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路邊的驛站,在荒郊野外賣茶酒不危險嗎?不會遇到土匪搶劫嗎?

name邁起

只怕是電視上看來的武俠故事吧,荒郊野外哪有賣茶酒的?他是做鬼的生意麼?



古代商品經濟並不發達,因此不用太指望什麼荒郊野外能開店,有些時代連錢都不能普及,鄉下大都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這種情況下,老百姓沒有太多的消費能力,也沒有太多的消費慾望,荒郊野外酒賣給誰呢?

但也有一些例外,比如人來人往的陽關大道上,人來人往,做旅客生意的還是比較多的,只是這些地方也無法構成“荒郊野外”了。



再就是一種可能——房屋修在道路附近,忙時務農,閒時兼帶著做一些路邊茶樓酒肆的生意。往往這樣的小店會出現在村子外圍,生意稀薄,店家卻無所謂,僅當是多一份營生罷了。就連現在的農村仍然有不少這樣的店在。

你可能覺得這地方偏僻無人,實際上打你進這塊地界起,就讓當地人給盯上了,正因為來的人不復雜,他們能很明白的關注到你,萬一誰敢對村裡人不利,立馬湧出一個灣子的人馬陪你嘮嗑。



而且他們也不會怕土匪的。根據當年我爺爺湘西剿匪的經驗,很多土匪就是當地山民,他們沒事就種田,要做事了,一個眼神就能上山寨集中。如果茶樓酒肆是這種人開的,那他們做你生意還好,不做你生意,你就等著變包子餡兒吧。



只怕還有不少根本不是做生意的,開了個假模假樣的店糊弄死鬼,專等那過路旅客歇腳,然後探了虛實,讓那山寨的巡風來捉。



像這種山裡的野店,就算是良民在做生意,那也不是一般的生意,八成賣酒也是賣給土匪的。只因為關係熟,且土匪們也需要一個能撒歡的地方,故而沒有劫了他的道。



水滸傳裡,智劫生辰綱的情節還記得麼?那些好漢也沒去搞什麼大圈套,就差人扮作挑擔子賣酒的小老兒,楊志那幫官軍居然也沒有起太大疑心。由此看來,這種搬著擔子叫賣的貨郎才更像古代曾經有過的野店生意。


王司徒老百科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古代哪有荒郊野外的驛站。

水滸傳裡面,教頭王進走遠路,都是自己跳著擔子。為什麼?因為擔子裡面是乾糧和鋪蓋。

在古代,絕大部分都是農民。而農民一般不可能離開家超過20裡,最多偶爾趕集而已。

所以,長途旅行基本不存在,頂多是官府的漕運或者商人而已。

官府的漕運基本都是沿著河流或者大海,不存在這些問題。

至於商人,畢竟是稀少的,還有比較強的經濟實力,自備食物鋪蓋就可以。

長距離旅行的個人,少之又少,幾乎不存在。

所以,基本所有的驛站、酒店都開設在人煙較多的集鎮,最低程度也是村子,不會在荒郊野外。

這種情況下,強盜哪裡敢於打劫!

還是以水滸為例,小說裡面也不存在荒郊野外的私人酒店。唯一的幾個這類酒店,無非是孫二孃之流的黑店,本來就是匪盜一夥,謀財害命。

真正的老百姓,也是沒有膽量在這種地方開店的。

當年中國人口不過1億左右,地廣人稀,連人來人往的景陽岡都有老虎。

如果在荒郊野嶺開店,確實有一定危險。

比如飛天蜈蚣王道人自己就是個歹徒,佔據了野外蜈蚣嶺墳庵。結果,他竟然被路過的武松殺了,道童也被殺死。在古代,這種殺人案件哪裡能夠破案,還不就是自認倒黴。

就算不說這些強盜,虎豹狼蛇也很多,李逵他媽就在山嶺上坐了坐,都被老虎吃了。


薩沙

首先啊,我覺得要搞清楚古代驛站是啥?題主的提問是小有問題的。

能稱為驛站的地方都是官辦的有一定規模的,有專門的形制和特殊的功能。主要是個官員、信使、公差打尖休息,以及補充糧草,修整車馬的地方,這些地方都有一班人馬的,受官方保護,過路的人也有背景啊,一般人不敢隨便動的。土匪要是敢來搶劫,官方一定嚴厲鎮壓,喉管很嚴重。


再更小的沒有完整配備的“驛站”可以被稱為長亭短亭,漢高祖劉邦以前就是亭長,小有權力,迎來送往也有不少人脈,後來亭,變成十里一長亭,五里一短亭子。這些亭子一般都在村口,離村落不會太遠,算不上真正的荒村野店。題主所說的應該是這樣一種“驛站”吧。

在這樣的地方開店的,基本都是本地人,各方面人脈熟絡。土匪、商人、官家、過路客都有個地方遮風擋雨。把它搶了,以後在荒郊野外就得喝西北風和露宿荒野了,誰一般不會幹這事。再說人家是本地人,開店肯定有點倚靠,你要搶劫,別人一聲呼號,周圍的村民長槍短棒蜂擁而上,你也吃不消啊。


