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藍玉案”中的藍玉到底是忠還是奸,還是似姦非忠?

燕家家主

藍玉,明朝開國將領,拜大將軍、涼國公,於捕魚兒海中大破北元,基本摧毀其職官體系而名震天下。洪武二十六年被朱元璋以謀反罪誅殺,剝皮實草,傳示各地。受牽連致死者達一萬五千餘人,明朝開國功勳基本被屠戮殆盡,史稱“藍玉案”。說實話藍玉這個人做的事按歷朝歷代的法律來說都是該死的。

1、結黨營私。自從徐達、常遇春死後,藍玉就成了軍中第一人,大量在軍中安插私人、培植黨羽,只要不和藍玉同一陣營的軍中將領都遭到打壓、排擠。對於藍玉的獨斷專行,朱元璋有過多次勸告,藍玉都不聽。

2、無視皇帝。藍玉居功自傲常常不將朱元璋放在眼裡,在皇帝的酒宴上就敢口出狂言,稱軍隊中一切事物都控制在他手上。另外朱元璋給藍玉太子太傅的官職,藍玉還嫌官小,與自己一派的官員編排皇帝是非。

3、毆打朝廷官員、攻打朝廷關隘。藍玉北伐回國到喜峰關關門的時候已經半夜,關隘裡的人就是開門慢了點,藍玉直接率兵攻打。藍玉為人跋扈兇殘,侵佔民田、縱奴行兇的事沒少幹,有仗義敢言的官員追查這些事都會受到毆打辱罵。

4、與“叛黨”來往甚密。藍玉被殺前常常聚集朝中重臣商議事情,其中前軍都督楊春、鶴慶侯張翼、普定侯陳桓、景川侯曹震等人都牽扯到之前的胡惟庸案中,這些人僥倖逃脫後還不老實又積極投靠藍玉。藍玉要是不想謀反拉攏這些人做什麼?

可以說藍玉這個人自有取死之道,不能說無辜被殺。至於謀反的罪名,從他被抓前的一系列行動來看確實有這種意圖,但沒形成計劃,就被精通權謀的朱元璋先發制人了。朱元璋殺藍玉沒錯,錯在株連太廣、殺戮太重,一萬五千多人中肯定有冤死的。


當狗容易做人難

我覺得可能藍玉應該是在內心是忠誠於朱元璋的,應該是沒有造反的念頭的,通俗來說,他就是一個粗人,畢竟朱元璋的實力他還是很瞭解的。但是,他的後果也全是他自己作的。下面來談一談這個明朝開國大將藍玉。


藍玉是一個優秀的將領,他在極困難的條件下,帶領十萬大軍深入不毛,徹底擊潰了北元,完成了他的先輩們都未能完成的任務,結束了明與北元二十年的恩怨。朱元璋也在此戰後給予藍玉極其高的評價。

然而,自這個勝利開始,藍玉卻將他的傲慢展露無遺,頻頻挑戰朱元璋的內心,最終走向覆滅。

我看書的時候,看到這裡,就覺得藍玉是傻嗎?那些事怎麼能是這麼一個大將軍能幹出來的?但是,也是我上面提到的,正因為他是一個粗人!

勝利後,班師回朝,任意妄為!

歸途中,他幹了一件令人不齒的事,居然睡了元主的妃子!朱元璋大氣,但由於他剛立大功,便暫時沒追究他的錯,這反而讓他變本加厲了。軍隊到喜峰口時已是深夜,守關的官員已經休息,聽到叫關後去開門卻沒來得及,藍玉就已經讓自己的士兵攻擊關卡,強行進入!這可有點蹬鼻子上臉了!

但是,這還沒完,他居然把手伸向了軍權!在軍中安排自己的親信,佈置勢力。但這一切朱元璋可都是知道的啊。朱元璋封他太子太傅的官職,他卻反駁說難道不應該封他做太師嗎?!


反正我是服了。這朱元璋要是還能忍下去他就不是朱元璋了!

