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642年黃教格魯派領袖五世達賴喇嘛成為西藏的統治者後,西藏開始了政教合一的體制。由於這種體制的特殊性,西藏地方政府的機構和職官有著清乾隆十六年,清中央政府決定對西藏地方事務管理體制進行重大調整,廢止原先的郡王制,改為實行噶倫制。圖為四品糧官夏扎賽。頭上兩個頂髻是貴族的標誌。夏扎家族是近代西藏最有權勢的貴族家庭之一。攝影/陳宗烈 西藏老照片獨家發佈,未經許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


自1642年黃教格魯派領袖五世達賴喇嘛成為西藏的統治者後,西藏開始了政教合一的體制。由於這種體制的特殊性,西藏地方政府的機構和職官有著清乾隆十六年,清中央政府決定對西藏地方事務管理體制進行重大調整,廢止原先的郡王制,改為實行噶倫制。圖為四品糧官夏扎賽。頭上兩個頂髻是貴族的標誌。夏扎家族是近代西藏最有權勢的貴族家庭之一。攝影/陳宗烈 西藏老照片獨家發佈,未經許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

清中央規定:噶倫為三品官,共設四員,三俗一僧。總辦全藏事務,與達賴喇嘛、班禪額爾德尼平行,噶倫及其下官員,無論大小事務均須稟駐藏大臣,官員主要從貴族和僧團中選拔。圖為俗官夏蘇、僧官洛桑扎西和柳霞·土登塔巴合影。攝影/陳宗烈 西藏老照片獨家發佈,未經許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

噶倫的辦公場所,藏語中成為“噶廈”,後來“噶廈”成為西藏地方政府的代稱。以噶倫製為標誌的原西藏地方事務管理體制,一直延續到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末。圖為曾經當過噶倫的桑頗·才旺仁增。“桑頗”就是“桑珠頗章”,是七世達賴喇嘛的亞谿。攝影/陳宗烈 西藏老照片獨家發佈,未經許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