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往事(作者:王海龍)

我家往事(作者:王海龍)

一闖關東

1910年時的東北呼蘭,還沒有多少人口,那時地廣人稀,肥沃的黑土地用手一攥,手指縫都能攥出油。清清的河水,用手掬起一捧任意一條小河溝的水都能飲用。空曠的野地,放眼望去是一望無垠的綠油油的畫面。稗草,三楞草,蒿草,蒼耳草........。淺綠的,深綠的,黃綠的,褐綠的整個是綠色的底板。斷斷續續有高出草地的一片片高粱,一片片玉米,一片片黃豆,一片片穀子。或遠或近能看到的,幾棵,十幾棵,百多棵,由白楊,家榆,青松等樹種或單獨,或混雜組成的樹林。野豬,野兔,野雞,野鴨在曠野裡隨時會碰到。傍晚的野狼的嚎叫會使人毛骨悚然。田野裡或溝渠岸邊,或路旁,馬蹄蓮,蒲藤高,黃花菜,藍巧等野花從草叢中伸出脖頸,紅的,黃的,藍的,紫的花朵七彩繽紛,色彩斑斕。白的,紫紅的,花色的蝴蝶在花叢中打鬧嬉戲。那隻白色的蝴蝶正追那隻花色的蝴蝶,是否就是梁山伯在追祝英臺。蝴蝶的嬉戲打擾了正在花心採蜜的蜜蜂。他們嗡嗡抗議著,從這朵花飛向另一朵花,近處和遠處不知名的大的,小的鳥兒在鳴叫,他們象在聊天,又好像進行一場歌舞比賽,聲音此起彼伏,餘音繚繞,悅耳動聽,正在演奏一場華麗的樂章。溝渠裡的魚兒,被外界的喧囂吸引,不是的躍出水面看熱鬧。在水面起跳之間,蕩起層層漣漪,推動水草一搖一搖,好像對外來的不速之客招手示好。在這裡隨便找一塊荒蕪的土地,鋤掉雜草,翻成壟型,在壟上種上玉米,大豆,高粱。穀子,糜子等莊稼,不用施肥,不用澆水,只要莊稼地裡不長與莊稼爭食土壤養分的雜草,每到秋季都能有好的收成。東北的地大物博,物產的豐富,百姓的生活富足,吸引著山海關南面省份的百姓,形成一股闖關東的熱潮。闖關東的百姓主要來自河北省和山東省。

我的老家在河北省獻縣的一個王姓村莊,太爺爺年輕時是果子匠(麵點師傅),他能從一個麵糰拉一根麵條,把整團面都拉完而不斷。更別提做各種糕點和餅乾了。有這樣的好手藝,在當時的王莊也過得下去,況且太爺爺的姐夫是北京一個縣的縣長,因為他家沒有兒女,太爺爺把他的大姑娘過繼給姐姐做女兒,每年太爺爺的姐姐都貼補錢物給太爺爺。爸爸八歲時和大爺爺回了趟老家,有一個近枝的太爺爺的弟弟還在給看房子呢!希望闖關東這一家子回去有個住處。那是三間正房,東西各三間廂房,院子裡碾子磨,使用的傢什一應俱全。門口太爺爺走的時候栽種的兩棵棗樹都有水桶粗。到現在為止,沒人知道太爺爺為什麼放棄那裡的家產闖關東。是因為獻縣的人多地少,還是那裡有時常年乾旱,黃土地都能旱成乾裂,造成顆粒無收,或是隨潮流給子女尋找一塊富庶的土地生存吧!闖關東時太爺爺的二姑娘已經結婚。太爺爺領著十二歲的大爺爺,太奶奶抱著八個月大的爺爺,推著小車隨著闖關東的人流向東北進發。

二 佃戶和長工

我家往事(作者:王海龍)

