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個太陽系”距離地球2545光年,是否就是說從地球以光的速度到“第二個太陽系”要2545年?

JIDIJI

今年年初,NASA宣佈,在太陽系外發現了第一個擁有八顆行星的恆星——開普勒-90,這是目前為止發現的擁有最多行星的太陽系外恆星,行星數量與太陽系的情況相同。於是,類似太陽系的開普勒-90系統就被冠以“第二個太陽系”。據估計,開普勒-90距離我們2545光年。對於地球上的我們來說,所謂2545光年,就是指以光速(c)運動2545年的距離。如果有人乘坐宇宙飛船飛向開普勒-90系統,情況會有所不同。

開普勒-90與地球相距2545光年這是地球上的觀察者所測出的距離,但狹義相對論表明,這個距離對於其他參照系中的觀察者而言並不一定是2545光年,因為空間和時間其實是相對的,而非絕對的。如果宇宙飛船以速度v從地球出發,飛到開普勒-90,對於飛船系而言,飛行距離ΔL和地球系所認為的距離Δl關係如下:

可以看到,飛船的速度越快,越接近光速,飛船系的距離就越短,這也意味著飛船系所經歷的時間越短。例如,當飛船的速度為0.9999999228c時,可以計算出飛船系的距離為1光年,而不是2545光年,因為2545光年是相對於地球系而言,這就是尺縮效應。如果飛船以這個速度飛行,那麼,地球上的觀察者就會認為飛船用了大約2545年的時間飛到開普勒-90。然而,飛船上的觀察者所經歷的時間相比要短得多,只有1年,這就是鐘慢效應。

雖然宇宙很大,光速相對於浩瀚的宇宙空間很慢,但這並不意味著人類無法在有生之年飛過遙遠的距離。只要充分利用相對論效應,即便速度無法達到光速,但也完全可以實現我們夢寐以求的星際旅行。


火星一號

答:可以說你的說法是對的,但是不太嚴密。


2017年12月15日NASA宣佈發現類太陽系,就是我們常聽見的第二太陽系,位於天龍座距離我們2545光年,名為開普勒-90星系。


2545光年的距離可以這樣理解,從類太陽系發出的光走了2545年被我們地球捕捉到。也就是說我們看到的是2545年前的類太陽系。如果我們從地球要想到達這個類太陽系,對於光子來說,根據狹義相對論它的時間是靜止的不流逝的,也就是說沒有時間。但是從我們角度來看,光確實走了2545年。如果人類可以發明出近光速飛船,這個第二太陽系也滿足我們的生存條件,我們是可以移民過去的,根據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由於時間膨脹的存在,我們可能就用幾天或者一個月的時間就到了(具體沒有計算,感興趣的可以去算一下),這也算是狹義相對論的紅利吧!


(所有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黑洞家的鏟屎官

常規來說就是這樣,但是呢,我們應該理解為2545年前,所謂的“第二個太陽系”發的光終於到達了地球。然後被地球上的科學工作者觀測到,那麼我們反過去同樣成立嗎?如果我們現在對著該方向以光速前進,2545年後,我們不一定能到達該星系。因為時光荏苒,二倍的2545年後,斗轉星移,你已不再是從前的你


No-Mercy

你從地球上看這個事,確實是需要2545年!但你從光的角度看,以現在我們已知的物理知識推斷,是瞬間到達,時間為零,光並沒有變老,還像剛出發時一樣青春,其實同樣的道理,從量子的角度看整個世界,並沒有時間這個選項,因為它們不是以光速運動著,就是以光速振動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