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的中統和軍統是怎麼回事?

卓盛船長



民國時期有兩大著名的特務機構,他們是蔣介石維護自己獨裁統治的工具,是全國進步人士的公敵,這兩個組織就是“中統”和“軍統”。看過現在熱播的電視劇《風箏》的人大概都知道,中統和軍統可以說的上是不共戴天的敵人,那麼他們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軍統

全稱為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中國國民黨的特務機構,正式成立於1938年8月。不要看軍統正式成立的日期比較短,它的前身歷史可是很長的。談起來要追溯到1927年成立的軍事委員會密查組,那是蔣介石為了效仿德國的希特勒加強自己的獨裁統治而成立的。

後來軍統經過了復興社時期,在黃埔軍人戴笠,鄭介民,康澤等人的策劃下1932年4月改名為復興社特務處。1937年復興社和軍事委員會密查組合併成立“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底下有兩處,第一處負責黨務,第二處負責情報。

抗戰爆發以後,1938年8月,蔣介石將該局重組,第一處成立為“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調查統計局”即中統。

第二處則正式成為軍統局,由戴笠負責。

抗戰結束以後,由於輿論的壓力,軍統改名為國防部保密局。敗退臺灣以後,保密局恢復正式編組。1955年,情報機構改制,保密局改為國防部情報局,後因“江南案”情報局重大改組編成了軍事情報局,一直延續至今。

軍統留給世人的印象一直是臭名昭著的,在捕殺進步人士和共產黨員上面軍統的確是這樣。然而在抗戰中,軍統是有重大貢獻的,抗戰時期軍統在冊人員有4萬5千多人,犧牲了18000人以上,他們抗日的貢獻絕不小於一個集團軍。

中統

中統全稱“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調查統計局”,它是由CC系控制的全國性特務組織。它的正式成立也是1938年8月,和軍統一起確定的,但它的前身則是1928年成立的國民黨中央組織部調查科。

1935年因為需要中統擴大為國民黨中央組織委員會黨務調查處,和上面介紹的一樣,1937年併入了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第一處,由CC系的徐恩曾任處長。1938年在國民黨全國代表大會上由蔣介石提議將第一處另行成立為中央執行委員會調查統計局,中統由此確立。



國民黨敗退臺灣後,中統在1945年也被重新改組成立為“司法行政部”調查局,就是現在臺灣當局的“法務部調查局”的前身。

很多人都不知道軍統和中統到底有什麼區別,其實你只要從他們的隸屬關係上就能知道。中統是國民黨黨中央的情報機構,而軍統是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的情報機構,一個管黨,一個管軍。


一樹梅花一放翁

軍統和中統都是簡稱。

軍統的前身,由來已久:

軍統是“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的簡稱。是中華民國政府的情報機關之一,它的前身是中國國民黨黨團組織“復興社”下屬的“特務處”,從事情報和暗殺活動。

軍統和中統的誕生,花開兩枝: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漢奸和日諜開始活動。為了應對這種現實和形勢,蔣介石和國民黨政府於3月29日召開了“國民黨臨時全國代表大會”,改組了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三個特務機構應運而生,並且由此發展壯大起來,它們就是軍統、中統和特檢處:

在原中央組織部調查科第一組的基礎上,建立了中統局。中統局隸屬於中央黨部秘書處,全稱:“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調查統計局”,朱家驊兼任局長,他原是國民黨中央秘書長。中統局實際負責工作的是副局長徐恩曾,徐也是原第二組負責人。

在第二組的基礎上,擴大組建了軍統局。中統局隸屬於軍事委員會辦公廳,全稱是:“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陳立夫兼首任局長,戴笠既是原第二組的負責人,也是新任的副局長(戴笠後來也是中美特種技術所主任)。

原第三組撤銷,負責人丁默邨去投了汪精衛。

新建的機構是主管郵電檢查的“特檢處”。它隸屬於軍事委員會辦公廳。

使命和結局:

軍統局的使命,訓練和佈局特工人員,抗戰期間軍統實施了很多重要的暗殺漢奸的活動,暗殺了張嘯林,未遂的暗殺有汪精衛、周佛海。開展情報蒐集中作,正式在冊的軍統人員和學員在抗日戰爭中犧牲者就達18000人以上。

