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武穴到敦煌 驼铃声声月牙泉

从武穴到敦煌 驼铃声声月牙泉

“就在天的那边,很远很远,有美丽的月牙泉,它是天的镜子 ,沙漠的眼,星星沐浴的的乐园......”田震的《月牙泉》唱遍大江南北之后,鸣沙山月牙泉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五一假期,我和家人决定也去那里看看。到达的那天,正是中午,接站的司机告诉我们,鸣沙山中午温度很高,最好下午5点以后过去,可以玩到9点。我惊呼:5点以后天不就快黑了吗?司机告诉我们,这里的天黑的很晚,5点的时候太阳还很厉害,不要紧。于是,我们听从司机的安排,回酒店办理住宿,进餐之后美美地睡了几个小时。5点整,司机准时接我们去鸣沙山月牙泉。

从武穴到敦煌 驼铃声声月牙泉

鸣沙山月牙泉位于敦煌城南5公里处,千百年来“山泉共处,沙水共生”,泉光山色相映成趣。其独特的地貌奇观,为国内罕见,堪称塞外风光一绝。它和鸣沙山东麓的莫高窟艺术景观融为一体,是敦煌一脉相连的“两大奇迹”。

一进景区,田震的《月牙泉》在耳边回响,让我们有些小小的激动,歌里唱到的地方,此刻,我们来了!并且即将掀开它神秘的面纱。买好门票,见鸣月广场上,有人提供防沙的鞋套,防尘相机罩,我们出门前已将单反作了防尘处理,关于鞋子,我们觉得那个防沙鞋套长得太难看,类似肥大的骆驼掌,因此,决定不要了,直接穿自己的鞋子上鸣沙山。随着人群,我们看到有开着越野车爬沙山的,有坐着直升机飞沙山的,有骑骆驼上山的,有徒步穿越的,也有沙中滑行的,我们决定乘骑沙漠之舟登鸣沙山,沿途观赏丝路古道,大漠驼铃和塞外壮美的景色,感受大漠孤烟之旅,下山后再直奔月牙泉。

工作人员引领我们来到骆驼堆里,我东看西看,竟有些害怕。驼队是五人一组,我排在第三,前面是大熊和小熊,后面是一对小夫妻,五峰骆驼由一人牵引。牵驼人一声令下,第五、第四峰骆驼开始依次前双膝跪地,再后双膝跪地,等待游人坐上驼峰。轮到我时,因为害怕,想溜之大吉,不想被驼主推了上去,只好抓紧扶稳,第一峰是个白色的骆驼,身型很漂亮,原本我是想骑那峰的,因为胆儿小怕第一峰不安全,所以躲后边儿了。大熊胆儿肥,自然骑了那峰最漂亮的。待五名游客全部坐好之后,驼主开始发令,反过来从第一峰骆驼开始起身,然后,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峰骆驼次第起身,丝毫也不混乱,像是训练了好久似的。当骆驼起身的时候,我还是有些害怕,坐稳后,见驼主牵着那峰白驼,心里踏实了许多,我仔细寻找我乘坐的第三峰骆驼的绳子,原来,它拴在第二峰骆驼的座垫后面,依次类推。这样的牵法让我很是担心,真后悔没有骑在第一峰白驼上,如今也只好如此。因为要防紫外线,我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跟穆斯林信徒似的。而大熊、小熊却连帽子也不愿意戴,说是难得有机会晒晒这么好的太阳。

游客们都骑在骆驼上,双手紧抓坐垫前面的钢环,没法腾出手来拍照,景区在固定的地点安排了专业摄影人员给每位游客最少拍一张骆驼照。驼主询问我们是否需要更多的照片,说是他可以帮忙用客人的设备拍,每人20元不限张数,我们纷纷响应,把单反交给了驼主,驼主一人拿两个相机(我身后是一对小情侣,五人一组),时不时地放下驼绳,给我们拍照,我们骑着高高的骆驼,沿鸣沙山斜坡缓缓上山。左手边有无数越野车穿行而过,右边则是下山的驼队,驼铃声声,彩巾飘扬。一队队裹着丝巾,戴帽子或不戴帽子的游客喧闹了孤寂的沙漠,形成了一道独特而又靓丽的风景。

