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湖之省,魚米之鄉”美譽的湖北

有櫻花爛漫的迷戀,有“道可道,非常道”的道法,有三峽奔湧的狂放,有赤壁之戰的沉穩,古今融貫、剛柔兼備,這樣的湖北怎能不動心。

“千湖之省,魚米之鄉”美譽的湖北

湖北省的山水名勝與文物古蹟二者兼備。長江三峽馳名世界。七十二峰朝大頂,二十四澗水長流,人譽“第一山”的道教名山武當山為道教聖地。國家級4A旅遊景區,避暑勝地九宮山、闖王陵。地質公園隱水洞。號稱“華中屋脊”和“綠色寶庫”的神農架是重要自然保護區,不僅珍稀動物種多,“野人之謎”更令人關注。

“千湖之省,魚米之鄉”美譽的湖北

“鴿子花的故鄉”,美麗的後河自然保護區,也是令人嚮往的。 湖北人文旅遊景觀具有時代跨度大,歷史價值高的特點,那裡既有古人類長陽人遺址,屈家嶺文化遺址,又有眾多的古三國勝蹟和楚都遺址“紀南城”; 既有辛亥革命遺址起義門、閱馬場、又有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及“八七會議”會址。文物古蹟與革命勝蹟遍佈全省,從宜昌秭歸的屈原故里隨州炎帝廟、宜昌的三遊洞、紀南故城、昭君故里、黃岡的東坡赤壁、襄樊的古隆中、襄陽城、馬越檀溪、武漢古琴臺、黃鶴樓、三國赤壁直到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京漢鐵路工人運動“二七”紀念館,可以瞭解中國歷史上的許多重大歷史事件。宜昌的三峽大壩觀光區和武漢的黃鶴樓是湖北省的兩個國家5A級風景名勝旅遊景點。

“千湖之省,魚米之鄉”美譽的湖北

“千湖之省,魚米之鄉”美譽的湖北


武漢

文化底蘊濃厚,古典與現代並存的城市。風景還不錯,好玩的景點很多。江漢路的建築讓人印象深刻,長江大橋夜景很美,戶部巷的美食值得花時間去尋覓,還可以在櫻花盛開的季節來賞櫻。

“千湖之省,魚米之鄉”美譽的湖北

武漢是湖北省省會,華中地區最大都市及中心城市。長江及其最長支流漢江橫貫市區,將武漢一分為三,形成了武昌、漢口、漢陽三鎮隔江鼎立的格局。唐朝詩人李白在此寫下“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因此武漢自古又稱“江城”。 武漢是一座典型的山水園林城市,上百座大小山巒遍佈三鎮,近兩百個湖泊座落其間,水域面積佔到全市國土面積的四分之一,其中東湖水域面積33平方公里,是中國最大的城中湖。著名的武漢旅遊景點有天下第一樓黃鶴樓、中國最大城中湖東湖、佛教聖地歸元寺、萬里長江第一橋武漢長江大橋、亞洲民主之門紅樓、百年老街江漢路等。

“千湖之省,魚米之鄉”美譽的湖北

“千湖之省,魚米之鄉”美譽的湖北

“千湖之省,魚米之鄉”美譽的湖北


武當山

整體看起來會更壯觀,大自然很美,而且山中空氣好。景區管理到位,但就是門票有點貴了。道教文化底蘊濃厚,印象比較深刻的是紫霄宮。

“千湖之省,魚米之鄉”美譽的湖北

武當山位於湖北省北部十堰市境內,山勢雄偉,面臨丹江口水庫,背依神農架林區。是我國著名的道教聖地之一。

“千湖之省,魚米之鄉”美譽的湖北

當山神奇的自然景觀和豐富的人文景觀融為一體,其物華天寶又兼具人傑地靈的特質給世人留下極大的想像空間。作為中華民族大好河山的一塊瑰寶,令世人神往,讓我們走進鍾靈毓秀、自然天成的武當山,去感悟她的玄妙、空靈和神韻。

“千湖之省,魚米之鄉”美譽的湖北


神農架

相傳上古的神農氏在此搭架上山採藥而得名,神農架完好保存洪荒時代風光,以“野人”的發現最為著名。 神農架包括神農頂國家自然保護區、燕天景區、香溪源旅遊區和玉泉河旅遊區四大景區,是中國內陸唯一保存完好的一片綠洲,擁有在世界中緯度地區唯一保持完好的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動植物區系成分古老且珍稀。

