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這個村是越劇的誕生地,70%村民會唱,一言不合上臺飆戲

浙江這個村是越劇的誕生地,70%村民會唱,一言不合上臺飆戲

越劇是中國第二大劇種 ,有第二國劇之稱 ,又被稱為“流傳最廣的地方劇種”。說起越劇的誕生,它來自於浙江紹興嵊州市甘霖鎮一個小村莊——東王村。如今,在東王村裡,全村70%的村民都會唱越劇,每逢週末、假日、婚喪嫁娶,村民時不時會上臺唱上兩段。

浙江這個村是越劇的誕生地,70%村民會唱,一言不合上臺飆戲

越劇誕生於浙江嵊州,發祥於上海,繁榮於全國,流傳於世界,在發展中汲取了崑曲、話劇、紹劇等特色劇種之大成,經歷了由男子越劇到女子越劇為主的歷史性演變。

浙江這個村是越劇的誕生地,70%村民會唱,一言不合上臺飆戲

越劇長於抒情,以唱為主,聲音優美動聽,表演真切動人,唯美典雅,極具江南靈秀之氣。越劇多以“才子佳人”題材為主,藝術流派紛呈,公認的就有十三大流派之多。主要流行於:上海、浙江、江蘇、福建、江西、安徽等廣大南方地區,以及北京、天津等北方地區。

浙江這個村是越劇的誕生地,70%村民會唱,一言不合上臺飆戲

在東王村村口,矗立著一棵樹齡約三百年的老香樟樹,這裡是唱書藝人“出門上香拜三拜,回家銅鈿一千八”的聖地。據說,這棵香樟樹特別靈驗,村民們出門討生活只要在這裡拜一拜,此行一定一帆風順。一百多年前,這棵枝繁葉茂的大樹下,勞作歸來的農人聚在一起說說民間故事,唱唱田間耕作的小調,一個新的劇種——越劇,便這樣孕育出來。

浙江這個村是越劇的誕生地,70%村民會唱,一言不合上臺飆戲

東王村有934名村民,7成以上人會唱越劇。在這個村裡,成年人不會唱戲才是一件稀罕事。東王村村委主任李秋順說,他和妻子經常同臺唱戲,9歲的小女兒唱起《我家有個小九妹》《祥林嫂(選段)》更是有模有樣。

浙江這個村是越劇的誕生地,70%村民會唱,一言不合上臺飆戲

只要天氣條件允許,每週一和週五晚上,村民雷打不動地來戲臺演出。觀眾有本村的,也有鄰村的,甚至有從全國其他地方趕來的。此外,只要逢年過節、喜慶典禮,村裡就會搭起戲臺。村民們喜好自編自唱,家長裡短、敬老愛幼、民俗婚嫁都能成段,哼出口就成越劇。

浙江這個村是越劇的誕生地,70%村民會唱,一言不合上臺飆戲

如今的東王,在村黨支部的帶領下,在全村幹部、群眾的共同努力下,投資1200萬元進行整村改造,包括:新建古戲臺,弱電入地,立面改造,綠化美化,香火堂整體布展,越劇小站的打造,整村“白改黑”等,並完成了甬金高速出口的改造。喜歡戲曲的朋友大可以驅車來到東王村,實地感受下誕生地純正的越劇風味。(圖文:三日/路邊新鮮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