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為什麼說蔣百里兩次打敗了整個日本陸軍?

li194773012

蔣百里先生雖然稱得上時一個十分英明的戰略家,但是對於這種兩次打敗日本陸軍的言論,其實還是出自於一本中國人講述日本陸軍學院的書,可以說這種言論只是國人加上去的罷了。要知道當時的日本人普遍輕視中國,而且極要面子的日本陸軍怎麼會承認兩次被打敗?

日本自從甲午戰爭後便開始輕視中國人,所謂的”東亞病夫“就是日本人叫出來的,對於中國學生也是如此,這個從魯迅的《藤野先生》就可以看出來,並且當年蔣介石留學日本,就曾經說了日本教官叫中國學員餵馬,不肯認真教他們軍事能力。從這兩個遭遇來看,蔣百里的情況在日本好不到哪去。

並且日俄戰爭結束後,日本陷入了異常的狂熱,首次出現了民族主義,對外瘋狂排斥外國人,宣稱大和民族是世界上最優秀的民族。在1915年到11920年間,日本發生的排外事件就高達數百起。尤其在當年關東大地震後,更是對日本本土內的朝鮮人開展了大規模打殺事件。

所以說蔣百里先生在日本的一些成就時被誇大了的,例如說蔣百里成績第一名,其實是中國組第一名。日本陸軍學院將中國人分開對待的產物,一點也不值得我們過於去誇耀。蔣百里一生最大的成就便是學出了《國防論》,這是近代中國第一本從經濟、文化、地理等諸多方面介紹中國對日國防的著作,其要義就是利用中國廣闊的疆域同日軍周旋,開闢淞滬戰場,將日軍進攻引到東面的水陸交織之處。

蔣百里先生的開闢淞滬戰場的觀點,確實避免了同日軍精銳機械化師團決戰於華北,使得日軍沒能從西北一代直插中國戰略後方,如果像當年成吉思汗一樣,從關中進行戰略大迂迴,先進入四川等地,然後再北上蕩平所有軍隊,那麼抗戰局面將更加惡劣。


小司馬遷論史

對蔣百里的認識是在無意間看到一本他生平好友曹聚仁的書裡,此前只是知道他是一個了不得的人物,被民國各大佬爭相拜為第一幕僚,我說其中幾個名字,大家就能感覺到蔣百里的厲害,袁世凱,段奇瑞,孫傳芳,黎元洪,還有蔣介石。

當時覺得言過其實,也有些不明就裡,直到看罷此書,才知道他為何這麼搶手。才解了心中疑惑。

現在說起來,大概會有人知道他的女婿裡有一個錢學森,有一個侄子是金庸,可是他還有一個副官叫蔣經國。而且知道這些的人不會很多。

但是在日本,他是非常出名的,很多人知道他的"國防輪\

li194773012

蔣百里名方震,浙江海寧人,民國時著名的中國軍事戰略級專家。

他生於1882年,死於1938年,享年56歲。

生前好友都是民國牛人,比如蔡鍔、胡適、曹聚仁、徐志摩等。

生前的大事,我後邊再說,先說下他的家屬,他的女兒是著名女高音歌唱家、錢學森夫人----蔣英。他的女婿是"中國航天之父""中國導彈之父"----錢學森。他的侄兒是著名武俠小說家----金庸。

蔣百里曾是中國最知名軍校保定軍校校長,為中國的國民革命培養了許多軍事將領,他的學生也成為黃埔軍校教官的主力。

日本人曾說“一個蔣百里就兩次打敗了整個日本陸軍。”這是為什麼呢?

