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壺名家排名 開創紫砂盛世的“紫砂七老”詳細介紹

紫砂七老是新中國成立以後發展紫砂藝術的重要奠基人,他們墊定了當代以及現代紫砂壺藝術的飛速發展。1956年,江蘇省政府任命了七位技術輔導,分別為顧景舟、任淦庭、朱可心、裴石民、吳雲根、王寅春、蔣蓉,他們各懷絕技,並培養了數以百計的藝徒,如今藝徒大部分都已是紫砂壺界知名大師,發揮所長,促進紫砂壺文化向新的高度發展,他們稱得上是現代中國最早的紫砂七大藝人,使紫砂陶藝進入了繁榮時期。

顧景舟--壺藝泰斗、身價最高

紫砂壺名家排名 開創紫砂盛世的“紫砂七老”詳細介紹

束旦生紫砂壺-景舟石瓢

顧景舟(1915~1996)。宜興川埠上袁村人。幼時隨祖母學藝制壺,二十歲左右壺藝已經有了知名度。三十年代後期應邀到上海仿製古壺,博覽歷代名作,悉心研究,技藝更上一層樓。1954年進入宜興蜀山陶業合作社。1956年被江蘇省政府任命為技術輔導。1959年被任命為宜興紫砂廠技術研究室副主任和技術股副股長。1982年被國家評定為工藝美術師。1989年晉升為高級工藝美術師。1988年4月,中華人民共和國輕工業部授予他“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是紫砂歷史上首位獲得此稱號的紫砂藝術家。

顧景舟用畢生的精力對紫砂藝術發展史進行梳理,是當代紫砂文化的集大成者,他的作品讓世人領略了紫砂得精神、氣質、神韻,代表了一個時代的高峰。是紫砂界公認的一代宗師、壺藝泰斗,為紫砂藝術的傳承和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的人。

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顧景舟大師的單件作品就創出百萬人民幣的記錄。2009年時“提壁茶具”創了三百多萬人民幣的記錄。2011年顧景舟與吳湖帆合作的“相明石瓢壺”創出了1232萬元的記錄,是繼徐悲鴻、吳冠中兩位大師的作品後宜興史上又一過千萬的藝術品。顧景舟的“上新橋壺”也以448萬元成交。這也是市場對顧景舟一生的藝術成就給予了總結。

任淦庭--陶刻泰斗、一代宗師

任淦庭(1888-1969),又名幹庭。,宜興陸平人。從小喜愛書畫,藝成後鑽研紫砂陶刻技藝,擅長書法、文學詩詞、這些陶刻裝飾使得紫砂藝術錦上添花。他善於製作各種紫砂茶具、花盆、人物等,作品雅緻生動,栩栩如生。他的雕刻書法筆力遒勁,刀鋒靈秀成為紫砂陶刻界傑出的代表人物之一。

光緒三十年,任淦庭拜宜興盧蘭芳為師,學習書法畫技和紫砂雕刻技藝。盧蘭芳是著名紫砂彩繪陶刻書畫家。任淦庭在盧蘭芳悉心教授下,在師兄陳少亭幫助下,技藝突飛猛進。至民國以後,任淦庭自立,以陶刻彩繪一般紫砂器具為主,還有在仿古器上作陶刻裝飾,署款為“幹庭”、“大聾”、“聾人”。

民國五年,宜興吳德盛陶器行創辦。老闆吳漢文聘任淦庭為陶刻技工。得到老闆吳漢文督導打底子,按排佈局章法的幫助後,任淦庭技藝逐步由簡單到複雜,由局部到全面的陶刻裝飾。署款為“幹庭”、“左民”、“左腕道人”。

三十年代,任淦庭技藝已經成熟成為藝途生涯第一個高峰期。任淦庭整日埋頭於陶刻技藝的鑽研之中,並沒有一絲懈怠,很快步入紫砂陶刻名家之列。

抗戰爆發之後,宜興窯場敗落,任淦庭以賣書畫餬口度生。1943年以後,窯場慢慢恢復,任淦庭任聘蜀山毛順興陶器廠的技師,與蔣永西長期搭檔合作。1955年春,參加蜀山陶業生產合作社。1956擔任技術輔導員,進入第二次創作高峰期。 任淦庭為紫砂陶刻的繼承人盡心盡力,悉心傳授技藝作出較大貢獻。當今紫砂陶刻界徐秀棠、譚泉海、毛國強等都得到了任淦庭的技藝傳授、教誨。1968年,任淦庭逝於宜興蜀山,享年78歲。