土匪肯定可能遇到,但是未必就是來搶劫的,有得土匪可能是小店的合夥人,有得也是來喝酒的,土匪當得嘴裡淡出了個鳥,每個地方吃吃喝喝,怎麼受得了啊。大家的利益都連在一塊呢,你搶了不划算啊,沒必要啊。要是你和老闆關係好,或者把小店當土匪窩的前站,老闆又黑心,說不定給土匪傳遞點客人信息,半路殺人越貨,一起發財也說不定。


但這種情況應該不會太多,古時候人口稀少,開店還是要選擇繁華或人流滾滾的地方,你開個店到深山老林,荒郊野外,誰來呢?不要做生意了?《水滸傳》看多了麼?有人流的地方就肯定安全一點,店鋪裡,老闆、廚師、夥計,隨便湊個五六個七八個人,你來個三五個搶劫的還未必搞的定呢。


我是“李藝泓非虛構寫作”歡迎大家關注我。


李藝泓西平王后裔

一個問題:古代路邊的驛站,在荒郊野外賣茶酒不危險嗎?不會遇到土匪搶劫嗎?電視劇裡通常是騎馬路過歇息喝酒的地方,就算是太平盛世但也會有很多壞人,不是隨時被搶劫嗎?


答案是,古人根本不會在荒無人煙的地方開店,你以為古人傻啊?

如果是在比較偏僻的地方開店,那必然也是在偏遠地方的緊要關口或者商旅的必經之地。如古代時,貴州山區很偏僻貧困,但是沿著官路和一些人們常走的近路,就會有商店或飯店,但裡面的設備的確是非常簡樸的,飯也是很粗陋的。

另外一點,提問題的說“古代路邊的驛站”,你要曉得,驛站都是官辦的,是供應朝廷郵差和官吏行路歇腳的地方。驛站必然有守備和服務員,即所謂的驛卒。比如說古代小說《包公案》裡,“包公一見,令家人徑至陽邏驛討驛卒二十名,轎一乘,到此應用。”足以見得,驛站的工作人員是很多的。

驛站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呢?

相當於現在高速路上的服務區,能吃飯,能安歇。古代有長亭短亭,十里一長亭,五里一短亭,這是朝廷在主要路途上佈置的維持治安和稽查的點。亭子不是一個簡簡單單的亭子,亭子旁邊一般還有房子,那是亭尉值班歇腳的地方,帶著一隊人,是官方的,可持有各類武器的治安人員。

有個詞,叫亭郵,其實就是驛站。

但驛站沒亭子那麼密集,而是半天路程才有一個。很多大的驛站,都是在人流主要途徑區域設置,如新豐驛、馬嵬驛等。

通常,沿路的民辦旅館,也在驛站附近。

鄉鎮上,旅館都是挨著的。

為什麼挨著?

因為人流都是很集中的在一條道上,你跑去偏僻的地方開,砸那麼多錢,是為啥呢?即便只是搭個棚子,煮好茶等人來,沒人,你等誰呢?話說,倘使有人真去鳥不拉屎的地方開了個旅館,那一定不是旅館,而是要做其他事。做什麼事,自己想去。

有這麼一班人,普通的土匪要來,是不必怕的。當然,若是大批土匪前來,擋也擋不住。那是戰亂時期,成千上萬的大軍都來了,別說驛站,城池都很難保住。問題裡說太平時期也有壞人,可能洗劫驛站。

這種可能性微乎其微。

但是,某些時期,抑或是縣治不佳,土匪橫行。土匪時不時地到縣城搶劫是真的,連縣城都洗劫了,沿路旅店、驛站,當然也不在話下。但是,天平時期的安穩是怎麼來的?是官軍打出來的,亭長、亭尉帶著刀劍震懾出來的。所以說,太平時期你經營著自己的攤位,忽然來土匪搶你,這種可能性是有,但微乎其微。


豆子人民藝術家



所以問題問的應該是荒郊野外經營酒館茶樓危不危險吧。古代的治安是很差的,不單野外單獨存在的茶樓,就是大戶人家,也沒有什麼保障,紅樓夢賈府就曾遭受強盜洗劫,妙玉還因此被劫走了,而野外更是經常發生搶劫案件,西遊記唐僧的親生父親就是被強盜殺死的,強盜後來還偽裝唐僧父親身份霸佔唐僧母親十多年。



治安條件不好,老百姓只能想辦法自保,客家人的圍屋最早就是為了抵禦強盜土匪而建造的。而野外的小酒館自保能力較差,只能交好強盜土匪,定時給孝敬費換取一時平安。當然也有特別強悍的店老闆,比如水滸傳孫二孃兩公婆,他們不去搶劫土匪就算了,土匪來劫那不是自尋死路?