第一次,是在日本讀書的時候。

蔣百里在1901年留學日本,就讀於日本士官學校九期步兵科。

那一年同期畢業的日本學生三百餘人,中國留學生四名,泰國等國留學生若干名。第一名被中國留學生蔣百里拿走,第二名叫荒木貞夫,後來的日本陸軍大將、陸相、甲級戰犯,第三名叫真崎甚三郎,後來的臺灣總督、陸軍大將、二二六事變的幕後黑手。

學校畢業的前六名畢業生可以有天皇御賜寶刀,號稱軍刀組。因為蔣百里是第一名,就搶走了最高級的日本天皇賜刀。

小日本覺得這是奇恥大辱,卻也沒辦法,從此軍校把日本學生和中國學生分開上課,不再一起排名次。

有一個故事說的更神奇,說當時考試一結束,日本教官就哭了,說中國人太牛了。第一名蔣百里,第二名蔡鍔,第三名張孝淮。當時畢業發佈官是伏見宮親王,害怕天皇怪罪,只好把第二第三名換成了日本人。

蔣百里先生經過認真研究,先提交了一份應戰戰略分析給南京國防部,後於1937修訂成了《國防論》,成為指導中國抗戰的偉大理論著作。

毛澤東的《論持久戰》解釋了為什麼能打敗日本人,而蔣百里先生《國防論》則解決了怎麼樣打敗日本人的問題。

主要內容:第一,整軍備戰,只有自己強大了,才能打倒日本,訓練幾十萬現代軍隊和現代軍事人才。第二,如果日本從北向南打,因為地勢太平,利於日軍機械化部隊推進;只能把日軍進攻方向從北方吸引到上海,從上海開打;從上海向西進攻,到處都是水澤,經江蘇湖北湖南,到處是水田,日軍的機械化軍隊無法發揮優勢。第三,以空間換時間,中國軍隊打不過日軍是事實,但要利用山水的有利地形,處處抵抗,拖住日軍。只要國際局勢一變化,中國就有機會勝出。

在書中蔣百里深情寫到:“千言萬語化作一句話,中國是有辦法的。”

只可惜先生死的太早,1938年就離世,沒看到抗戰勝利那一天。但他的戰略思想在抗戰中得到實施,中國人民才最終打敗了日本鬼子。


新知傳習閣

沒有上過任何戰場的陸軍上將——將百里!


猛對於蔣百里大家可能不是太熟悉,因為嚴格來說,他是一位軍事理論家。從來沒有指揮過一場戰役,但是他的思想理論武裝了軍隊。



1882年出生在浙江海寧,1938年於轉移的路上不幸病逝,享年56歲。可能活得相對來說太短,大家不瞭解他。

但是提起他周邊人,大家可能如雷貫耳!他的老師是梁啟超,女兒是蔣英,女婿是錢學森,孫子是錢永剛,侄子是金庸,同學是錢均夫。

毛主席寫了一本書《論持久戰》,解釋了我們為什麼可以打敗日本人。而蔣百里的《國防論》則是告訴我們如何才能打敗日本人。從這個方面,稱他是軍事理論家更為合適。




至於說兩次打敗日本人,第一次是在其留學日本期間,當時是在日本士官學校讀書。他們學校有個傳統,但凡前六名都有機會獲得配刀。

雖然都是日本天皇親自頒發,但是第一名會獲得最高資格天皇御賜配刀。蔣百里從所有人中拔得頭籌,帶走了日本人最想要的榮譽。從此之後,這所學校開始將日本與中國留學生分開教學,分開評定等級。


這本書有兩大論點!其一是讓國防設備費用有益於國民生產,其二是如何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這本書中根據中國實際,從多方面進行分析,羅列出戰勝日本的優勢。

