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塔飛人”的第756次著陸

“铁塔飞人”的第756次着陆

進點位人員高空作業。趙旭東 攝

“98、99、100……”

一邊從塔上往下爬,一邊在心裡默唸著腳步的數量,有著“鐵塔飛人”之稱的長治供電公司輸電運檢室等電位作業人員楊小樂的第756次高空帶電作業完成了。又一次著陸,他像往常一樣把被汗水浸透的屏蔽服脫下,疊放到工作箱中,將同事遞上來的水一飲而盡,疲憊便像開了閘一樣迅速攻克身體的每一個細胞。他輕輕靠在塔上,用毛巾把頭上、脖子裡的汗擦了一遍,向在塔下配合工作的兄弟送上一個熟悉的微笑。

“站不動了吧?叫你再在上頭幹上一個鐘頭還行嗎?”身邊一起幹活的李菲打趣道。大家邊聊邊各自將絕緣繩、滑輪、安全鉤等工器具整理停當,準備撤回。

“220千伏漳蘇線77號塔絕緣子邁步已調整復位,電位作業人員及地面人員已安全撤離現場。”4月27日中午13時許,隨著班長向值班員的彙報結束,當天工作任務圓滿完成,大家心裡鬆了一口氣。

這基塔的邁步移位是上個月巡視時發現的,一直都是室裡“重點監視對象”,因它地處採空區,塔下的地質情況經常受到氣溫、溼度、地熱等因素影響,地形的輕微變化就會導致塔上絕緣子和導線的角度變化,原本垂直地拉著導線的絕緣子因為角度的變化使導線上有了橫向受力,遇上大風天氣,導線擺動幅度增大,極易造成導線被拉斷,引起停電事件。所以每一週室裡都要安排一次對它的專門巡視。進入4月,天氣轉暖,原本被凍得結結實實的土壤被春風吹得鬆軟,塔上的絕緣子移位角度逐漸變大,是時候對它採取行動了。

每一次帶電作業,楊小樂和同事們心裡都懸著一塊石頭。“在登塔的過程中,不斷地默唸今日的工作任務,注意力就轉移了,心裡就顧不上害怕了。”楊小樂介紹說。爬5分鐘,歇30秒,保持這樣的頻率,到達塔頂橫擔內側。輔助人員已經把滑輪裝在橫擔上方,得到楊小樂一切就緒的手勢後,將拉鉤掛在楊小樂屏蔽服後背上的拉環上,地面配合人員用力一拉,楊小樂就像盪鞦韆一樣盪到橫擔另一側的導線邊,瞬間抓住導線,“滋滋”的電流通過手套,流過屏蔽服,然後接著流向導線的另一端,楊小樂順利進電位。隨著電流對他的“認可”,“滋滋”的聲音彷彿停止了,楊小樂定下神來,開始作業。

看似簡單的位置調整,放在40多米的高空中,作業難度就翻了不止40倍,作業位置是在一條隨時搖搖擺擺的導線上,工作時必須心無旁騖,因為周遭空曠的天空,帶給人的震懾足以澆滅任何勇氣。

在空中,除了手臂的作業,楊小樂似乎與導線融為一體,只有太陽在不停地移動位置。氣溫也不斷攀升起來,屏蔽服裡,楊小樂已經被汗水洗刷了一次又一次,三個小時後,絕緣子迴歸到正確位置,確定無誤後,在兄弟們的用力一拉下,楊小樂從滾滾電流中蕩回鐵塔上,回到越來越近的地面上,心裡懸著的石頭落下了。

“其實我自己挺沒出息,幹了這麼多年了,心裡還是害怕。”說起自己,楊小樂有些不善言辭。

當問起他“為何選擇這個職業?”他的回答是,“我不幹,也得有別人幹。這不都是為了不停電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