但是,還是我說的,藍玉肯定沒想要造反,他不過是一個粗人,驕傲狂妄,有一點功績就上天了,覺得自己功不可沒,給皇帝完成了偉大的事業,皇帝都得讓他三分,於是得寸進尺。

那朱元璋為何還要安給他一個造反的罪名,連帶一萬多人呢。要知道,在藍玉之前,已經有一個胡惟庸了,清除的舊臣子已經很多了,剩下的屈指可數!這就得看朱元璋心裡怎麼想的了。
朱元璋是在為他的後代鋪路啊!這個時候,太子朱標死了,朱元璋把朱標的兒子又立為太子,這孩子年幼,沒有經歷過開國時的大風大浪,朱元璋知道他開國的官員也就能他自己控制的了,等他死了,這些人還不定幹嘛呢,可能到時候這江山都改姓了!他可不能讓這種事發生,就由藍玉這個導火索開始,清出一萬多人,全部殺頭!


葉子vac

藍玉是洪武后期的主要將領,多次領兵打擊元朝殘餘勢力,為明朝進一步統一中國作出了重要貢獻,明太祖稱他“饒勇略,有大將才,中山,開平既沒,數總大軍,多立功”。

藍玉(?——1393),定遠人,開平王常遇春的內弟。最初,他在常遇春帳下,作戰勇敢,屢立戰功。常遇春多次在朱元璋面前誇獎他,從而得到朱元璋的器重。從洪武四年(1371)起,他先後跟隨傅友德,徐達等南征北討。十二年回師後,他被封為永昌侯,食祿二千五百石。十四年,隨傅友德征伐雲南,建功最多,食祿增加五百石,女兒被冊封為蜀王妃。

洪武二十年,藍玉被封為徵虜左副將軍,和大將軍馮勝一起率兵出擊元將納哈出。進駐通州後,藍玉率輕騎冒雪奇襲慶州,取得勝利。不久納哈出請降,藍玉設酒宴款待。納哈出斟酒酬謝,藍玉不喝,並脫下自己的衣服讓納哈出穿,意思是納哈出必須先降明稱臣。納哈出不肯穿,並將酒澆在地上,想要逃走。在場的常茂急忙上前阻攔,將納哈出砍傷,擁至馮勝處。納哈出部眾四處驚散,馮勝花了很大氣力才將其大部收服。回軍路上,明軍遭到藏匿起來的納哈出餘眾的伏擊,損失慘重,三千殿後騎兵全部覆沒。馮勝的總兵印被收回,而藍玉被拜為大將軍。

洪武二十一年,藍玉率兵十五萬征討元主脫古思帖木兒,進至百眼井,偵察不到元軍行跡,便想引兵退還。可定遠侯王弼不同意,藍玉也就命令軍隊繼續前進,並採用王弼計謀,穴地而炊,不讓敵人看見煙火。到達海南,仍未見到敵人。後來偵知元主營地在捕魚兒海東北八十里處,藍玉命王弼為前鋒,疾馳襲擊,俘獲元主脫古思帖木兒次子地保奴及妃,公主等數萬人和大量牲畜,並獲得傳國璽,寶玉,金銀印章等物,取得巨大勝利。在回師途中又破哈刺章軍營,再獲勝利。朱元璋興奮異常,比藍玉為衛青,李靖,封為涼國公。此後,藍玉又奉命到西部地區進行過軍事活動。

藍玉自恃功高,日益驕橫跋扈,蓄養大量莊奴,義子,橫行霸道,胡作非為,並仗勢侵佔東昌民田。當御史查問時,他竟將御史鞭打後趕走。在打敗元主後,回師夜經喜峰關,因守關吏未及時開門接納,竟縱兵毀關而入。起初,朱元璋本想封他為梁國公,就因為有這樣一些過錯而被改封為涼國公。但藍玉仍不思悔悟,在朱元璋面前舉止不恭,語言傲慢,而且擅自決定將校升降與軍隊進止,引起朱元璋強烈不滿。