太爺和太奶一行四人,用腳丈量了一千多公里,歷盡千難萬苦,風餐露宿,輾轉反側,終於在我們現在居住的富有村南面叫夥計窩棚的屯子落下腳,那時的夥計窩棚只有六戶人家。有一家早期來到的李姓人家開墾了屯周邊的百十垧土地。其它的人家或租種他家的土地或給他家做長工。太爺和太奶租住在一戶人家閒置的一間空房裡,租了李姓人家的幾畝地,種上莊稼來供應自己一家的口糧。農閒時附近那個村屯有個紅白喜事,太爺爺就被找去造廚(做廚師),掙點外快。為了生活,苦難的日子煎熬著,大爺爺十三歲就到鄰村一戶地主家做長工。等到爺爺八歲時,太奶奶又生了三爺和三姑奶。好賴通過拼搏爺爺一家住上了自己蓋的兩間土房。可這年的秋天,夥計窩棚來了一夥鬍子,李姓人家沒有安排好,可能沒能拿到錢財,鬍子一氣之下放了一把火,把屯子的所有房子都燒了。爺爺一家被迫又到現在我居住的富有村租借了房屋住下來。突然遭遇橫禍,本來家就一貧如洗,現在變得除了幾口人外,一無所有。大爺爺在外做長工,年僅八歲的爺爺也被迫到幾十裡外的一戶地主家做長工。由於年紀小隻能給地主家放馬。爺爺小時候就機靈,懂事深得那家地主的喜愛。爺爺九歲時,爺爺做長工的地主家來了一夥鬍子(土匪),鬍子不止是搶錢物,還搶馬匹。那個季節高粱的穗剛露頭。鬍子已從大門進入院子。地主打開後門,把爺爺抱上一匹馬,爺爺騎上這匹馬,催趕著其它的幾十匹馬向院外的大野地跑去。鬍子那次沒有搶到地主一匹馬,這裡有爺爺的功勞。

三 舊社會 辦喪事

我家往事(作者:王海龍)

爺爺講:“他小時候,地主家有人故去,辦喪事是很講究的,得在住人的外屋廚房用木板搭上拍子,死的人放在上面停放三天才能入殮,入殮後,棺材停在院子裡四天才入土。死人停放期間,負責喪事的陰陽先生,拿著羅盤到野地找到風水極佳的墓地,根據死者的生日時辰,家主的生日時辰。推算天星地煞,運用七十二侯確定墓地的向口。山管人丁,水管財。陰陽先生總會找到人丁和財運兼顧的墓地和向口。他說怎樣好就怎樣好,反正別人又不明白,他說的地點越好,以後對家主越有利,家主會給他的賞錢越多。野地裡按照陰陽先生的告誡開始挖墓穴。家主家裡正在舉行一些儀式,早晚必須報廟,死的人的親友提著水壺,排著隊跟著(打路鬼),必須早晚各一次到村子的廟上哭叫祈禱,來祈求死者能進入仙界,不入地獄。打路鬼是由窮人裝扮的,他畫著花臉,裝扮得很兇的樣子,走在報廟的隊伍前面,躍武揚威。目的讓路上的鬼神讓路,因為得罪鬼神,扮演打路鬼的人傳說是活不長的,一般是生活沒有著落的窮人充當。死人不入土就得守靈,防止貓呀,狗哇等牲畜到死人附近,使死人借氣變殭屍,在地主家工作的長工就被分派這一差事。爺爺說:“入殮的屍體還不算可怕,可怕的是停在外屋柴房的屍體。爺爺十歲時有一次守靈,那時沒有電燈,停屍的房間只點一盞煤油燈,忽明忽暗的。半夜爺爺去到住人的裡面房間喝水,一走動,帶點風,把蓋在死人臉上的黃紙吹落,在煤油燈微弱的光照射下,死人的臉慘白慘白的,呲牙咧嘴。爺爺叫喊著一個高就竄到屋裡,把屋裡睡覺的人都驚醒了,畢竟爺爺那時才是十歲的孩子。爺爺嚇得大病一場。有錢的地主在停放逝者的七天,都僱吹鼓手,吹奏哀樂。在下葬的前一天晚上,死人的地主家都得請民間藝人唱哭七關,哭七關唱畢,就是辭靈儀式。各家都按大小輩分,跪著一排排的。先由廚師向亡人獻菜敬酒,接下來在支客人的安排下,亡人的平輩和晚下輩輪流向亡人進香。第二天出靈前先開光,開光就是用縫衣服的針把陪葬的紙人,紙馬的眼睛和腿腳用針點一下,把棺材蓋移開,上面用篷布遮上免得陽光射到亡人,由陰陽先生拿個一頭纏棉花的竹筷,把棉球蘸酒,用棉球點向亡人的眼睛,嘴裡喊著“開眼光,亮堂堂。點向鼻子,嘴裡喊著,開鼻光,聞的香。點向耳朵,嘴裡喊著開耳光,聽八方。點向嘴,嘴裡喊,開耳光,吃的香。開完光,蓋上棺材蓋,木匠師傅訂釘剎叩,孝男孝女跪在棺材的前面,木匠師傅訂左邊棺材蓋,孝男孝女一起喊某某向相反的方向躲釘,訂右邊向左邊喊躲釘。剎完叩,到了陰陽先生掐算的起靈時間,就得起靈。起靈時棺材是由八人或十六人從死者的家抬到塋地的。這邊按陰陽先生交代的方式下葬,陰陽先生在死的人嚥氣的房間用五穀淨宅,貼上畫的符籙。陰陽先生帶著家主給的公雞,布匹,和金錢悄悄離開。埋完死者的人群,必須在亡者家的大門口喝一口酒才能進屋,吃喝死者家預備的酒菜。爺爺說;‘舊時侯一場喪事辦完,死人的一家老小得折騰個好膽(精疲力盡)。

