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分錄告訴你的“愛情物語”

會計分錄告訴你的“愛情物語”

一:確認過科目眼神,你不是它唯一的“人”。

有句歌詞是這麼唱的“確認過眼神,你遇上對的人”歌詞說的是愛情之中,情侶之間的某種感覺。其實從這種感性的情緒下做理性的分析,我們很多初學會計者面對眾多的會計科目,開始更多的是通過眼睛的掃描來確認和記憶這些會計賬務處理,以期望在日後考試中一遇到類似科目或者對應科目,能立馬選擇出對的“人”(科目或選擇)。愛情可以通過一個眼神來得到確認,可是學習會計知識我們必須從眼神轉移到大腦,而不是停留在記憶層面,而是需要深刻理解科目內涵。關於這個問題以“主營業務成本”為例進行闡述。

很多初學會計人員提到涉及“主營業務成本”的會計分錄時,腦海中印出的會計分錄是: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庫存商品 ,認為“主營業務成本”匹配的科目只有唯一的“庫存商品”,這幾乎是通過教材學習分錄的會計人的條件反射分錄思維。當然造成這個思維定式的原因,一是會計基礎教材涉及主營業務成本分錄的分錄及相關教材例題都是以此為定式(會計基礎教材的例題,常見以商貿企業和一般生產企業為例),且相關教材基本上沒有把其他行業分錄有做探討和分析。二是初學會計人員對於分錄的理解,更多的時候都是採用死記硬背的模式,缺乏對準則和分錄的深度理解。且會計人員死記硬背的分錄,不管是在學校測試中或者財會類證書中,死記硬背類分錄總能與考試和測試完全匹配。此兩種原因造成初學會計人員的會計思維難以擺脫“教材模式”,所以遇到實務的問題就存在很大困惑。

如果基於通過教材固化的會計分錄模板下,當會計人員遇到如此類分錄可能立馬感覺那裡不對勁。當借方為“主營業務成本”科目時,貸方可能的科目不再是我們固化的“庫存商品”科目。 它可能的科目是“消耗性生物資產”、“應付賬款/預付賬款”、“應付職工薪酬”、“現金/銀行存款”、“累計折舊/累計攤銷”、“長期待攤費用”等等。

有人說了主營業務成本貸方科目是啥只要符合準則就可以,筆者想說的是為什麼會計人員對於貸方出現除“庫存商品”之外的科目感到彆扭或者不理解呢?是因為沒有學其他行業的會計分錄?還是因為會計教材中沒有將其他行業分錄舉例出來?我想更多的是會計人員陷入了固化的分錄模式中吧。以下針對本觀點,補充一些分錄以做探討。

1:出售的**豬按收入確認主營業務收入,按期末成本結轉當期銷售成本,賬務處理如下:

借:應收賬款

貸:主營業務收入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消耗性生物資產-**豬

2:如:某物業企業涉及各公司招商、營運、物管、拓展、工程、安全品質部、商管員等業務人員和一線員工部門的辦公費在本科目核算。

借:主營業務成本-物業管理成本-辦公費-辦公用品等

貸:現金 或 銀行存

3:如:某物業企業涉及招商、營運、物管、拓展、工程、安全品質部、商管員等業務人員和一線員工的人工成本/折舊/攤銷/長期待攤費用等在本科目核算。

借:主營業務成本—物業管理成本—職工薪酬—工資

貸:應付職工薪酬—工資/累計折舊/累計攤銷/長期待攤費用等

綜上所述,我們為什麼對於很多會計處理進入了固化的思維模式中,更多的是還未脫離“死記硬背”的分錄思維。而沒有理解科目和業務之間的關係。雖然我們最開始學的是分錄是“借:主營業務成本,貸:庫存商品”,但是我們不必要把所有行業分錄都背一遍,而是隻要理解準則原理以及分錄處理就可以了。愛情可以一個眼神,但是會計分錄處理應該從理性出發,從本質出發。