蔣百里先生更是在扉頁上寫下一句話:萬語千言,只是告訴大家一句話,中國是有辦法的!但是很遺憾,蔣百里先生並未能看到自己理論的勝利。

在1938年出任陸軍大學校長後,於同年11月份轉移過程中,不幸病逝。


史之策

蔣百里先生生前獲得不少讚譽,去世後又被蔣委員長授予上將軍銜,一生也算輝煌,不過遺憾的是一位軍事理論家畢生沒有親身指揮過一場戰鬥,不能成為一位軍事家。

我們都不是那個時代的人,所以只能根據那時候的歷史文獻資料客觀公正的評價蔣百里先生的一生。

我不知道是哪位日本人說出了兩次打敗日本陸軍,但是這兩次第一有一個應該是指傳說中蔣先生獲得陸軍畢業生第一名獲得天皇賜刀並因此日本改為日本學生與中國留學生分別上課一事。就此事我要說,第一蔣先生並不是那年畢業生第一名,蔣百里先生是1902年入學,1905年畢業,那年因為日俄戰爭有兩屆畢業生, 1905年第17、18期步兵科首席分別為篠塚義男與安井藤治。前者官至第十師團長在中國作戰,電視劇《亮劍》中曾出現他的形象;後者官至第二師團長,後曾出任鈴木貫太郎內閣的國務大臣。


而天皇賜刀只是針對陸軍大學前六名學生而言,蔣百里先生只是陸軍士官學校畢業,只有在陸軍士官學校取得前百分之二十的學生才有進入陸軍大學的資格,這賜刀一說顯然不實,一般士官學校對前幾名是賜銀懷錶,事實上前幾屆學生都是銀懷錶。

有人說因為蔣百里先生獲得第一名,學校因此感覺丟臉從1905年後採取日中學生分別授課,從歷史資料來看也不真實。1901年13期就有日本畢業生與中國留學畢業生畢業儀式同時舉行的記載,說明至少從那年之前日中學生就是分開授課的,而那年蔣百里先生還未入學。

還有人說那年前三名都是中國留學生,第一名蔣百里,第二名蔡鍔...事實上蔡鍔比蔣百里先生上學要晚一年,怎麼可能同時畢業?

第一個打敗日本陸軍已經可以說明不存在了,下邊闡述第二個。

蔣百里先生1937年出版國防論,裡邊內容大多是翻譯國外軍事理論著作,另外還有軍事與經濟理論。事實上,這本理論書籍直到1938年毛澤東主席那部論持久戰的出現才名聲大噪,其中原因大家都知道是國民政府為了打壓毛澤東主席的論持久戰才把蔣百里先生的這本書炒了起來,用意在於說明毛澤東並不高明,國民政府就有這樣的軍事理論家。那麼,國防論寫了什麼呢?國防論並不是專門針對日本的作戰策略,裡邊鮮有提及對日應該採取何種應戰策略!



其實國防論的最精彩的地方不是持久,而是對現代化戰爭的精闢論述。一個國家的強大,不是靠買幾個德械師撐起來的,國防必須建立在國家經濟工業之上,自制才是根本。蔣百里先生說的這些切中要點,恰恰是中國當時的軟肋。應該說這些是蔣百里先生過人之處。

下邊開始說國防論與論持久戰誰更論述全面,更系統。

前邊說過蔣百里先生的國防論確實提到持久,空間換時間等理論。但是關於抗日戰爭的形式,抗日戰爭的幾個階段,戰爭形勢的運用,戰爭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和困難對策都沒有論述說明!而毛澤東主席的論持久戰中都有闡述。毛澤東主席在書中還闡述:我們如何利用現有的資源戰勝敵人。貧窮;一直是漢奸們宣揚中國必敗的理由,在毛澤東的眼裡,卻成了克敵制勝的法寶。落後的基礎設施無法支撐日軍的機械化部隊。可憐的工業沒法提供有效的戰爭資源,中國是個自足自己的農業國家,我們有糧食就能撐下去,而日本不能,天長日久,日本會死在我們前面。

蔣百里先生的國防論出於1937年,早於毛澤東主席的持久戰的1938年,但是最早在1935年毛澤東主席就有“關於對日本帝國主義持久戰之策略”文獻。而且國防論通篇沒有“持久戰”三個字!我擇錄兩段證明