軍統局從1938年一直工作到1946年。在戴笠機毀身亡後,更名為國防部保密局,由毛人鳳任局長。

中統局的使命,以各級國民黨黨部為活動基地,在省市黨部設調查統計室,在文化團體和大專院校、重點中學廣泛建立了“黨員調查網”,進行各種特務活動。

1947年國民黨中常會撤銷了中統局,更名為中國國民黨黨員通訊局(簡稱“黨通局”)。


楊東曉

民國時期的中統與軍統是怎麼回事?又有什麼區別?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約撰稿人菊花茶來回答你這個問題。

中統

中統的全稱為“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由國民黨CC系領導人陳果夫、陳立夫所掌控。

陳氏兄弟的背景很是不簡單,兩人的叔父陳其美是同盟會元老,孫中山的重要助手,蔣介石的結拜大哥,因而地,在國民黨內自然混得風生水起。

1928年,國民黨C.C系分子組織了國民黨中央組織部黨務調查科,主要負責從事軍事諜報與電訊偵測等工作。1932年,黨務調查科經過擴充,改為“特工總部”。1935年,又再次改組為“黨務調查處”。

1937年,“黨務調查處”與另外一個特務組織“力行社”重組合並,組成了“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陳立夫出任局長,調查處改為一處,負責黨務,由徐恩曾任處長,力行社改為二處,負責特務,由戴笠負責。

1938年3月,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又進行了一次改組,擴展劃分為三個特務機構。

第一處擴充為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簡稱中統,由中央黨部秘書處主管,中央秘書長朱家驊兼任局長,徐恩曾任副局長。

第二處擴充為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簡稱軍統,對軍事委員會辦公廳負責,陳立夫任局長,戴笠任副局長。

特別設立特檢處,隸屬軍事委員會辦公廳,主要負責郵電檢查。

自從1938年的這次擴充後,直到1947年中統局一直都沒有改過稱呼,而1947年鑑於形勢的需要,中統局又改名為了黨員通訊局。到了1949年,黨員通訊局原則上已經改為國民政府內政部調查局,而習慣上仍被叫做C.C或是中統,當時隸屬於國民政府行政院內政部管轄。逃到臺灣以後,內政部調查局於1954年又改名了,稱作為司法行政部調查,主要負責維護當地安全以及打擊社會犯罪。

軍統

軍統的全稱為“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主要領導人為戴笠,戴笠死後,由毛人鳳繼任。

1931年,蔣介石為加強中央集權,在手下“十三太保”的策劃下,仿照意大利的“黑衫黨”,組建了一個以軍人為主體的組織,美其名曰為“復興社”。(又稱作藍衣社。)1932年,復興社又在其內部設立了一個核心組織,名為“力行社”,而這個“力行社”又特設了一個從事諜報活動的機構,叫做特務處,處長就是很是有名的戴笠。

之後,就是我們熟悉的歷史,1937年,“力行社”與中統前身“黨務調查處”合併,組成“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力行社改為二處,仍由戴笠負責。1938年3月,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又進行了一次改組,第二處擴充為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簡稱軍統),對軍事委員會辦公廳負責,由陳立夫任局長,戴笠任副局長。

1946年8月,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改組國防部,軍統局的公開特務武裝部分與軍委會軍令部二廳,重組合併成立了國防部第二廳,而軍統局的秘密核心部分則組建成為國防部保密局,由戴笠的繼任者毛人鳳出任局長。國民黨逃亡臺灣後,保密局也恢復了正式編組。

1954年,蔣介石成立了“國家安全局”,保密局也進行了相對調整,一部分改組為“國防部”情報局,又一部分改為“法務部”調查局。1958年5月,在蔣介石授意下,“國防部”二廳又改組為“國防部特種軍事情報處”(簡稱“特情處”),又於1961年5月,擴編為“國防部特種軍事情報室(簡稱“特情室”)。當年,又在“保密局”的基礎上,組建了負責島內安全的警備總司令部和憲兵司令部。

