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強國看浙江①之江起新潮 浙電立濤頭

電力強國看浙江①之江起新潮 浙電立濤頭

電力強國看浙江①之江起新潮 浙電立濤頭

春夜漫步蘇堤,霓虹燈火勾勒西子湖景,絢爛噴泉照亮中外遊客的笑顏。10多年前西湖夜晚漆黑一片的黯然畫面,永遠留在了老杭州人的電荒記憶中,一去不復返。

化缺電之“痛”為實幹之“力”,浙江電力人勇於擔當、銳意創新的腳步不曾停歇:鑄網架線,澎湃“省外來電”給之江大地注入不竭動力;服務升級,依託“互聯網+智慧能源”率先實現辦電“一次都不跑”;引領再電氣化,守護美麗江南的青山綠水,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用能需要。

而今,在國家電網公司的統一部署和強大支撐下,國網浙江省電力有限公司多項指標位居全國乃至世界之首,浙江實現了從 “缺電大省”到“電力強省”的跨越,交出了一份“幹在實處、走在前列、勇立潮頭”的高質量發展答卷。

一看網架強:從“用上電”到“用好電”

浙江這個“塊阜之山,營宇狹小”的地域小省,能源資源匱乏,缺油少煤。進入新世紀,率先發展的浙江,最早且最甚遇到了缺電難題。

困厄,對於不屈的浙江電力人來說,恰恰化為了奮進的動力。“電從遠方來”成了缺電破題之要。短短几年,他們率全國之先建成“兩交兩直”的特高壓交直流混聯運行電網,充足而穩定的電力在浙江大地無遠弗屆。

憑著實幹,浙江電力“無中生有”:一個“川電入浙”的±800千伏溪洛渡左岸—浙江金華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金沙江的激流一瀉而下,幻變成西子湖畔的盞盞明燈。一個“西電東送”的±800千伏靈州—紹興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寧夏草原上的風輪旋轉,轉化成枕水人家的度度電能。

憑著創新,浙江電力“無中生有”:嘉興地少人多,於是他們把心思動到了屋頂上,建成全國分佈式光伏發電裝機容量最大的城市;海寧風速不高,於是他們把風機建到了錢塘江堤壩上,成為省內第一批清潔能源示範縣;烏鎮作為千年傳統小鎮,既沒有高校資源,又非高新技術聚集區,卻成了全球互聯網大會永久會址,智慧能源新生活無處不在……

從“用上電”到“用好電”,一個電力強省的演進,既需大智大勇,又需至纖至悉。

湖州安吉是“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發源地。清明過後來到這裡,江南春季特有的薄雲小雨天氣,襯得佈滿山坡的茶樹鬱鬱蔥蔥。

一入村口便聽到炒茶機的轟響,青澀甘醇的茶香撲面而來,這裡是當地供電公司聯合村委會設立的集中炒茶區。供電公司為其增設4臺炒茶專變,實行24小時值班搶修。

眼前的一切,在幾年前是村民們想都不敢想的。“電壓不穩,炒茶機轉速不均,茶葉炒制的質量受到影響。尤其是缺電那幾年,拉閘限電後整條生產線上的茶葉會全部作廢。”茶農俞明良回憶起過去不禁皺起眉頭。

“一片葉子,富了一方百姓。”這句話用在俞明良一家身上再合適不過。“有了穩定的電力支撐,白茶品質更好了,銷量也上去了,一年輕輕鬆鬆淨賺三四十萬元。”俞明良笑著說。

2015年底,當國家能源局宣佈全國全面解決無電人口用電問題任務完成時,浙江已迎來“戶戶通電”竣工10週年;2016年,當全國拉開新一輪農網升級改造大幕時,浙江中心村的供電可靠性都已超過國內城市平均水平;當其他城市核心區架空線入地正在火熱施工時,杭州市區8年前電纜化率就已達到81%。

一條條堅強網架縱橫阡陌,化為之江大地上的一道道電力經脈,支起浙江勇立潮頭的脊樑。

二看服務強:從“最多跑一次”到“一次都不跑”

供電營業廳的叫號機越來越“空閒”,是浙江電力加快傳統線下服務向互聯網線上服務轉變,推行辦電“最多跑一次”改革的縮影。

以民為本,浙江跑出了全國辦電“第一速度”。截至2017年底,浙江電力電子渠道客戶規模達2002萬戶,電子渠道繳費4513萬筆。所有居民用電和企事業單位日常用電等16類業務可實現“一次都不跑”,企事業單位相對複雜的5類辦電業務也實現了“最多跑一次”。

浙江衢州的魯愛珍是一名二手房交易經紀人。帶著買方、賣方跑過戶,是魯大姐一項重要日常工作。“以前要跑4個地方,全部辦好至少一個星期。有了‘房電水氣聯動過戶’政策,現在只用跑一次行政服務中心,就能辦完所有手續了。”

對魯大姐來說,在浙江率先實施的“最多跑一次”改革,滿足了她心中“美好生活”的嚮往,卻沒有滿足浙江電力人對於“一次都不跑”服務再提升的追求。

杭州濱江高新產業園區綠潮湧動,浙江電力“互聯網+智慧能源”雙創示範基地坐落在這裡,與阿里巴巴、網易等互聯網企業毗鄰。在這裡,來自浙江電力的青年創客們,已開發出“掌上電力4.0”“電魔方”“能量豆”等新品,讓客戶輕鬆享受“一次都不跑”的升級服務。

“前段時間,工廠需要安裝一臺1000千伏安變壓器,我試著在‘掌上電力’App上提交申請,沒想到兩分鐘後就和我聯繫上門服務,一趟都沒跑就把事兒給辦了,一點兒沒耽誤生產。”溫州永新皮革廠負責人楊永新說起網上辦電的經歷,透著滿滿的放心舒坦。

和楊永新一樣,越來越多的浙商體驗到了辦電“一次都不跑”的便捷,優化用電營商環境讓他們安心創業發展實體經濟。

這個時代從不辜負人,區別的是以什麼方式參與進來。有人嘆息能源電力等傳統產業已青春散場,但是浙江電力人正吟唱著世界如此之新,一切尚未命名。

三看環境強:從“電氣化”到“再電氣化”

“嗚……”湖州城東水上服務區天朗氣清,一聲悠長的汽笛聲打破了碼頭的寧靜,一艘貨輪抵達,停泊入位。幾名港口工作人員迅速地登上輪船,從船上拖出一根電纜,接到碼頭岸電系統的高壓接電箱上,合上開關。隨即,貨輪上轟鳴的柴油發電機停止了運行,岸電為靠岸船舶提供了清潔低碳的新動力。

漫步在白牆黛瓦、槳聲燈影的烏鎮,老人用電蒸鍋蒸出的定勝糕,米香瀰漫在整條弄堂;電動紡織機織出的江南絲綢,在水鄉姑娘衣裙上如雲霞般靚麗依舊;智慧路燈自動調節亮度,照亮了千年青石板路;老字號“三珍齋”醬鴨實現全電氣化生產,保留下最初的味道;查看“e充電”App就能找到最近的電動汽車充電樁,讓綠色旅遊出行無憂……

澎湃的潔淨電力在這片古老靈動的土地上盪漾開來,讓傳統水鄉生活有了全新的打開方式。

未來的美好社會,必然是高度電氣化的社會。人民對生態環境和用電體驗的更高需求,推動著新一輪電氣化進程開啟。

從“電氣化”到“再電氣化”,這一程,浙江又是領航先行。

推動能源供給清潔替代,浙江分佈式裝機規模全國第一,並實現風電、太陽能發電100%全消納;實施能源消費電能替代,提前實現了京杭運河浙江段公共水上服務區岸電全覆蓋;加快電動汽車充電設施建設,在全國率先實現主要高速公路服務區快充站全覆蓋。

於是,我們看到,金沙江的水流,點亮了京杭大運河兩岸的漁火;草原上的風電,加快了杭州灣跨海大橋車流的速度。“以電代油”,清涼了船老大的酷暑;“以電代煤”,溫暖了島民們的寒冬。

東海之濱的鹹溼海風颳了千萬年,遠處的浙江電力建設者們正在組立舟山500千伏線路工程的380米世界第一高輸電塔,並將使用直升機進行跨海導線展放,十米,百米,千米……導線的長度比我們的目光還要長,長得從浙江的今天延伸到了中國的明天。(朱怡 徐俊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