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評價一下這幅書法作品怎麼樣?

先生dd

《硬筆書法寫出毛筆風格;毛筆書法寫出硬筆風格都是新風格:書法重在創新》

一、毛筆書法硬筆書法風格也別有風光;

書法風格各式各樣,不論怎麼說幅作品有很多可圈可點之處。初初一看作者“遊絲”書法,墨法對比強烈,不能不說是一篇個性化之作。值得筆者學習與借鑑,天生我材必有用,書法書寫作品也應該是同樣的道理。

圖:田英章先生的硬筆行書是不是遊絲也比較多

即使嘗有不夠全面優秀的地方,只要再加研究總會打磨出精工藝術。

二、保住漢字筯骨,任何一種書法創新都值得嘗試;

有很多老師提出了好建議,虛心從中遴選營養。如果作者本身要創作的風格就在於用毛筆寫出硬筆的風格,哪就進一步改進!書法風格總有其表達意義或象徵的意義。

圖:李津先生的書法很骨感,雖然算不上大眾化書法品,但小眾用戶也不少

從這種思想去考證,總可能為各種筆畫與結構賦於新的含義;

三、硬筆寫出毛筆味是藝術,毛筆寫出硬筆味同樣是功夫;

田英章先生的學生趙賀新在學習田先生的工筆楷書筆法之後,苦心研究實用硬筆書法的毛筆化崗風格,現今被大批書友稱為中國硬筆書法第一人,可見其為書法所做的貢獻之大。

如果毛筆書法也能明確展示硬筆化的特色,不能不說也是一種書法創新好思路。

四、書法創新兩種方向:筆畫形態是一處方向,結構創新是第二個方向;

書法總體風格簡要的分析,創新思想也不過兩條,其中之一無非筆畫形態上推陳出新;田英章先生的工筆楷書應該是一次大膽的創新,成功的創新。

另一種就是在結構上大膽假設,啟功先生的啟功體就是結構書法創新的最大成功!

啟功雖然書法比較自由自在,在不同場合下所寫作品用心程度大相徑庭。我但他的啟功體其引進數學上的黃金分割比,成就了一種新書法。

小心研究實踐就好。如果將筆畫與結構結合起來創新,新風格也許能帶來更多關注。

兩種方式下都可以創建出新的書法特色!


創新炎黃

此幅毛筆習作遠觀行雲流水、筆走龍蛇,近看則大跌眼鏡——點畫毛糙,滿紙遊絲,處處尖稜。此種習作最容易矇蔽一些外行。

最大的問題在筆法上。此作像似用很尖銳的東西畫過紙面的痕跡,沒有毛筆字的圓潤、文雅。前人總結出的病態筆法(如竹節、錐尖、折木、掃帚、鋸齒等等),在此幅習作中都有表現,比較常見的筆法弊病是初學者需要規避的。

以圖中的“採”字、“宗”字為例,我摘取兩個古代書家的寫法,與該作者比較一下便知:

(明 · 陳道復 · 古詩十九首)

(唐 · 孫過庭 · 書譜)


將原作局部放大來看,問題就比較明顯:


此外,“萬里雪飄”的“裡”字繁體字用錯了。表示諸如“內”的意思時,繁體字是“裡”,表示公里、距離時“裡”的繁體字就是“裡”。


望作者改正缺陷,寫出更好的作品來。


麓風軒@書法公益課堂,寫字經驗分享!