答疑人:今日頭條年度歷史自媒《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約撰稿人菊花茶


夜狼文史工作室

國民黨的軍統的全稱是,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處,後期發展成為軍委會統計調查局、國防部保密局,因其屬於軍隊序列,所以一般稱其為軍統。


而中統的全稱是, 國民黨中央黨部統計調查處,中央黨部調查委員會,國民政府統計調查局。因其始終為國民黨中央組織部所掌控,故稱其為中統。





在四十年代以前,中統的勢力非常大,因為實際上國民黨的各級基層黨組織,都是中統的特務網延伸。許多基層黨部的負責人,本身就是中統的基層負責人。


抗戰以後,由於國民黨的情報工作對象有所改變,從以對付中國共產黨向對付日本侵略轉變,因此中統的地位開始下降,而軍統的地位不為提升。同時,由於大片國土淪陷,中統的組織系統嚴重破壞,而其又不能及時的聯絡這些基層組織。逐漸為軍統所取代。加之軍統頭子戴笠對蔣有知遇之恩和師生之情,對蔣言聽計從。而中統主要為國民黨CC系的大老陳立夫、陳果夫兄弟所掌握,在人事上蔣不能直接控制,也逐漸失去了蔣的扶持。到了國民黨退臺後,中統實際上已經喪失了全部組織系統。而軍統的組織系統到是得以保存和發展。


由於中統與軍統在爭奪秘密工作的主導權上,進行了長期的明爭暗鬥,雙方的合作非常有限。國民黨逃臺後,蔣介石對兩個特務組織進行了改組,成立了國家安全局和軍事情報局。這實際上就是中統與軍統的延伸。對雙方的工作範圍也進行了區分,明確了國安局以對內安全為主,重點是偵查島內的中共組織。軍統以對大陸為主,重點是對大陸偵察、派遣、破壞和武裝襲擾。但到蔣經國後期,特別是“江南事件”以後,蔣經國開始改組臺灣情報特務組織的系統與任務範圍。國安局逐漸取代軍事情報局,成為島內最大的情報機關,並開始掌握對大陸的特務與情報活動的主導權。而軍情局反而變成了單純的軍事情報機構了,主要負責對大陸軍事系統的情報工作。


談史論新

孫中山於同治五年十月初六(1866年11月12日)出生在廣東香山縣翠享村的一個農民家庭。祖父孫敬賢是一個靠租種地主土地過活的佃農,父親孫達成曾經漂流到澳門去當鞋匠。孫中山小的時候,全家人吃的主要是番薯,穿的是破衣爛衫。他剛六歲,就和姐姐一起上山砍柴,到塘邊撈豬草,還幫助父親幹農活、放牛。

孫中山有個哥哥,名叫孫眉,十七歲時即隨母舅漂洋出海來到太平洋上的夏威夷。1877年,夏威夷政府鑑定孫眉的卓越成就以及在當地華人中的名望,准許他多招華人來島大興墾務。

剛滿十二歲的孫中山隨母親登上海輪。孫中山到夏威夷後就進了一所由英國基督教監理會創辦的學校。孫中山天賦聰明,加之學習刻苦努力,因此不但學習成績優異,而且深得老師和同學們的喜愛。

1888年春,父親病重,兩兄弟都趕回老家待奉。1894年11月,中國第一個革命團體興中會終於在夏威夷誕生了。11月24日,興中會借僑商何寬寓所,召開了第一次會議。

最初入會會員有二十餘人,會議通過由孫中山起草的〈〈興中會章程〉〉。章程著重指出民族面臨嚴重危機,‘‘方今強鄰環列,虎視鷹瞵’’,‘‘瓜分豆剖,實堪慮於目前’’。

在一百二十九名會員中,華僑資產階級佔62.5%,自由職業者佔11.7%,工人佔25.8%。他們均屬廣東省籍,其中香山縣人佔56.3%。

1895年1月,孫中山回到香港,與香港‘‘新學’’團體‘‘輔仁文社’’(1892年成立)的楊衢雲、謝纘泰等人協商,籌建香港興中會。2月21日,香港興中會正式成立,為避人耳目,對外用‘‘乾享行’’名義作掩護。

