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革卦解答了易學史公案:周文王到底稱沒稱王

關於姬昌稱王之事,《史記·周本紀》:“詩人道西伯,蓋受命之年稱王而斷虞芮之訟。後十年而崩,諡為文王。”提出文王生前已經稱王,但後世受到很多質疑,認為文王生前不會稱王,遂成為一樁公案。本文不再從史料中辯證,而是從文王自己寫的《周易》革卦中找到了答案。《周易》卦爻辭共寫有十九個“王”,歷來解易者皆以為文王,其實這些“王”都是指商王,大部分指商湯。文王自己在《周易》中從不自稱“王”,而且在《革》卦卦辭和九四爻辭中暗指姬發要先稱王,後伐商。

文王寫周易的故事21篇-革

文王對使者說:“在‘元亨利貞’系列卦的《隨》卦,我提出要發動更多的社會人士參加到討伐商紂的隊伍中,大多數方國站在我們一方,軍事上打敗商王朝只是一個時間的問題。這期間,有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必須要做,就是要建立與商王同等的王權政府,這樣我們與商平起平坐,才能夠名正言順的討伐暴君。”說著在甲骨上劃了個澤火卦:

周易革卦解答了易學史公案:周文王到底稱沒稱王

小丁分析道:“這個卦四個陽爻從力量上佔有絕對優勢,但陰爻上六為王的宗廟,六二為家主,而且都居正位,說明舊政權和舊思想處於僵而不死的狀態。六個爻中只有九四位不正,是陽居陰位,有動象,說明次宗廟需要改變了。”

文王讚許道:“分析的有道理。這種大好形勢下,我們應該做的就是……”說到這裡,拿起刻刀在甲骨上寫下:

革,巳日乃孚,元亨利貞。悔亡。

使者說:“‘革’就是要推翻商紂暴政,建立新的王朝。我們多年的理想終於要實現了。為什麼在‘革’和‘元亨利貞’中間寫上‘巳日乃孚’呢?‘巳日’和‘乃孚’是什麼意思?”

文王解釋道:“如果寫‘革元亨利貞’,就是可以直接去消滅商紂,但這種改天換地的大事不是這麼簡單的。以下犯上會引起社會人士的質疑,所以我們不能單純從軍事上考慮,還要從輿情上爭取主動。‘巳’是巳時;日是太陽。巳時的太陽象徵有利於我們的形勢已經達到了高潮,推翻舊體制將勢如破竹。”

周易革卦解答了易學史公案:周文王到底稱沒稱王

周易說解

文王呷了口水:“‘孚’是小子。”小丁插了句:“公子發繼大位後就自稱‘予小子’。”文王高興地說:“這樣很好。為什麼特意寫‘巳日’呢?日又代表王,午日為正王,巳日為準王。姬發稱王以後,就有資格和商王爭奪天下了,那時我們周國發出號令,天下群雄莫不響應,大業可成也。”使者和小丁瞪大了眼睛聽的入了神,沒有侯爺高度的智慧,怎麼能撼動具有六百年基業的大商呢!

使者問:“為什麼還‘悔亡’呢?”“如果時機未到,天下響應者少,你舉旗東伐,就變成了大規模廝殺,戰爭難有勝券,就要悔了。如果時機已到,你不是以王的身份伐王,舊王朝的餘孽在社會上聲討你僭越弒王,造成政治上被動,也會有悔的。”

周易革卦解答了易學史公案:周文王到底稱沒稱王

初九鞏用黃牛之革。

小丁問:“我怎麼看初九爻的‘革’和卦辭之革意思不同呢?”“肯定是不同的。革是周國革大商的命,百姓還是要幹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原來這是講百姓要革黃牛的皮。實現勝利後,不可能每個人都分到土地和官職,基層群眾還要重操舊業。

六二巳日乃革之,徵吉,無咎。

使者想:六二為內邦之主,從靜;陰爻又為小子,大人不動,小子可動。看樣子侯爺是強調自己不伐商,一定要由公子發去“巳日乃革之”。

九三徵兇,貞厲。革言三就,有孚。

使者問:“為什麼九三就徵兇呢?”文王緩緩說:“有兩方面原因:一是我們和大商所進行的戰爭是新舊力量之戰,需要有道義的支持和聯合的力量,而九三武士有個人英雄特徵。當戰爭到了摧枯拉朽的階段,我們還需要張揚個人英雄主義嗎!其二,九三嗜殺,天下唾手可得了,再過多殺戮,民怨太大,會造成政權基礎不牢。從政治上摧毀了敵人,軍事上就是一個形式了。‘貞厲’是說讓嗜殺的武將去主持征伐是很危險的。”

小丁:“我看後面這句‘三’指多,‘就’是高的意思。是說不要光聽武將的主意,要多聽聽大家的意見,按照高明的想法去做。”又想:有孚是指公子發,是叮囑姬發一定要按照這樣說的去做。

周易革卦解答了易學史公案:周文王到底稱沒稱王

九四悔亡。有孚改命吉。

九四是站在靜位上的動,又為修改祭祀程序,包括追諡先人。悔亡所指的,就是公子發改變侯的命令,以王的口氣發佈政令。使者問:

“侯爺寫‘有孚改命吉’,就是說必須公子發自命為王。您老人家為何不自稱為王呢?”文王說:“我老了,揹負不了這個重任了,還是讓公子們藉此立威,他們親自打下來的天下不易反覆。”

九五大人虎變。未佔有孚。

使者問:“我看九五寫虎,上六寫豹,兩者的改變有什麼區別嗎?”文王答:“當然區別很大了。為林中之王,一虎進林,百獸皆驚,僅聞到虎的氣味、聽到其吼聲,群獸就驚散而逃。你知道為什麼嗎?因為虎不僅勇猛,還工於心計,知道獵物的弱點,往往一擊成功,不打無把握之仗。大人虎變,是說對於任何一項變革,都要做到有威有勇有謀,沉穩有力,方能成功。而豹子體型小,勇而無智,速度快卻耐力差,捕獵一般是硬碰硬,常常無功而返。我們要學習虎,不要學習豹。”使者還想問“未佔有孚”,但一想,其意思是沒有佔公子發能不能實現大人虎變的願望,就沒再吱聲。

周易革卦解答了易學史公案:周文王到底稱沒稱王

上六君子豹變,小人革面。徵兇。居貞吉。

使者又問:“君子豹變知道什麼意思了,‘小人革面’指誰呢?為什麼‘徵兇’呢?”文王面帶凝重地說:“你算問到點子上了。上六指舊體制,在君子的威力下,被舊體制浸透了的小人之心並不甘臣服於新政權,他們沒有受到制度的束縛,只是表面上改變了,一有可乘之機就會死灰復燃。所以用豹變之人或豹變的心態去征服敵人都暗藏著兇險。像這種人只能讓他呆在家裡做事才吉。”

(注:文王沒有想到他回到周國後,尋訪到了世外高人姜尚,後來姜尚和周公輔佐武王推翻了商王朝,並建立了朝代最長的周王朝。詳盡註釋可參閱楊吉德《周易說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