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是如何化驗大小便的?

靈翎軒_木杉

三大常規包括血常規、尿常規、大便常規,都是非常重要的常規檢查項目。

化驗小便,也就是尿檢,包括尿常規、中段尿培養、尿三杯檢驗、阿迪氏計數、尿蛋白定量等項目,但實際上我們最常做的尿檢是尿常規檢查,所以我們平時說的尿檢一般是指尿常規。做尿常規檢查最好是用新鮮的晨尿,不過其他任何時間排出的尿也都可以進行檢測,注意女性經期不宜檢測。尿液留取好之後,檢測人員首先會觀察尿液的顏色是否正常,透明度是否是清晰透明的,然後將尿常規試紙充分浸取尿液,用尿常規分析儀測定尿液的酸鹼度、紅細胞、白細胞、上皮細胞、管型、蛋白質、比重及尿糖。

化驗大便,也就是大便常規檢測,檢測項目包括糞便性狀、幽門螺桿菌檢測、糞便白細胞、糞便紅細胞、糞便顏色、糞寄生蟲卵、糞便隱血試驗,通過大便常規的檢測可以瞭解消化道有無細菌、病毒及寄生蟲感染,以及及早發現胃腸炎、肝病,還可作為消化道腫瘤的診斷篩查。糞便的顏色和性狀一般進行肉眼觀察,幽門螺桿菌通過分離培養進行檢測,糞便白細胞、糞便紅細胞、糞寄生蟲卵都是通過塗片鏡檢進行檢測,糞便隱血試驗是取大便少許塗於大便隱血試紙上,再滴加3%雙氧水後觀察而得出檢測結果。

做大小便常規檢查的時候,要注意留取的樣品不要被汙染,要用醫務人員給的專用的一次性樣品留取杯,並且按照要求留夠樣品,以免影響檢測結果的準確性。


營養師團

幹化學法就是把試劑提前包被在試紙條上,一小塊兒一小塊兒的,每一小塊兒化驗一個項目。把尿液分別滴在小方塊上,或者乾脆拿著試紙條在尿液中沾一下,方塊的顏色會隨著尿液中相應成分的濃度高低而變化,檢驗師就可以根據顏色大致判斷尿液中各種成分的濃度了。但是現在幾乎沒有用肉眼判讀的實驗室,一般都是儀器自動檢測,自動加樣,自動讀取數據,判斷結果。

下圖為尿幹化學試帶。

尿幹化學可以檢測很多化學項目,一般包括維生素C,白細胞,隱血,亞硝酸鹽,酮體,尿膽原,蛋白,葡萄糖,比重,PH值等。當然試紙的規格不同,檢測項目也有多有少。

除了以上這些化學指標,尿液有形成分也是尿檢的重要項目。這就需要顯微鏡了。把一滴尿液滴加在玻片上,在顯微鏡下觀察有無病理成分。

尿液鏡檢的有形成分通常包括:白細胞,紅細胞,管型,結晶,黏液絲,精子等等。結合幹化學的檢測,可以初步判斷腎病、泌尿系統疾病等。與幹化學試帶法一樣,尿液有形成分的檢測也已經自動化,儀器中的計算機預先存儲典型的病理成分圖片,通過對比自動判斷尿液中有形成分的類別和數量。但是這種方法還需要人工審核,有時候還要糾正。

規模稍大的實驗室已經將幹化學和有形成分兩個檢測系統組成流水線,把尿液標本從流水線的一端放進去,依次經過兩個系統的檢測,再從另一端出來,電腦上就會顯示完整的尿檢報告了。

下圖即為尿幹化學和有形成分分析的小流水線。

再來簡單說說大便。大便檢測最常用的項目包括外觀,有形成分,隱血和輪狀病毒等。

外觀好說,就是看看顏色,性狀。比如細菌性痢疾一般是膿血便,腸炎可能是稀便等等,都要體現在檢驗報告上。有形成分的檢測方法與尿液基本相同,生理鹽水稀釋以後用顯微鏡看看有無紅、白細胞,寄生蟲或蟲卵什麼的。

隱血就是檢測大便中有沒有血。因為消化道中的紅細胞有時候會被破壞,鏡檢有可能看不到,但紅細胞的特有成分還在,故稱“隱血”或者“潛血”。所以通過檢測紅細胞中的特有就成分可以檢測是否有消化道出血了。上文的尿隱血也是這個意思。

還有一些其他的免疫檢查,方法各不相同,不再贅述了。

大便的檢測也有專門的儀器,大概就是下面這個樣子,原理和尿基本相同。


謝謝大家,我是檢驗科祁一針兒,敬請關注。

35


檢驗科祁一針兒

1、及時送檢。一般半小時內送檢比較好,時間長了標本可能會發生變化。


2014144008700

主要分為三大方向。

首先是肉眼看性狀顏色等,有些疾病的大小便是有它各自的特殊性狀或者顏色的。

其次是化學免疫方法對大小便進行檢查。其中小便一般用十聯十一聯或者更多的試紙條做檢測,有相應儀器。而大便也是有相應的試紙條做隱血之類的測試。

第三個大方向就是人工顯微鏡檢測。尋找病理性的有形成分,提供某些疾病診斷依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