麓風軒


其實個人認為這是一張比較正常的書法,愛好者的水平。

看筆法的話,很一般,但是能看到他對毛筆的熟悉程度很高,應該有一些用筆的功力。

論結構,比較業餘,所謂的業餘並不是錯,只不過是臨帖並沒有太深入,整體保持硬筆連筆字的結構。

論草書的形,還是不錯的,有很多的草書,它的字形是對的,一些轉折做的也很到位,只不過書寫太隨意了。

雖然寫的是行草書,但是他比一般愛好者強的地方就是草書的寫法,雖然不太標準,但是沒有很大的錯誤,沒有多少法度上的硬傷。

就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此幅作品的作者是臨帖的,只不過臨帖不得精華。

至於筆法結構的不穩定,一定是沒有正書的基礎。

所以就水平來說,只能算一個愛好者,而且是一個水平一般的愛好者,說不上好也說不上太壞。

其實就行草書中轉折的筆法來說,還是需要常練的。

上面這幅圖轉折的筆法很全面,可以嘗試著保存這張圖片,然後有空的時候去寫一下這種形狀的筆畫,儘量寫到像。


包括這樣的一種筆法。

其實上面這些筆畫都是從單字上扣下來的。

可以通過這些去發現它轉折之間的關係。

轉折之間並沒有太死的關係和規律,他都是通過臨帖的積累,自己發現並掌握的。

如果把這些用筆寫到位,寫的質量很高,那麼這幅作品就可以更上一層樓。


梁宇航

這是一件很典型的老幹部處。

書法與寫字不是一回事,尤其是草書。

首先,草書的字形是有嚴格要求的。也許由於每個人提按的習慣,寫出的字會有差別,但字形大體是一致的,這是草書的基本要求。

其次,筆法的要求非常高。方筆、圓筆結合使用,圓筆為主,所以練好草書必須練好篆書。轉折處的要求更高,變化也多,線條要有張力,而不是用筆肚拖出形狀。

第三,章法的變化多。作品不是平鋪直敘,而是有起有伏。

這件習作一看就是沒臨過帖,信手而寫,想當然的地方多,離書法較遠。

更多文章及作品點評,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千年蘭亭

我們在解析這幅作品之前,一定要搞明白兩個概念:書法和法書。

什麼叫法書?

法書又稱法帖,是學習書法可以作為楷模的範本,以及對古代名家墨跡的敬稱,或表達對書法作者的敬重之意。

什麼是書法?

凡是用毛筆寫的,符合一定的規範和法度的作品。

一幅較為成功的書法作品,必須具備以下四個基本要素:用筆、結構、章法和墨法。


我們來看一下這幅作品,無論從哪方面看,都不是一幅書法作品。用筆上說,油滑至極,繞來繞去沒有頓挫轉折。

從結構上說,平淡如水,沒有味道,沒有氣勢。

不懂得用筆和結構,自然章法和墨法,就無從談起。

這種作品掛在牆上,是為了糊弄一些無知的人,而顯得他自己有知識。

如此而已。


京東千里行書法

作者或許發出來想大家表揚一番,自豪一番。但是看到50多個評語後,或許幾天食不下飯,應該是咽不下飯。

我不懂書法,也不懂草書,作為路人的角度說說我的看法,從書寫上看,行雲流水,很通暢,但是比較潦草,我水平太低,沒有認出幾個字,但是作為作品欣賞的話還是不錯的。



書法是一種愛好,就像畫畫一樣,真的要千篇一律一個模子刻出來麼?就如每個人筆跡都不一樣,有自己的風格挺好,不管世人的眼光,這是我個人的看法,書法愛好是對自己的充實,修心養性,滿足於自己的內心,用一種屬於自己的表達方式。



像梵高的作品,有自己風格,世人真看懂了麼?意會了麼?抽象派的作品都是千篇一律麼?



謝謝大家,我胡說一通,說說我個人見解而已,我是楓雨。


楓雨香港

本幅作品如按百分制給分,垂釣客覺得最多隻能給40分!本幅書法作品基本“夠草格”,但“缺草味”丶“乏草情”丶“無草韻”!具體評述如下

一丶本幅書法出現錯字很多:

1.封字的草書錯寫成“對”;2.餘字錯誤;3莾字錯誤;4.頓字錯誤;5.銀字錯誤;6.嬌字錯誤7.外字錯誤8.漢字錯誤;9.宗字錯誤;10.識字錯誤;11.射字錯誤。……

二丶書寫不規範或體勢未完丶毫釐未辨丶點畫不精到的字有不少

1.裡2.惟3.失4.銀5.原6.象7.欲8.比9.多10.無11.輸12.稍13.矣等字。

三丶書寫者對於草書有一定的功底,能識記作品中絕大多數字的草書寫法或草書符號,但臨帖功夫不夠,筆法丶墨法功底差,線條缺乏力度與美感。

四丶整幅作品“缺草味”丶“乏草情”丶“無草韻”!缺少“神來之筆”,有形無神,沒有一個能引起讀者強烈共鳴與“心摹手追”的精彩之字!精氣形差丶章法與神韻更談不上。


五丶如何評價一幅草書作品?如何欣賞草書之美?


