的。這樣的好處是:一是增加學校上線人數,不管怎麼上的也是二本。二是對學生來說也是爭取更好的機會。缺點就是要有一定的經濟基基礎。三流高中基本上就只有走特長了。

具體的事例:我們縣有三所高中,一個是老牌重點高中,生源不愁,從來都不說什麼特長上線。第二個是我們學校,那就是強調文化加特長。第三個是近期才辦的,三流生源,每年能有幾個文化二本上線就不錯了,所以都在推薦學特長。領縣也有一個這樣的學校,基本上都是學特長。


高考前瞻

星火上高中,也碰到了這樣一模一樣的情況。這其實,算是所謂意義上的“共贏”吧:高考報名開始,班主任就會不遺餘力的來向學生推薦,報考藝術。但是扎心了孩子,他們推薦的對象僅僅是那些成績中下等的學生,而那些優秀的尖子生,是不在這個範圍內的。那推薦學生報考藝術怎麼就算共贏了呢?


對學生而言

一,高考的小捷徑

我們都知道,高考的競爭是特別殘酷的。而相比那些成績優秀的學生來說,我們的競爭力相對而言並沒有任何優勢。而要想上一個相對好的大學,報考藝術生是一個捷徑。只要你天賦夠強,或者有的甚至都不需要天賦,突擊訓練幾個月就會有所見效。如果藝術過了,高考分數線的門檻就會為我們降低好多。絕沒有開玩笑,這樣的例子是很普遍的:你辛辛苦苦考的大學,不一定會比藝術生走的好。


二,一技之長的優勢

沒上大學也許體會不到。但上了大學你就會發現,擁有除了學習以外的一技之長是多麼吃香的一件事:

  1. 各式各樣的社團活動。社團裡面,最喜歡多才多藝的人。大學的社團,每年都會舉辦各式各樣的活動表演。你的多才多藝,就會讓你顯得尤為突出:更加的被重視;更多的結實朋友的機會;更多的鍛鍊的機會……
  2. 藝術本身的價值:在大學裡面,找兼職的話,家教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據我的瞭解,語文數學英語這些學科,每小時的錢真的不多。與藝術生比起來,實在是杯水車薪。

不過大家看到沒有,我所說的,大都是在藝術方面學有所成的人。而那些並沒有學藝術,只是在報名欄裡面填了個“藝術其他類”的學生而言,並沒有太明顯的好處。換句話說,共贏裡面,最大的獲益人,是學校!

對學校而言

層次不一樣的學校姑且不論。如果兩所層次相近的學校競爭,你覺得最大的競爭力來自哪裡?升學率!這,就是學校拼命推薦我們報名藝術類的最主要的原因:考上大學最好。如果沒考上,但只要你達了藝術的線,學校就會把你歸到達線了的那類裡面。於是等我畢業以後回學校,看到了我們那一屆,有個班達到了百分百的達線率。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萬事萬物,都有自己生存的法則和套路。學校這麼做,倒並不會妨礙到我們的切身利益,也算是無可厚非。所以別再糾結了,讓報個藝術其他類,就報吧。不過真的希望有哪一天,學校的高升學率,可以變成真真切切的升學率。最後,祝我們的高考小夥伴好好加油,考上理想的大學哦!


琳琅星火



藝術生屬於特長生。初高中每年都要按名額提前予招部分特長生,包括音樂,美術,體育,書法等。如果小初中學生有藝術特長,就可以有選擇的報考你想去的學校的機會。避免了因劃片劃區,你受到限制的問題。而這種做法往往出現在家長的選擇上,對中小學而言,並非是學校“拼命推薦”讓你去報考的。根據我做初中班主任的經歷,我從來沒有“拼命推薦”學生去學藝術。



對高中生而言,每一個人都將面臨高考,學習基礎好的,可以通過自身的努力考上文理科大學,而學習差一些的,可能就會難度大。

所以,學校和班主任一般會具體分析學生的情況,對部分學生提出建議,高考時走藝術的路。一方面為學生著想,另一方面也為學校的高考率著想,於是就出現了推薦你報考藝術的做法,甚至出現了“拼命推薦”學藝術的行為。

對此現象,應該從善意方面去理解。無論是學校還是班主任,出發點都是好的。既然是推薦,你也可以根據自身的具體情況,自由選擇了。


晨曦145610442

藝術類、體育類考生的文化錄取分數線較低,對於一些中等生或者成績不理想的學生來說,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一般來說,各個高中都重視藝術體育生的培養,在錄取學生成績一般的普通高中來說尤為重視,這是提升高考上線率的主要方面。另一方面,成績中等以下的學生,拼高考文化分處於下風,但若走藝術生路線,花些成本,讀上本科甚至重點也相對容易。

