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10年,山東經濟怎樣發展可能會超越廣東?

麻雀獨家記憶

說實話,山東現在的問題不是如何超越廣東,而是如何不被廣東拉下太遠。

2017年的各項主要經濟數據,廣東都是全面超過山東。

GDP總量,廣東超過山東17201億元(差額超過了雲南省的GDP總量)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廣東超過山東6074元。

在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之後,人口流動方向逐漸由過去的“由西到東”向“由北到南”轉變。而中國人口流動的圖,也是一幅經濟地圖,省際人口的流動方向也基本反映了各省經濟發展動能的強弱。

從表格中可以看出,山東去年人口自然增長(出生人口減死亡人口)101.16萬,但常住人口只淨增了不到60萬人,其間的差額說明還有40多萬山東人淨流出到其他省份去了。在這項數據中,廣東位居第一!

根據今年一季度各省份的GDP增速可見,廣東也是超越了山東。

在企業的發展方面,山東依舊。經濟前景越好,越受資本青睞,資本總是向效率高、回報高的地方流動。這一點,從2017年IPO和2018年擬IPO分佈圖也可以看出。

山東現在的情況是“大而不強,結構性矛盾突出,傳統產業佔70%。”

而廣東省早已轉型,實現了傳統產業與高新技術產業的同步。

所以,山東最應該做的是產業結構的調整嚴肅淘汰低耗、落後的產能,然後給予工人科學合理的政策資源的扶持,安排引導他們到第三產業去工作服務或“從零”創業,提高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同時還要大力發展互聯網產業,減少與領先省份的差距。

其次,就是在城市輻射影響上要增強,廣東擁有兩個超一線城市——深圳與廣州,而青島與濟南兩個山東最大的城市,一個是新一線,一個是二線。以廣州、深圳為主的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是中國最發達的兩個城市群之一,這是城市間協同發展、更是吸引力人才極為重要的因素,山東提出的發展濟南與青島兩個城市圈的發展,也是看準了這一點。

第三,是要解放思想,解放官本位思想

。僅看一個現象,在山東,應屆生扎堆兒託關係想進入公務員隊伍的現象普遍,而在廣東,更普遍的是扎堆進入大企業或自己創業,這種區別太大了。

繼2018開年召開新舊動能轉換動員大會,自剖自省承認山東落後之後,5月7日,山東省委書記劉家義又在《人民日報》上發表署名文章《機遇抓住了才是良機》。文中提到:

山東必須“破釜沉舟”,聚焦聚力高質量發展,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才能實現山東經濟鳳凰涅槃、浴火重生。

做到了這些,才是談超越廣東的時候。


濟南時報

廣東對於山東的優勢可謂是極致明顯,單從gdp上來說就相差了近2萬億元。

山東超越廣東,這個話題說出來肯定會被不少人笑話,想必就連山東人自己也不一定有這個信心說出這話。但是,如果要探討這個問題其實也不是完全不可以,筆者是這樣認為的,山東和廣東在發展歷程上也是有不少的相似性的,而且起著決定性作用的因素也並非山東不能夠達成的,因此在這個基礎上做假設得到的結論可能跟一般人“不可能超越”的設想不同。

兩個省份早期的發展模式都是以吃人口紅利“發家”的,甚至在2006年以前山東的人口比廣東人口還多,龐大的人口紅利形成了人力資源優勢,他們就像生力軍撐起了兩省的GDP。

如今兩省的人口紅利已經不再佔優,這個時候廣東的轉型就比山東先走了一步,產業向著高精尖方向發展佈局,而山東也是在最近兩年才意識到產業格局的落後,今年也在推進新舊動能轉換,佈局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新興產業。

曾經廣東被稱為山寨大省,如今翻身稱為的創新的先驅,這是廣東在上一輪的經濟發展中抓住了彎道超車的關鍵機遇。而從當前看來,新一輪的經濟競爭又開始了,最近各省的搶人大戰可以看做是一個信號,山東也在積極發展力爭培育出一個“特大城市”,在爭取政治資源以及經濟資源上都會產生一定的優勢。