1.草書作品必須具備如下幾點基本要求,才“夠草格”丶“有草味”丶“具草情”丶“富草韻”!

一是字的草法應中規中矩,遵循草書傳統法度丶使用草書專用符號。

二是具備草書“連”丶“省”丶“變”丶“代”等四個基本特徵。

三是體現草書的四個結構特點:“疏密開合,極盡變化”;“欹側俯仰丶錯綜參差”;“伸縮通貫,欲斂猶馳”;“環繞交錯丶簡約嚴謹”。

2.草書之美美在以下諸方面:

一是線條美!草書的線條變化無窮丶魅力無限!線條美美在線條靈動丶飄逸瀟灑,給人以“入木三分之感丶龍飛鳳舞之態”。

二是章法之美。草書的章法美美在線條的運動感,單字結體的正欹俯仰丶疏密的多變丶或虛或實丶筆斷意連;佈局整體中有穿插丶相互相揖丶相互相應;節奏變化丶分佈變化長短變化丶粗細變化丶寬窄變化丶濃枯變化以及對稱丶平衡等書法藝術特徵等等。

三是形丶神丶意丶韻之美。好的草書能“達其性情丶形其哀樂”!能給人以“翰逸神飛”之感,好的草書能引起讀者“心摹手追”的強烈共鳴!


有比較才有鑑別,垂釣客試附錄幾幅作品於後,供大家對照丶比較丶欣賞與品鑑!


以上是垂釣客的一管之見!敬請方家批評指正!歡迎留言交流與評論!


(垂釣客在今年二丶三月中的《悟空問答》中發表有二十餘篇關於書法的答問,敬請瀏覽!歡迎留言交流與評論!)










落月灣中垂釣客

1/全篇沒有書眼,無論字體大小,墨色變化,包括書寫節奏都過於均衡,看不到變化,找不到重點;2/縈帶連屬刻意且生硬,如“山如此多”幾個字;3/側鋒行筆太多,中鋒虛弱;4/字的角度過於中正,嘗試向右上方傾斜看看;5/章法有誤,這麼一首長調詞,一般都寫的大氣磅礴,包括落款,應該預留出合適的位置署長款而不是窮款。6對於一些字的草書寫法因為生疏,所以書寫不自然,從而也就斷了書寫時的連貫性,也就是氣脈斷裂。於此放一句狠話,就是臨帖太少,急於求成,換言之,兄臺功力不足以支撐一幅好作品的產生。姑妄言之,姑妄聽之。


彧尨1

刻意和強行連筆。列舉:1.竟折腰,2.遜風,3.分外妖嬈。竟字上提收筆急轉頭實筆下連,書法中稱敗筆。折腰連筆太硬,書法中稱硬連。遜字走字底在行草中通常是順勢往上,既算是狂草,停筆到入下一筆,也不能這樣刻意。外字是草書,與妖字連筆後,忘了補一點,那麼按照這個筆勢,給人許多誤讀的空間,好在這詞家喻戶曉。還是要多看,書法作品不是能寫就行,排列好壞比字本身更重要。


之江人_411

此作,隨意性習慣性太強,是自由體。缺乏臨帖,缺乏對傳統法帖的吸收。書法的基本要素,用筆,結字,章法等還存在很大差距。對草書的草法還不準確,存在些錯字或不到位的問題。如,比寫成以,餘寫成徐。線條柔弱,章法佈局鬆散。建議多臨帖,是唯一門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