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14日,霍金走完了自己充滿傳奇的一生。他終於可以和愛因斯坦、牛頓他們坐下來打打牌,一起討論上帝的骰子了。
霍金的傳奇不僅僅體現在他親自揭開宇宙黑洞之謎的壯舉上,更體現在他面對病魔永不妥協的精神上。他用自己一生的努力與堅持鼓舞了全世界,面對挫折,永不放棄!
下面我們一起走進霍金傳奇的一生。
一、生於伽利略300週年忌日
1942年1月8日,史蒂芬出生於英國的牛津市,這天正好是著名的天文學家伽利略的300週年忌日,同樣是天文學家,同樣具有引領一個時代的力量,同樣歷經一生坎坷,可能真的是上帝選擇霍金為伽利略的“轉世靈通”!當然,這樣的巧合同樣發生在偉大的物理學家牛頓身上。伽利略開創了近代實驗學,奠定了經典力學的基礎,可以說伽利略揭開了近代科學的序幕!
伽利略死後的同年聖誕,一個巨人誕生了,彷彿宣告了“一個時代的結束,一個時代的開始”。從樹上掉下的一個蘋果,牛頓領悟了萬有引力定律,繼而開創了經典力學的新時代!
當然,迷信的說法自然是不靠譜的,但是我們從中看到了一代一代的“巨人”推動著人類社會不斷進步,這才是最為重要的。霍金的一生貢獻證明他成功接過了科學前輩的“接力棒”!
二、迷茫的青年
霍金的父親法蘭克福是畢業於牛津大學的熱帶病專家,母親伊麗莎貝爾畢業於牛津研究哲學、政治和經濟,這樣的家庭環境塑造了霍金從小就異於常人的思維能力,雖然他的運動天賦並不出眾,或者說是很不協調。和愛因斯坦一樣,霍金從小就對各種事情充滿好奇心,他總是喜歡把新奇的東西拆開,以研究它們的結構,但是往往很難再把它們裝回原樣。
憑藉良好的家庭教育和自己的聰明才智,霍金在17歲進入牛津大學學習物理,但是他仍舊不是一個用功的學生,據霍金回憶:大學時每天只學習一個小時,得益於自己的聰明才智,輕鬆獲得了一等榮譽學位。其實,當時的青年人都普遍處於迷茫時期,英國剛剛經過二戰的洗禮,社會處於安定狀態,青年一代普遍覺得沒有任何值得努力追求的東西。
霍金在學校裡與同學朋友一同遊玩、喝酒、玩樂,似乎生活過得豐富多彩,但是“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這句古語不是沒有道理的,如果霍金當時繼續這樣下去,無疑他只能成為一個碌碌無為的職員或者教師,過完自己平凡的一生。
但是上帝總是賦予了霍金特殊的使命,他不能眼看著霍金這樣沉淪,所以他決定“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
三、命運多舛
1963年,21歲的霍金不幸被診斷為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即運動神經細胞病,當時的他已經接到了死神的召喚:醫生斷言他只能活兩年,得過這個病的人沒有可以活過兩年的,但是一向玩世不恭的霍金此刻卻選擇勇敢面對,並且做好了與死神鬥爭到底的準備。或許,他已經和上帝談好了:自己將努力探索真理。
隨著病情的加重,霍金的身體越來越不聽號令,只有心臟、肺、大腦還能運轉。但是他在科學上的探索卻一日千里。
四、探索真知
1965年,23歲的霍金僅用兩年便取得了劍橋大學的宇宙學博士學位,之後他留在劍橋大學研究宇宙世界。70年代,他與彭羅斯一道證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這位他們獲得了1988年的沃爾夫物理獎。同樣因為他在宇宙物理學上的貢獻,1978年,霍金獲得世界物理學界最高獎-愛因斯坦獎章。
在病魔侵蝕之下,霍金全身僅剩三根手指和眼睛可以自由活動,他不得不依靠一臺程控輪椅和聲音合成器來完成行走和交流。有人曾經問霍金:“病魔已將您永久固定在輪椅上,你不認為命運讓你失去太多了嗎?”,霍金樂觀的回答:“我的手指還能動,我的大腦還能思維,我有終身追求的理想,我有愛我的親人和朋友…,哦,對了,我還有一顆感恩的心!”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一位偉人面對挫折的樂觀心態,的確,活著就有希望,人永遠不能絕望!即便身體行動不便,但是靈魂一定不能殘疾!
霍金用自己的行動鼓舞著人們不要輕言放棄。同樣,他一直都在致力於將自己的工作傳達給大家。
他用《時間簡史》這樣通俗易懂的形式將宇宙大爆炸理論展現給大家,他力圖以普通人能理解的方式講解黑洞、宇宙起源、時間旅行、大爆炸。功夫不負有心人,《時間簡史》在全世界的銷量已經高達2500萬冊,從1988年出版以來一直雄踞暢銷書榜,創下了暢銷書的一個世界記錄,也就是因為這本書,霍金為大多數人所熟知。
因為霍金的傑出成就,他榮獲英國劍橋大學盧卡斯數學教席,在他之前有牛頓和狄拉克。
五、在愛因斯坦誕辰40週年離開
霍金走了,在愛因斯坦誕辰這天永遠的離開了我們。他走了,世界失去了一位科學巨匠,但是他再也不用受軀體的束縛,他可以自由的去探索宇宙了,在那裡,他可以直接向上帝詢問宇宙的奧秘,順便他可以和愛因斯坦一起探討上帝的骰子,一起進行光速旅行!
霍金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一個奇妙的宇宙世界,同時他也為迷茫中的人民指明瞭道路:永遠不要放棄,永遠不要絕望!
願霍金的另一個世界沒有病魔!
閱讀更多 FindRF搜射頻網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