二:你以為你是一見鍾情,最後發現自己是一廂情願。

愛情裡面有一見鍾情,也有三見也不鍾情的。真的一見鍾情的愛情是少數的,更多的一見鍾情其實都是當事人自己的理解和偏執,甚至是一廂情願。那麼此處會計會計分錄怎麼會給我們啟發呢?理論上說我們第一眼遇見某個人,在單方面喜歡的狀態下,這種喜歡如果不是雙向的。那麼此時基本上就是“一廂情願”。這種心理狀態和我們學習會計分錄的心理狀態極其相似。比如我們學習“生產成本”會計科目的相關賬務處理,我們按照教材的範例,按照生產企業的經濟業務學完後,心理狀態是認為自己第一遍已經學會了這個賬務處理,甚至認為自己完全掌握了這個科目。這種心理也是單方面的,他沒有通過其他途徑或者方式,來確認自己的感受是否正確,比如是否通過教材、老師等來確認自己以為的掌握是否是真的掌握。可能最後發現其實是自我陶醉的“一廂情願”。

關於生產成本結轉的科目分錄,會計人員最初接觸的是教材中關於一般生產企業的舉例。也就是借:生產成本,貸方歸集料工費。然後完工後結轉分錄為借:庫存商品 貸:生產成本。於是很多會計人員對於生產成本科目核算,在腦海中固化為以上會計分錄。甚至形成錯誤的認識認為只有生產企業才能使用此類科目和分錄。一是初學會計人員完全按照教材來學習,看到的、聽到的分錄都是這麼固定的。且沒有機會了解其他行業的分錄,二是會計人員對於分錄的理解還是處於記憶和固化理解的狀態,沒有理解準則和科目的本質運用。比如涉及到農業等經濟活動,可能也需要涉及到生產成本,見以下例子。

1:飼養中領用飼料、獸藥等,直接歸入具體車間,賬務處理如下

借:生產成本-原材料(××車間)

貸:原材料:

2:發生的間接費用作為公共費用,月末進行分攤:

借: 製造費用(公共費用)

貸:銀行存款、累計折舊等

3:月末結轉製造費用,賬務處理如下:

借:生產成本-製造費用

貸:製造費用

4:月末結轉後備豬成本,賬務處理如下:

借:消耗性生物資產-後備豬

貸:生產成本

綜上訴述,學習會計分錄的賬務處理,初學者更多的是從教材的案例來學習。然後認為掌握了教材的分錄就掌握了科目處理的“實質”,我們必須拓寬我們的視野和思維,從更多維度和角度來看待問題,否則容易陷入“一廂情願”的境地。會計處理如此,誰說愛情又不是呢?

三:愛情因為有了中間的曲折和必經過的環節,才顯得簡單而又深刻。

愛情是簡單好還是複雜好呢?愛情是簡單的直奔主題?還是經歷一些必要的環節才顯得深刻呢?其實這些問題每個人對愛情的理解不同,得到的答案也是不同的。但是從“儀式感”這個角度來說一些看似的“繁瑣”,卻能給愛情帶去更多的“簡單”。那麼漫談到會計分錄這方面,會計處理不是越簡單越好,也不是越複雜越好。會計處理和婚姻和愛情一樣,在一定的法律和道德規定下,找到適合彼此的才是最好的。會計處理也是在會計準則的規定下,結合企業實際和財稅管理需要才是最好的。所以一些會計處理看似“繁瑣”,其實換個角度看其實這是為了日後兩人相處營造“簡單”的二人空間。

關於以上這點,我們可以從會計科目“應付職工薪酬”談起。關於職工薪酬的理解以及相關分錄,多數會計人還是從會計教材中的例題開始瞭解。相關會計分錄處理為:工資計提借:成本/費用 貸:應付職工薪酬,發放時沖銷應付職工薪酬。關於應付職工薪酬相關的會計分錄存在的第一個誤區是:固化的記憶這個分錄,然後認為只有計提工資才涉及如此處理此類分錄(也就是把應付職工薪酬此科目,狹隘的理解為工資)。第二個誤區是:當別人問及為何工資需要計提和發放兩個科目?是否可以直接做一個會計科目(借:成本/費用 貸:現金/銀行存款)?會計人員給出的答案是“每個公司不可能當月當月的工資,因為實務中都是次月發放本月工資,所以會計分錄存在計提。如果當月發當月的工資那麼就不需要計提和發放兩個分錄了”。

會計人員存在以上誤區完全是沒有準確的從準則出發去理解分錄,還是從背誦分錄的角度來處理經濟活動。以上誤區一涉及如何理解應付職工薪酬,是否應付職工薪酬只核算工資呢?還核算什麼呢?我們需要從會計準則上找規定,注意不是找稅法規定。會計上需要從企業會計準則第 9 9 號去找答案—— “職工薪酬第二條職工薪酬,是指企業為獲得職工提供的服務或解除勞動關係而給予的各種形式的報酬或補償。職工薪酬包括短期薪酬、離職後福利、辭退福利和其他長期職工福利。企業提供給職工配偶、子女、受贍養人、已故員工遺屬及其他受益人等的福利,也屬於職工薪酬。”以上誤區二涉及的也就是工資計提和發放的問題,一般來說權責發生制要求當月發生的費用要記在當月,而實際工作中,工資發放是必須等到該月過完了才能發放,就造成工資計算和發放的滯後性,所以,在該月月末需要做計提分錄入賬,這樣就滿足了權責發生制的要求。這種解釋是我們常常見到的,但是是否意味著涉及到應付職工薪酬科目的處理,只要不存在跨月的情況都可以不經過應付職工薪酬過渡一下呢?比如給當月員工發放福利,會計分錄是直接借:成本/費用-福利費 貸:現金/銀行存款?也就是有的人理解的,工資存在計提和發放兩個分錄,是因為工資跨月的特殊原因,那麼不存在跨月的就不需要計提和發放,也就不需要經過應付職工薪酬科目核算呢?不管是從企業會計準則的角度,還是從日後稅務管理的角度,還是從企業內部數據管理的角度。必須通過應付職工薪酬核算。至於會計核算方便日後稅務管理此處就不做重點闡述。有的人又說了,必須這麼死板的一筆一筆計提然後發放嗎?我說當然嚴格按照準則來是沒錯的,但是實務中對於存在大量的此類分錄,可以先處理為:借:成本/費用-福利費 貸:現金/銀行存款。月底的時候將這類分錄彙總起來做一個總的分錄借:應付職工薪酬-福利費 貸:應付職工薪酬-福利費。同樣也能達到一樣的效果。

其實這個問題延伸到應付賬款和應收賬款的相關問題,也就是比如當月購買的材料,當月就支付相關款項。我們是按照教材的分錄直接做借:原材料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貸:現金/銀行存款呢? 還是通過應付賬款科目處理一下(借:原材料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 貸:應付賬款 ;借:應付賬款 貸:現金/銀行存款)。如果按照教材給出的範例,會計人員沒有通過應付賬款科目,且認為這麼做分錄多麼簡單啊。其實仔細想想日後通過應付賬款明細賬查詢相關供應商的數據,如果某筆業務直接處理為(借:原材料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 貸:現金/銀行存款),是否能查到呢?其實分錄的處理不在於多寫幾筆,可能當下把基礎數據弄得的稍微“複雜”一些,日後數據查詢、分析、統計你就會感受到極大的便利。而如果為了當下一時之快,採用自己認為的簡化處理方式,可能日後有千百倍的複雜等著我們。這似乎和人生的哲學很相似呢?關於應付賬款的處理,在ERP系統中自動生成的涉及“應付賬款”的科目看上去似乎更加“複雜”,相比較教材中的借:原材料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貸:現金/銀行存款。Erp系統處理把手工狀態下“一步到位”的分錄處理模式轉變為三步,第一步所有采購的材料都是暫估入庫,不管本月是否收到發票。分錄為(借:原材料 貸:應付賬款-暫估),第二步收到發票,根據採購入庫單下推生產應付單,形成的分錄為(借:應付賬款-暫估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 貸:應付賬款),第三步支付款項,形成的分錄為(借:應付賬款 貸:銀行存款)。Erp系統形成的分錄更多的是基於系統單據的控制,以及erp系統下的管控。

其實通過以上應付職工薪酬科目核算,然後延伸到應付/應收賬款核算,其實筆者表達的意思是會計處理是在會計準則的前提下,基於數據管理、ERP系統管控需要進行的合理的處理。而不是死記教材分錄,死板套用教材分錄。看似的“繁瑣”,其實背後是“簡單”的思維。

綜上所述,我們看似複雜化的會計處理,其實背後都是基於日後的便利的角度。所以正是契合了愛情的哲思“愛情因為有了中間的曲折和必經過的環節,才顯得不簡單而又深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