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评价一下这幅书法作品怎么样?

先生dd

《硬笔书法写出毛笔风格;毛笔书法写出硬笔风格都是新风格:书法重在创新》

一、毛笔书法硬笔书法风格也别有风光;

书法风格各式各样,不论怎么说幅作品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初初一看作者“游丝”书法,墨法对比强烈,不能不说是一篇个性化之作。值得笔者学习与借鉴,天生我材必有用,书法书写作品也应该是同样的道理。

图:田英章先生的硬笔行书是不是游丝也比较多

即使尝有不够全面优秀的地方,只要再加研究总会打磨出精工艺术。

二、保住汉字筯骨,任何一种书法创新都值得尝试;

有很多老师提出了好建议,虚心从中遴选营养。如果作者本身要创作的风格就在于用毛笔写出硬笔的风格,哪就进一步改进!书法风格总有其表达意义或象征的意义。

图:李津先生的书法很骨感,虽然算不上大众化书法品,但小众用户也不少

从这种思想去考证,总可能为各种笔画与结构赋于新的含义;

三、硬笔写出毛笔味是艺术,毛笔写出硬笔味同样是功夫;

田英章先生的学生赵贺新在学习田先生的工笔楷书笔法之后,苦心研究实用硬笔书法的毛笔化岗风格,现今被大批书友称为中国硬笔书法第一人,可见其为书法所做的贡献之大。

如果毛笔书法也能明确展示硬笔化的特色,不能不说也是一种书法创新好思路。

四、书法创新两种方向:笔画形态是一处方向,结构创新是第二个方向;

书法总体风格简要的分析,创新思想也不过两条,其中之一无非笔画形态上推陈出新;田英章先生的工笔楷书应该是一次大胆的创新,成功的创新。

另一种就是在结构上大胆假设,启功先生的启功体就是结构书法创新的最大成功!

启功虽然书法比较自由自在,在不同场合下所写作品用心程度大相径庭。我但他的启功体其引进数学上的黄金分割比,成就了一种新书法。

小心研究实践就好。如果将笔画与结构结合起来创新,新风格也许能带来更多关注。

两种方式下都可以创建出新的书法特色!


创新炎黄

此幅毛笔习作远观行云流水、笔走龙蛇,近看则大跌眼镜——点画毛糙,满纸游丝,处处尖棱。此种习作最容易蒙蔽一些外行。

最大的问题在笔法上。此作像似用很尖锐的东西画过纸面的痕迹,没有毛笔字的圆润、文雅。前人总结出的病态笔法(如竹节、锥尖、折木、扫帚、锯齿等等),在此幅习作中都有表现,比较常见的笔法弊病是初学者需要规避的。

以图中的“采”字、“宗”字为例,我摘取两个古代书家的写法,与该作者比较一下便知:

(明 · 陈道复 · 古诗十九首)

(唐 · 孙过庭 · 书谱)


将原作局部放大来看,问题就比较明显:


此外,“万里雪飘”的“里”字繁体字用错了。表示诸如“内”的意思时,繁体字是“裏”,表示公里、距离时“里”的繁体字就是“里”。


望作者改正缺陷,写出更好的作品来。


麓风轩@书法公益课堂,写字经验分享!


麓风轩


其实个人认为这是一张比较正常的书法,爱好者的水平。

看笔法的话,很一般,但是能看到他对毛笔的熟悉程度很高,应该有一些用笔的功力。

论结构,比较业余,所谓的业余并不是错,只不过是临帖并没有太深入,整体保持硬笔连笔字的结构。

论草书的形,还是不错的,有很多的草书,它的字形是对的,一些转折做的也很到位,只不过书写太随意了。

虽然写的是行草书,但是他比一般爱好者强的地方就是草书的写法,虽然不太标准,但是没有很大的错误,没有多少法度上的硬伤。

就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此幅作品的作者是临帖的,只不过临帖不得精华。

至于笔法结构的不稳定,一定是没有正书的基础。

所以就水平来说,只能算一个爱好者,而且是一个水平一般的爱好者,说不上好也说不上太坏。

其实就行草书中转折的笔法来说,还是需要常练的。

上面这幅图转折的笔法很全面,可以尝试着保存这张图片,然后有空的时候去写一下这种形状的笔画,尽量写到像。


包括这样的一种笔法。

其实上面这些笔画都是从单字上扣下来的。

可以通过这些去发现它转折之间的关系。

转折之间并没有太死的关系和规律,他都是通过临帖的积累,自己发现并掌握的。

如果把这些用笔写到位,写的质量很高,那么这幅作品就可以更上一层楼。


梁宇航

这是一件很典型的老干部处。

书法与写字不是一回事,尤其是草书。

首先,草书的字形是有严格要求的。也许由于每个人提按的习惯,写出的字会有差别,但字形大体是一致的,这是草书的基本要求。

其次,笔法的要求非常高。方笔、圆笔结合使用,圆笔为主,所以练好草书必须练好篆书。转折处的要求更高,变化也多,线条要有张力,而不是用笔肚拖出形状。

第三,章法的变化多。作品不是平铺直叙,而是有起有伏。

这件习作一看就是没临过帖,信手而写,想当然的地方多,离书法较远。

更多文章及作品点评,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千年兰亭

我们在解析这幅作品之前,一定要搞明白两个概念:书法和法书。

什么叫法书?

法书又称法帖,是学习书法可以作为楷模的范本,以及对古代名家墨迹的敬称,或表达对书法作者的敬重之意。

什么是书法?