洪武二十六年,錦衣衛指揮告發藍玉同景川侯曹震等謀反,於是將藍玉誅殺,被朝廷認作是藍玉同黨而受株連斬殺的約有二萬人,史稱“藍獄”。


笑看人生172872934

“忠”與“奸”在封建社會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什麼是“忠”,就是對皇帝絕對的忠誠,言行舉止,都是出於維護皇帝,或者是保護皇帝家天下的目的。這樣的大臣就被稱為“忠臣”。

(藍玉雕塑)

與之相反的就叫做“奸”,這樣的大臣就叫做“奸臣”。

朱元璋最早是把藍玉當忠臣的,對藍玉也非常放心。

洪武十二年(1379年),藍玉征討西蕃叛亂大勝後,朱元璋封他為永昌侯,俸祿二千五百石,還賜給他世襲爵位的憑證。

洪武十四年(1381年),藍玉平定西南動亂,依然是大勝。戰後朱元璋評功,認為藍玉功勞最大,增加俸祿五百石,還把藍玉的女兒冊封為蜀王(朱椿)的王妃。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藍玉大破北元。這也是藍玉一生最了不起的功勞,這一戰,讓北元從此再無力與明朝抗衡。朱元璋高興地稱讚藍玉是衛青、李靖再世,晉升其為涼國公。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藍玉又奉命平叛西南,勝利後,再被加祿五百石。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藍玉平叛西北,朱元璋又有封賞。

(朱元璋畫像)

可以說,直到這時候,朱元璋一直都是很信任藍玉的,也認為藍玉是忠臣,而且朱元璋對他所上奏的事情,都很認可。

可是從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開始,朱元璋就屢屢否定藍玉,對他上奏的事情也多不同意。

先是藍玉在平定西北後,為了徹底解決西北的問題,曾向朱元璋建議,要徵集當地的老百姓當兵,用以討伐朵甘、百夷等少數民族部落,但是朱元璋不同意,命令他趕緊把部隊帶回來。

接著這個過程中,藍玉又向朱元璋提了幾條建議,朱元璋都不聽,這時候藍玉憂心地說:“上疑我矣。”

然後就是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錦衣衛指揮蔣瓛告發藍玉謀反,朱元璋把藍玉下獄審訊,接著對藍玉進行了最嚴厲的處罰,以謀反罪處死,並被剝皮實草,抄家,滅三族,同時因此被牽連殺死的人,達到一萬五千人。

這樣,原本的“忠臣”藍玉,就變成了大奸大惡的“奸臣”藍玉。

史書上說,藍玉是因為立了大功後,居功自傲。一是他蓄養了不少莊奴、義子,橫行霸道。二是強佔民田,還不服御史查問,將其趕走。三是北征南返時,晚上抵達喜峰關,守關官吏沒及時開門,他就縱兵毀關,破門而入。四是他與元主的妃子有私,致使元妃羞愧自殺。

但是,這些問題,為什麼都集中在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呢?之前藍玉是個好人,突然就變得這麼惡了呢?還有,就算有這些,也不算個大問題,更不表明藍玉是“奸臣”,要處以“剝皮實草”這樣可怕殘酷的刑法。

那麼,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成為藍玉一生一個關鍵轉折點呢?

(朱標影視配圖)

這件事就是太子朱標去世。朱標去世後,朱元璋立朱標的兒子朱允炆為皇儲。

朱標在世的時候,藍玉是朱標的妻舅,對朱標忠心耿耿,甚至把朱棣會對朱標不利這樣的事情,都直截了當地說給朱標聽。同時,朱標很賢德,朱元璋很早就讓他管理朝廷,他也因此在朝中享有崇高的威望。也就是說,藍玉既忠誠於朱標,朱標又震得住重兵在握的藍玉。所以,年邁多病的朱元璋,一點兒也不擔心,藍玉當然是“忠臣”

但是朱標死了。朱標死後,年幼的朱允炆繼位。朱允炆既年幼,又沒有威信,藍玉根本就沒把朱允炆放在眼裡(《逆臣案》中曾記載,藍玉曾說過“如今上位病纏在身,殿下年紀又小,天下軍馬都是我總著”這樣的話)。這樣一來,藍玉自然就成為“奸臣”了。既然是奸臣,當然就得殺。