在這一場新的經濟競爭中各個省份都在尋找一個經濟引爆點,一旦這個點被找到,帶來的經濟增長將是成係數級別的增長,屆時全國的經濟競速又將進入一個快速車道,帶來的將是各省實力的洗牌。

不說別的,江蘇2017年的gdp是8.59萬億元,與廣東就差0.4萬億,這個差距不算太大,這也就說明廣東在這“第一”的位置上也不是很穩當了。


齊魯壹點



按照目前的發展趨勢看,兩省的差距是逐年拉大而不是縮小。要知道山東在發展的同時,廣東也在發展,況且廣東GDP總量更大。山東要想追上廣東每年的經濟增量,必然要更高的GDP增速,更何況要要縮小與廣東差距。



廣東經濟轉型相對較早,目前已經有成效。就連江蘇苦追廣東7年都未果,2016年兩省差距又重新拉開距離,2017年延續。目前廣東發展勢頭正強勁,再加上粵港澳大灣區的落地實施,未來廣東經濟的發展會更加的強勁。



經濟轉型需要時間,比如廣東,金融危機後就已經開始經濟轉型了,到目前為止也將近10年了。目前山東在進行經濟轉型中,所以未來10年,山東經濟要趕超廣東幾乎是不可能。山東經濟發展仍任重而道遠!


錦繡中源

不能。理由如下:

一、廣東省經濟總量把山東甩的有點遠。

2017年,廣東省經濟總量是89879億元,山東省市是72678億元。山東落後廣東17200億元,相當於山東經濟總量的23.7%。10年內山東想把這個差距彌合掉,可能性很小。

二、廣東的經濟增長速度快于山東。



1997年,廣東省和山東省GDP分別是7774億元和6537億元,兩省差距是1237億元,相當於山東的18.9%。20年後的2017年,絕對值擴大到17200億元,相對值上升到23.7%。也就是說20年來,山東和廣東的經濟差距越來越大。

再看2017年增速,廣東經濟增長7.5%,山東增速7.4%。兩省增速相當,也就是說,按照這個趨勢發展下去,廣東永遠領先於山東。

三、廣東省經濟發展的新舊動能轉換快于山東

我國經濟目前處於,新舊動能轉換期。越早完成新舊動能轉換,經濟發展的質量越高,經濟結構越優良。廣東省在2007和2008年就開始了做新舊動能轉換的文章。當時廣東省委省政府提出了騰籠換鳥的經濟戰略。到目前,這個戰略已初步顯現的效果。2017年深圳市經濟增速高達8.8%,就是最好的例子。

而作為我國經濟排名第三的山東,2018才開始大張旗鼓的做新舊動能轉化的文章。這已經比廣東晚了十年。

綜合以上三點,山東省在十年內在經濟總量上是不可能追平廣東的。


紅谷新視界

不久前山東已經被國家列為新舊產能結構調整發展的首個,也是唯一個地方的試點省份。同樣廣東在年前也已經被國家列為“一帶一路”戰略發展成立的粵港澳大灣區(粵港澳之前就已經是珠三角核心地帶的發展區了)。

廣東的常住人口比山東多三十萬左右的人口,山東有濟南和青島(國家單列市)兩個副省級城市,廣東也有廣州和深圳(經濟特區,國家單列市)兩個副省級城市,廣東接壤兩個特區,為此廣東的區位優勢突出。

山東的未來發展要想超越廣東,要先把各省的兩個副省級城市除外(另其發展),山東要重視發展所管轄的其他地級市和相對落後的地方,補齊短板,當務之急就是一、團結圍在黨中央周圍,響應主席總理的號召,抓住機會,簡政放權,合理科學充分的下放到基層,給人,給錢和給政策,把營商環境,靈活積極的創新發展能動性給搞活起來,讓那些各界有能力的人充分的施展才華,勞動起來。

二,山東針對那些低耗,落後的產能要嚴肅,淘汰,徹底的關掉,然後把相關的工人科學合理的給予政策資源的扶持,安排引導他們到第三產業去工作服務或“從零”創業,提高他們的主觀意識能動性。不是已經說了嘛!給山東十年發展的時間,不要在乎眼前的利益,要長遠的發展,會有成績的。

三,體制行政為民服務要嚴肅的完善機構的合理性,規範性和科學性,不要發生某些突發,低級趣味的問題,自找麻煩。否則一石激起千層浪,失去民心就會讓自己得不償失!

