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中的太原|過去那些年月里的解放電影院

文:小喬

說起解放電影院,很多老太原會說“嗷,解放電影院,額們以前經常在那兒看電影了!”

解放電影院,始建於上世紀五十年代,位於解放路北城區路段的路西(現在的杏花嶺區),我的記憶裡它南面緊鄰解放副食大樓,北面是熱鬧的城坊街農貿市場,馬路對面是解放百貨大樓。我小時候住在西緝虎營,從西緝虎營東面出來,解放路上右手的人民市場,左手的解放電影院區域都是熱鬧繁華的場所,白天里人頭攢動,夏天的夜晚總有老人拿著蒲扇,坐在商店或電影院的臺階上乘涼,小孩兒們在臺階下面空曠的場地上玩耍,其中也有梳著兩個鍋刷子的我。

那時人們的業餘文化生活比較簡單,不能和現在相比,電視機也不是家家有,看電影在當時是很重要的文化生活。

解放電影院當時的售票處,在影院北面的平房裡,我那時的個頭剛剛能夠到售票窗口,星期天用自己不算多的零花錢,和小夥伴們看上一場心儀的電影,喜悅興奮的心情溢於言表,在售票窗口排隊買票時期待的心情,我現在還記得。

那時看電影是有場次的,買幾點的票就看幾點的電影,一場結束要清場,不像現在循環播放循環觀看,就像老電影中我們經常能看到趕場看電影的情節。進到影院裡,解放電影院是那種木製的摺疊排椅,那時的電影幾乎是場場滿座,買到票要對號入座,有的人,為了和朋友熟人能挨著坐,有時還要和人換座位,這個經歷我相信好多人都有過。

那時的電影票價都是幾毛錢,如果學校單位包場,票價還會低,我們西緝虎營小學經常會在那兒包電影,老師領著學生浩浩蕩蕩排隊去看電影,我母親在解放副食大樓上班,單位裡也經常在解放電影院包電影,我也會跟著去。

記憶中的太原|過去那些年月裡的解放電影院

█ 八十年代初的太原,群眾在排除購買《吉鴻昌》的電影票

在解放電影院,我看到了很多優秀的國產影片,領略了七八十年代中國影星的風采,對善惡美醜的認識,在這裡得到了朦朧的啟蒙,對我的人生至今都有影響。

觀眾席上方的放映室,對於少年的我來說是個神秘地帶,從那裡投放出來的光影在幕布上成了一個個活色生香的場景,記得李羚演的《苗苗》,我感覺這個老師像一個天使,正直,漂亮,善解人意,讓我知道什麼是美,什麼是該堅持的!《黑三角》裡的插曲《邊疆的泉水清又純》,人們傳唱至今,裡面凌元演的女特務為掩護身份賣冰棍兒,臺詞“冰棍兒,冰棍兒……”,當時成了小孩們開玩笑的口頭禪。美術動畫片《孫悟空大鬧天宮》,孫悟空用自己的七十二變,迷惑二郎神,美術動畫效果惟妙惟肖,色彩鮮豔,讓我喜歡的不得了。還有八十年代熱播的《喜盈門》,通過講述一個北方農村家庭的生活,反應家庭倫理道德問題,大媳婦的自私無理,二媳婦的善良寬容,讓我看到了人性的善惡美醜。還有《瞧這一家子》,《甜蜜的事業》,《咱們村的牛百歲》等,都是那時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電影。

在解放電影院看過的,為數不多的幾部戲曲電影,對我的人生更是有著長遠深刻的影響。評劇電影《花為媒》,新鳳霞飾演的張五可,還有電影裡的小姐李月娥,讓我驚為天人,她們像畫裡走出的人兒一般,怎麼這麼好看!京劇電影《李慧娘》,李炳淑的《白蛇傳》,裴豔玲的河北梆子電影《哪吒鬧海》,黃梅戲電影《天仙配》等,都讓我朦朧的感覺到了中華戲曲的美!這些都為我如今成為戲迷打下了基礎。

在解放電影院觀看的越劇電影《紅樓夢》,更是為我如今偏愛聽越劇做了啟蒙,我在《越劇之家》發表的文裡寫道“我生活在北方城市,小時候母親的單位旁邊就有一個電影院,那時候單位裡經常給職工包電影看,我也常常跟著母親去,記不清在幾歲的時候啦,我第一次看到了越劇電影《紅樓夢》,溫婉的越音像一縷清風撲面而來,吹進我幼小的心田,不同於我們北方民風的腔調,……那一聲“天上掉下個林妹妹”讓我與越劇結下了一世情緣。”

這個母親單位旁邊的電影院,我指的就是解放電影院!一個電影院可能不是很大,但它傳播出來的文化訊息,卻能影響一代人或幾代人的思想觀念!

後來隨著社會的多元化發展,看電影,在我們的文化生活中比重沒有原來那麼重了。如今解放電影院的主體還在,但早已在市場經濟大潮中改換了門庭,可是它曾經帶給我們的喜悅,文化享受,我們不會忘記。我現在有時會夢到自己坐在解放電影院的木製排椅裡,正在欣賞一部唯美的電影,但是電影叫什麼名字,卻說不上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