每當亂世,強盜土匪就多了起來,亂世人不如狗,野外小酒館身家性命沒得保障,鎮上村莊人家也是沒有安身立命之處的。

我是六甲番人,致力於傳統文化的傳播,更多精彩,敬請關注:六甲番人。


六甲番人


食味可佳

古代最初的驛站都是有官方直接運營的,官道的附近屬於國家設施,國家擁有很強的暴力機器,無論是江洋大盜我還是盜賊團體都不願與國家為敵。雖然說在政府無能的年代,土匪可以豪取強奪,但是如果不能保證官道的暢通,沒有商販願意經過這裡,土匪是不是也沒法搶。土匪的生意也講究一種可持續發展,驛站目標太大人流太多還會破壞掉自己生意的路子,我想沒有人會幹這等蠢事。

在這說不要被電視劇裡面,那些所謂賣酒賣茶的驛站所迷惑。真實的驛站,僅僅用做放置馬匹,供旅客歇腳。驛站是戰時情報傳遞的最重要的節點,情報傳遞的士兵需要在驛站更換馬匹,才會實現所謂的800里加急。是由於在官道上這些大大小小的驛站,才讓國家度過了一次又一次的戰爭危機,破壞這些驛站讓自己的地盤更加風雨飄搖這是不是不划算呢?再者說來,有些驛站也是政府潛伏人員工作的場所,他們在這裡探聽情報交換情報,是政府對人民控制的手段之一,這樣盜賊也不會輕易的去攻擊驛站。你再想一想是不是又很多的驛站後來都變成了城市,這樣可以看出來古代的驛站並不是只有孤零零的一座小樓,而是被配給了更多的資源。這樣一來,強盜出沒的可能性就更低了。電影電視劇為了節約預算就給了驛站一個小小的場景,這確實會讓人誤解。

春秋史社,專注於中國歷史、文化研究,喜歡歷史的小夥伴請關注“春秋史社”,有問題歡迎留言。


春秋史社

在古代,好吧,現代也一樣,越是“荒郊野外”的地方,“驛站”越是當地的人口、財富、信息、工商服務業聚集中心。

(其實我都懷疑題主是不是把“驛站”和“客店”的概念弄混了……)

驛站不是私人開的那種賣酒食供住宿的小店,歷代政權都會把自己統治範圍內的驛站,納入到統一管理系統中來,所以大部分時候“驛站”和“官驛”是同義詞。

這個統一管理,一般來說也意味著國家財政供養支出,也就是驛站的設施和人員都“吃皇糧”。有些時候官府太窮或者其它原因,不給驛站工作人員發工資,而選擇當地有錢有勢力的家族去主持驛站工作,保證官府文件和人員正常傳遞,作為報償,允許驛站管理人員依託這個機關單位去搞一些三產經營之類。

所以,因為有比較固定的收入或者經營活動,人力和信息、物資都聚集在驛站,這裡自然而然地會形成一個交流中心,最熱鬧的所在。在繁華城鎮裡,這一點可能還不明顯,越是窮鄉僻壤,各家各戶分散種些零碎田地的那種地方,驛站的“中心”作用越突出。

舉個例子,農民家裡有人出門在外,想給他寫封信捎個話,找一般農戶,可能全是文盲。驛站裡總會有人能識文斷字的,說說好話或者出點錢,就能給代寫信,還很可能找到給捎信的人(官驛正常情況下不給寄私人信件,只傳遞公文)。或者想賣點家裡的土產換錢,自己能生產的東西鄰居家也都有,沒人買,也只能去驛站找外來的人,才好賣出去。

這種情況下,驛站本來就是附近人流最集中最顯眼的地方,為什麼會擔心遭盜搶啊。


森林鹿

題主對古代的驛站太缺乏瞭解了,驛站是國家用來傳遞消息和接待往來官吏的,同時具備國家郵政和政府招待所的職能,皇帝的聖旨也是靠驛站傳遞的,要是驛站被搶劫破壞了,聖旨不能正常下達到地方,皇帝佬兒會是什麼反應?那不一查到底大開殺戒才怪!土匪也不是傻子,知道哪裡能搶哪裡不能搶,《水滸傳》裡梁山好漢夠牛叉哄哄吧,打劫過驛站嗎?因為打劫驛站就是謀反沒的商量。同時因為驛站的重要性,每個驛站都有官兵駐守的,驛站並不是沒有安全防衛的。搶劫驛站不管收益大小風險成本太過巨大了,所以土匪們還是搶搶老百姓了


立志成蟲

敢搶驛站就是找死,官家機構,兵強馬壯。荒野中的茶館酒肆不是黑店就是給強盜匪幫打眼的,他們犯得上黑吃黑嗎。不過近代還真有過,解放軍進軍西藏的時候,西藏地方政府派帕巴拉格列朗傑作為談判代表去迎接,夜宿在茶馬古道上一個小店,就遭遇匪幫黑吃黑,幸好機智脫險,後來阿沛阿旺晉美率領藏軍剿滅了土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