四 跳單鼓(燒太平香)

我家往事(作者:王海龍)

舊社會的農村沒有什麼業餘娛樂的活動,每到秋收結束或新年前,有錢人家都會請跳單鼓的到家裡跳上幾天,熱鬧一下。慶祝今年的豐收,祈願明年的風調雨順。跳單鼓時女人和小孩是不能看的。原因可能是跳單鼓時黃色露骨的說唱見不得光。常常聽到婦女們的抱怨。在那男尊女卑的年代,婦女們抱怨都是偷偷的,悄悄的。讓她們抱怨去吧,反正沒人理會。跳單鼓的團隊是由三四個男人組成,跳單鼓的領隊叫壇主。跳單鼓的人頭戴毛翎帽,腰扎腰鈴,左手持著帶木把的單皮鼓,右手持鼓鞭。腰部稍稍抖動就會發出悅耳的玲玲聲。耍鼓的動作分,胸前鼓,肩前鼓,腹前鼓,背鼓,託鼓,翻腕鼓等多種姿勢。步法有太平步,十字步,蹉步等。唱詞是二人轉,東北大鼓,河北梆子,大神調,京腔等組成的大雜燴。跳單鼓分文戲和武戲。武戲要表演小鼓舞,鍘刀舞,雜技。文戲要唱,開壇,請土地,請九郎,過天河,闖天門,玉皇大帝下凡,請灶王,送神,等固定曲目,有時還唱黃氏女遊陰,回杯記,梁祝等曲目,唱戲的中間總有一些少兒不宜的黃色說口,和猥褻的動作。跳單鼓的曲調是婉轉悠揚的,有時如泣如訴,有時曲調高揚,響徹九天。爺爺和我們村的一個夥伴,在他們十五六歲的時候,和一夥巴彥來的跳單鼓的劇團學過幾個月單鼓,爺爺雖然不識字,但他的記憶力驚人,別人在他面前讀書,他靜心的聽,會把書中的內容一字不落的記下,就這樣的記憶力,爺爺學了幾個月才學點皮毛。爺爺說:“跳單鼓,必須是師傅的言傳身教,給你詞譜沒有師傅的親自教導,唱出的調調也不是那玩意。可能是唱單鼓的人整夜的熬夜演唱,唱單鼓的人沒有長壽的,耍武戲時鍘刀掄得上天飛地,很是危險。可能基於以上的原因,爺爺學跳單鼓,半途而廢。那家燒太平香(跳單鼓)得提前通知南北二屯的親友,到跳單鼓的這天晚上,村子裡的男人,鄰村來看熱鬧的,遠方來的親友。那真是人山人海,常常把跳單鼓的圍在中間,圍得像鐵桶一樣,讓外圍的人擠都擠不進來。一年能有幾次這樣的盛事,外面的即使看不到表演,就是聽也要把整個演出聽完,來積累向沒來觀看的人炫耀的資本。一般人家請跳單鼓,得跳三四天,跳單鼓的人也真厲害。三四天的演出,唱的曲目沒有重樣的,表演的耍鍘刀是使人驚心動魄。表演的雜技也極盡驚險。在人們還沒有盡興,單鼓表演就結束了,人們只有把餘興寄託來年。