凡是用毛笔写的,符合一定的规范和法度的作品。

一幅较为成功的书法作品,必须具备以下四个基本要素:用笔、结构、章法和墨法。


我们来看一下这幅作品,无论从哪方面看,都不是一幅书法作品。用笔上说,油滑至极,绕来绕去没有顿挫转折。

从结构上说,平淡如水,没有味道,没有气势。

不懂得用笔和结构,自然章法和墨法,就无从谈起。

这种作品挂在墙上,是为了糊弄一些无知的人,而显得他自己有知识。

如此而已。


京东千里行书法

作者或许发出来想大家表扬一番,自豪一番。但是看到50多个评语后,或许几天食不下饭,应该是咽不下饭。

我不懂书法,也不懂草书,作为路人的角度说说我的看法,从书写上看,行云流水,很通畅,但是比较潦草,我水平太低,没有认出几个字,但是作为作品欣赏的话还是不错的。



书法是一种爱好,就像画画一样,真的要千篇一律一个模子刻出来么?就如每个人笔迹都不一样,有自己的风格挺好,不管世人的眼光,这是我个人的看法,书法爱好是对自己的充实,修心养性,满足于自己的内心,用一种属于自己的表达方式。



像梵高的作品,有自己风格,世人真看懂了么?意会了么?抽象派的作品都是千篇一律么?



谢谢大家,我胡说一通,说说我个人见解而已,我是枫雨。


枫雨香港

本幅作品如按百分制给分,垂钓客觉得最多只能给40分!本幅书法作品基本“够草格”,但“缺草味”丶“乏草情”丶“无草韵”!具体评述如下

一丶本幅书法出现错字很多:

1.封字的草书错写成“对”;2.馀字错误;3莾字错误;4.頓字错误;5.银字错误;6.嬌字错误7.外字错误8.漢字错误;9.宗字错误;10.识字错误;11.射字错误。……

二丶书写不规范或体势未完丶毫厘未辨丶点画不精到的字有不少

1.里2.惟3.失4.银5.原6.象7.欲8.比9.多10.无11.输12.稍13.矣等字。

三丶书写者对于草书有一定的功底,能识记作品中绝大多数字的草书写法或草书符号,但临帖功夫不够,笔法丶墨法功底差,线条缺乏力度与美感。

四丶整幅作品“缺草味”丶“乏草情”丶“无草韵”!缺少“神来之笔”,有形无神,没有一个能引起读者强烈共鸣与“心摹手追”的精彩之字!精气形差丶章法与神韵更谈不上。


五丶如何评价一幅草书作品?如何欣赏草书之美?


1.草书作品必须具备如下几点基本要求,才“够草格”丶“有草味”丶“具草情”丶“富草韵”!

一是字的草法应中规中矩,遵循草书传统法度丶使用草书专用符号。

二是具备草书“连”丶“省”丶“变”丶“代”等四个基本特征。

三是体现草书的四个结构特点:“疏密开合,极尽变化”;“欹侧俯仰丶错综参差”;“伸缩通贯,欲敛犹驰”;“环绕交错丶简约严谨”。

2.草书之美美在以下诸方面:

一是线条美!草书的线条变化无穷丶魅力无限!线条美美在线条灵动丶飘逸潇洒,给人以“入木三分之感丶龙飞凤舞之态”。

二是章法之美。草书的章法美美在线条的运动感,单字结体的正欹俯仰丶疏密的多变丶或虚或实丶笔断意连;布局整体中有穿插丶相互相揖丶相互相应;节奏变化丶分布变化长短变化丶粗细变化丶宽窄变化丶浓枯变化以及对称丶平衡等书法艺术特征等等。

三是形丶神丶意丶韵之美。好的草书能“达其性情丶形其哀乐”!能给人以“翰逸神飞”之感,好的草书能引起读者“心摹手追”的强烈共鸣!


有比较才有鉴别,垂钓客试附录几幅作品于后,供大家对照丶比较丶欣赏与品鉴!


以上是垂钓客的一管之见!敬请方家批评指正!欢迎留言交流与评论!


(垂钓客在今年二丶三月中的《悟空问答》中发表有二十余篇关于书法的答问,敬请浏览!欢迎留言交流与评论!)










落月湾中垂钓客

1/全篇没有书眼,无论字体大小,墨色变化,包括书写节奏都过于均衡,看不到变化,找不到重点;2/萦带连属刻意且生硬,如“山如此多”几个字;3/侧锋行笔太多,中锋虚弱;4/字的角度过于中正,尝试向右上方倾斜看看;5/章法有误,这么一首长调词,一般都写的大气磅礴,包括落款,应该预留出合适的位置署长款而不是穷款。6对于一些字的草书写法因为生疏,所以书写不自然,从而也就断了书写时的连贯性,也就是气脉断裂。于此放一句狠话,就是临帖太少,急于求成,换言之,兄台功力不足以支撑一幅好作品的产生。姑妄言之,姑妄听之。


彧尨1

刻意和强行连笔。列举:1.竟折腰,2.逊风,3.分外妖娆。竟字上提收笔急转头实笔下连,书法中称败笔。折腰连笔太硬,书法中称硬连。逊字走字底在行草中通常是顺势往上,既算是狂草,停笔到入下一笔,也不能这样刻意。外字是草书,与妖字连笔后,忘了补一点,那么按照这个笔势,给人许多误读的空间,好在这词家喻户晓。还是要多看,书法作品不是能写就行,排列好坏比字本身更重要。


之江人_411

此作,随意性习惯性太强,是自由体。缺乏临帖,缺乏对传统法帖的吸收。书法的基本要素,用笔,结字,章法等还存在很大差距。对草书的草法还不准确,存在些错字或不到位的问题。如,比写成以,馀写成徐。线条柔弱,章法布局松散。建议多临帖,是唯一门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