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家常的麵食有哪些?

用戶手機336529

山西是麵食的王國,位於晉北地區的忻州同樣也有很多特色麵食。先來說一些比較家常的麵食,大家最常見的麵食有刀削麵、莜麵窩窩和手擀麵。而且這些麵食都能夠根據個人口味來搭配一些臊子,比如西紅柿臊子面、酸菜牛肉麵和羊肉臊子等等。除了這些大家熟悉的麵食以外,忻州地區比較常見的麵食還有燜面、蕎麵河撈。這兩種麵食我個人也非常喜歡吃,下面就來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

燜面


燜面的吃法其實跟燴菜有些類似,既有菜的同時還有面食。燜面一般都是用鐵鍋來做的,可以根據個人口味搭配各種菜品在鐵鍋中翻炒之後,把壓好的麵條放入菜的頂端開始大火燜煮。當然如果家裡沒有鐵鍋的話,也可以用電飯鍋來代替鐵鍋來做燜面。忻州燜面當中最常見的菜品一般有土豆、豆角和豬肉等,各家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愛好搭配一些菜品。

蕎麵河撈

蕎麵河撈一般在忻定地區比較常見,特別是在定襄當地的蕎麵河撈最為出名。當然在忻州的話,利民街上也有很多賣蕎麵河撈的老字號飯館。蕎麵非常有營養的一種雜糧作物,大家來忻州後記得要品嚐一下正宗的蕎麵河撈。


忻州身邊事

忻州有“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的五臺山,有“天下第一關”的雁門關,自古以來便是兵家必爭之地,是江西這個“麵食王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壹周君不止一次的去過忻州,也知道大名鼎鼎的神池月餅,是當地乃至整個山西最有名氣的小吃。不過最近一次去到忻州,吃到了疤餅和碗託這兩樣忻州特色麵食,令壹周君有些相見恨晚的感覺,可以說,它們就是壹周君心目中忻州的美食IP👌

疤餅是忻州繁峙縣的特產,至於餅上疤痕的由來,是因為放在爐子裡凸凹不平的小石子上烤熟的緣故。

當然啦,現在製作疤餅已經不用小石子了,店家大多會用特製的瓷砂。白麵要用上雞蛋和白糖,然後被擀成直徑半尺左右的薄餅。烤制之前,先在平底鍋裡鋪一層瓷砂,再放一層餅,用慢火烤熟,這樣的目的是為了讓餅烤熟後變得“崩脆”。

當地人吃疤餅的風俗是孩子做滿月時的賀禮,這種鬆脆酥香又好消化的餅子,非常適合新生兒的媽媽們食用。

在舊時,當地的善男信女到五臺山拜佛時,也必須要買疤餅、吃疤餅才算是虔誠。

保德碗託則是忻州保德縣的特產。所謂“碗託”,就是把將蕎麥麵和成團,再化成糊盛於碗內,上籠蒸熟晾涼,就做出了一個與碗的形狀差不多的“託”來。

正宗的保德碗託一是要用蕎麥麵,二是要“去粗去黑”,只留下白細的面,這叫做“上蕎麵”。

碗託一般都是冷食,吃的時候佐以醋和蒜調製的湯,用小刀把碗飥劃成菱形小塊,用牙籤扎著吃,吃完碗飥,喝盡蘸湯,餘味無窮。

如果是蒸熟後吃,就需要拌一些肉醬,用勺子舀著吃,口感有點像吃老豆腐。

壹周君最後再推薦一個——五臺砍三刀,其實就是用玉米麵和黃米麵混合的麵糰,發酵後加入紅糖,放入油鍋中炸制,再上籠蒸煮而成的。

因為在炸的時候,為了使油滲入,就要在麵糰上砍上三刀,所以叫“砍三刀”。

砍三刀是忻州五臺山地區過年過節期間的日常小吃,入口綿甜,油香四溢,當地人也叫它為“油布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