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系列」社旗縣興隆鎮張崗村堰河村

堰河村距社旗縣城南二十公里,社旗至太和公路東側,距興隆鎮鎮政府所在地五公里,堰河原村址位於季節性河流堰河與唐河交匯處,村莊三面環河,地勢低窪,故取名堰河,隸屬於社旗縣興隆鎮張崗村委。

1975年8月洪災後,村址遷往堰河東邊崗上一華里重建新村,聚落呈東西長方形村莊,地勢東高西低,面積6.8萬平方米,房舍多為磚混結構平房、樓房,村莊南北主路三條,佈局井然。堰河村有耕地930畝,大部分位於唐河與堰河中間地帶,黃土質地肥沃,耐旱耐澇,素有“金馬灣,銀堰河,三年水不淹,糧食堆如山”的俗傳。村民以農為主,盛產瓜果蔬菜,部分村民從事養殖、建築、加工業等。

「鄉村系列」社旗縣興隆鎮張崗村堰河村

堰河村貌

村莊現狀

今日的堰河村,東靠幸福渠,西鄰社太路,村前有老溝環抱,是一塊上等的風水寶地,這裡人才輩出、鄰里和睦、生活富裕。

「鄉村系列」社旗縣興隆鎮張崗村堰河村

社太路在堰河村南拐了一個彎兒,這裡就是堰河大橋

「鄉村系列」社旗縣興隆鎮張崗村堰河村

堰河村的張崗村衛生所

「鄉村系列」社旗縣興隆鎮張崗村堰河村

村子公路旁的便民超市,方便村民購物

全村五個村民小組,209戶,900人左右。均為漢族,村上姓氏以李姓和彭姓較多,其他還有曲、張、王、夏、曹等其他姓氏。

姓氏流源

李氏,明朝永樂六年,李氏始遷李信公隨唐王遷居南陽,宛東青龍崗創建李富戶村,李氏三槐系十世李世恭從李福戶遷入到河東堰河村,向莊、後門李以及太和的保合莊李氏均為同宗,堰河李氏祖墳在保合莊西地,堰河南一公里處。

彭氏,祖居南陽彭營,系清代遷入到堰河村,堰河彭氏人丁興旺。附近月樓、趙莊的彭姓都是同族。

曲氏,清末由唐河縣理髮而落戶該村。曲氏字派為“新、令、凡、良”,與唐河縣曲氏同宗。

興隆鎮新街成立時候,堰河曲氏理髮是興隆街上最早的理髮店之一,店主曲令成祖傳的理髮刮臉技藝精湛,為人豪爽幽默,當初好多興隆人常年在曲氏父子的理髮店理髮,至今曲氏仍有理髮店在經營中。

「鄉村系列」社旗縣興隆鎮張崗村堰河村

曲家的興隆理髮店,能勾起多少人的回憶

夏氏,祖居饒良鎮夏老莊,後遷居苗店鎮宋莊,土改時候從宋莊投奔堰河舅舅李氏家從而落戶該村。與夏老莊、苗店宋莊等村莊均為同宗。其祖居的夏老莊建莊歷史可以追溯到明朝初期,距今已有600百年曆史,方圓百里的夏氏七門皆以夏老莊為祖籍。夏老莊夏氏據說為夏后氏大禹後裔。

村莊名人

李明哲,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駐廣西壯族自治區某部團長、湖北省老河口市武裝部政委,現任湖北省老河口市公安局主要領導;

堰河村有多名人民教師,辛勤工作在基層教育戰線上:如李國清現任興隆中心學校領導,李健德任興宇學校骨幹教師,夏桂雲(女)為興隆鎮中學資深教師。

曲凡清,在自家責任田種植了新品種提子,為周邊群眾提供了優質有機水果,自己還會釀造乾紅葡萄酒,曲老闆歡迎你有機會請來堰河品嚐他釀造的乾紅。

「鄉村系列」社旗縣興隆鎮張崗村堰河村

曲凡清的葡萄、提子種植園

曲凡彬聰明能幹,頭腦靈活,在興隆鎮集市上開辦有理髮店以及“新新娘”婚紗攝影店,為方圓百姓辦事提供攝影、攝像、司儀、婚慶活動等業務。

「鄉村系列」社旗縣興隆鎮張崗村堰河村

曲凡彬的攝影店

李闖,本村返鄉創業能人,利用個人在南方工作期間所建立起來的資源優勢,在本村開辦了電子加工廠,解決了當地農民工就業難的問題;