从武穴到敦煌 驼铃声声月牙泉

我很诧异骆驼的温驯,一峰站住,其余四峰均会停下来,一峰开走,其余几峰必定跟上,从不乱来,这让我悬着的心慢慢放了下来,安心享受这大漠无限风情。驼队上坡还算平稳,下坡时,就没有那么安稳了,因坡度较大,沙尘很深,骆驼行走有些困难,一边要从深埋的沙尘里拔出脚掌,一边要努力控制身体下滑,让我又开始担心起来。要知道,驼队旁边就是几十米高的“沙崖”,虽不似石头山那般坚硬,但也是很恐怖的。一步一艰难地前行,总算是下了鸣沙山,骆驼们在牵驼人的吆喝声中又开始一一跪下,好让游客们一一下驼。白驼是第一个跪下的,它刚刚放下大熊,便“啪”的一下倒在地上,并开始打滚,吓了我们一大跳,原来,这是它们的习惯性动作,沙漠里太热太干了,打个滚可以有效缓解热浪煎熬。我们打趣地说:大熊太胖啦,把白驼都累趴了……。小熊说:妈妈骑的骆驼年龄最大,老,而且有感冒的迹象。因为时不时地听见它呼吸声重。还说自己的座骑应该是个刚长成的小骆驼,因为它对一切充满了好奇,上山时,一直扭着脖子看左边的沙漠越野车,驼主让它把脸露到右边拍个照,它就使劲儿看右边的驼队和滑沙的游客,一时也不曾乖乖地走过,有时,前面的白驼停下来了,它也不知道,直到撞上去了才发现,真是一个顽皮而有趣的家伙。

离开驼队,我们迫不及待奔向前面的月牙泉,茫茫大漠,一弯清澈的泉水映入眼帘,蓝绿色的湖水在微风中泛起阵阵涟漪,月牙泉像一弯新月落在黄沙之中,在沙山的怀抱中娴静地躺了几千年。月牙泉四面沙山高耸,山坳随着泉的形状也成月牙状,吹进环山洼地里的风,由于空气力学原理,会向上涡旋,于是月牙泉周围流下来的沙子,又被旋风送回四面山脊,这就是泉水始终不被黄沙掩埋的奥秘所在。千百年来,在满目苍凉中有此一景,月牙泉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惊喜,更有来自内心深处的震撼。田震的《月牙泉》继续在耳边洗脑式播放。没见月牙泉之前,听着这歌,只是听歌,见了这泉,再听这歌,就不单单是听歌这么简单,终于明白田震的歌声中为何婉转而忧伤。的确,月牙泉是美丽的,它美的清澈、纯净,美的让人心醉,美的让人无法忘记,“沙漠之眼”当之无愧。但近几十年来,由于自然因素、人为因素等导致月牙泉水位下降,面积减少,虽经人工几次回灌补水,得以保住,但每年仍要下降15厘米左右。这让我们很是担心,月牙泉还能保存多久。想到这些,我很庆幸我们来了,来到这绝世之地,亲眼目睹了月牙泉的绝世之美。

“每当太阳落下西边的山,天边映出月牙泉,每当驼铃声声,掠过耳边,仿佛又回月牙泉。”田震的歌声依旧在耳边回荡,听着歌曲,踩着黄沙,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月牙泉边,我们久久不愿离去,拍照留念必不可少,为从多个角度欣赏月牙泉,我们登上鸣月阁的台阶,虽然阁门紧闭,但还是可以一览月牙泉的全貌。“晴空万里蔚蓝天,,美绝人寰月牙泉。银山四面沙环抱,一池清水绿漪涟”,默念着这首诗,顿生“鸣沙山怡性,月牙泉洗心”之感。

鸣沙山作为腾格里沙漠的边缘,南北宽20公里,东西长40公里,虽是边缘,但一样具有某种超能力,可以瞬间弥补所有的不足,哪怕发生在刚刚,只要风吹过,这里全然不会有你的痕迹。千年黄沙掩埋了多少故事,愿月牙泉能长长久久地安睡在鸣沙山的怀抱,永远不会被改变容颜,这是我们对月牙泉源自内心的爱恋。

从武穴到敦煌 驼铃声声月牙泉

更多资讯请关注广济印象淘宝店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