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阜陽和安徽蚌埠哪個發展潛力好?

阿Q第一傳

阜陽和蚌埠,是皖西北和皖東北的代表城市。其實一直以來,阜陽和蚌埠,是皖北人民對比起來最為津津樂道的兩個城市。

從地理位置上來說,二者都是,或者都曾經是安徽重要的交通樞紐。曾經安徽人民進京,阜陽幾乎是必經之地,一條京九鐵路通往北京。因為交通發達,阜陽也成為安徽人口輸出大省,每年的務工人民返鄉,是阜陽最為熱門的話題。


而蚌埠在安徽省,可以說是起家最早的大城市。作為安徽第一個建市的城市, 蚌埠的發展甚至早過安徽“兩巨頭”蕪湖、合肥。事實上,早年間,蚌埠一直是與合肥、蕪湖對比的。依靠強大的交通、優越的地理位置,現在的蚌埠南站,是安徽最重要的高鐵樞紐之一。


上文也提到了,曾經的蚌埠這麼牛,為啥現在跟阜陽放在一起比較呢?這裡沒有半點對阜陽人民不敬的意思,也必須承認,曾經的阜陽與蚌埠存在事實上的差距。現在來看,因為務工人民返鄉的原因,阜陽的常住人口超越了合肥,成為全省第一。人口的紅利給阜陽帶來了利好,因此阜陽近些年來也飛速發展。美中不足的是,阜陽是安徽目前,唯二沒有通高鐵的城市。


那要說阜陽和蚌埠誰發展潛力更好,大皖君認為,二者各有所長。蚌埠目前的經濟實力還是能甩開阜陽一頭,底子強勁;而潛力來說,由於人口絕對數量大,阜陽未來的經濟發展潛力應該是小勝一籌。


安徽網

阜陽代表文化是淮河文化,是甘羅、管仲、鮑牙叔、呂蒙、劉福通的故里,晏殊、歐陽修、蘇軾曾在此為官。穎州西湖歷史上曾與杭州西湖齊名,潁上縣八里河風景區為國家AAAAA級風景區、阜陽生態園和迪溝生態旅遊風景區均為國家AAAA級風景區。阜陽剪紙、穎上花鼓燈、界首彩陶等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阜南縣出土的商代青銅器龍虎尊被列為中國十大國寶青銅器之一。阜陽位居豫皖城市群、大京九經濟協作帶,是中原經濟區規劃建設的東部門戶城市之一,是東部地區產業轉移過渡帶。2016年12月28日,國務院批覆《中原城市群發展規劃》,作為中原城市群“東部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之一。

蚌埠,別稱珠城。是安徽省地級市,安徽省第一個設市的地級市(公元1947年元旦)。下設蚌山區、禹會區、淮上區、龍子湖區四個市轄區,管轄懷遠縣、固鎮縣、五河縣三個縣。民國時期曾是安徽軍政府駐地和鳳陽縣政府駐地。蚌埠,地處中國南北地理分界線秦嶺

淮河一線,淮河中游,京滬鐵路和淮南鐵路交匯點,同時也是京滬高鐵和京福高鐵的交匯點。蚌埠是全國文明城市、國家區域中心城市、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淮河流域中心城市、皖北地區中心城市、安徽省旅遊中心城市。素有禹會諸侯地,淮上明珠城之稱。

兩座城市各有各的特色,目前來看,綜合實力雙方比較接近,蚌埠工業和高等教育略強一些,政策傾斜也比阜陽要好。其餘半斤八兩。。蚌埠人口是硬傷,作為區域中心對周邊輻射力並不強。阜陽人口是雙刃劍,作為區域中心輻射範圍較大。目前來看雙方比較接近,今後會如何,還是到時候再看吧。


六安事兒

我是阜陽人,在《2016中國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中,蚌埠屬於三線城市,阜陽屬於四線城市。不過我覺得阜陽和蚌埠的潛力很大,或許多年後,二者紛紛都能進入二線城市。

在2016年,安徽省各市GDP排名中,阜陽排名第六,GDP總量達1401.9億元,蚌埠排名第七,GDP總量達1385.8億元。


雖然看起來阜陽總GDP高於蚌埠,但由於阜陽人數眾多,也使得人均GDP低於蚌埠。這就好比中國GDP居世界第二位,但人均排名卻遠遠排在後面。

其實我覺得兩個城市不應該進行比較,都屬於難兄難弟,現在雖然發展了很大,但總體水平仍然出於國家的落後水平。

不過阜陽和蚌埠的發展潛力是不容小覷的,畢竟安徽地處中原地帶,在交通運輸上起著重大的作用,所以,對兩個城市的第一大建議就是,完善鐵路系統,當然現在政府也在大力發展交通業,以阜陽為例,現在阜陽的交通明顯與幾年前發生了極大的改變,交通也便利的很多很多,現在也正在大力新建高鐵,希望早日可以建設完成。

我覺得安徽和蚌埠應該參考一下鄭州的發展之路,不得不說,鄭州這些年的發展太迅速了,讓人難以想象,其中必有一定的原因。不過現在我的感覺是安徽政府對阜陽、蚌埠的重視度太低了,主要都把重心放在合肥蕪湖的發展上面了。

希望我的老家早日繁盛起來。



悟之書香文化

我是蚌埠人,老公是阜陽人,居住蚌埠,每年過年回阜陽,感覺蚌埠的見識傾向上海,原來蚌埠就號稱小上海,阜陽由於地緣的關係,比較靠近河南,好多人包括我婆婆心目中的省會是鄭州,阜陽人論老鄉,蚌埠人認家鄉,阜陽人抱團,張揚,蚌埠人偏內秀,低調。這兩個城市的發展,不僅包括人口的多少,還包括有沒有信心,阜陽人無論在哪,都底氣十足的說說,俺是阜陽的,很自豪,但是別人問起蚌埠人,蚌埠人心中對比的只有南京上海杭州之類的大城市,感覺是小城市,輕生的說,我是安徽蚌埠的,蚌埠,聽說過嗎?至於合肥蕪湖,潛意識裡認為過去我們蚌埠都快成為安徽老大了,這兩個都是暴發戶,蚌埠,老了,不中用了。


飛飛雪


談天文吐地理槽歷史

阜陽和蚌埠的發展其實是有目共睹的。

我們來看看安徽省內地區的GDP


阜陽的GDP總量在1401億元左右。

蚌埠的GDP總量在1385億元。

是不是覺得兩個城市的發展差不多呢?

那你就大錯特錯了。

阜陽的人口大約是蚌埠的兩倍還多,

就是這麼恐怖。

所以阜陽的人均GDP和蚌埠相對來說就很低了。



2015年的統計,在安徽省內各市,阜陽的人均GDP墊底。排到了第16名。

銅陵居然超過了合肥,排在第一的位置。

而蚌埠排在第六位。

人均GDP方面蚌埠完勝。

教育資源方面:

蚌埠:安徽財經大學,蚌埠醫學院,蚌埠學院等。



阜陽:阜陽師範學院,等。

所以蚌埠也是完勝。

鐵路方面:

京滬鐵路

合蚌鐵路

蚌埠也是鐵路拉來的城市的一員。

阜陽在鐵路時代不如蚌埠。



但是在高鐵時代,阜陽將打造皖北的高鐵樞紐—阜陽西站。

阜陽勝。

兩個城市的發展未來應該還是蚌埠發展的好。

人均GDP差距還是很大的。


大合肥的小偵探

一、城市介紹 蚌埠:簡稱蚌,別稱珠城。是安徽省地級市,安徽省第一個設市的地級市(公元1947年元旦)。下設蚌山區、禹會區、淮上區、龍子湖區四個市轄區,管轄懷遠縣、固鎮縣、五河縣三個縣。民國時期曾是安徽軍政府駐地和鳳陽縣政府駐地。

阜陽,簡稱阜,古稱汝陰、順昌、潁州,位於安徽省西北部,華北平原南端。西北部與河南省周口市,西與河南省新蔡縣相鄰,西南部與河南省信陽市相接,北部、東北部與亳州市毗鄰,東部與淮南市相連,南部與六安市隔淮河相望,全市總面積9775平方公里,總人口1061.5萬人。阜陽位居豫皖城市群、大京九經濟協作帶,是中原經濟區規劃建設的東部門戶城市之一,是東部地區產業轉移過渡帶。2016年12月28日,國務院批覆《中原城市群發展規劃》[2],作為中原城市群“東部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之一。

二、蚌埠 經濟2015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280億元,連續18個季度高於全省,其中一、二、三產增加值分別增長4.2%、11.5%、12%。財政收入228億元,其中地方收入119億元。固定資產投資1468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70億元,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368元、11625元

阜陽 2015年,初步核算,全年地區生產總值(GDP)1267.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9.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86.3億元,增長4.7%;第二產業增加值526.4億元,增長10.3%;第三產業增加值454.8億元,增長11.3%。三次產業結構為22.6∶41.5∶35.9,工業增加值佔GDP的35.7%。人均GDP16121元(摺合2588美元),比上年增加818元。