“國防的部署,是自給自足,是在乎持久,而作戰的精神,卻在乎速決,但是看似相反,實是相成:因為德國當年偏重於速決,而不顧及於如何持久,所以失敗,若今日一味靠持久,而忘了速決,其過失正與當年相等。”

“堅固者,於各事之衝突上所生意志之抵抗之謂,忍耐者,則意志抵抗之自時間上言者,二者甚相近,而其本則相異,蓋堅固僅由於情之強,而欲其持久不變,則不能不藉於智之徹,蓋行為之繼續愈長,則對於行為之計畫亦愈密,而忍耐力則實生於智力之計畫者也。”

兩段一共二百多字,都是文言文,如果你一定要說這就是對日持久戰那我就沒有跟你爭論的必要了。

大家都知道立論和闡述理論有很大的區別,提出一個觀點和把一個觀點上升成理論和戰略指針是有本質區別的。

最主要的是,毛澤東主席的論持久戰發表於抗日戰爭爆發(我仍然按照1937年爆發戰爭)第二年,那時候因為對日作戰屢戰屢敗,國內悲觀一片,十分彷徨。就在這時,毛澤東主席發表了論持久戰,可以說這部軍事理論著作讓人們看到了希望,因為當時人們看不到關於對日作戰的的指導性方針,有了這部鉅著(因為貢獻大才這樣說),許多悲觀者又看到了希望,主張投降者言論有所降低,不過很可惜,蔣百里先生就在這一年去世。

蔣百里先生關於從東向西引導日軍作戰事後被證明確實戰爭是如此發展的,這也確實是蔣百里先生的高明之處。

蔣百里先生一生沒有指揮領兵作戰,這是很大的一個遺憾,英年早逝對當時的中國也是一個損失。

有人會說我跑題了,其實我也是看了不少人的沒有根據道聽途說隨意編寫有關蔣百里先生的生平,才寫了這篇文章。

都是討論,歡迎雅正!


好評一麻袋

蔣百里確實是個傳奇人物,舊時流傳這樣一句話:“男交蔣百里,女交林徽因,方不負此生也。”可知他的名望地位有多高,坊間流傳的他兩次打敗日本陸軍,說的是這麼兩件事。

第一件,是他和梁啟超的弟子蔡鍔一同赴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學習軍事,在1905年參加步科第十三期畢業考核時,力壓所有日本學生,在所有日本畢業生面前把代表第一名的日本天皇佩劍帶走,好友蔡鍔位居第二。

留學日本的經歷,也為他以後成為一位軍事戰略家、提出抗戰戰略“第二次打敗日本陸軍”奠定了基礎。

圖注:1906年夏,蔣百里(右一)與友人在日本合影,蔣百里時任近衛軍第一聯隊見習排長

後來,蔣百里又留學德國,回國後當過浙江都督府總參議、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校長、袁世凱和吳佩孚的高級顧問等。他之後赴日考察時,發現了日本的狼子野心,認為中日之戰不可避免,擬定多種計劃,呼籲備戰。

他跋涉10餘個省,結合他對日本的分析研究,於1937年初出版了軍事論著集《國防論》。

這本書,可以稱之為中國近代史上第一部國防理論著作,也是對日作戰的戰略指導依據。書中,蔣百里斷言中日之間全面戰爭不可避免,在書的扉頁上他寫道:“萬語千言,只是告訴大家一句話,中國是有辦法的!