五 舊社會的押匯

舊社會的押匯就像現在的買彩票,不過現在的彩票是隨機的,而舊社會的押匯,開彩是由匯主控制的。舊社會的押匯分三十六門,可能每門都由三十六行演變的,分 肉肆,宮粉,玉石,珠寶,文房用具,鮮魚,棺木,花果,陶土,器官,雜耍等三十六門,外加天皇,地皇,人皇等奇門遁甲的三奇,正好四十門。四十門都可以押賭注,開匯時宣佈那一門中了,就以一賠十的給押中的人賠錢。那個村有開匯的,開匯的手下都有許多人當討風的,討風的拿個單子,南北二屯串兌,碰到人就說某某村開匯。押點錢玩玩,一塊不嫌少,十塊不嫌多。人們為了押的準確,想盡各種方法預測。有到墳地跳大神的,有騎孤女墳討風的,有早上掏灶坑找靈感的,有在野外找最先遇到什麼動物找靈感的,更有甚者,用竹子作四十個籤,放到自己女人的褲襠裡,在褲襠裡求籤找靈感。無論怎樣找靈感,總是押少量資金的門開匯。掙錢的總是匯主。不管開匯的人怎樣宣傳某某通過何種方式找到靈感,押中了匯門,獲得高額賠付,一下子發了大財,但獲得賠付的總是零零星星的幾個人,大多數人是賠錢的。就是有獲得賠付的幾個火亮,經過宣揚,經過擴大,押匯的人總是絡繹不絕,前僕後續,有很多人輸光一年的血汗錢,有的人負債累累。貧困的年代,人們都想一夜暴富。那時的人比較木訥,實誠,往往開匯的人連連得手。大爺爺開始也玩押匯,爺爺聰明,看出押匯得倪端,就規勸大爺爺不要玩押匯,大爺爺正月無事做,爺爺寧可給大爺爺拿錢,讓他玩牌九,也不讓他押匯。隨著人們不斷的被騙,一點點的醒悟,慢慢的押匯也沒人玩了,押匯這種賭博方式就消失了。

六 無私的大爺爺

一九四幾年的時候,太爺爺由於疾病,過早的離開人世。通過多年的拼搏,爺爺一家有了自己的四間土房,有了自己的車馬,還置辦了六七垧田地。太爺爺去世時,三爺爺和三姑奶的年紀還比較小。太奶奶由於長期思念河北省的兩個女兒,變得瘋瘋癲癲的,也曾登報尋找過大姑奶和二姑奶,爸爸八歲時和大爺爺親自去河北省尋找過大姑奶和二姑奶,二姑奶找到了,在北京的大姑奶一直沒找到。直到如今沒找到大姑奶也成為我們家族的遺憾,也成為太爺爺和太奶奶直到埋到土裡也未完成的心願。爸爸剛出生不久,有一天家裡的人都到地裡幹活。爸爸就由太奶奶照看,那時的小孩子都睡攸車子(攸車子,就是在房屋的棚下穿一根粗的圓木,在圓木上掛四股繩,繩下栓一米多長,兩邊橢圓型,中間低兩頭翹,用硬木板封底的物件,這就叫攸車子。只要對攸車子輕輕推一下,攸車子就可以長時間像鐘擺一樣在空中來回擺動),本來應該在攸車子的底部先鋪上棉被然後把孩子放在棉被上。那天太奶奶又犯瘋病,她把爸爸先放在攸車裡,把棉被放在爸爸身上。她還遙那找孩子,左鄰右舍都驚動了,後來整個村子都驚動了,家裡的,地裡幹活的,都跑來幫忙找孩子。有擔心人販子抱走的鄉民,他們就騎上馬到各個路口追去。有擔心是野狼野狗叼去的鄉民,他們就分開人手到野地尋覓。不知道誰心細,翻動攸車子,那時爸爸憋得臉都青了,一場虛驚總算過去,難忘的是那時鄉親的情誼。爸爸還不懂事時,太奶奶由於日夜相思,終日寡歡,情思淤積也離開了人世。

太爺爺去世的第二年,那時爺爺娶了奶奶,並生下大姑。大爺爺沒有成家,弟妹年紀還小,家事一直由爺爺操勞。那時東北是滿洲國,由日本人統治,種田必須交糧交租。還不時的派勞工。這一年派的勞工是去東寧修工事。一家必須去一個壯勞力。當時大爺爺在北荒(現在的拜泉縣)一個姓郭的縣長家作長工。大爺爺實在,做事從不糊弄。鏟地,割地時,那個工匠糊弄,不用東家吱聲,他總是當面指出那人的過錯。從不在意別人對自己的態度。他幹各種農活也是麻利的,無論多少人他總是在第一的位置,鏟地或割地時有幹活慢的人,落的遠的人,他總是放棄休息去接濟。大爺爺的誠實贏得郭縣長的好感,後來就讓大爺爺給他家趕馬車。縣長家在鄉下收回的物品有時是很貴重的,常常是派大爺爺駕著馬車獨自去取。那時是鬍子和劫道的橫行,大爺爺的馬車上常常放一把長把的板斧。大爺爺說:“有一次他拉一車貴重物品正走在一條僻靜的田間小路上,時近中午,突然從一人高的路旁高粱地裡串出兩個人,一個拿一把鐮刀,一個端一把手槍。他們立在馬車的前面,示意大爺爺離開,他們要搶劫馬車和車上物品。那時大爺爺年輕利靚(身手敏捷)。大爺爺悄悄提起板斧,幾部串到端槍的人面前,飛起一腳就把搶踢飛。拿起板斧架在那人的頭上,那倆人都嚇得跪下來。經瞭解都是窮苦人。大爺爺也沒有過多的難為他們,只是繳了他們的槍。回到郭家把手槍交給郭縣長。