吳雲根--壺壇宗師

紫砂壺名家排名 開創紫砂盛世的“紫砂七老”詳細介紹

錢麗媛紫砂壺-竹段壺

吳雲根(1892—1969),宜興和橋鎮人。14歲時拜汪升義為師。1915年任聘為山西省平定縣平民陶器廠任技師。1929年受聘於南京中央大學陶瓷科當技術員。1931年受聘於江蘇省立陶瓷職業學校窯業科任技師。1954年吳雲根進入蜀山陶業生產合作社。1956年被江蘇省人民政府任命為為紫砂技術輔導員,成為著名的紫砂七大名藝人之一。為當今紫砂藝術界培養出了高海庚、汪寅仙、呂堯臣、葛明仙、何挺初、範洪泉等極有影響的紫砂藝術名家。

吳雲根技藝涉及全面,擅長光器、花貨、筋囊器等。其中最擅長的是竹貨,代表作品“竹段提樑壺”等為傳世經典。“線圓壺”是他的光貨代表作之一,是近現代最優秀的紫砂光貨經典器型之一。其它還有眾多代表作品,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

縱觀吳雲根一生,為人仗義耿直、寬厚善良、。工作上盡職敬業、兢兢業業。藝術上成就卓越,蜚聲壺界。新中國成立後,在帶徒授藝、培養人才方面,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優秀紫砂藝術人才,為傳承紫砂藝術事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王寅春--一代大師

王寅春(1897-1977),祖籍江蘇鎮江,隨父母定居宜興上袁村。13歲時拜趙送亭和金阿壽為師學習壺藝。1921年,上海客戶在王寅春那裡長期定製各式水平壺,壺底印“陽羨惜陰室王,壺蓋內印“寅春”,從此名揚上海。

上世紀三十年代中期王寅春到上海為古董商龔懷希仿製紫砂古器,接觸很多明清時期的紫砂精品。他反覆揣摩造型特點,把握住前輩造壺的形和神,成功地複製了時大彬、徐友泉、陳鳴遠等諸位名家的作品,也成就了自己的藝術造詣。

王寅春製作茶壺以又快又好而著稱。他所制的茶壺,造型雍容大方,光潤和洽,口蓋嚴密,人稱“寅春壺”。

三十年代中期為古董商龔懷希仿製紫砂古器時,紫砂筋紋器是體現他技藝精湛的重要作品,也是他重要的研究類型。

王寅春從藝六十多年中創制了光貨、花貨、方貨、筋囊貨等等紫砂精品,各個紫砂器型門類,都有經典之作。王寅春的作品都帶有強烈的個性,比如方器規矩挺括,敦厚朴實。筋紋器精妙大方。在七十多歲時創作出了經典代表作品之一的裙花提樑壺。

從市場表現看,王寅春作品的成交基本在十多萬上下。2011年拍賣中,他的嵌蓋平鼓壺創出了33.6萬元的成交記錄。作為對紫砂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的紫砂七大老藝人之一的王寅春,作品的市場價值還遠遠沒有得到體現。

裴石民--陳鳴遠第二

紫砂壺名家排名 開創紫砂盛世的“紫砂七老”詳細介紹

鮑正蘭紫砂壺-環龍三足

裴石民(1892—1976),宜興蜀山人。擅長制水丞、杯盤、爐鼎等器,造型典雅別緻,敦厚穩重的特點,其中仿真果品最佳。十五歲時拜自己的姐夫江祖臣學制紫砂壺。江祖臣是清末民初的制壺名手,擅長仿製陳鳴遠作品。裴石民受師傅教誨,嚴格要求自己所有的作品,為以後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民國六年裴石民被邀到上海,這一步是裴石民日後在紫砂藝術上取得的成就的一個重要的轉折。裴石民到上海後在古董商見到陳鳴遠的真品,經對反覆觀摩,開闊了藝術眼界。此後,裴石民逐步擠身於名手之列。

裴石民最痴迷的是陳鳴遠的像生類作品。他不斷仿製陳鳴遠形態各異的古壺、仿像生類瓜果菜蔬等,都能製作細膩逼真、維妙維肖,技藝達到高峰期,在紫砂界贏得了陳鳴遠第二的美譽。

1923年,裴石民為儲南強收藏的供春壺配蓋。1924年,裴石民又為儲南強收藏的聖思桃杯配製托盤成功。這兩件作品都有比較重要的歷史意義。

四十年代抗日戰爭時期,百業荒廢,裴石民在這個時候潛心創作。創作出很多裴石民藝術風格的經典作品。如“松段壺”、“南瓜壺”等像生類紫砂文玩作品。

1955年春,裴石民參加了蜀山陶業生產合作社,任命為紫砂工藝技術輔導員,成為著名的“紫砂七大藝人”之一。在這個時期,裴石民藝術造詣進入了他的鼎盛時期,相繼創作出“五蝠蟠桃壺”、“牛蓋蓮子壺”、“三足鼎壺”等經典名作。裴石民為紫砂藝術的傳承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朱可心 --紫砂素飾花貨大師