關於對日戰略,他提出三個觀點:

第一,用空間換時間,等待局勢扭轉;第二,不畏鯨吞,只怕蠶食,全面抗戰;第三,開戰上海,利用地理條件減弱日軍攻勢,阻日軍到第二防線(湖南)形成對峙,形成長期戰場。

而後來戰爭發展,恰恰按照他的預料進行,反映了他對兩國實力與戰略態勢的準確把握,他也因此被後世譽為國軍第一將領

這也是後世稱他“第二次打敗日本陸軍”。

他死後,名流宿彥紛紛送上輓聯、輓詩。而幾年之後,他更是以國哀之禮風光大葬。縱觀民國,能夠得此殊榮者,唯其一人。

(兵說團隊:蒼山論劍)


兵說

蔣百里是硤石蔣家,與溪口蔣家(蔣介石)是遠親。蔣百里第一次打敗整個日本陸軍是指他在日軍士官學校取得第一,獲得天皇御偒佩刀的事,(只有前三名有此榮譽,俗稱金刀組,在日本陸軍中獲晉升和重要職位的概率要遠超同級其他學員。蔣百里那一屆第二名是蔡鍔,第三名也是中國人,名字想不起來了,日本就是從這一屆開始把日本人和外國人分班。所以蔣百里也算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第二次是他的國防論,他認為如日軍從平津沿華北南下,一路上地形對中國極為不利,很難防守。應迫使日軍由東至西攻擊,讓日軍一直處於仰攻狀態,消耗日軍。以空間換時間。他提出中國對日本是有辦法的,只要不講和。日本和中國拼消耗最終會走向失敗。這也是蔣介石發動淞滬會戰的原因之一,在中國東部大打,迫使日軍大本營增兵上海,在事實上形成日軍由東至西的攻擊中國。因為地理原因,不能快速解決中國,被拖持久戰的泥譚。


null156312920

蔣百里乃浙江海寧人,字方震,是近代一個著名軍事理論家和國民政府高級幕僚。日本人說蔣百里兩次打敗了日本陸軍,包含有兩層意思:

第一,蔣百里少年就有神童之名,早年中清末秀才,後鑑於時局,東渡留學日本陸軍士官學校步科第十三期。1905年在畢業典禮上,獲得了第一名,拿到了天皇御賜之佩劍,一時引發震動;

第二,蔣百里歸國後,開展軍事教育,擔任保定陸軍學校校長,撰寫了《國防論》《日本人》及《抗戰基本觀念》等一系列著作,提出持久戰及系統的國防理論,“千言萬語化作一句話,中國是有辦法的”,為抗戰戰爭的縱深拖延戰略提供了理論支持。這是一種文學性的表述。實際上,蔣百里亦深受德國軍事國防理論的影響,留學德國後,再次提升了他對軍事作戰及先進編制的認識。與馮玉祥共事辦軍事教育班後,學校曾流傳:孫子曰、岳飛曰、華盛頓曰,乃至蔣方震說。

蔣百里性格比較類似於文人,隨心所欲,頗具高人風骨,拜梁啟超為師,又與錢學森之父錢均夫、魯迅、胡適、黃炎培、竺可楨、王芸生等人關係親密,正所謂:談兵稍帶儒酸氣,入世偏留狷介風,典型的儒將風流。

蔣百里較少參與過實際戰鬥指揮,但其培育軍事人才,理論的光輝卻不容抹殺。可惜天不假年,1938年蔣百里56歲時,患病去世,被追贈為陸軍上將,沒有看到中國的最終勝利。其女蔣英,侄子金庸,女婿錢學森,外孫錢永剛,皆國家精英。黃炎培先生的輓聯或許可見當時政界與文化界對他的評價:

天生兵學家,亦是天生文學家。嗟君歷盡塵海風波,其才略至戰時始顯;

一箇中國人,來寫一篇日本人。留此最後結晶文字,有光芒使敵膽為寒。

這裡是歷史傳訊社,基於共享理念下的歷史學人社區。我們立足於原創,書寫歷史,資鑑現實,努力建設為一個有情懷和質量的新傳播媒體。

歷史傳訊社

是這樣的,蔣百里畢業於日本陸軍大學校。而日本陸軍大學校的前6名可以獲得天皇御賜的軍刀,被稱為軍刀組。而軍刀組的第一名可以獲得覲見天皇的特別獎勵。而蔣百里畢業的時候他就是第一名,所以搞的日本人覺得很丟人。