張生全精彩歷史

先看看藍玉,乾的啥事吧!在軍中大量建立黨羽,光義子就收了千多名。雖然北伐立下大功,卻目無國法,私自強暴元妃宮女,敗壞大明軍紀,甚至因為自家關卡,給他開關遲了,居然帶兵攻打自己關卡。這無論哪朝哪代,都是造反的行為。而且藍玉一黨在民間也是各種禍害百姓,圈地,斂財。朱元璋多次警告,他當耳邊風。最主要的是,當時徐達病死,藍玉是軍中的一把手,而他在軍中親信太多,如果只殺藍玉一人,不殺其黨羽,勢必會兵變。所以為了國家安定,朱元璋才會斬草除根。


不跳梁的小丑

胡惟庸案、藍玉案,朱元璋時期的兩大重臣謀逆案頗有相似之處——震驚天下,同時又疑點重重。胡惟庸、藍玉以及數萬被株連的大臣們,究竟是否真的有謀反之舉,一直是史學界討論的話題。


藍玉,明朝開國功臣之一,是一位有勇有謀、屢立戰功的猛將。他最大的一樁功績,是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在捕魚兒海(今貝加爾湖)大破北元,俘獲了除元主和太子之外的幾乎全部北元殘部,基本摧毀了北元的職官體系。此戰讓藍玉名震天下,本來欣慰至極的朱元璋準備封他為梁國公,最後卻改賜為涼國公。



據說這個臨時改名,是因為朱元璋得知藍玉姦汙戰俘中的元妃以致該女子羞愧自殺的事情。朱元璋是草根上位,堅持從嚴治軍去贏得百姓口碑,藍玉這種做法無疑令他很不爽。由此也可以看出,藍玉儘管驍勇善戰,骨子裡卻仍然是行事魯莽的一介武夫。他自恃戰功顯赫,在朝中表現也是傲慢無禮,朱元璋封他為太傅時,他也是毫不掩飾地說自己難道不應該當太師嗎!有這樣一個無禮無畏的猛將在身邊,朱元璋顯然沒法安枕。


藍玉與朱元璋之間的嫌隙開始變大,太祖本來就是一個生性多疑的人,於是愈加猜忌藍玉。1393年,錦衣衛逮捕了藍玉的部分下屬,嚴刑逼供之下終於挖出來藍玉企圖篡位的大陰謀。無論這個陰謀是否屬實,反正接下來的過程就與曾經的胡惟庸案如出一轍了,藍玉沒有上訴的機會,就被朱元璋發狠清洗了。受到此案牽連的有一萬五千多人,太祖還下令禁止為其中的任何人翻案。而在隨後的兩年多時間裡,之前的倖存者如定遠侯王弼、馮勝與傅友德等人,也被迫自殺。





藍玉實際上是忠是奸,與他的悽慘結局並無太大關係。關鍵是朱元璋認為居功自傲又大權在握的藍玉,肯定會對自家王權構成威脅。清洗藍玉,不過是太祖針對開國以來的軍功貴族一系列清洗行動中的最後步驟而已。


生猛歷史

藍玉到底是可惜了,其實人家只是一個武夫,唉最終也死在這個武上了!

咱們先來介紹一下藍玉吧。

藍玉可不簡單,除了是一員猛將之外,他還有一個特殊的身份,就是,他是太子朱標的大舅子,厲害吧。這要是弄好了,得有多大的權勢?可是,人呀,真的沒法的。

如果朱標即位,藍玉將是朱標最大的臂助。可是朱標沒等到即位就死了,朱元璋立朱標之子朱允炆為皇太孫,此時藍玉的身份就尷尬了。你說本來是件好事,咋就變壞事了呢?誰能想明白,而且,還得提前改變行為方式,肯定是難的,不光是難的,你我普通人能做到嗎?你看本來是大舅子,那麼朱標與藍玉平輩,朱標是能鎮住藍玉的。可是,一萬個可是來了,現在藍玉是朱允炆的舅舅,大了一輩,將來可就不好說了。於是,為了給朱允炆去掉這個隱患,朱元璋這傢伙,大家心裡明白了吧,這死得也太冤了吧?