大爺爺聽到家裡派勞工的消息,大爺爺從北荒趕了回來,他說:“爺爺拖家帶口,三爺爺年紀小,自己單身,沒有牽掛,派勞工就應該他去。大爺爺去到東寧給日本人做了一年的勞工,就因為學唱日本歌學的慢,被日本人打聾了雙耳,九死一生的逃了回來。大爺爺回到家就再也沒有離開,鏟地,割地,駕車,犁地從來沒有清閒過。他自己住一間屋,村裡人家有親戚來串門,住不開,都上他這找宿,他都爽快的答應。就連前呼蘭縣委書記馬力,青年時在我們村教書,都在大爺爺的屋子住了一年呢。

七 固執的爺爺

我家往事(作者:王海龍)

1946年的秋季,共產黨解放了東北,東北開展了土地革命運動,按照成分爺爺家被劃分為中農,爺爺被推選為村民兵連長。當時批鬥地主富農取得的財物都先集中到農會,由爺爺和其它幾個農會幹部看管,每入庫一件物品都登記在冊,等到向廣大貧農分發物品的時候,發現少了幾件貴重物品。少的東西確實是讓其中一個愛佔便宜的治保主任偷走了,但當時他死不承認。爺爺和其它幾個農會幹部就成了廣大群眾批鬥的對象,文鬥,武鬥免不了皮肉之苦,爺爺那次身體和精神都受到摧殘。那次改變了他的人生觀。到生產隊時,雖然爺爺大字不識,但他的記憶力驚人,來個說書的,他聽一遍就能完完整整的把全部內容記下來。之後他就給沒聽過的人講,有一年他在小隊當財糧(出納)光靠腦子記,到秋後算帳一分錢不差。每到秋天各個生產隊都找他,請他到自己生產隊的田地裡走一圈。回來後,他總能大致估算出當年玉米,黃豆,高粱,穀子等農作物的產量。被村民們稱作小諸葛。鄉上讓他當幹部,他是不當的,讓他上學識字,他也不去。我們村有一個和爺爺一樣不識字姓董的年輕人,去了夜校,後來分到南方一個縣當了縣長。本來那次機會是爺爺的。爺爺就安心在一個生產隊當保管員。社教工作隊開展工作的時候,在生產隊開會爺爺是從不參加,那時他是爭取的對象,無奈社交工作隊組織群眾到爺爺家開會,爺爺又藉故離開到生產隊躲避。爺爺從來沒有說過村裡任何人的短長。爺爺有點重男輕女,老姑時常在我面前叨唸,爸爸和二叔都是初中畢業,每天穿的溜光水滑,到二十多歲才參加勞動。而姑姑們沒念幾年書,十四五就參加生產隊的勞動,開始掙工分。大姑姑上學時還得帶著三姑姑。一個小孩子跟著哭鬧怎能學好習?這也不能全責怪爺爺,大爺爺五十歲時娶了大奶。生下小九叔。大奶奶先天有抽風病,不能幹農活,在小九叔兩歲時就故去了。奶奶也有氣管病也不能掙工分。父親哥四個,姐妹四個,加上小九叔。一共九個孩子。就靠爺爺和大爺爺掙工分養家,爺爺那時生活也真的不容易,他也想每個孩子都有高學歷,可生活不允許呀!難怪爸爸驗空軍,二叔驗海軍,爺爺在他們檢驗前,偷偷的讓他們服食麻黃素,使他們心跳加速,讓他們落選當不上兵。在家掙工分,為他分擔養家的重擔吧!我三歲時,三叔上初中,老叔七歲,小九叔四歲,那一年的龍鳳日,爺爺睜著眼睛離開了人世。

從老一輩的生活歷程,我知道什麼是無私,什麼是誠實,什麼是關愛,什麼是厚道。無私才能有博愛。現在有些年輕人只顧自己生活好,哪管父母是討飯掙的錢,靠老,吃老的現象隨處可見。因為自私喪失吃苦耐勞,努力拼搏的品質,自己不努力,事事埋怨家庭,抨擊社會。更有甚者為了自己過得好,不讓子女拖累自己,產生不結婚的念頭。據報道日本單身生活的青年比例最高。我希望我們的下一代是充滿博愛,上進,有朝氣,努力拼博,蒸蒸日上的一代。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青年興旺中國才能富強。引古喻今,拙獻本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