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話:“喪不報孝不弔,不燒紙錢不謝孝”,對此你怎麼看?

在農村,有著濃厚的喪葬文化,而且在農村舉辦葬禮,非常有儀式感,所以,關於喪葬的習俗非常多。關於喪葬文化,農村有句老話是這麼說的:“喪不報孝不弔,不燒紙錢不謝孝”,這句老話裡面,包含了很多關於農村喪葬的規矩和禮節。從字面上看,是說家裡有老人去世,其子女需要去親戚家報喪,這樣的話,親戚就會過來弔唁,反之,就不會來弔唁。親戚朋友來弔唁的時候,燒了紙錢,那麼子女就要磕頭致謝,反之,則不用。

農村老話:“喪不報孝不弔,不燒紙錢不謝孝”,對此你怎麼看?

在農村,人情往來比較多,如果有一戶人家中有人去世,全村人基本上都會過來幫忙的,這是一直以來的傳統,到現在也是如此。一般來說,報喪的事情一般主家人是沒空做的,會安排村裡面比較有威望的、有經驗的村民幫忙去親戚朋友家裡面報喪,筆者所在的農村,會給報喪的人吃煮好的雞蛋湯,也是為了討個吉利。

農村老話:“喪不報孝不弔,不燒紙錢不謝孝”,對此你怎麼看?

農村辦喪事可是大事兒,鄰居們無論多忙都會過來幫忙的,一般是每戶人家抽一兩個人過來幫忙,不管誰家辦喪事都是一樣的,這樣互幫互助的現象利人利己,也展示了良好的農村風氣。向這麼團結的事情在城裡面很少見了,一般只有農村才有。

農村老話:“喪不報孝不弔,不燒紙錢不謝孝”,對此你怎麼看?

如果家裡辦了喪事,農村有很多講究的,比如在三年內,逢年過節不能貼對聯,之所以有這樣的講究,可能很多農村地區都有自己的原因在裡面,不過,大體的原因就是為了悼念去世的親人,和古代守孝三年的意思差不多。如果在辦喜事之前,家裡有人去世,會把喜事延後。另外,還有些農村地區會在喪禮過後,讓子孫在100天內不能理髮和刮鬍子來表達對逝者的哀悼。

農村老話:“喪不報孝不弔,不燒紙錢不謝孝”,對此你怎麼看?

現在很多農村的年輕人對農村的喪葬文化了解的並不多,所以去遵循這些喪葬規矩和禮節的人很少。但是,這些都是農村的傳統文化,丟不得。對於“喪不報孝不弔,不燒紙錢不謝孝”這樣的農村老話,你怎麼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