然而,這是假的,是一個經典的謠言,最初流傳於1940年。首先,蔣百里是通過清末組織的軍事速成班去日本的,就讀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學制是12個月,僅僅能培養一名合格的步兵。而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的授課也是把日本人和外國人分開的。所以縱然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一名能獲得天皇御賜的銀懷錶,蔣百里也絕對沒有機會獲得。

而日本陸軍大學校,招收的學生僅針對在役軍人(對服役時間,軍銜,年齡都有要求,並且要服役所在部隊上級主官推薦)。入學率僅有10%。一旦進入日本陸軍大學校,不誇張的說,只要不犯事,是絕對能夠當上將官的。日本陸軍大學校的畢業生可以獲得一個畢業徽章(類似於19世紀日本發行的一種貨幣,天保通寶)

所以日本陸軍大學校畢業生都被稱為天寶錢組,而高級軍官中,天寶錢組佔了大半。因為日本陸軍大學校的設立就是為日本陸軍培養高級參謀。

所以蔣百里作為一個外國人是斷無機會進入日本陸軍大學校的。從1883年建校到1945年廢校,日本陸軍大學校總計畢業生也才3485人。比如著名的東條英機,東條英教等戰犯都是出自這個學校。

關於蔣百里,《國防論》那本書說實話跟《10萬個為什麼》沒多大區別,沒太大意思。


貞觀防務

答案是:誇大事實

首先,沒有任何證據證明有日本人講過“蔣百里兩次打敗了整個日本陸軍”這種話,如果有的話,煩請樓下的諸位答主出示一下,哪位日本人,在什麼地方,什麼環境下說過這種話,在下不勝感激。

我們看一下樓下幾位高分答主的說辭,一是說“蔣百里在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考核中取得了第一名,獲得了天皇陛下的佩刀及‘軍刀組’的榮譽,可謂打敗了整個日本陸軍。”

這是徹頭徹尾的胡說八道。其一,蔣百里根本就沒有在所謂的“日本陸士”拿過第一名,蔣百里參加的是清朝派到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留學的清國留學生隊,在陸士的學習時間只有12個月,屬於軍事速成教育,教育內容只有單兵戰術、武器使用等等,教育出來的充其量算是一個具備了部分基層戰術單位指揮能力的合格步兵,談何去和通過了陸軍士官學校全部課程、具備指揮分隊及以下戰術單位遂行作戰任務的陸士學生競爭第一名?就沒這個可能性吧;其二,所謂的陸士第一名屬於“軍刀組”更是扯淡了,“軍刀組”及在天皇面前宣讀畢業論文壓根就不是陸士學校學員享受的榮譽,而是陸軍大學校(即俗稱的陸大)畢業生前六名才有的待遇。至於陸士到陸大的天花板有多難打破……這個屬於冬日飲水冷暖自知,誰最難受誰知道。不過,陸士學校雖然沒有“軍刀組”,但是和陸軍中央幼年學校一樣,畢業生名列前茅的可以獲得皇太子所賜的銀懷錶一隻——看樣子,蔣百里手裡頭並沒有這麼一隻懷錶。所以,說蔣百里拿了陸軍士官學校的第一名,其真實性大家聽聽就得,是吧。

還有答主說蔣百里的“國防論”為中國的抗戰指出了必勝之路,甚至說毛澤東同志的《論持久戰》“抄襲”了《國防論》……這個……果粉老謠言你又拿出來說一次,這等於你也有責任,是吧。其實《國防論》又不難買到,又不是《戰爭論》那種大部頭且寫的晦澀難懂的厚書,你看一遍你就知道,這本書其實更應該起名叫做《西洋軍事科普》。至於《論持久戰》,跟《國防論》的關係,不會比跟T.N.杜普伊《武器與戰爭的起源》關係更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