李英超,從事生豬養殖業從而率先致富,他的養豬場建有沼氣池,把豬糞變廢為寶,環保節能。他精明能幹,樂於助人,被聘任為興隆誠濟安養院院長。

堰河村李英超

在堰河村,有一批熱愛家鄉的出家人,他們雖然常年在外弘揚佛法,但都有一心繫家鄉,廣結善緣,澤及鄉鄰用,用愛心演繹了自己人生價值。他們的善心,並引來了社會熱心慈善事業的愛心人士支持。

僧人李炳旭和李金付是北京市某寺院出家,二人回到家鄉,見到村內道路坎坷不平,給村民生產和生活造成了很大的不便,於是,兩人捐款數萬元為村民修路,方便了百姓出行。

李旺春是堰河村遠近聞名的人才,年輕時代從事農業科技工作,晉升為農藝師資職,多次獲得省地縣政府部門的表障和獎勵;中年時代他又從事教育工作,教書育人,為祖國培養一大批優秀人才;進入老年,他又脫俗出家,成為一名出家師,被人稱為'三師。出家後不忘家鄉,多次給學校和敬老院捐款,李旺春師傅多才多藝,琴棋書畫樣樣精通。

「鄉村系列」社旗縣興隆鎮張崗村堰河村

多才多藝的李旺春師傅

「鄉村系列」社旗縣興隆鎮張崗村堰河村

李旺春師傅正在創作書法

「鄉村系列」社旗縣興隆鎮張崗村堰河村

李旺春師傅創作的孔子畫像

李啟蒙為李旺春之長子,佛教出家師,最早為村莊自費修了一條水泥路,後來看到村裡生活汙水橫流,又為村莊修建下水道,解決了農村廢水汙染問題;又自費為村莊安裝了路燈,給村民帶來了光明,至今村中路燈的電費仍由李啟蒙師傅承擔。

「鄉村系列」社旗縣興隆鎮張崗村堰河村

李啟蒙師傅,法號為釋迦心枳

「鄉村系列」社旗縣興隆鎮張崗村堰河村

在李啟蒙的資助下,堰河村內道路硬化,路燈等配套設施齊全

李啟才,為李旺春之次子,法號釋演誠,目前在海南出家,他雖身在海南,但仍心繫家鄉,近年來為村裡做了不少好事:為村裡的五保戶、特困戶捐款;聯繫愛心企業和愛心人士為村裡捐款修路;與上海百家聯誼慈善基金會聯合,為村裡的孤寡老人和特困戶每月發放救助金。

「鄉村系列」社旗縣興隆鎮張崗村堰河村

演誠師傅歡迎愛心人士和企業來安養院慰問、資助

2013年演誠師傅發起並個人捐資40萬元,在堰河村籌建了一家養老休閒為一體的老年樂園,旨在為孤寡老人及需要照顧的特殊人群提供無償安養救助和臨終關懷等服務,命名為“社旗縣興隆鎮誠濟安養院”,安養院佔地面積13畝,可入住48位老人,鎮政府投資10萬元完善配套設施,目前已經有三十多位老人入住。

「鄉村系列」社旗縣興隆鎮張崗村堰河村

位於堰河村的興隆鎮誠濟安養院

「鄉村系列」社旗縣興隆鎮張崗村堰河村

已經建成的誠濟安養院一期有二十多間住房

「鄉村系列」社旗縣興隆鎮張崗村堰河村

誠濟安養院內景

堰河村多年來走出來的大學生也很多,他們如今都在外邊成家立業,如最早村裡的大學生李天群,大慶石油管理學院畢業,現在大慶油田工作;

李逢春,碩士畢業生,現在鄭州一中任教;

彭磊,中國民航大學畢業,在南方航空公司工作;

李全鐸(女)河南大學畢業,現在商丘稅局工作;

夏桂森,河南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鄭州公司駐廣東銷售經理;

曲良偉大學畢業後現在縣審計局工作;

李大浩大學畢業後在縣組織部工作;

李大瑞大學畢業後在鄭州任教;

曲良平大學後鄭州工作。

「鄉村系列」社旗縣興隆鎮張崗村堰河村

村中村民新建的漂亮的住房

今日的堰河人,在奔小康的道路上正勤勞奮進,使古老的堰河村煥發出勃勃生機,在國家鄉村振興的強力實施推動下,堰河村會變得越來越美!

照片拍攝:向超;感謝李建德老師提供部分信息。


「鄉村系列」社旗縣興隆鎮張崗村堰河村

作者向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