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項羽沒有在烏江自殺,最終的結局能改變嗎?

公元前203年秦朝被滅亡,當時發生了有名的漢楚大戰,以劉邦為首的漢式集團包圍項羽為首的楚式集團,雙方爆發了慘烈的戰鬥。當時的韓信手握30精兵,在前方與項羽對抗,一招拋磚引玉讓項羽中了埋伏,最終項羽的十萬精兵全軍覆沒。


看著情況不妙的項羽馬上攜帶18名騎兵殺出重圍,最終突破成功,後方漢軍窮追不捨,在中途項羽知道這次的失敗可能是註定了,最終斬殺百餘人,繼而捨棄騎兵而逃,到達烏江之後,一位亭長好心就項羽上船逃脫,而項羽以無言見江東父老為由而自殺。

如果項羽沒有在烏江自殺,最終的結局能改變嗎?

那麼如果項羽沒有在烏江自殺,最終的結局能不能改變呢,首先說說項羽的性格,他在當時候沒有選擇上船其實很大的原因跟亭長有關係,因為如果沒有亭長的存在,或許項羽的自尊心不會受到傷害,而那一條船項羽說不定會上,可惜遇見了這位亭長,這一刻項羽是覺得羞辱的,說白了就是面子上掛不住。

如果項羽沒有在烏江自殺,最終的結局能改變嗎?

那麼如果假如項羽踏上了小船,最終順利逃到南方,能否再東山再起,最終打敗劉邦呢?其實垓下之戰已經定天下了。從劉邦最終收復楚式集團的時候就能看出,江東的人民還是想要獨立起來的,他們奮力的反抗了。所以劉邦如果逃脫之後,人民還是會擁護他為大王,項羽的勢力還是能發展起來,並且經過核下之戰後,項羽的會總結出很多經驗,

如果項羽沒有在烏江自殺,最終的結局能改變嗎?

發現自己的缺點優點,最終與劉邦進行再次交鋒。而項羽的軍事能力一點都不輸劉邦,甚至韓信都可能會輸給項羽,所以如此天才,在前期肯定會佔領很大的優勢,不過項羽的持續作戰能力卻是他致命的弱點,對於糧食補給這一塊,項羽是做的非常差的。

如果項羽沒有在烏江自殺,最終的結局能改變嗎?

如果項羽沒有在烏江自殺,最終的結局能改變嗎?答案應該是否定的,因為項羽有一個致命的弱點,他不得民心,非常殘暴,在攻打秦朝的時候,項羽就坑殺秦軍20萬人,並且還喜歡屠城,所以項羽是很難成功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