四,基層行政人員服務工作,要加強為民服務意識,團結友愛意識,擔當作為意識,連帶責任意識,輿論監督意識,自我修養意識,公平公正意識(千萬不要再有辱母案荒唐的審判事件發生),陽光透明意識,道德法律服務意識,做好人好事意識,弘揚正能量意識,真正的打造一支魚水之歡情的“自然環境”。

五,發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讓每一個山東人的父老鄉親和在魯工作發展的各界朋友都有山東社會的參與感和獲得感,充分的用人民的心聲來為山東做代言和貢獻力量!

六,山東各界,各行,各業(千萬不要再有青島大蝦事件發生)都要從最基層的待人待事,以德為先,真誠互動,弘揚家風家訓,好人好事營造好一個人文社會風氣和諧美好,優良傳統的營商環境和社會發展環境。

七,針對行政部門基層社會以及存在的涉黑違法犯罪的不和諧問題,要嚴肅的依法打擊,除暴安良,替天行道,營造好一個平安的社會環境!

八,要重點扶持省內各地方發展存在短板的,有個性,有特色,有創新,有創業精神的各界人民朋友給予合理科學的引導和營造出一個自由的空間發展環境!



這些就是山東綜合基層存在的各種看得見,摸得著,感覺到的問題,還要結合社會主義新時代的科教文衛體一系列軟實力的發展,進行“萬箭齊發”,艱苦奮鬥,向前發展,也許會有機會能夠超越廣東的!

山東經濟總量排名全國第三,祝福山東,再創歷史的輝煌。


東部程式

可以說,十年內山東目前超越廣東的可能非常小,除非遇到超級的發展機遇。

山東與廣東有很多相似點。都是人口近億,都形成了獨立的經濟發展區域,山東形成了山東半島都市圈,廣東形成珠三角經濟圈,並在打造世界級的粵港澳大灣區;大企業比較多,雙中心,山東有濟南青島,廣東有廣州和深圳。類似的條件卻面臨不同的發展機遇。

1、發展空間不同。廣東省形成的珠三角經濟帶在周邊具有絕對的優勢,廣州和深圳,不僅帶動廣東省的經濟發展,還對湖南、江西、廣西形成絕對的輻射帶動優勢。省內形成廣州深圳兩個具有世界級潛力的城市,而且方圓500公里內基本上麼有競爭對手,而且通過大灣區健身,對港澳資源新型整合,形成世界級世界群。山東的發展比較尷尬。名義上有濟南、青島兩個副省級城市,但是濟南已經淪落為小弟,2017年GDP排在全國二十名以後。輻射帶動作用較弱。山東夾在北京和上海兩大都市圈中間,在周邊先後有中原經濟區(鄭州)、京津冀(天津)和南京等城市,對山東進行擠壓。可以說,山東的發展四處受壓,只能依靠本地的人口和資源進行整合發展,在人口、發展佔率上明顯不如廣東,最多可能形成區域強省。

2、產業轉型。廣東在2015年前後進行產業轉型,而且比較成功。而且藉助深圳、廣州和深圳已經形成傳統產業升級、服務業支撐、新興產業領先的完美格局。代表的企業如華為、騰訊、大疆、恆大、萬科、碧桂園、美的、格力、TCL、格蘭仕等。縱觀山東,依舊是高能耗、高汙染的大企業、國有企業。在新一代的革命中,幾乎沒有山東的身影。在環保的壓力下,山東經濟發展已經開始放緩,也正是如此,2018年提出了新舊動能轉換。



