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誰瞭解紹興銅雕嗎?

花漵x

我曾經採訪了四代傳承的紹興銅雕家族,希望裡面的一些採訪信息能對你有用。


採訪的對象是趙秀林老人,1902年,紹興一帶手工銅錫製作加工業興盛,一間間銅鑞店生意興隆,手藝人打造的銅爐、銅鎖是家家必備之物。就在這一年,趙秀林的爺爺趙六一開起了一家“阿一銅鑞店”,趙氏紹興銅雕由此而始。



紹興銅雕鐫刻的對象是銅,但銅材品種繁多,主要有生銅、青銅、白銅、紫銅、黃銅等。生銅,俗稱澆製銅,其特點松而脆,常伴有砂眼,表皮質硬,難以奏刀;熟銅,亦稱為紫銅,因其質韌而柔軟,很少作為雕刻用材;青銅和白銅現已很少應用;鋅銅合金亦稱黃銅,其質地細膩而脆爽,適宜於鐫刻書畫筆墨的表現,紹興銅雕的製作常以黃銅用作鐫刻材料。



平面雕刻的工藝:

上稿。也稱為畫工,是指將圖案畫在器物或銅材上。上稿的主要用具是鉛筆,畫時要求線條流暢,圖案清晰,力求符合設計原樣。

選刀。刀具是從事銅雕創作最直接的助手和伴侶,因此選擇適合作品線條、風格的刻刀尤為重要。常用的刻刀有平口刀,斜口刀、圓口刀、刨刀、剷刀等多種刀具。


運刀刻制。運刀刻制是進行銅雕製作的關鍵部分,在銅材上運刀則要雕鑿兼備,作品的藝術性是通過雕刻技藝體現出來的。器物雕刻,以細線、白描作品為主,刻法以敲、刻為主;平面板材雕刻則能表現白描、水墨畫等風格,刻法有敲、劈、刻、鏟、雕、剁、刨、斬、銼、削等工藝。

雕刻的基本刀法很複雜,必須做到:層次分明,刀法利落,線要規矩,錦紋均勻,一絲不苟,同時運刀之法,講究因人而異,因鑿刻內容而異。銅雕藝人根據不同產品的需要,採用不同的構圖和裝飾技巧,形成紹興銅雕鬼斧神工、精美絕倫的獨特藝術風格。

打磨拋光。作品雕刻完工後,根據作品需要,將銅雕作品用粗細不同的砂紙搓磨,一般先用粗砂紙,後用細砂紙。要順著同一方向打磨,直至表面光滑為止。

“這塊銅板只有1.5毫米厚,刻刀的角度如果有一點沒把握好,一榔頭下去,銅板背後就是一個洞,整幅作品就毀了。”將作品翻轉細看,儘管正面凹凸有致,背面確實別樣平整。趙老說到。


瞭解工藝是容易的,但如要嫻熟地掌握這項技能,讓刻刀、錘子“乖乖聽話”,那就需要時間的累積。如還要做到將歷史人文與嫻熟的技藝結合,那就更不容易。趙老有一個優勢,他熟知紹興的風土人情、掌故趣聞,又有較好的書法、繪畫基礎。


曾經趙秀林為了雕好紹興人最熟悉的《蘭亭序》,他整整做了12年“傻子”,“《蘭亭序》前後38枚印章,每一枚的字體風格都大相徑庭,王羲之更是書聖,金鉤銀畫,我天天捧著《蘭亭序》研究琢磨。”


年過6旬的他,談起當下的生活,趙秀林表示:“我就把所有作品都捐出去,建一座銅雕博物館,讓紹興銅雕薪火不絕,發揚光大。”


如果感興趣在紹興,大家也不妨到他的銅雕博物館去看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