其中,表演、美術、音樂、體育等都屬於藝術體育類考生報考的專業,有些孩子在這些方面有天賦,也適合報考。

所以,當學校在鼓勵孩子報考藝術類時,家長也應當盡力配合,畢竟,如果孩子成績有可能上本科的,學校一般也不會鼓勵去學藝術。另外,近年來,藝術類專業招生火爆,報考人數年年增加,競爭也相對激烈了。,家長可以掂量掂量。


劉向雄

為了提高升學率。

我上高中的時候,這種事經常發生,並且很殘忍,很多學生不願意學藝術。

1.學校的手段:

學校就把他們叫到一個教室開會,然後讓老師帶領學生把他們的書桌搬到藝術教室。等他們開完會回來,發現桌子和書不見了,就哇哇的哭,最後沒辦法只能去學藝術。

期間很多學生不願意去搬他們的桌子和書,那時候學生都有所判斷了,所以搬書的學生也換好幾次…



2.升學率:

升學率對一個高中來說非常重要。而有部分學生學習落後,想通過高考進大學沒啥希望,而藝術類的學校每年招不滿,升學比較容易。所以高中為了升學率學習不好的學生學藝術上大學。


實際上,(1)老師做法也是給學生一個上大學的機會,只是那時候大家對學藝術有誤解,覺得不務正業,只有文理才能救國。(2)從學生角度,學藝術成本很高,需要很多紙筆材料,學費也貴,很多學生家庭是承擔不起的,所以比較排斥。

3.自由選擇

我覺得最重要的還是人性化比較好,可以推薦但是也要看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和家長做出判斷!!!

切不可強迫,因為會影響一生


教育界的掃地僧

不同的學段有不同的訴求。

中小學階段,特別是小學階段,素質教育的體現形式主要就是藝術類課程,音樂,美術,舞蹈等,細化課程如啦啦操,書法、管樂等等。

一方面,而且是主要方面,行政部門要求,學校評估考察指標包括這些。很多學校,通過評估拿到藝術教育示範學校,書法示範基地,都屬於學校建設的重要工作。中小學段不像高中,不以考試成績單一評價,藝術類課程作為實現素質教育的主要方式,官方評價和社會認識一直在增加權重。

另外,學生參加藝術類賽事獲得成績,既提升學校聲譽,也會對自己升學有幫助。(小升初這些漸漸不讓考試,但是名校依然會有篩選生源,學業成績和特長都有助益。)

高中階段,其實主要訴求是提高高考升學率。藝術類文化課成績要求低,對於一些成績靠後提升乏力的學生,去學藝術類,學生自己也會有有動力,覺得輕鬆,而且確實容易達到本科要求。

當然,不管中小學和高中,可能還存在另一方面,藝術類培訓收費較高,所謂拼命推薦也就難免有利益輸送,這是應該被查處和禁止的。


微微光

現在很多高等院校都開設了藝術類專業,而且生源越來越少招不夠,老師建議學生報考藝術類院校,也是想給學生謀一條能繼續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和出路。因為高中畢業沒有在大學校園接受過教育,始終被老師和家長認為是人生中的一大憾事!所以,老師推薦學生學藝術類是對的,老師經過三年的高中教學,瞭解和知道你學習成績的優劣,對你的成績和考學會有個基本的預判,進而鼓勵那些藝術方面有天分的同學,或稍加努力也能達到藝術類院校分數線的同學,去報考藝術類院校,從而打開學生一片未來的天空。

當然也不排除很多招不到生源的學校,找謀學校達成共識:你們學校畢業的應屆生,填報我們學院的藝術類專業,我們招到了生源,你們學校也有了升學率,大家雙贏-何樂而不為呢?

這也沒什麼不好的,因為一個18歲的高中畢業生,在社會上閒蕩,也會成為家庭和社會的隱患,給這部分孩子一個機會,去藝術院校接受下高等學習和教育,也是給孩子一個重生的出口,這不是也很好嘛?


挑戰打卡

高考生有普通考生和藝考生之別。考大學,藝考生的文化成績要求低多了,成績中下的學生走這條路更容易考上大學。所以每到高三,藝考生基本都不來學校學文化,主要攻專業去了,文科班教室裡空了一片。



學校之所以大力推薦,一來成績中下的學生考上大學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二來學校的升學率明顯提高,兩全其美的事,何樂而不為?



藝考生另闢了蹊徑,沒有藝術特長或從小打下這方面基礎的考生只能拼命擠獨木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