“千湖之省,魚米之鄉”美譽的湖北

冷杉、巖柏、梭羅、珙桐等遮天蔽日;金絲猴、白熊、蘇門羚、大鯢以及白鶴、金雕等出沒草叢林間。 這裡風景絕妙。神農頂雄踞“華中第一峰”,風景埡名躋“神農第一景”;紅坪峽谷、關門河峽谷、夾道河峽谷、野馬河峽谷雄偉壯觀;陰峪河、沿渡河、香溪河、大九湖風光綺麗;萬燕棲息的燕子洞、時冷時熱的冷熱洞、盛夏冰封的冰洞、一天三潮的潮水洞、雷響出魚的錢魚洞令人叫絕;泉飛瀑、雲海佛光皆為大觀。 這裡還有古老的傳說和古樸的民風民俗,人與自然共同構成中國內地的高山原始生態文化圈。神農氏嘗草採藥的傳說、“野人”之謎、漢民族神話史詩《黑暗傳》、川鄂古鹽道、土家婚俗、山鄉情韻都具有令人神往的誘惑力。

“千湖之省,魚米之鄉”美譽的湖北


宜昌

宜昌,古代時候稱為“夷陵”,因“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而得名。

“千湖之省,魚米之鄉”美譽的湖北

宜昌位於長江中游和上游的分界處,沿江而上,經三峽可達巴蜀之地,順江而下,可抵滬寧之境;宜昌市區則坐落於三峽東口,歷來是“上控巴蜀,下引荊襄”的要塞之地,因此享有“三峽門戶”和“峽口明珠”的美譽。

“千湖之省,魚米之鄉”美譽的湖北

“千湖之省,魚米之鄉”美譽的湖北


恩施

恩施留下了大量的民族文化遺址和豐富的文物古蹟及革命鬥爭紀念地。現登記在冊的不可移動文物近200處,其中省級文物保護單位7處、州級文物保護單位9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1處,公佈保護的不可移動文物67處,擬報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處。這些文物涵蓋了距今100多萬年前的古生物化石點,商周、隋唐時期文化遺址,宋代碑刻、城址,明清古建築、革命舊址、紀念地,以及近現代建築和生產遺址。恩施現有館藏文物1800餘件,其中國家一、二、三級珍貴文物13件。

“千湖之省,魚米之鄉”美譽的湖北

“千湖之省,魚米之鄉”美譽的湖北


炸藕夾

素有“千湖之省,魚米之鄉”美譽的湖北,盛產蓮藕,且聞名全國,無論是涼拌、熱炒,還是蒸、燉、炸、烤,湖北人對吃藕總是情有獨鍾,逢年過節或是婚慶喜宴,湖北人更是少不了這道保留菜餚——炸藕夾。

“千湖之省,魚米之鄉”美譽的湖北

排骨藕湯

湖北人家最家常的湯。我家平時都是在週末的時候燉湯, 因為只有在週末的時候家人才能在餐桌上聚齊。一家人圍在圓桌旁,在吃飯前,先喝上一碗暖暖的湯,聊聊新鮮事,其樂融融。

“千湖之省,魚米之鄉”美譽的湖北

清蒸武昌魚

武昌魚”產於湖北省鄂州市(古時稱武昌),武昌魚(WuchangFish),俗稱團頭魴。據《武昌縣誌》載:魴,即鯿魚,又稱縮項鯿,產樊口者甲天下。是處水勢迴旋,深潭無底,漁人置罾捕得之,止此一罾味肥美,餘亦較勝別地。”同時,以“鱗白而腹內無黑膜者真。” “清蒸武昌魚”是選用鮮活的樊...

“千湖之省,魚米之鄉”美譽的湖北

天門三蒸

湖北名菜“天門三蒸”,據說已有近兩千年的歷史了。最初,居住在江漢平原的農民們在災荒不斷、戰亂頻發的境況下,為了填飽肚子,只好把一點點穀物磨成粉,弄點野菜拌成菜糊充飢;後來,又用蒸籠或甑蒸熟拌有穀物粉和佐料的野菜(地米菜之類)或自種的蔬菜(茼蒿、白菜、蘿蔔等);再後來,由於生活的改善,逐步用穀物粉和佐料拌動物的肉(豬、雞、牛、魚等)蒸熟了食用。即為天門三蒸。

“千湖之省,魚米之鄉”美譽的湖北

八卦湯

武漢市小桃園煨湯館的傳統名餚。因為烏龜背殼形似古八卦圖,故人們又稱之為八卦,用龜肉制湯,便稱八卦湯。此菜在清末已馳名中外。許多來華旅遊的外賓和國內旅遊者到武漢,總要前往小桃園品嚐此菜,他們將其視為“長壽菜”,吃後永葆青春,延年百歲。

“千湖之省,魚米之鄉”美譽的湖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