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榜》中的琵琶精陰險手辣,琵琶是物體那怎麼會成精的呢?

淺淺愛726

琵琶是樂器,懂音樂的人都知道它有音律。這音律就和人的七情六慾一樣,有悲歡離合。

人類在或喜或悲,無處傾訴時。總是喜歡把情感用手中的樂器抒發出來,(笑傲江湖中那首曲子可為例。)


琵琶雖是物體,但它吸收日月精華久了,漸漸就有了自己的靈魂和思維意識。而人類被認為最高等的智慧動物。

作為精怪,它的進一步進階肯定是向變幻成人發展。 人間的燈紅酒綠,榮華富貴。這些都是充滿著極強誘惑力的,深山裡修煉是枯燥無味的。



可算有一次難得的機會,讓它從從深山裡走出來,享受人間的榮華富貴,這作為已修煉成精的琵琶精來說,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還不可勁的怎麼作死怎麼來。


左左1980

在中國的神話體系裡,能成精的物件多了去了,何止一把琵琶!



動物成精向來是“成精隊伍”的主力軍,其中“成精排行榜”的榜首必須是狐狸。狐狸成精,最成功代表要數著名妖妃蘇妲己。漢代確立了我國此後兩千年的框架,儒學為尊,說教得立;其他各個學派,也紛紛立規矩、解釋自家學說。道家專門整了本《老子玉策》闡述道家思想,對動物成精,作了詳細規定:

千歲之狐,豫知剿憒;千歲之狸,變為好女;千歲之猿,變為老人

晉代大神葛洪的《抱朴子》,在談及動物成精時,引用了這個,《老子玉策》的另一段話:“狐及狸、狼皆壽八百歲,滿三百歲暫變為人形。” ――這意思是動物不是你想成精就能成成精,“精”也要有門檻,也要修煉考級。

東晉時,另一個大神――風水鼻祖郭璞,在自己寫的《玄中記》中說: “五十歲之狐為淫婦,百歲狐為美女。又為巫神。”由此可見,動物成精門檻是越來越低了。



動物成精,到了清代紀曉嵐《閱微草堂筆記》,已經是門戶大開、隨進隨出了。老紀說:

“人物異類,狐則在人物之間,幽明異路,狐則在幽明之間。仙妖殊途,狐則在仙妖之間。”

意思說,人、狐狸、物件都可成仙,只是狐狸最容易,物件最難。

物件成仙,孔聖人在《論語》裡早就說了:“丘聞之:木石之怪曰夔、魍魎”(《國語·魯語下》)夔,是古代傳說中一條腿的怪物,魍魎是鬼。孔子說了,木石成精,第一步先變成夔或魍魎

漢代時,物件成精也還沒有化為人形,《風俗通義》裡記載的樹精還是“非人非獸”的魍魎形象。

但物件的成精速度永遠趕不上後世的腦洞。自唐代開放了成精門檻,物件一成精就是人形或是附在人身上,比如題目裡的琵琶精

~後世成精的物件五花八門:銅鐘、毛筆、破門、酒缶、石棋子、鐵鍋、水桶⋯⋯只要生活中有的,歷史上都成過精



《西遊記》第三回裡太白金星,向玉皇大帝說的一番話透露了答案:“三界中凡有九竅者,皆可修仙。”“九竅”最早見於《周禮》,指人體的兩眼、兩耳、兩鼻孔、口、水道(前陰尿道)和穀道(肛門)


《西遊記》第一回,孫悟空出世那塊石頭就有“九竅八孔”,天生自帶成仙的基因。

但其他物件就沒那麼幸運了,先要經過漫漫修煉變成人形,然後才能修仙。

所以說,萬物生而不平等,神話體系也是有嚴格等級制度的

完。


漂亮得不要不要的

神話何必較勁呢!好看就看看唄。很多電視劇,電影根本無法還原歷史和解釋。所以,不要太較真。電影是提供給人消遣的,娛樂的,不能說明太多。能改變人們看法的電影也有。但是千萬別較真,容易脫離現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