20世紀初,隨著圍內革命形勢不斷髮展,各地革命團體陸續出現。1905年7月,孫中山從歐洲到達日本,倡議將革命團體聯合起來,建立革命聯盟組織。7月30日,召開籌備會議,與會者包括興中會、華興會、光復會、科學補學所的部分成員,並過反覆討論,決定新成立團體,定名為‘‘中國同盟會’’,簡稱‘‘同盟會’’。

8月20日下午在東京舉行同盟會正式成立大會,出席會員約百餘人。公推孫中山為總理,根據公章規定,會上推舉黃興為執行部庶務,協助總理主持本部工作。

會章還規定,同盟會在國內外設立幾個支部。同內五個,東部設於上海、轄汀蘇、浙江、安徽三省;西部設於重慶,轄甘肅、四川、兩藏、新疆、貴州五個省區;南部設於香港,轄福建、廣西、廣東、雲南四省;北部設於炯臺,轄山東、山西、陝西、蒙古、直隸和東三省八個省區;中部設於漢口,轄江西、湖北、湖南、河南四省。國外四個支部,檀島支部設於奴魯魯。

孫中山於1910年2月和1911年4月廣州舉行兩次起義,後者即黃花崗起義。4月27日起義發動,黃興率一百六十多名挑選了八百人組織成敢死隊,作為骨幹。


旋風121567981

中統,全稱為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調查統計,隸屬中央黨部秘書處,是國民黨黨務部門控制的特務機構。1947年,中統改為“黨員通訊社”,1949年又改為“內政部調查局”,隸屬於行政院內政部。

軍統全稱則為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隸屬軍事委員會辦公廳,是國民黨軍隊系統控制的特務機構。1946軍事委員會改組國防部,軍統局的公開特務武裝部分與軍委會軍令部二廳合併為國防部第二廳,秘密核心部分組成國防部保密局。

潛伏進中統的中共特工錢壯飛

中統的前身是國民黨中央組織部黨務調查科,軍統的前身是“力行社”。雖然都是情報特務機構,但二者名義上有著明確的分工。中統負責對內,包括對黨員和黨政機關的監督、社會輿論與思想的控制;軍統負責對外,收集軍事情報、打擊敵對勢力。中統權力主要被CC系掌握,軍統權力則直接聽命蔣介石。除了各有分工,兩個組織還起到互相牽制的作用。所以中統和軍統的關係,有點類似於明朝的廠與衛。

但實際上,兩個組織都要擴展自己的勢力範圍,爭奪秘密工作主導權,相互爭鬥、彼此傾軋,所轄業務也經常經營過界,以至於兩者之間區別不甚明晰。1940年代以前,中統的勢力大過軍統;1940年代開始,隨著抗日戰爭的進行,軍統地位逐漸超越中統。到國民黨退臺後,中統基本喪失原有組織系統,軍統系統則得到了保存。

蔣介石與戴笠


徐鵬遠

軍統和中統是在抗日戰爭之後才明確劃分出來的重要情報特工部門,其中軍統主要管轄軍隊、警憲以及各地的交通部門,而中統主要管轄的就是國民黨的黨務問題以及全國各地的行政機關以及學校的黨務問題,還有社會上的教化輿論都是由中統部門管轄的。


相比於中統,軍統的勢力更為龐大,情報線覆蓋了當時的整個中國,核心特工以及編外人員加起來達到了30多萬人,軍統的主要刺殺對象是當時的漢奸以及敵軍的首領還有各大軍閥中與蔣介石為敵者,這些都是軍統的刺殺對象。

而中統就不一樣了,中統主要對付的就是隱藏在暗處的地下黨們,他們如同聞著獵物蹤跡的獵犬一般為蔣介石刺殺著他的敵人們。

軍統的前身是戴笠成立的藍衣社,在戴笠的領導以及蔣介石的支持下,軍統狠狠的壓了中統一頭,成為了當時中國最為恐怖的特務組織,作為軍統首領的戴笠,更是被美國的媒體譽為了中國的希萊姆、中國最神秘的人,在當時戴笠絕對稱得上是一個人能讓小孩子噤哭的人。