暖風潤色

一、新中國成立後的1956年全國前十名省市GDP排名:1、遼寧。2、上海。3、山東。4、江蘇。5、廣東。6、河北。7、河南。8、湖北。9四川。10、黑龍江。 二、22年之後的1978年全國GDD產值前十名的省市依然還是這十個省市,但排名發生了一些變化:1、上海。2、江蘇。3、遼寧。4、山東。5、廣東。6、四川。7、河北。8、黑龍江。9、河南、10、湖北。 三、2006年全國GDP產值前十名排序發生了相當大的變化:1、廣東。2、山東。3、江蘇。4、浙江。5、河南。6、河北、7、遼寧。8、上海、9、四川。10、北京。浙江由1978年11位首度進入第四,北京由第15位挺進前十。黑龍江由前八跌為第14位且不斷後退。湖北由前十退至第12位。四、2017年全國GDP產值排序為:1、廣東89879億元穩居首位。2、江蘇以8北京這樣的超大城市,因此難以跨入懶。5901億元穩著次席。3。山東72678億元穩座前三。4、浙江51768億元,牛氣沖天。5、河南44988億元難以撼動。6、四川36980億元,升至前六。7、湖北36523億元由12位晉級前七。8、河北35964億元,由第六位降至第八位。9、湖南33591億元,由第13位百次晉級第9位。10、福建32298億元,由第11位首次晉級前十位。△而遼寧由第七位退至第14位,上海產值30134億元,由第八位退居至11位。北京由第10位退至第12位。由於東南沿海省份與中部的迅速掘起,且由於北部省份的逐步衰弱,十強省市更多由東中部大省之中,即使象上海、北京高度發達的超大城市,欲進入中國10強,又往上難。應該是人均更重要…


留研

首先,非常欣喜的看到,山東正在全力以赴重構營商環境,發力產業結構調整,佈局全新產業規劃。這是一種良好的發展勢頭。

至於超越廣東,我不建議任何一個省份給自己設置多麼嚴格的目標,重要的是超越自己,而不是超越誰,只要在現在基礎上,結合自身實際情況,保持科學的,基於長遠科學規劃的,考慮了有質量的產業發展,省內區域均衡發展就可以。

必須充分認識到,產業發展,經濟發展是有自己的客觀規律的,不是人為想超越就超越的,更重要的是要尊重客觀規律,不能盲目的,人為設定甚至不可能完成的指標。

山東的經濟發展,產業發展和很多相對渴望發展或者在經濟發展競爭中,掉入第二振興的省份一樣,必須考慮全局重構,全要素重構,而不是改善一個點的問題,必須從產業結構調整,精準去落後產能,精確發力產業促進政策,重構產業發展體系,充分發揮省內港口優勢,物流優勢,人才優勢,重構發展理念,投資理念,重構營商環境,加快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極大市場主體動能,尋找戰略新興產業全新經濟增長點,完成新舊動能轉換,全面促進解決政策的最後一公里問題,現在全球視野,重新謀篇佈局,自身產業發展和經濟發展。才可能為未來十年奠定良好的發展基礎,否則山東經濟結構可能過變成第二個東北地區,會徘徊不前。

當前,全球經濟發展形式非常嚴峻,貿易戰,貨幣戰,全球都在進行產業結構再升級,山東在這一輪能否贏得先機,就看山東自身的調整能力。只能靠自己,別人是幫不上的。


園區經濟一號站

我覺得超越廣東很難。如果能縮小一下差距,就是比較成功了。中國的政策,經濟,廣東絕對是窗口。無論是發展思路,政策支持,幹勁魄力,科技研發,人才集聚還是區位優勢,國際影響,多區域互動。廣東都是山東無法企及的高峰。

山東經濟規模看似龐大,但稱作經濟發展催化劑,金融流動毛細血管的民營,中小創卻發展滯後。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山東要做的不是想著怎麼趕超廣東,江蘇,而是立足自身,尋求突破。


小聖57613366


分享到:


相關文章: