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集團奪取西川的政治失誤,導致其不能坐大

在當時的中國版圖中,劉備集團想壯大,西川是最後的選擇,毫無疑問。整個西川戰役也相對比較順利,不過就在劉備攻打劉璋的那一刻,已經註定了他集團的悲慘政治路途。

在長坂坡撤退時,劉備攜民渡江,儘管有“當肉盾”的嫌疑,至少也博得了些許仁義之名。赤壁後劉備攻佔荊南,東吳鴿派的魯肅又借給南郡,使劉備佔據了大半荊州,到此為止,隆中對中的“跨有荊益”完成了第一階段。

劉備集團奪取西川的政治失誤,導致其不能坐大

不過接下來的事情就非常麻煩:東吳在赤壁出了那麼多力,還把荊州戰利品讓出來,也是要往外發展的。一來是讓劉備分擔一些抗曹壓力,二來是積聚力量,為攻取西川做準備。

而益州也是劉備集團的下個目標,於是劉備不幹了,在南郡攔截吳軍,說劉璋乃同宗,不忍被取之。

對於這種拿了東西還礙事的“盟友”,換誰都惱火,東吳也一樣,無奈西進道路的南郡已經借出去了,只能忍氣吞聲。

然而不久後,當劉備攻打西川的消息傳來時,那真是徹底惹怒東吳了:哪個傢伙當初說同宗的!不給我取自己取,什麼意思,當我二百五啊!

到此,劉備集團雖然成功壯大了勢力,但是政治已經處於劣勢:忽悠盟友,自己攻打同宗,說白了,你也不過是一個梟雄諸侯而已,看誰搶地多。

劉備集團奪取西川的政治失誤,導致其不能坐大

有人到此或許會說:是又如何,劉備現在已經強大了。不好意思,只是相對強大一些。而且古代戰爭是挺看重名分的,齊桓王和曹操就是例子,劉備集團為了實力捨棄名分,在荊州問題上就再也沒有了話語權——主力要放在西川,難以兼顧;

而要東吳考慮盟友情分……不好意思,先忽悠我的是你,你現在得了西川我已經挺受傷的了,命脈荊州我現在就要拿回來。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很奇怪的現象:荊南明明是劉備打下的,可是劉備集團面對東吳一次次理直氣壯的討要荊州,根本沒有任何拒絕,最多也是敷衍拖延。

後面劉備伐吳,口號不是東吳竊取荊州,而是為關羽報仇。諸葛亮出師表上說東吳,也不過是東吳“毀盟”、殺害關羽,荊州幾乎未提——為啥?政治名分已經輸了,有苦難言。

別小看名分這東西,在政治上也是至關重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