中統的前身是國民黨的黨務調查科,創始人是陳立夫、陳果夫二兄弟,陳立夫和陳果夫都是陳其美的兒子,陳其美是被蔡元培稱為民國第一豪俠的人物,是和孫中山同時代的同盟會先傑,對年輕時期的蔣介石頗有影響,甚至可以說得上是蔣介石的入黨介紹人、是蔣介石的老師,他們沾染父親的榮光在蔣介石的部下建立了龐大的勢力,這個勢力號稱cc系,中統就是以他們為主創立的特務情報組織。


軍統和中統是國民黨內部相互平行的兩個情報組織,中統被蔣介石嚴令不能跨越軍統的界限半步,但是軍統卻常常因為案情的牽涉跨越了中統的界限,所以在這種情況下,雙方的衝突開始激烈化,這個時候蔣介石居中調停,在坐山觀虎鬥的同時,保證了這兩個部門能完好運轉,為自己效力。

這就是民國時期的軍統和中統,他們龐大的信息網覆蓋了民國全國的各行各業,為蔣介石牢牢的盯住他的整個國民帝國,並在有必要的時候成為蔣介石手中的利劍,對一切不聽號令者實行刺殺,這兩個部門的威名令得當時無數人心驚膽顫,為其心寒的同時在很多行為舉止方面不得不小心翼翼,很多相關的人陷入了恐慌的陰影之中,中統和軍統絕對可以稱得上是民國的錦衣衛和東廠。


孤客生

一般人都是從電視劇上看到所謂軍統或中統,但大多數人並不清楚兩者的區別。兩者的產生其實都與全面抗戰的爆發有關。1938年,蔣介石將國民黨中央組織委員會黨務調查科改組成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調查統計局,又將復興社特務處、軍事委員會密查組和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第二處整合成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這些就是對秘密組織和特務組織的一次大整合和調整,這就是中統和軍統的來源。

從分工來說,中統有點針對國民黨黨內的監控,以及對國民黨之外的各類大小黨派的打擊和調查。中統主要是為了社會輿論和意識形態控制,有點類似於宣傳系統,但比宣傳系統的權力更大,行為方式更秘密。其負責人是徐恩曾。

軍統,從名字簡稱就可以看出來,是與國民黨軍隊有關,主要是針對軍中的情報系統,因此與中統有很大不同。我們在電視劇上經常看到的,其實大多是軍統,其老大就是戴笠。

雖然在理論上看,中統和軍統不會有工作上的重合,但在實際上,兩者有很大矛盾,有時為了同一個對象和目標,會發生爭寵和邀功的矛盾,由此引發激烈鬥爭。有時為了各自組織系統的經濟利益,兩者還會大打出手,會收集對方的黑材料,當做敵人看待,給老蔣打小報告,想把對方搞死。這其實就是官僚體系內部形成了門戶和派系,自然會不顧整體。


例外狀態

“中統”和“軍統”並稱國民黨兩大特務組織。

中統:全稱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簡稱為“中統(局)”),是國民黨黨務部門控制的全國性特務機構,由國民黨C.C系領導人陳果夫、陳立夫所領導。“中統”的作戰對象是中共及汪偽等蔣介石的敵對政治力量。1947年改為“黨員通訊社”,1949年又改為“內政部調查局”,隸屬於行政部內政部。

軍統:全稱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簡稱軍統局,BIS),1938年成立,1950年解散。早期的領導人為戴笠,戴笠死後,由毛人鳳繼任。特工人員眾多,最多時近5萬名,分佈到國民黨內部的軍隊、警察、行政機關、交通運輸機構,乃至駐外使領館之中,專門以監視、綁架、逮捕和暗殺等手段進行活動。抗戰期間,軍統也從事一些蒐集敵方情報和敵後活動。1946年改組,軍統局的公開特務武裝部分併入國防部第二廳,鄭介民任廳長;秘密核心部分組成國防部保密局,毛人鳳為局長。


越來越沉靜

中統屬於國民黨黨系,軍統屬於軍隊系統。四大家族中的二陳為中統首腦,軍統的領導人為戴笠毛人鳳,所以起初中統是高於軍統的,可能是戰火不斷,先抗日後內戰,軍統又後來居上。中統軍統雖為國民黨兩大情報機構,但內部鬥爭也很激烈,相信看過諜戰劇的觀眾應該不會陌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