綜合上述蚌埠略勝阜陽。


思念秋風

目前蚌埠依然皖北獨大,但要說長遠的看,阜陽潛力更大……阜陽處於鄭州,武漢,合肥三者圍空區,人口眾多有人口紅利,從國內發展歷史看,人口就是最大的機遇。另外處於中原腹地,中部崛起阜陽成為樞紐是必然,另外京九過雄安,阜陽輻射和吸引力還是挺強的。哪怕自身勞動輸出,但市區規模人口擴大的速度有目共睹,所以長期看,看好阜陽潛力很大。阜陽輻射不僅是皖西北,還有豫東南……這點上蚌埠處在的地理位置上論潛力沒法比


兜裡裝豆豆

絕逼阜陽的發展前景好,蚌埠四張名片,如今一張不剩,黃山煙,蚌埠鐵路分局,二馬路,e租寶

黃山煙97年左右一炮打響,紅遍全國,同時期皖煙出了合肥沒人認,東海菸廠福利不要太好,日用品全是廠裡發的。廠長李廣福下臺後就開始走下坡路,後來更是被合肥打著整合優勢資源的名義剝奪了行政管理權,成立安徽中煙,現在的菸廠就是生產車間了,行政命令都在合肥,生產什麼煙,生產多少都是合肥通知,蚌埠執行而已,利稅蚌埠能拿多少傻子都知道吧。

二馬路,2000年之前合肥做生意的來蚌埠進貨,二馬路可以輻射到全省乃至河南,蚌埠人會燒包,96年流行阿迪,飄馬(蚌埠人就叫他飄馬),迪多,銳步,樂圖。。。。最便宜的200,最貴的400,當年工人一月工資400左右。。。。那時義烏小商品城也沒有蚌埠二馬路響亮。。。。隨著城市拆遷,二馬路的消失,蚌埠的小商品批發地位瞬間消失。。。。如今的蚌埠義烏商貿城,只能輻射到下轄的三縣生意難做到大批關門轉讓。。。。

e租寶14年夏天向冒尖的竹筍一樣瞬間火爆全城,一年不到紅遍全國,沒有專業的經紀人團隊,沒有合理的風險操控和職業精算師的整體把控,兩年時間便因為資金鍊斷裂轟然倒塌。。。。。讓人唏噓不已。。。。。

我想不出一個城市的幾大支柱產業被洗劫後還有什麼能和別人比的。所以儘管我沒在阜陽呆過,也知道以後的前景。。。。

蚌埠之所以現在的gdp和阜陽差不多,全是靠舊城改造拆遷賣地,蓋樓賣房拉動,核心產業損失殆盡,政府還想著發展旅遊來做著一勞永逸的黃粱美夢,投入再多也是徒勞的,整個華東平原幾省,無山無水,全靠人工造景,拿什麼吸引全國遊客前來消費?一天時間所有的景點都能跑過來,剩下的時間幹什麼?土特產?珍珠,石榴酒,仿古玉?如今網購如此發達誰會為了這幾樣土特產專門來你這旅遊?

說了這麼多悲觀的話,也不代表蚌埠一點出路都沒有,政府要多問政於民,坐在辦公室靠一群五六十歲的中老年政客和手下的那些各領域的智囊改變不了蚌埠的命運。。。。。拋磚引玉,政府能拿出來十個億,五年內可以再造一個阿里巴巴。。。。


山海雲霧語

目前看好阜陽。蚌埠人。

阜陽地方大,人口多。這是城市建設的基礎。

中國得gdp時人口堆出來得不能忽視,阜陽以後的規劃,高鐵方面會強。但是底子弱。

蚌埠的底子好,相對的,gdp總量低於阜陽,人均高出不少。不過沒有大型企業支撐,不屬於什麼資源型城市,不靠近南京。發展的多元化,抗衝擊能力強,缺頂樑柱。市區面積小,市區人口少。沒有明確發展方向。蚌埠掛著合蕪蚌,我覺得應該是在基礎建設,醫療,教育,等。如果經濟,合蕪馬。

蚌埠經濟發展勢頭有好轉,不過起色並沒有皖北的宿州,阜陽那麼猛。

皖北城市,阜陽,蚌埠,宿州。比較有潛力。

蚌埠想不吃老本,靠自己發展才是正經的。學蘇北湧出大量人才,擁有高校怎麼留住人才,怎麼解決現在房價那麼高,居民看病這麼貴,工資這麼低,才是最根本的問題。蚌埠需要的不是頭銜,實際的才是重要的。民生問題解決,誰還在乎皖北中心城市。



定位你是合蕪蚌,定位安徽四大旅遊城市,定位你區域中心。我認為不重要,名頭再響亮,不如自身強大。人民打工基礎工資2000。怎麼留住人才,大學生畢業了能有幾個留在這兒的。

衷心祝願能越變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