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範跑跑”跑了之後,留給我們什麼?

10年前的512汶川地震,被稱為“範跑跑”的範美忠一跑成名。之後,在網上廣為流傳的《範跑跑之歌》中,一個被妖魔化的範美忠在一所學校的地震廢墟上逃跑,這樣一幅圖景構建了民眾對於“範跑跑”難以磨滅的印象。後來,我們得知範美忠所在學校無一師生傷亡。不知大家對於這個結果怎麼看?又該如何去面對當時被千夫所指的範美忠。

10年前,“范跑跑”跑了之后,留给我们什么?


“範跑跑”跑了之後,留給我們什麼?首先,是道德焦慮。面對生死,人人皆有求生本能,這一點無可厚非。並不因為範美忠是教師,就理所應當該為學生犧牲。這一點,無關乎師德,而是更高意義上的人性。請永遠記住,我們可以去認知人性,但永遠不要去考驗人性。因為,在面臨生死等極端的人性考驗下,我們得到的答案不能說是好或是壞,但很可能是令人失望的。我們面對道德焦慮的困境,從來都是指責別人為首要,反思自己的卻很少,以此來掩蓋自己的脆弱。比如,我們與範美忠易地而處,很難保證自己就不跑吧?


10年前,“范跑跑”跑了之后,留给我们什么?


其次,是真相焦慮。地震後,我們往往把“範跑跑”與那些勇敢救護孩子最終卻犧牲的老師對立起來。當然,死去的老師是光榮的;範美忠則是可恥的,值得批判的。大家忙著去樹立一個個英雄形象,卻忘了去追問一個更為根本的問題“那些在豆腐渣工程下喪生的師生們,僅僅是因為跑與不跑所能夠決定的嗎?如果我是一個家長,我會認為老師先跑與後跑都沒關係,只要建築質量過硬,一樣不會有人員傷亡,大家都開開心心的活著,不好麼?難道非要去賺虧心錢,然後老師英勇挺身而出,和學生死成一片,最後大大歌頌老師的奉獻精神一番,這樣就能夠緩解我們內心的痛苦麼?毫不留情的說,這恰恰是對當事人家庭痛苦的一種消費和誤解。相信他們最大的心願,從來只是一家人能夠齊齊整整,平安幸福吧?

10年前,“范跑跑”跑了之后,留给我们什么?


最後,是個人主義的焦慮。在中國,提起個人主義,彷彿馬上就要被打倒,是非常要不得,不道德的。我們往往讚賞為別人犧牲的人,歌頌集體主義,覺得為國、為民、為他人犧牲是最大的光榮和幸福。然而,我們往往忽略了,個人本身的生命、健康以及幸福同樣是值得尊重的。在不損害他人合法權益的基礎上,個人的生命財產安全同樣值得尊重。地震天災來襲,難道僅僅因為範美忠跑了,學生就會死光?或者範美忠要是不跑,學生就全部倖存?這種荒謬的邏輯顯然站不住腳。其實,與其有功夫做這種道德上毫無意義的討論和指責,還不如做點實事——把校舍工程質量搞上去,那樣,即是面對地震,師生倖存的概率會大得多。

10年前,“范跑跑”跑了之后,留给我们什么?


最後,我要以《聖經》中的一個小故事來結尾——耶穌有一次帶著門徒,看到大街上人們紛紛指責一個妓女,覺得她令人作嘔,有傷風化,都準備朝她身上扔石頭。這個時候耶穌說:你們誰若沒有罪,便可以朝她身上扔石頭。最後大家都沉默不語,沒有一個人扔出石頭。同樣的話送給我們每一個人:你們誰若沒有罪,誰便可以朝著“範跑跑”扔石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