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臘只有八大天王,卻能擊殺過半梁山好漢,這到底是為何?

Seven_樂樂

方臘這些大將宛如喪門神一般盯著宋江。

方臘軍第一個出場的便是樞密使呂師囊,他因給方臘貢獻錢糧而迅速高升,此人賬下有副將十二員,號稱“江南十二神”:"擎天神" 、"遊弈神" 、"遁甲神" 、 "六丁神" 、"霹靂神" 、"巨靈神"、"太白神"、"太歲神"、"弔客神" 、"黃神" 、"豹尾神" 、"喪門神",別看名號叫的響亮,本事肯定沒那麼大。

就像李逵的兩個副將是八臂哪吒和飛天大聖,不過是因為李逵死命衝鋒不計後果,宋江安排的——盾牌兵罷了,因此好漢雖多,大多充數,那侯健和段景住竟然因為不會水淹死。雖然仗打的費點周折,但也算是大獲全勝,此戰宋江死了三個地煞。

要說宋江方面有很強統帥才能的有兩位,一位關勝,一位呼延灼,頗有大將風采,其他的真的比較一般,就連在朝為官的董平都因為冒進帶著張清雙雙把人頭送給了厲天閏。

在分兵的時候也能看出來,關勝和呼延灼分別安排在宋、盧兩軍中,並擔任前線的統帥。

隨後出場的是方貌,打不過宋江四處逃竄,先後遇到李逵、魯智深和武松,也是他倒黴,後來被武松殺了。方貌的能力不在於單挑。

接下來要進攻杭州時,四位大將,石寶,鄧元覺,厲天閏,司行方。那石寶和鄧元覺武力非常高,厲天閏前文提到,司行方戰敗雷橫。

石寶殺死索超、鄧飛等人。那鄧元覺的武力也絕不在魯智深之下。石寶最後怕被俘虜自殺,鄧元覺被花榮射下馬,被眾軍殺死。

還有龐萬春。此人指揮能力強,還射的一手好箭。

尚書王寅殺梁山副將如探囊取物,後被林沖等五人聯手殺死。

其實梁山大多數的人沒有什麼非常優秀的能力,充當了炮灰角色,樑上雖為108人,實際上能打的強將,善於指揮的大帥少之又少,在進軍過程中沒有特別好的戰術,冒進死者很多。

攻城本身就要消耗更多的兵力,再加上北軍南下水土不服,生病者不計其數,楊志初戰之後就患病養病了,也是十分的尷尬。


大眼大世界

我認為原因有四個方面,後面再說。

先說方臘的八大天王到底是何方神聖。方臘的“八大天王”是指麾下四大元帥以及另外四位猛將,我們分別看一下(就不一一貼圖了)。

1.石寶

南離大將軍石寶,慣使劈風刀,善打流星錘,胯下瓜黃馬,武藝超群絕倫,大刀關勝曾誠懇的說道“石寶刀法,不在關某之下”。石寶的謝幕之戰,被眾人群攻圍困,自刎而死,也算壯烈。

斬殺梁山好漢:錦毛虎燕順、急先鋒索超、喪門神鮑旭、火眼狻猊鄧飛、鐵笛仙馬麟。

2.厲天閏

鎮國大將軍厲天閏,武藝相當出眾。一合斬殺周通,打傷李忠;十合戰敗董平(董平有傷,丟人很鬱悶);戳死張清(張清死的好窩囊)。敗兵之際,與水滸武力一哥盧俊義大戰三十回合,終因不敵被殺,不過這種表現已經很搶眼了。

斬殺梁山好漢:張清、周通。

3.司行方

護國大將軍司行方,三十合速敗雷橫,實力耀眼。但作者沒有給他太多的塑造,很快就因為兵敗而落水身亡。

斬殺梁山好漢:插翅虎雷橫。

4.鄧元覺

寶光如來國師鄧元覺,使一條禪杖五十餘斤,有萬夫不當之勇。為了對比,作者安排他和花和尚魯智深單挑;果然,寶光如來畢竟名頭太大,花和尚似乎落於下風,武松上前夾攻,鄧元覺才敗歸本陣。鄧元覺後來中計,又被花榮射中面門,最後被亂刀砍死。