紫砂壺名家排名 開創紫砂盛世的“紫砂七老”詳細介紹

錢麗媛紫砂壺-洪福齊天

朱可(1904-1986年)宜興市丁蜀鎮人。是對行業極具影響力的一位紫砂素飾花貨巨匠。15歲時拜紫砂藝人汪升義為師。1932年《雲龍鼎》在美國芝加哥博覽會時榮獲特級優獎。《竹節鼎》在上海豫園展出被宋慶齡收藏。新中國成立後,朱可心為紫砂建廠創始人之一。1953年12月攜作品雲龍壺、圓松竹梅壺參展全國民間藝人觀摩大會。1959年他參加北京故宮博物院舉辦的世界陶瓷展覽。他的松鼠葡萄壺、松竹梅三友壺被選入中國工藝美術巡迴展出國展出,並獲一等獎。1959年他仿製南京博物院珍藏聖思桃杯獲殊榮。上世紀的60年代朱可心為徐海東大將製作了萬壽壺。70年代為周恩來總理出訪日本製造了可心梨式贈日本首相,他創制的常青壺、彩碟壺,被江蘇宜興陶瓷博物館收藏。1978年評為工藝美術師,宜興政協常委等職。

朱可心大師是第一個進入高等美術院校進修的紫砂藝人,1954年參加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民間美術工藝研究班,第一個參與企業管理。1954年合作化後,第一個開發設計了一種造型多種裝飾的系列產品,滿足了人們的需要等等。

朱可心大師一生中創作了數以百計的紫砂新品,其中有許多經典作品,如雲龍鼎、竹節鼎、報春壺、雲龍壺、彩蝶壺、松鼠葡萄壺、松竹梅三友壺等等都代表朱可心一生的心血。

在朱可心大師的藝術生涯中,培養出了汪寅仙、潘春芳、許成權、高麗君、李碧芳、範洪泉、謝曼倫、曹婉芬、王小龍等紫砂藝術名家,為當今紫砂的繁榮發展起到極其重要的作用。

蔣蓉--花貨大師

紫砂壺名家排名 開創紫砂盛世的“紫砂七老”詳細介紹

許小權紫砂壺-春花

許小權紫砂壺-春花

蔣蓉(1919-2008),宜興市川埠潛洛人。11歲隨父親蔣鴻泉學藝。1940年-1947年隨伯父蔣鴻高到上海製作仿古紫砂器。1955年參加宜興蜀山陶業生產合作社。1956年被江蘇省政府任命為紫砂工藝技術輔導,創作荷花壺、牡丹壺等,併為周恩來總理出國訪問製作禮品象真果品20套。1957年製作佛手壺,嘗試注漿工藝提高了工作效率,滿足出口訂貨需要。1958年創作金瓜壺、菱形壺、南瓜菸缸、大慄杯、竹根等數十品種。1973年後,創作白藕酒具、琵琶筆架、蛤蟆捕蟲水盂、樹樁盆等作品。1983年後有百壽樹樁壺、玉兔拜月壺、菊蕊花蝶壺、松果壺、雙龍紫砂硯等問世。1989年授於國家級高級工藝美術師職稱。1993年授予國家級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稱號。

蔣蓉為紫砂藝術界著名的“七大老藝人”其中唯一的女性,是位德高望重的花貨大師。善於將動物、植物、花果等自然形體,創作大多以自然界瓜果、動植物為題材,表現手法以仿生為主,作品形象生動形成了獨特的紫砂藝術風格。

蔣蓉大師一生的創作了二百多個品種的高檔紫砂壺和工藝品,代表作品有:“蓮花茶具”、“牡丹壺”、“束柴三友”、“荷花壺”、“芒果壺”、“南瓜壺”、“蛤蟆捕蟲水盂”、“蓮藕酒具”等,並發表了紫砂專論《師法造化,博採眾長》。代表作品荷花壺在全國工業會議上獲得特等獎。代表作品荸薺壺被英國維多利亞博物館收藏。代表作品琵琶筆架被北京中南海紫光閣收藏。

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蔣蓉大師的作品束柴三友在就創下了不俗的成交記錄。隨著近兩年的市場發展,作品蓮藕倒流壺在保利創下了134.4萬元的成交記錄,石榴樹蛙壺也以89.6萬元成交,這也從市場的角度表達了人們對蔣蓉大師作品的價值認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