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在阿芙林的戰事中打出的戰績向世界展示了什麼:榮光不再!

土耳其人口眾多疆域廣大也是中東軍事大國,常規部隊超60萬,加上準軍事力量有百萬之眾。因為可以接觸西方先進的武器裝備,沒有進口的限制,軍隊裝備上新舊龐雜並存。十幾年前帶有濃厚伊斯蘭色彩的“正義與發展黨”在埃爾多安帶領下取得了大選勝利。埃爾多安在國內經濟改革上的成功讓他地位穩固,大權在握。曾直言不諱要帶領土耳其恢復昔日奧斯曼帝國的榮光,野心之大令人側目。隨著土耳其不斷加大裝備的升級和進口併力主裝備國產化,一支具有強大威懾力的常規武裝力量展現在世人眼中。

土耳其在阿芙林的戰事中打出的戰績向世界展示了什麼:榮光不再!​​


土耳其進攻阿芙林的戰鬥中動用了包括F-16在內的各種戰鬥機,各型武裝直升機,豹式主戰坦克,M60T坦克,M113裝甲車以及改進升級的AIFV步戰車,包括K9、T-155自行炮在內的各口徑火炮等等。根據多渠道消息得出的數據,土軍參戰部隊人數應該超過了3萬人。
土耳其在阿芙林的戰事中打出的戰績向世界展示了什麼:榮光不再!

防守阿芙林的庫爾德武裝幾乎都是輕武器,稍微像樣的就是RGP、土製火箭炮和重機槍這類。後期得到了一些反坦克導彈以及當地武裝標配——武裝皮卡這類援助。雙方根本是不在一個量級上的對手,誰也不看好這些防守者。從埃爾多安宣佈出兵開始,可以預見的是阿芙林的陷落。

土軍兵分三路的進攻自一開始就遭遇麻煩,幾乎沒有進展。步炮協同不靈活;空地協同如同虛設;裝甲部隊和步兵的協同也因為長時間的沒有實戰而顯得生疏;各種錯誤的指令甚至友軍誤傷頻發。擁有各種偵查和空中優勢的土軍幾乎遺忘了這項技能,表現得比步兵還糟糕。

而防守方的庫爾德人擁有長期的戰鬥經驗,擅長山地運動戰和滲透突襲,相當部分的庫爾德武裝人員論單兵素質是要強過土軍的。此消彼長之下,面對絕對優勢但戰術戰技僵化的正規軍,庫爾德人早期顯然打得很漂亮。

土軍需要在實戰中磨合並熟悉適應對手的打法,不付出代價是不可能的。結果就是舉步維艱,大量的裝備損失和人員傷亡。一度戰場態勢就是土軍靠火炮遠程猛烈轟擊,再由武裝直升機中距離觀察並開火,然後無人機抵近查看戰果,最後才由坦克步兵上去。這個打法直接導致了推進速度緩慢。被推進命令壓迫得急了的裝甲部隊甚至還用幾十輛坦克發動了小規模的集群進攻。然而得到了反坦克導彈的庫爾德人狠狠教訓了土軍,這種已經落後了的坦克戰術是要捱打的。埃爾多安可是抓住了一個時局的微妙空檔才有大膽攻打阿芙林的舉動,時間優勢並不站在土耳其這邊,土軍這個時間段可沒給埃蘇丹長臉。

後期更換了戰術並逐漸適應了的土軍開始發揮裝備上的優勢。雖然損失依然大,但穩步推進壓制住了守軍的防禦,佔領大部分的防禦要點後似乎也就邁過了一個分水嶺。

土耳其在阿芙林的戰事中打出的戰績向世界展示了什麼:榮光不再!​庫爾德人隨著大量精銳人員的戰損,防禦點的逐一失守,優勢的平衡被打破。當土軍的坦克到達阿芙林城外時,守軍的抵抗意志被摧毀了。所以沒有看到預期中的城市防守,激烈殘酷的巷戰等等。(當然,阿芙林不大,城市巷戰什麼的都是不靠譜的選項)撤退成為了必然的選擇,甚至出現了潰退的局面。

在優勢裝備火力碾壓之下撤退本就是不易,沒有組織的潰退就像冷兵器時代騎兵追擊露出後背的那些步兵般慘烈。更何況土軍對撤退的庫爾德人和逃離的平民一再實施無差別攻擊,庫爾德人這時更組織不起有序的撤退和抵抗。整個阿芙林作戰中,庫爾德人幾個人員損失巨大的節點這裡就出現了一個。

土耳其在阿芙林的戰事中打出的戰績向世界展示了什麼:榮光不再!

​整個阿芙林作戰土耳其軍隊各類戰鬥裝備均有損失,有部分數量還不小,人員更是傷亡近萬。

阿芙林的守軍一方如果把背俘、“起義”的數量加一塊也算做傷亡,那麼應該超過了3萬人。

一個擁有現代化訓練裝備的經制之師;擁有眾多高端武器強大火力;擁有完善的後勤保障體系的國家軍隊,堂堂對戰相對來說裝備簡陋訓練不足如同游擊隊一般的對手。緩慢僵持的戰局,1:3的戰損比,無論怎麼看打出這種戰績都有負土耳其擁有的北約第二軍事強國的威名,更別說要恢復奧斯曼帝國的榮光了。那一絲泛動在埃爾多安和部分土耳其民眾心底的奧斯曼帝國榮光也隨著此戰徹底湮滅了。

PS:請關注本文之後將會推出的“土耳其在阿芙林的戰事中打出的戰績向世界展示了什麼:殘骸與慘勝”

在第二文中會介紹參與阿芙林戰事的土耳其各種主要武器裝備以及它們的來龍去脈、前世今生。更會有一個這些參戰武器裝備比較靠譜被擊毀擊傷數值。歡迎留言討論指正,關注轉發,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