其次,再來說道說道藍玉為啥只是一個武夫?

話說一次藍玉上朝奏事,沒有一件能夠獲准,但藍玉不僅不知收斂,還更肆無忌憚,即使陪皇上吃飯,也出言不遜。一次,他見朱元璋乘輿遠遠經過,便指著說:“那個乘輿的人已經懷疑我了!”此語一出口,大禍即來,便有錦衣衛蔣,密告藍玉謀逆,說藍玉試圖與鶴慶侯張翼、普定侯陳垣等,準備在皇上外出搞活動的儀式時,乘機劫駕,以圖謀反...稍作審問,便由刑部煉成死獄,四面構陷,八方株連,共一萬五千人,朝廷中的勳舊,幾乎一掃而空。你說,本來就該老實,他還給人送藉口,是不是一純金武夫?

當然啦,如果老實也難一死。但,活著不是就有辦法嗎?大不了光著身子回家還不成?

其次是藍玉自身還很多地方不乾淨,唯恐自己死得慢。比如早年打仗時,違反了朱元璋的民族政策,私幹元主妃,妃慚自盡死。但雖然犯了大錯,他也不去認錯,認為自己有功。他的驕縱不法,朱元璋考慮到藍玉的功勞,破例封給他太子太傅的官銜,可以說已經是位極人臣了。但是藍玉這時又犯傻了,他竟敢在很多人面前大叫:“我不堪太師耶?”暈,當多大的官,首先得活著才能享受不是?這個道理他都不懂。

此外,他還膽大包天把手伸到了軍權,在軍隊中任命自己的親信官員,佈置自己的勢力,你說朱元璋能允許嗎?

第三,藍玉只所以膽大妄為,其實,不是他太忠和太奸,就能簡單解釋的。要從他的為人和本性,才能說得通的。那就是一個平常愛犯渾的人,最後給作死了!

所以,藍玉的教訓告訴我們,小人千萬別得志小心拉日後拉清單


文心採露苑

據《明通鑑》記載,藍玉征討納哈出回京後,對太子朱標曾報說:“我觀燕王(朱棣)在北平,陰有不臣之心,殿下應該有所防備。”藍玉之所以親近太子,是因皇太子妃是常遇春女兒,藍玉本人是常遇春小舅子,有這層關係,他自然傾向於太子一系。皇太子朱標天性孝友,自然不信,但燕王朱棣不久即得知藍玉的一番說話。所以,朱標病死後,朱棣入朝,便意味深長地勸父皇“注意”藍玉等人“尾大不掉”,“上(朱元璋)由是益疑忌功臣,不數月而禍作。”


戰爭史札記

忠與奸是一個扯不清的問題,淮西功臣應該沒有謀反的想法和能力,主要問題是大家一起合作搶的天下不能都歸你朱家吧!維護自身利益是他們努力去做和抱團去做的事,但這對帝王而言卻是一個寢食難安的問題,這些人就算沒有造反的心思卻有造反的能力,都是久經沙場的強人、能人,一旦開殺就只能除惡務淨,這是朱元璋早就想好的事情,為了朱家天下長治久安,皇權不至旁落,他是操碎了心。如果把大明看作一個公司,是大股東對小股東的無情侵奪。至於他們的罪,在當時朱元璋自己都乾的,沒有人認為那算個事,只是先殺而後找的藉口而已,傅友德就看得很透,士可殺不可辱,不勞架皇上的劊子手了。


wwb24

我認為很多人都說朱元璋大殺功臣,是殘暴的人的說法是錯誤,藍玉之所以會死是和本身的問題有關,他和胡惟庸一樣,結黨營私,囂張跋扈,濫用職權,這是對朱元璋的明朝是弊大於利的,對於朱元璋來說,是不允許發生的事情,可以說,必死之人,必有可憐之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