斬殺梁山好漢:無(可能是照顧寶光如來的名號)。

上述四人,即方臘的四大元帥。再看其餘四人如何。

5.王寅

兵部尚書王寅,慣使一條點鋼槍,胯下良駒轉山飛,登山渡水如履平地。王寅不但武藝高超,難得的是他還飽讀詩書、頗有謀略,是方臘帳下不可多得的全面人才,先後斬殺梁山數位大將。最後林沖帶領孫立、黃信、鄒淵、鄒潤五人聯手將他殺死。

斬殺梁山好漢:神火將魏定國、聖水將單廷圭、青眼虎李雲、石將軍石勇。

6.龐萬春

“小養由基”龐萬春,箭法神乎其技,不亞於小李廣花榮。龐萬春初次出場就一鳴驚人,一箭擊斃史進,又以連珠箭射殺歐鵬。後來指揮得當,亂箭射死石秀、陳達、楊春、李忠、薛永等人。龐萬春最後劫寨失敗,被梁山活捉後所殺。

斬殺梁山好漢:九紋龍史進、拼命三郎石秀、摩雲金翅歐鵬、跳澗虎陳達、白花蛇楊春、打虎將李忠、病大蟲薛勇。

7.方傑

皇侄方傑,一條方天畫戟神勇無敵,方臘表揚他為南國第一名將。方傑酣戰秦明三十餘合,不分勝負。最後在杜微飛刀偷襲秦明時,方傑得手殺死了秦明。方傑最後被柴進(無間道取得信任)偷襲,又被燕青結果了性命。

斬殺梁山好漢:霹靂火秦明。

8.呂師囊

樞密呂師囊,因獻錢糧與方臘,官封為東廳樞密使。手使一條丈八蛇矛,給部下十二個統制官搞了個組合,號稱“江南十二神”,協同守把潤州江岸。雖擋不住梁山大軍,但屢敗屢戰,誓死抵抗,讓人欽佩。呂師囊在和徐寧單挑時,被鉤鐮槍鉤下馬來,一槍戳死。

四大元帥與王寅、龐萬春、方傑、呂師囊,被稱為八大天王。現在回到題主的問題“方臘只有八大天王,卻能擊殺過半梁山好漢,到底為何”?我覺得,有以下四個方面的原因,簡言概之:

1.八大天王確實武藝超群。

尤其是石寶、厲天閏、王寅、龐萬春等,面對梁山上的醬油角色,比如周通、李忠、薛勇等,簡直是速殺秒殺;像索超、史進、石秀、雷橫等,死得其所,技不如人沒什麼好說的。而王寅的將帥之才、龐萬春的神射,也都給梁山造成了創傷性傷害。

2.方臘實力雄厚地利優越。

方臘佔據了六州五十二縣,包括浙江、安徽、江蘇南部、江西東等廣大疆域。周邊各地也紛紛響應投靠,兵力達到幾十萬,東南告急、朝廷震動。方臘不但基本雄厚,而且地理位置優越,梁山在很多次進攻中,都是吃了地利的虧,比如最知名的,張順之死。

3.梁山南征北戰疲憊不堪。

宋江招安後,被朝廷的奸佞之徒擺佈,充其量就是個槍手棋子。先後徵大遼、平王慶、戰田虎,眾位好漢已經是身心俱疲,往日的朝氣蓬勃喪失殆盡,大有強弩之末的徵兆。

4.梁山特殊人才沒有跟進。

這裡的特殊人才,最當緊的就是神醫安道全。在前面徵大遼、平王慶、戰田虎之時,梁山眾人多有負傷,但都沒有喪命,比如被人射中咽喉的沒羽箭張清都能活下來,這一切安道全功不可沒。但是,徵方臘之前,安道全被抽走了,這無疑於斷了加血包。另外,公孫勝、以及獸醫皇甫端,都沒有跟隨出征,這都給梁山的作戰實力大打了折扣。

另外一點,打仗哪有不死人的!前面幾次征戰,只不過是作者出於對比下人物的呵護,才讓他們都能全身而退。徵方臘時,你如果在這樣輕鬆隨意,那簡直是侮辱歷史了,所以,作者只好寫的慘烈一點,也讓讀者深入反思:宋江招安,到底對不對?


鳳凰西遊

梁山好漢,說白了就是一群黑社會聚眾鬧事,沒有理想,沒有政治綱領,沒有政治目標,沒有紀律,雖然是108將,真正有戰略眼光的沒有一個,軍師吳用有的只是政治眼光,並沒有軍事戰略,容量更不用說了,思想境界頂多和貧困縣的縣長一個級別,其他的人要麼有勇,有麼無謀,再翻看他們每個人的個人簡歷看看,純粹的基層老百姓,在宋朝,知識還是掌握在士族階層,普通的老百姓很少有讀書的,更別說再看其他的兵書戰冊了,政治性的思想只會流傳在皇室或者官宦階層。

至於方臘,比梁山強些,但是也強不到哪裡去,同樣是活不下去的人聚在一起反抗地主和官府剝削而已。曾經有人做過設想,雙方聯手能不能奪得天下,我只能說,那樣的話死的會更快。領頭的什麼性格就會決定這個團隊什麼性格,就宋江的假大空性格和方臘的桀驁性格,兩個不等聯手都會被朝廷裡的政治老油條各個擊破,最後還不是上了當了。如果在宋朝能出現一個毛先生,也就不會有宋元明清什麼事了。


鏡塵

宋江的梁山陣容其實非常強大,馬軍,步軍,水軍,三軍齊備,萬夫莫敵的高手數不勝數,方臘方面實力確實不弱,相比田虎,王慶要強很多,但是相比梁山還是有差距的,如果說方臘只有八大天王,那很不客觀,因為方臘並非只有八個武將,細數一下能上陣作戰的也不下六七十人,梁山方面去掉部分後勤人士,和文職人員,其實並不比方臘多多少戰將。


如果對比方臘的主力戰將八大天王,宋江這邊的主力武將也就是五虎將+八驃騎,再加上四五個步軍頭領和水軍主將,大概二十人左右,至戰爭結束,宋江方面,主力剩餘將近半數,方臘方面全軍覆沒,雙方差距不大。

宋江的梁山軍隊對北方或者中原地區作戰比較擅長,所以徵遼國,田虎,王慶都能全身而退,但是到了江南,十分不適應,很多武將都屬於非戰鬥減員,落水淹死的,被蛇咬死的,不適應環境生病死亡的有好幾個人,而且神醫安道全沒有隨軍,如林沖楊志等主力都屬於非戰鬥減員。



最關鍵一點,方臘屬於守勢,佔據天時地利,宋江攻勢十分不利,宋江在梁山曾經無數次挫敗朝廷圍剿,地理位置因素很重要,假設讓方臘人馬去進攻梁山,估計方臘會死的很慘,梁山方面應該不會有太大損失!!


青青子衿83182168

殺過半,這是正常的操作,梁山好漢就敗在了這個宋江身上,相比於晁蓋,盧俊義,宋江喜歡當官,雖然號稱及時雨,但是為人虛偽,在宋江的帶領下,天天招安招安,最後死的死,傷的傷。究其原因,還是因為當時的梁山,沒有正確的理想,沒有目標規劃,雖然方臘起義也是以失敗告終,但是相比於宋江主持的詔安,我認為死的也是頗有幾分漢子氣息,你不試一試怎麼知道起義會失敗呢?

梁山雖然有軍師智多星吳用,雖然也算是有幾分智謀,但是過於淺薄,不足夠掌控梁山的全局,沒有長遠的規劃。然後其他好漢大部分都是莽撞的武將出身,並不是很懂用兵方面的事情,這樣算下來真正有實力的人也只不過是一半左右了。


那麼在看看方臘,其實也是和梁山類似,雖然也是一群土匪起義,但是政治目標卻不一樣,當時的方臘部隊有目標性的,召集了很多人而且求勝的慾望很強。除了這些之外,當時和方臘交戰的梁山好漢,沒有什麼優勢,比如地理位置,梁山對地理位並不是很熟悉,很多將領就是死於這個原因,所以最後梁山好漢死了過半是正常的。

畢竟有句話這麼說的,殺敵一萬自損八千,而且當時方臘手下還有很多好漢的,並不是一堆草包在那裡,你想沒有損失是不太可能的,比如石寶、鄧元覺、厲天閏、司行方、方傑、王寅、包道乙、夏侯成、呂師囊、等人都是武力超群之人,都是以一敵百的人。


感謝!歡迎留言討論!


一個看歷史的小矮人

一幫二狗子仗著人多勢眾,裝備精良,圍剿解放區,能撈到便宜嗎?

方臘起義軍,有宗旨,有旗幟,以推翻腐朽的宋王朝,建立新朝為己任,得到當地群眾的支持,是真正的揭竿而起的農民起義軍。



而宋江帶領的一幫山林土匪草寇,以打家劫舍為生,有奶便是娘,朝廷一招安,立馬換身皮,實質上還是賊。



一幫二狗子跑到解放區去剿匪,一沒群眾基礎,二不熟地形,三沒朝廷信任,能打贏就不錯了,仗著人多勢眾,裝備精良,最終以慘勝告終,殺敵八百,自損一千。

朝廷視梁山軍為炮灰,驅狼吞虎,最後兩方都被消滅。試想,如果梁山軍大勝,最後只能是養虎為患,朝廷給自己培養了一個軍閥,尾大不掉,甚至變成董卓式人物,也未可知。

不過,雖然起義軍被撲滅,但也敲響了宋王朝的喪鐘,內憂未消,外敵入侵直接就結束了宋王朝,如果不是岳飛等中興四將的奮力拼搏,哪有偏安一隅的南宋。


史話聊齋

梁山與方臘PK,方臘方面天時、地利、人和都站上風,特別是地利方面。

天時方面:梁山與方臘基本五五開。

地利方面:梁山和方臘是一九開,由於不清楚當地地形,有很多梁山將領莫名其妙的陣亡,其中史進、石秀等六人的陣亡尤為可惜。

人和方面:除了段愷投降梁山外,其他方臘將領都是寧死不降,可見方臘的團隊凝聚力非常強,梁山只能硬拼。而且,方臘方面並非只有八員傑出的將領,而是有很多,石寶、鄧元覺、厲天閏、司行方、方傑、王寅、包道乙、夏侯成、呂師囊、成貴,翟源、杜微、家餘慶、婁敏中、李韶……。

而且方臘已經佔據八州,且封官稱制,財力後勤方面都不存在問題,情報方面,梁山也沒有什麼建樹,因此,梁山征討方臘,註定是一場硬仗,在犧牲大半將領的情況下,畢竟還是取得了勝利,從反面印證了梁山的強悍。


洞庭一葦1188

說起來梁山好漢相信大家一定不會陌生,不管是看過了水滸傳紙質書籍還是翻拍的電視劇,梁山好漢的形象在我們大家眼裡都是比較鮮明的。頭領宋江帶著大家“大碗喝酒,大口吃肉”意氣風發。看不得善人被欺負,看不得窮人被壓榨,劫富濟貧。他們的戰鬥力很強,幾乎每個仗都打得漂亮。但是與方臘對峙,這108將所剩無幾及,而且方臘手下只有八大天王。

宋朝當時快要沒落,不過宋江還是一心向往朝廷,在朝廷的勸說下選擇招安。當時的梁山將士都被當做是草寇,朝廷鎮壓不住便勸說他們歸順朝廷。但是其他的幾個草寇勢力不願意歸附,典型的有田虎和王慶。田虎是土匪頭子起家,當時局勢相當亂,一些政府衙門對於這些難以管理的勢力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這讓田虎恃才放曠,甚至想稱霸做帝王。

同為草寇的王慶,作為富二代他也想在這混亂的局勢中佔有一席之地。他們的日子正過得快活,朝廷便派遣梁山弟兄們去圍剿。在這場戰鬥中梁山好漢大獲全勝,一舉拿下田虎和王慶。他們的勝利使得他們在朝廷中的地位大大提高。

然後朝廷又派遣他們去圍剿方臘。其實方臘的論地盤還不及王慶,但是他的手下八個將士是真的厲害了。第一位是王寅,他偏文是個尚書,但是這個尚書也是相當的厲害,且不說在八位將士裡面德高望重,他在與宋江一夥人對戰的時候勇敢衝向前去,孫立、黃信、鄒淵、鄒潤,林沖五個人一起與其對戰才將王寅打死,可見雖然是文弱的書生武藝也不一般。

第二位是鄧元覺,他是個和尚,跟魯智深對打,結果還是在武松的幫助下二對一才將鄧元覺拿下。第三位是石寶,他殺了108將中的五位,其中將索超一招斃命,其他的三位他也是沒戰幾個回合就取了他們性命。

第四位是司行方,司行方在戰鬥中的貢獻並不是特別多,是因為他死的比較早,但他的實力還是比較強大的。他很輕鬆打死了雷橫,雷恆在108將中資質是很不錯的,但還是慘死在司行方的手下。

第五位方傑,他的身份特殊,是方臘的親侄子。在方臘手下做事一直都受方臘的特別照顧,當然方臘對這個侄子還是比較親的。方傑也刻苦訓練,手裡有方天畫戟使得他的武藝更加高超。戰鬥中他自己一個人對戰花榮等六位將領,最終因對方人多自己又筋疲力盡,被燕青殺害。第六位是大將厲天閏,這人殺了周通和董平又殺了張清,梁山將士折損。盧俊義心裡也是憤憤不平,一心想為弟兄們報仇,上前去將厲天閏挑與馬下。第七位是射箭比較厲害的龐萬春,他用他的箭射死了楊春,陳達,李忠,薛永,石秀五將,為人兇猛。

接下來就是東廳樞密使呂師襄,他是個文化人,從小讀過兵書。但是心思不正,只想取得勝利不顧手段。跟敵人對峙並不是靠蠻力而是靠計策。在戰鬥中他的計策舉足輕重,從天時到地利都全權把握。

讓這108將傷亡慘重的也不僅是方臘手下將士厲害,還存在著其他因素。像地理因素,水土不服讓很多梁山將士病倒了,戰鬥力大大削弱;內部因素,由於宋江的招安,很多人心生怨氣,不想聽從宋江的差遣,導致內部也不夠團結;還有,當時的方臘相比這梁山好漢更得民心,得到了很多百姓的幫助。

如果宋江選擇不招安,那麼或許梁山兄弟還能夠繼續逍遙快活,但是從宋江選擇招安的那一刻起,所有的結局就已經註定。


美少女說歷史

梁山好漢在接受招安封官的只有27人,在往方臘之前打了很多仗一個沒死,往方臘時陣亡59人,病死11人,總計死亡70人。梁山好漢也是武藝高強,為何在往戰方臘時被擊殺過半呢?

方臘是當時浙江一帶農民武裝力量,書中講方臘手下有八大天王,各個勇猛無雙,排名第一名的叫做王寅城破突圍之時,單挑沒有遇到對手,後來林沖加入五人合力才將亂槍戳死;第二名鄧元覺,使一條禪仗重五十餘斤,曾力戰魯智深與武松;第三名石寶,戰死五位梁山好漢,其中一錘便取了索超性命;第四名司行方,在德清縣南門殺了雷橫;第五名方傑手持方天畫戟;第七名

龐萬春;第八名呂師囊都是厲害的角色。

一,方臘一方八大天王,也都是厲害角色,比如石寶等面比梁山比較次的角色,都是一招秒殺的。可見梁山好漢眾多,每個人的武藝也並不是像武松,林沖那樣高強的。

二,方臘佔據了浙江等五十二縣,地理位置優越易守難攻,比如張順攻就被滾石和擂木砸死在湖低,呂方被滾石砸死等,佔據地利這個時候強攻肯定會有傷亡的。

三,南往北戰疲憊不堪,梁山好漢被招安後,被朝廷的奸佞之徒擺佈,充當棋子。先後往大遼,平王慶,戰田虎,眾好漢都身心疲憊了,在加上當時朝廷並沒有物質的資助,軍中的醫遼條件人手及藥物都不夠使用,好多人都不堪忍受痛苦自殺而死。

四,據情的需要,《水滸傳》是一部文學作品,前期大夥怎麼鬧過程是曲折了一點,到了梁山都能全身而退。如果被招安後征戰方臘還是那麼輕鬆隨意,讀都對這部書就沒有什麼印象了,寫的慘烈一點,也讓讀者深入反思:宋江招安,到低對不對?


麻花小張

一百零八將?打個算盤也算一將,這也太過於玩笑了吧?還有醫生,醫生能上陣殺敵?還是能領兵打仗?也算一將?實際上能拿出來的,也就三十來個人。在打方臘之前已經耗損一些。

再說宋江,上山之前助人為樂,不圖回報。如果不是梁山非要寄信給他,能被別人抓到把柄?發配的時候也不願意繼續違法犯罪,如果不是梁山那些土匪劫法場,宋江最多是死一個人保全家!

放在現在,如果你佔太行山一個山頭,自立為王,殺人放火,打家劫舍,攔路搶劫,對抗法制,怕不是作死!而宋江只是想做一個遵紀守法的好市民,不想和土匪為伍。你說誰對?說梁山對的,你先出去買把槍打劫去,不然你就別bb!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